喜歡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文丨依子鈞
幼兒園作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家長們把孩子送進幼兒園,是想讓孩子提前適應體驗學校的生活,同時也讓孩子在這階段能快樂健康的成長。但孩子在幼兒園被虐受傷事件,卻時有發生。
近期,網上曝出陝西西安,一家長的兒子在幼兒園玩耍凳子時,被老師拎起摔在地上。
孩子也因此被摔得導致下巴受傷,總共縫了8針。這是一家收費並不低的幼兒園,孩子母親稱每月收費要2千多。本想著這種收費高的幼兒園會更加規範些,沒想到出了這種事。
這件事的發生會對孩子的身體和幼小的心靈,產生了多大的傷害。
作為家長也會想,自己的孩子所在的幼兒園,會不會也存在這種暴力的幼師?
怎樣做能及時發現,從而避免類似的虐童事件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李玫瑾教授建議:
對於幼小的孩子的溝通,通過情景方面的遊戲,讓孩子感受到他在幼兒園的情境。
具體操作:
家長以要玩幼兒園遊戲的方式切入,孩子同意並願意與家長玩遊戲後,家長當孩子,孩子當老師,然後家長表現出作為孩子的各種情境,比如:突然說肚子疼或者說想媽媽等,邊鬧邊哭起來,看看孩子這時是什麼樣的一個反應,如果孩子會很自然地安慰你,說明孩子在幼兒園遇到情況的也是這種,相反,如果孩子用老師的一些其他方式來對待你,那麼在這遊戲過程當中,你也知道孩子在幼兒園可能遇到了什麼。
除了李玫瑾教授建議的方法,家長平時也要注意這些:
1、不要忽略孩子身體問題
孩子們都很調皮,總是避免不了磕磕碰碰引起的受傷。給孩子洗澡、換衣服時,還是要細心地檢查孩子身上的紅腫、淤青、傷痕,發現了問清楚孩子受傷的情況;
平時仔細觀察孩子,有沒有異常的行為或者與之前不一樣的表現,比如:突然不願意上學,或者躲避害怕某些人等,及時發現問題,避免人為的傷害。
2、讓孩子分享幼兒園的每一天
每天放學,對孩子在幼兒園的一天,表現出非常的有興趣,很好奇,引導孩子說出來,這一天發生了哪些事?吃的什麼?好不好吃?哪個小朋友是你的好朋友?最喜歡哪個老師?讓孩子習慣每天放學,都願意跟你分享幼兒園的生活,這樣就可以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如果孩子太小,語言能力不是很足,不知道怎麼表達,或者有些孩子因懼怕老師,沒有說出某些問題,那這種情況最合適的李玫瑾教授建議的方法了。
3、家長和老師的溝通
家長保持與老師的溝通,增強老師對你的印象,碰到老師表示下對老師的讚賞,偶爾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了解下老師的情況,適時問候下老師。
你對孩子的關切,老師也會看在眼裡,避免一些職業道德不太好的老師,會覺得這個孩子沒有家長關心,做出一些隨意行為造成孩子的傷害。
家長們平時多多自查,留意孩子的情況,讓每個孩子都平安、健康、快樂地長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