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海上漂133天,餓到飲鳥血求生,外國商船見是中國人扭頭就走

2020-12-25 歷史潮河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喜得絕處逢生,遇著一個老者攜杖而來。」1943年4月6日,中國海南的小夥子潘濂的救生木筏飄到了巴西海岸,有1男2女在捕魚的漁船上發現了骨瘦如柴的潘濂。

這是巴西的一家三口,他們經常在這個海岸捕魚,但不曾見過潘濂,並且瞧著潘濂的模樣,就知道潘濂是遇上了什麼問題,男子以為潘濂是個英國人,因此揮手用英語喊話。

聽到聲音的潘濂的心中立即被希望所填滿,他用盡全力翻過身體,面對著男子,回復道:「chinese,I am chinese!」

此時潘濂在海上已經飄了133天,時間回到1939年,21歲的潘濂與英國船隻「貝洛蒙」號籤約,當了船上的二等侍應生,那一刻潘濂是興奮的,就如同現在的我們如願找到了心儀工作時的心情。

然而在1942年11月23日14點10分,「貝洛蒙」號在大西洋上執行戰時運輸任務途中,被德軍潛艇的兩枚魚雷擊中,災難發生得太突然了,不過在船上待了多年的,很快就穿上了救生衣,並且在船體爆炸之前跳入海中。

之後經過2個小時的水上飄蕩,潘濂幸運地發現了一隻「井」字形的木筏,木筏中央凹井約1.8米長,0.9米寬,兩旁還各有一個小隔間,兩頭分別置有金屬箱,箱內有140升的淡水,還有罐頭、巧克力等食物和工具。

潘濂上了木筏後用帆布將木筏圍成了近0.8米寬的防護壁,於是木筏成為了潘濂在海上的安身之所,但潘濂並不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才會結束海上漂泊,將會遇上什麼樣的危險,所以潘濂還是得做長遠的打算。

潘濂每天早晨都會結繩吉日,要知道忘記時間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很容易讓人崩潰,接下來就是收集淡水,積累食物,然而一個月過去了,潘濂並沒有得到救援,他每日都要想著怎麼得到食物和飲水。

人在絕處的時候是沒有辦法考慮太多的事情,因此有時潘濂餓到會飲鳥血求生,期間潘濂還遇上了鯊魚,他看到鯊魚時也並沒有想著逃跑,心中想的是這能讓他飽餐幾頓,沒有想過鯊魚會吃掉他,不過在這場博弈中,潘濂勝利了,於是他喝鯊魚血止渴,將鯊魚鰭切成片再曬乾、風乾。

2個月過去,潘濂遇上了一艘外國商船,那是潘濂的希望,但商船上見他是中國人並扭頭就走了,潘濂後來回憶此事都還難消怒氣,此外美國海軍飛機也看到過他,並且空投了一個浮標,但是潘濂遇上了大風暴,以致於再次失去了救援機會。

這之後潘濂便不再結繩記日,因為精神壓抑太大了,忘記時間對他來說更好些,經過長時期的海上漂泊,潘濂的大腿、手臂和肘部長出了膿瘡,腳、關節等身體部位浮腫起來……但潘濂的心中依然有著十分強烈的求生欲,他不願意放棄自己。

最終潘濂也被獲救了,在巴西漁民家待了3天後,潘濂清醒了過來,後又被帶到了巴西的貝倫市,在醫院中又經過了4個星期的治療,之後輾轉回到了國內,潘濂還因此打破了救生筏海上漂流世界紀錄。

