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式教學過程與效果評價

2020-12-27 高教國培

作者簡介齊衛(1978—),女,河北邢臺人,河北大學公共外語教學部副教授,主要從事英語教育教學和高等教育教學方法研究;王文青(1979—),女,河北滄州人,河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金融學教育教學研究。

引用本文齊衛,王文青.項目式教學過程與效果評價[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6).

摘 要項目式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實踐性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實施過程包括項目選擇、制定方案和計劃、探究實踐、交流分享和反饋評價五個環節。項目式教學法能夠克服傳統教學法的弊端,從而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目標。項目式教學法的實施要注意與傳統教學法相配合、重視項目的選取、強調教師的角色轉換和選擇良好的硬體環境。

關鍵詞

項目式教學;教學過程;效果評價

當前社會,知識正以驚人的速度向前躍進,科學發現與大規模地應用這種發現之間的時間距離日益縮短。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迫使人類不斷自主學習,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和信息儲備。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基地,其教學理念不斷創新,主要表現在終身教育和以學生為中心等理念的倡導與引入[1]。高等教育除了教授學生一定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和自我批評的能力。

為了適應新的教學理念和目標,教學方法也需要改革。項目式教學能夠為學生創造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的機會,有利於學生學會認知,在學校教育中夯實終身學習的基礎。

一、項目式教學概述

項目式教學的思想萌芽可追溯至18-19世紀,盧梭、裴斯泰洛齊和福祿倍爾等自然主義教育家認為傳統教學存在忽視學生的自我發展、教育與生活相脫離等弊病,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決策,這些思想可以被看作項目式教學的理論基礎[2](P19-25)。

項目式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實踐性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親手操作,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進而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項目可以是設計與製作一件產品、排除一個障礙、提供一項服務、解決一個或一系列問題等[3]。

項目式教學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項目式教學需要學生建立一個較完善的理論知識體系,並基於實踐基礎,解決現實問題。

2、多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項目式教學涉及經濟、英語、數學、物理和設計等多學科的知識,需要學生進行多學科、多技能的學習,才能解決實際問題。

3、學生自主學習。為完成項目,學生需自主確定學習目標,收集資料和數據,並進行研究,展示成果。

4、實施過程以小組形式進行。一個項目的完成需要一個團隊的相互配合,學習目標的制定、資料的收集和研究以及項目結果的呈現,都需要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

5.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監督者和學習輔導者。

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由臺前轉到幕後,學生成為主導者。

二、項目式教學實施過程

項目式教學包括五個環節:項目選擇、制定方案和計劃、探究實踐、交流分享和反饋評價[4]。

(一)項目選擇

項目選擇是影響項目式教學效果的關鍵環節。選取項目時需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項目應緊扣理論知識。項目應使學生在完成項目過程中,既可以鞏固基礎理論的學習,又可以鍛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項目難度要適中。項目應使學生在付出一定努力的基礎上能夠做出來,過難或過易,均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是項目應強調團隊協作。項目式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因此選擇的項目則應需小組成員配合才能完成[5]。

(二)制定方案和計劃

1.項目分組。根據項目任務對學生進行分組,注意男女生合理搭配。每個小組選取一個負責人,負責對項目實施進行部署。負責人可採取輪流制,以充分調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

2.確定項目實施方案。項目負責人組織成員集體討論,整理意見,制定出整體實施方案。同時,指導教師可適當引導、鼓勵學生創新。

(三)探究實踐

1.項目實施。學生根據分工獨立完成各自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結合實踐,收集相關資料,並以情境模擬的形式呈現結果。

2.項目總結。「項目是如何實施的」「實施過程中應用了哪些理論,是如何應用的」「遇到了什麼難題,是如何解決的」「通過項目實施掌握了哪些知識和技能,還有哪些疑問沒有解決」,以上均可以作為項目總結的內容。項目總結可由每位同學各寫一份,再由負責人進行整理,並形成一份完整的項目總結報告。總結能夠將項目實施過程升華,既梳理了項目實施的思路,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交流分享

項目負責人進行匯報分享,其他組同學邊聽邊提問題,由匯報人或本組其他成員回答。匯報完畢後,其他組同學和教師根據項目完成、匯報及回答問題情況進行打分。這一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學習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對項目的實施進行進一步的思考,通過參考其他組的成果,也可以達到進一步學習的目的。

(五)反饋評價

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項目的完成情況來評價。這一環節將過程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強調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在內的多元化評價。其中,學生自評可以找到自身不足並改正,在下一個項目中引發積極思考;小組互評可充分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與能力;教師評價重點在於項目完成過程,不在項目完成結果。

三、項目教學法與傳統

教學法的效果比較

傳統教學法雖然具有授課形式簡單,教學成本低,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的優勢,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過於偏重知識傳授,該方法的課程設計與教學主要是為知識傳授服務;

