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白鵝潭商務區。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許舒智 攝
從沙面西堤遠眺,現代地標建築立白中心展現著白鵝潭的商業魅力;在高處俯瞰三江交匯處,白天鵝賓館如鵝潭明珠,見證著荔灣的開放風氣;經高架橋望沙面島,唯美的歐陸建築群散發著千年商都的城市底蘊……
這裡是被人稱為「最廣州」的荔灣區,承載著舊日西關的無限榮光,擔負著建設廣州西翼CBD的嶄新願景,荔灣正是老城市新活力的主陣地。兩年來,荔灣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以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推動形成「一帶兩區」發展新格局。未來,白鵝潭商務區將騰拓出106塊產業用地。在老城市新活力的主旋律下,荔灣南北片區齊發力,續寫「最廣州」的新故事。
●南方日報記者 郎慧
「老資源」滿足「新需求」
全面打造綜合城市功能示範區
整潔的老房子裡陳設著新家具,充電寶、醫藥箱、熱水器等用品一應俱全。近日,到訪粵劇藝術博物館的人會發現,入口處多了一間向市民遊客開放的小房子。這是新近揭牌啟動的永慶坊黨群服務驛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今後,這裡還將是居民、企業、政府部門齊聚一堂溝通的場所。
走在荔灣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以手繪塗鴉形式創作的彩色電箱,當代表西關元素的「蝦餃」「醒獅」出現在笨重呆板的電箱上,為城市公共設施灌注了一層溫暖的內涵。這是荔灣開展市容整治「百日攻堅」的實踐,兩年來,荔灣不斷探索老城區精細化管理,撬動資源補足老城區民生短板,為城市風貌改善提質增效。
如今,全區63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已完成49個,849宗舊樓宇啟動加裝電梯工作,其中578宗已投入使用,271宗正在加緊建設;不斷促進舊城改造與民生福祉結合,今年以來,「三線」整治工作成為荔灣改善民生的重點工作,92個鄰裡花園現身大街小巷,推門見綠的人居環境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全區推進的「暖光行動」,122臺變壓器投產運營,有效緩解老城區、城中村的用電壓力。
圍繞打造「文化記憶、產業煥新、城市客廳、科創提速、黨建引領」5大工程,荔灣加快了綜合城市功能示範區建設,不斷提高老城區公共服務水平。「荔灣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項目」納入區十件民生實事項目,西村等14個街道圖書分館先後完成改造。兩年來,全區共建設102條健身路徑、4個籃球場等文體場所,社區體育設施服務覆蓋率達100%。隨著西關永慶坊4A級景區創建,將帶動周邊旅遊交通、廁所等配套設施建設,下一步,景區周邊將增加48個路邊臨時停車咪錶泊位,劃設7個旅遊大巴臨時停車泊位,顯著提升區域易達宜遊品質。
以繡花功夫勾勒老城區新面貌,荔灣自上而下推動編制了《廣州市荔灣區建設綜合城市功能示範區行動方案》《荔灣區關于堅持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實施方案(試行)》等文件,不斷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現代化治理水平。人民城市為人民,在推動城市發展與民生改善形成良性循環的過程中,荔灣不斷挖掘老城市新活力的深度內涵。
舊廠房崛起新工業
重點產業平臺勾勒廣州西翼CBD
名創優品上市了!近日,這家成長於荔灣的零售業領頭羊在紐交所敲鐘,荔灣的商業史上又增添了閃亮的一筆。這裡曾誕生唯品會、廣藥、立白、大參林等一批優質企業,延續著十三行以來這座千年商都的根脈。在名創優品全球總部康王路的辦公室裡,一張全球市場的門店布局格外顯眼,展示著新時代荔灣開拓進取的商業精神。
今年以來,立足一江兩岸,連結廣佛的區位優勢,荔灣區發力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舉全區之力推動三大產業平臺建設。新型都市工業紛紛入駐南部老工業區,為老城市新活力注入產業活水。根據白鵝潭商務區規劃,未來3年內,該區域將騰拓出106塊產業地塊,商辦面積將達2200萬平方米,面向廣州西翼CBD和最具產業活力的增長極發力。
2020年10月26日,嶺南V谷第一批產業用地正式交付企業,負責園區運營的廣州工控科技產業集團副總經理張海彬感嘆:「十年了,這個位於廣佛極點的園區終於走到前臺,是時候發揮它巨大的產業輻射作用了。」以優中選優的標準不斷提升園區準入門檻,嶺南V谷以網際網路技術及應用、智能裝置、新材料三大產業為引領,為入駐企業提供全周期產品,提高荔灣服務高端產業的能力。