他在海上漂133天,餓到飲鳥血求生,外國商船見是中國人扭頭就走

相關焦點

  • 吃魚肉喝鳥血,海上漂流133天,美國:快讓這個中國人加入美國籍
    300年後,一個叫潘濂的中國人被稱為「中國魯濱遜」,實際上他比魯濱遜還要頑強,在海上漂流133天,多次錯過救援,最後靠吃魚肉喝鳥血活了下來。出生於1918年的潘濂是海南人,因為家裡生活太困難,在他16歲的時候父親求人把他送到香港的一艘海輪上謀生。他憑藉勤快和聰明,很快掌握了海員技能。
  • 中國版的「魯濱遜」,我國男子海上漂流133天,被寫進美軍教材
    說起荒野求生,可能很多人會想到大名鼎鼎的貝爺,魯濱遜。貌似荒野求生這個詞不能形容在中國人身上。但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局面,他就是潘濂。作為海南人的潘濂,他的身份平平,來自於一個並不富裕的農村家庭。曾為了賺錢還去海上當過學徒。
  • 他在海上漂流133天,渴到喝鯊魚血,救援隊看他是中國人轉頭就走
    主人公查克·諾蘭德(Chuck Noland)是聯邦快遞公司的員工,在乘飛機運輸快遞的時候遇到了空難,飛機墜毀在大海之上,等到查克醒來之後,他已經被海浪拍在了一座荒島之上,由此開始在荒島上求生。而在現實中,也有一個不幸的中國人也在海洋上開始漂泊,只是他更慘,他始終沒有遇到任何足以歇腳的小島,而是一直在海上漂泊,他被稱為「中國的魯濱遜」,但他的故事比魯濱遜或者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還要慘。海南娃子潘濂出生於1918年,從小生長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中,是個地地道道的海南娃子,但是偏偏水性卻不算很好,這成為了他在後來的海難中經常受挫的原因。
  • 他在大西洋漂了133天,靠吃海鳥喝鯊魚血求生,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而在我國,同樣有一位傳奇的人物,他在海上漂了133天,期間靠吃海鳥肉充飢,喝鯊魚血解渴。整整4個月後終於獲救,打破了人類海上求生極限。重點是,他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和野外求生訓練,只是一名普通人。
  • 海上孤獨漂流一百多天如何求生——中國曾有個真實的「少年派」!
    說到野外求生,有的人覺得這是人類對大自然的挑戰,驚險又刺激,他們進沙漠,爬雪山,穿雨林,闖荒原,比如大名鼎鼎的「貝爺」,那真是「餓食鐵蛋,渴飲銅汁」,為了活下去,什麼都敢往嘴裡放。       但也有人對這件事嗤之以鼻,認為說「活著不好嗎?為什麼閒的沒事要尋死呢?」
  • 他掉入大西洋133天,救援隊見他是中國人淡漠離去,最後咋回來的
    魯濱遜·克魯索的故事看似是一個美好的結局,但在獨自求生當中,他要面對無止境的絕望,雖然《魯濱遜漂流記》只是一本小說,但是有一個中國人,創造了魯濱遜一樣的奇蹟,他在大海上獨自求生133天。他叫潘濂,1918年,潘濂出生在海南的一個農村,父親是走街串巷的武師,從小潘濂就跟著父親打好了武學底子,1936年,各地風起雲湧,本來打算參軍的潘濂,被父親帶到了香港。
  • 二戰時,在一個中國人帶領下,一群海員無人島生存75天,上演真實版魯濱遜!
    戰爭中大量的兵員和物資需要靠海上運輸來完成,為了封鎖盟國的海上運輸線,納粹德國對同盟國的商船也進行了瘋狂的攻擊,二戰期間共有3000多艘商船被德軍潛艇擊沉、擊傷。1942年底,盟軍在北非登陸,佔領了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德國隨即派遣大批潛艇到東非海域襲擊美、英軍艦和運輸船隊。
  • 真實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孤身漂流133天,經歷寫進海軍教科書
    二戰時期,茫茫的大西洋上,一艘德國潛艇U-172獵殺了一艘英國武裝商船——SS本洛蒙德號。在二戰宏大的戰場背景下,這次事件微小程度,甚至連一場像樣的海戰都稱不上。然而,在他卻在整個二戰歷史中留下了光輝的一筆,在這場遭遇戰的背後,閃耀著人類面對大自然最頑強的一面。SS本洛蒙德號的唯一生還者,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漂流了整整133天。
  • 新婚當天丈夫離去,半年後回家,見妻子走路樣子奇怪,他扭頭就走
    ,他扭頭就走!他父親是個泥瓦匠,手藝在村裡算是大拿,強子小時候經常跟在他父親後面去別人家幫忙,大家都以為他是為了跟著父親蹭吃蹭喝,可他卻將父親的本事都看了個明白!  強子二十歲那年離開家去了城裡打工,沒想到他憑著自己偷學的本事在工地上混出了點人樣,沒過幾年他也是工地上的大拿了。  強子不想走父親的老路,他不想一輩子都給別人打工,他有自己的野心和抱負,他想自己攬工程,他要有自己的隊伍。