二是以教師為中心,缺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個性化的培養;

三是缺乏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6]。

傳統教學法的目標以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主,學生創新實踐和自主學習等方面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得到培養。同時,在當前高校考核體系壓力下,教師重科研,輕教學,所教授知識往往滯後於社會的發展。導致在知識更新速度極快的資訊時代,學生帶著較陳舊的知識走向工作崗位,面臨學習新知識的困難和工作崗位的不適應。

項目教學法能夠克服傳統教學法的弊端。

從學習內容看,學生可以與教師一起選擇、規劃和實施具體的項目。同時,由於項目往往涉及不同專業領域[7],學生為完成項目,必然會打破學科壁壘,進行跨學科學習。學生根據項目任務需要主動尋找知識,學習積極性更高,學到的知識更紮實。

從學習方式看,在項目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主動學習來完成項目任務,這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已有知識的價值,還能夠拓寬其理論知識的應用邊界,從而實現創新,成為知識的發現者[8]。

從學習途徑看,學生有機會在小組中進行集體學習,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不再局限於教師的課堂教學,還可以主動向校內外的專家、朋友、家長請教。學生學到的是與項目活動有關的、親身經歷的、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的活的知識。另外,為達成項目目標,小組成員需要團結協作,這也為實現不同個性和智力的互補創造了條件。

四、項目式教學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與傳統教學法相配合

項目式教學法並不意味著完全否定傳統教學法,應與傳統教學法配合使用。在對理論知識講深、講透的基礎上開展項目教學,才能使學生學會應用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鍛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重視項目的選取

項目的選取既要緊貼理論知識,又要符合時代背景,並與社會實踐相關[9],應儘量選取社會實踐中的瓶頸問題。這樣,項目既可以通過模擬職業場景完成,又能夠充分鍛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三)強調教師的角色轉換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師是「行家」,學生是「外行」。而項目式教學法中,教師應由傳授者變為項目實施的引導者。此時,學生變為「行家」,教師充當「外行」,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案。

(四)選擇良好的硬體環境

傳統教學模式對硬體環境要求較低,只需要教室和黑板,教學過程以教師講授為主。而項目教學需要學生分組討論、表演和匯報,教學過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因此,項目式教學需要包括圓桌、學生實施項目的工具材料以及投影儀等在內的硬體設備。