通過高品質招商,荔灣重點打造海龍科創園、廣州國際醫藥港、大坦沙國際健康生態島等產業平臺,為產業迭代升級構建空間承載。過去,芳村片區見證了廣船、廣鋼等重工業的發展,也支撐了西朗貨運場等物流倉庫、碼頭的運營。如今,荔灣再次調轉發展航向,將新型都市工業引入昔日的農田、舊廠區,為都市經濟尋找新的活力因子。
「為發展海龍科創園,荔灣區決定將商住用地調為工業用地,這在全市都屬罕見。」荔灣區協作辦副主任甘偉俊表示。如今,海龍科創園已引入第一批11家高新科創企業入駐,包括名創優品、唯品會等一批龍頭企業。
兩年來,荔灣加速打造產業高地,讓南部片區緊跟城市發展節奏。未來的白鵝潭商務區將成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重要支撐區和服務區。隨著廣州呼吸中心主體結構封頂,廣州國際醫藥港一批優質企業年內開放,荔灣發展中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兩個引擎,將帶動轄區內傳統優勢產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兩年來,荔灣不斷以產業升級帶動高質量發展,老城區需要新內核迸發新活力,首批入駐海龍科創園的廣州市創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鎵明認為,這個內核就是科技。
■現場
永慶坊變身「流動劇場」
穿過鑾輿堂,走過鍾書閣,漫步荔枝湧……從永慶坊一期到二期,隨處可見前來打卡的人潮。五步一橋,十步一閣,在以粵劇藝術博物館為圓心的恩寧路老街上,一幕幕獨具嶺南特色的非遺演出,仿若串聯起來的老膠片,在馬不停蹄的觀賞中,勾勒出一幕嶺南老街的文化大戲。
有如絢爛多彩的萬花筒一般,10月24日,當下最流行的藝術形式「快閃」情景劇登陸永慶坊。這場跨「粵」西關情景劇以「粵傳承 躍時空 越精彩」為主題,體現了嶺南元素與潮流時尚的交融碰撞。
當歷史文化街區化身「流動劇場」,街頭巷尾都能成為演員們的舞臺,遊客們沉浸在充滿嶺南文化氣息的西關風情中,充分感受荔灣嶄新的文化活力……美麗賢淑、知書識禮的西關小姐「跨粵時空」現身恩寧路,為大家講解這裡一磚一瓦的老故事。當生猛喜慶的醒獅、虎虎生威的武術與溫婉恬靜的西關小姐在西關老街上靈動相遇,一幕幕精彩的劇情吸引著過往市民遊客,當日,永慶坊接待量突破1.8萬人次。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當一身粵劇角色裝扮「小紅豆」們從鑾輿堂朝永慶大街緩緩走來,向來往觀眾展示其駕馭刀馬旦、青衣、小旦及花旦等粵劇行當時,年輕一代粵劇人承前啟後、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讓老城市煥發勃勃生機。為弘揚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廣粵劇粵曲藝術,培育「小小粵劇苗」,近年來,荔灣區大力推廣粵劇粵曲進校園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粵劇的小小代言人和傳承人。
隨處可見的嶺南元素散發著濃濃的西關味道,五眼橋小學學生從李小龍祖居裡跑進大眾視野,孩子們為大家表演起嶺南傳統武術,一招一式皆有板有眼,該校作為以武術為體育特色的學校,將武學素養與民族精神融入到教學中;醒獅作為嶺南民俗文化的瑰寶,不僅僅代表著一種文化,更象徵著不屈的民族品格。來自廣州一中舞蹈隊的三位「小獅」閃現恩寧路,通過武術和醒獅舞蹈相結合,將南派醒獅陽剛之美淋漓盡致展現。
自非遺街區在永慶坊開街以來,廣彩、廣繡、牙雕、醒獅等嶺南文化氣息濃鬱的九個項目十家廣州非遺大師工作室入駐,集聚效應顯著,成為永慶坊新的打卡點。近日,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吳永祺介紹,為適應現代標準需求,2019年,荔灣整合荔枝灣、永慶坊等片區為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開展了深挖內涵、完善設施、提升服務、優化管理等系列創建工程,並於2020年8月成功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兩年來,老城區不斷煥發著新活力。當前,荔灣區奮力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力爭建設國家級粵劇粵曲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作出荔灣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