  • 【邊疆時空】徐建新|臺灣鄭氏商船降清始末——以日本《華夷變態》的唐船風說書為中心
    我斷定,他就是天和三年(1683年)9番東寧船的船主,即《明清史料》中提到的管船黃成。天和三年的12番船(即藍澤船)和9番船(即黃成船)在日本停留數月之後,於當年年底前後駛往東南亞。次年(日貞享元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又有多艘中國商船從東南亞各地起航,前往日本貿易。在這些商船向日本長崎當局提供的風說書中,多次提到臺灣商船的情況,其中可以發現上述兩艘臺灣船的動向。
  • 為何港珠澳大橋通車很久,司機到了頭扭頭就走?老司機說出貓膩
    現在,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人們的工資提高了很多,旅遊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大了,人們意識到旅行的好處,把旅行作為生活習慣,中國是旅遊大國,旅遊大城市不斷湧現,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引導了許多城市躋身網絡紅城,要吸引遊客,城市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
  • 宋朝商船沉海千年,量身定製「水晶宮」,文物多到堪比省級博物館
    張威回憶說那段時間有一隻英國考古隊曾在這附近試圖尋找一條十九世紀沉沒的英國商船,結果英國商船沒找著卻撈上來了一些讓人意外的東西「瓷器碎片」。等到這些零零落落的瓷器碎片來到張威手裡的時候,他也吃了一驚,大海深處發現了瓷器碎片,難道說在這片海底有一艘中國的沉船嘛?張威頓時有些激動,連忙就奔著這片海域來了,可接下來的行動卻不像張威想的那麼順利。
  • 《木筏求生》3D沙盒海上求生類微信小遊戲
    《木筏求生》是一款3D海上求生類微信小遊戲,玩家漂泊在茫茫大海之中,唯一求生工具就是腳下的木筏和手中的鉤子,面對著食物、水和鯊魚的襲擊,究竟要如何生存下去?一切就看玩家的本領了。  遊戲採用3D建模,帶有沙盒性質的模擬求生類玩法,對於手機配置有一定要求,尤其玩到後期基地逐漸擴大,資源不斷增多,加之是小程序,手機配置不好慎入。
  • 疫情之下 12名中國船員在海上漂流的358天
    對疫情的恐懼,籠罩著船上的春節,漂在遙遠海域的這群中國人,每天討論著家鄉發生的災難。除夕,陝西來的大廚做了十來個菜,有四川菜,有肘子、有魚,「整天聊疫情,大家想喝喝酒,調節下氣氛。」田端濤說,門上已被以前的船員貼上了春聯。
  • 隋唐時期,路上絲綢之路為何會衰落,而海上絲綢之路又為何興起?
    以廣州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則幹擾較少,因此從唐朝中葉以後,國家更依賴海路開展對外貿易,從廣州扶胥揚帆的中國商船隊,滿載絲綢、陶瓷等物,不僅經常往來于波斯灣地區,而且遠達東非;外國商船也頻繁往來廣州,遂使西太平洋、印度洋、波斯灣間,風帆如織海上絲綢之路出現了空前的繁榮。
  • 一個怕水的男人,在海上漂了28年
    他返回房間,給自己倒一杯伏特加,在杯口塗抹一圈鹽,再切一片檸檬卡在杯口,開始寫作。今年年初,他開始在今日頭條和西瓜視頻上分享海上見聞,以文字和視頻的形式記錄海上生活。從最開始上船到成為船長,這是他的「海上自傳」。喝伏特加的方式來自一位俄羅斯的輪機長。前幾年,輪機長每晚對李民說:「李船長,one shot 。」李民喝大了以後,心裡犯嘀咕:這哪裡是幹一杯?明明是十多杯。
  • 90後女孩自述:海上28小時求生記(視頻)
    她怎麼漂流到海上?28個小時中經歷了什麼?她在海上看到了什麼?如何活下來的?
  • 中國人露富 金三角當地人對中國人有情緒
    3億,3億遊客,把國內各個景點全部擠爆,以至於很多中國人民都跑到國外耍去了,自駕遊不光是在國內自駕遊,一下子就開到外國去了。給大家看一個照片,這是一個中國遊客拍了之後發上微博的,在哪兒呢?在寮國。大家看這個越野車它的車牌號是雲E,雲E啥意思呢?就是雲南楚雄州,赫然車上看到「農業執法」,到寮國去執法,然後微博上這一傳就熱鬧了。
  • 絕地求生抖音搞笑視頻油管觀看超180萬,外國網友大讚中國人有才
    自絕地求生這款遊戲自推出以來,熱度一直不減,在國人最喜愛的遊戲中,絕地求生這款高居榜首。與此同時,各大吃雞主播、吃雞的搞笑視頻也跟著火爆了起來。而作為短視頻的龍頭老大,抖音一直是年輕人最喜愛的刷短視頻的根據地。
  • 從住院到離世不到7天!這位交通海事人,怎麼捨得讓他走?
    但,面對持續低燒、牙齦出血、淋巴結腫大等身體「警報」,他堅持「等閒了再去看」,以致一到醫院就被醫生「扣」下:白細胞是常人的40—80倍!從住院治療到離世,不到7天。一切都太突然。他還來不及跟70多歲的父母見上最後一面,來不及跟妻子女兒說說後事安排,來不及打開旅行箱給同事分發重慶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