參考文獻

文章來源: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相關焦點

  • 項目式學習促成長!濟南市景山小學開展項目式學習培訓活動
    主持國家級、省級立項課題十餘項,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教育部優秀科研成果獎1項,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其他省級以上科研和教學成果獎十餘項等。李教授對於項目式學習的研究有著很深的造詣。培訓的主要內容包含四大方面: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闡釋及課程理解、項目式學習的內涵解讀、項目式學習範例解析、項目式學習滲透學科課程建設。
  • 如何評價「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
    「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是如何進行的當前,我國的課堂教學評價活動普遍採用「庭辯式」聽評課活動,對教學過程及效果進行定性化的觀察、診斷與建議,屬於表現性評價方法的運用,包括採用觀察法採集課堂中教與學的表現性行為信息、採用研討法對觀察的信息進行診斷並提出改進建議。
  • 基於問題式學習的英語翻譯教學改革與實踐
    2014年約翰·薩弗裡在對問題式學習模式進行全面回顧的基礎上指出,問題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課程)設計方法,讓學習者掌控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使理論與實踐相統一,運應用知識和技能去找出特定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4]。可見,問題式學習是在對建構主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情境學習等理論進行整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學(課程)設計開發模式[5]。
  • 什麼是項目式教學?「讓孩子回歸剛進幼兒園時的興奮」
    什麼是項目式教學?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大洋彼岸的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項目式教學、公共表達、兒童性教育等話題,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關於社區兒童教育的思維激蕩。
  • 教學評價的種類
    一、根據實施功能的不同:(一)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例如:開學前的摸底測試(二)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和完善教學活動而進行的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
  • 疫情防控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優秀案例展: 女裝樣板設計與製作
    為進一步高質量推進復學教學工作,提升疫情防控期間教學質量,不斷推動教學信息化改革,深入推進「匠藝」課堂建設,學校開展了疫情防控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優秀課程的評選,遴選了一批資源建設豐富、教學方法新穎、教學手段先進、教師教學藝術高超的優秀課程。下面我們將對部分課程的教學案例給予生動展示,供廣大教師借鑑交流。
  • 智慧教育丨智慧課堂如何打造混合式教學與學習新樣態?
    早在2006年,新加坡就公布了「智慧國家2015(iN 2015)」計劃,智慧教育成為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鼓勵創新教學,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動與參與,大大提升了學生對學習的關注度。新加坡國立大學教育學院還專門成立了「未來教室3.0」項目,進行未來智能化教育的前沿探索。
  • 體育課如何做好教學評價 體育老師要想清楚這幾條
    體育教學評價是教育評價的組成部分,是一般評價活動在教育領域的具體表現,是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體育教學的要素,過程和效益進行價值評判的活動。 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裡。
  • 以「學生為中心」 的大學教學評價改革
    2016年8月,教育部《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重點強調高校教學評價的重要性,旨在通過「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多維考評教學規範運行、教學效果、教學改革研究等教學工作實績」,讓教學評價真正發揮作用,解決目前大學教學評價中存在的諸多不足。 第一,側重考察教師教學行為,主要關注教師教學態度、內容、方法、效果等維度。
  • 賀家土小學:巧用項目式教學 激活信息技術課堂
    課上,裴潔採用項目式教學法,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課後,她進行了說課並暢談了實踐感悟。裴潔的精彩表現獲得與會老師們的一致好評。隨後,劉文暢、易珊靜等老師對本課進行了點評,提出了寶貴建議。蘆淞區信息教研員劉櫻等老師還對項目式學習的研究開展進行情況介紹和案例分享。
  • 「外語教育評價改革及過程性評價資料庫建設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清俐)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和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倡議,發揮外語教育數據尤其是過程性評價數據在外語教學、研究和管理中的作用,11月7日,中國高校外語學科發展聯盟師範類院校委員會與曲阜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聯合舉辦「外語教育評價改革及過程性評價資料庫建設論壇
  • 顛覆現有體制風靡全球的PBL項目式學習到底是什麼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關於項目式學習在此前,我們在以往的公眾號文章裡也簡單的提到過項目式學習。項目式學習起源於美國,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項目規劃及解決項目任務的學習方式。廣義來說,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就是圍繞項目構建課程的一種方法。這些項目通過提供真實的探究式活動來突出學習過程的本身,讓學習者閱讀內容、分享想法和重新審視自己的思維。
  • 教學論文範文:高中物理新授課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
    關鍵詞:高中物理 新授課 核心素養 探究式教學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物理課程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終生學習的興趣、習慣及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學應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通過學生熟悉的現象揭示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實際,即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精神,進而使學生獲得對物理理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科學探究精神與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 常見的教學評價分類
    教學評價的分類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之一,考查方式以客觀題為主,其中,又以理解性反選的題目為最多。很多考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對教學評價的分類產生混淆,經常會掉進考題的陷阱裡。為了幫助大家輕鬆掌握該知識點,今天,特意對教學評價的分類中兩個常考的維度進行梳理,希望能對大家產生幫助。
  • 「3+1」前置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評價解讀
    課堂教學改革對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是將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依賴性、統一性、虛擬性、認同性」向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轉變的過程。課堂教學更應該關注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下獨立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等。
  • 金課丨混合式學習已成趨勢?高校該如何創新互動教學
    當前期間的線上教學能經驗能為「金課」建設提供哪些幫助?混合式教學對比傳統教學又有哪些優勢?  「我們再也不可能、也不應該退回到之前的教與學狀態。」在5月14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對未來高校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提出建議:「在線教育仍然可以和課堂教學並行,也可以採用混合式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從單純的知識傳遞向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培養轉變。」
  • 怎樣建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在這份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裡,學生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學習方式和學習行為等項目佔賦分的60%,它如一把丈量課堂教學改革效果的尺子,引導全市課堂教學真正向重視學生有效學習轉型。《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為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 同課雲異構,隔屏共交流 讓基於國際理解的項目式學習有效「落地」
    緊接著,三位專家就「如何以項目式學習推進國際理解教育?」闡述觀點。  馮雪校長以「項目式學習——讓國際理解教育真實的發生」為主題分享觀點,指出在項目式學習中有很多要素:挑戰性的問題、持續性的探究、真實性的項目、學生的發言權選擇權、過程中的反思評價等等。這些要素都激發學生探究樂趣,因此教師要做的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提出疑問,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
  • 鄭州市資訊|問診教學,鄭州45中教學網絡監控評價體系為停課不停學...
    ,但是網課全面開展的效果如何?鄭州市第四十五中學引入網絡監控評價體系,實時「監控」教學效果,及時改變教學方向,為停課不停學保駕護航。評價依託當前的實際教學情況,以問卷調查為主要形式在家長、學生兩個範圍內進行開展。主要內容涉及:學生有無網課上課困難情況,有無刻意增加學生負擔現象,網課的滿意情況等等。80%以上學生按時完成網絡作業等等。
  • 重點‖教學方法的歸納
    翻轉課堂教學法 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視頻來實施教學,在多年以前人們就進行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