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一如既往地陰霾,少女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繼承了土地以及依附其上的權力。圍繞著這一身份,親戚們開始明爭暗鬥,主僕關係錯綜複雜,侍從之間勾心鬥角,少女則忙於戀愛,最後嫁給了自己的堂兄。
聽上去酷似《唐頓莊園》的故事,可能有另一個版本;早上醒來,克拉拉發現自己不用跟著神秘博士穿梭時空了,英國需要她來統治,機緣巧合之下,克拉拉以維多利亞女王的身份創立了火炬木小組……
嘗到甜頭的ITV,決心啟用珍娜·科爾曼來塑造一個更年輕、甜美的維多利亞女王。
故事從1837年威廉四世去世,十八歲的維多利亞獲得繼承權成為英國女王開始。
維多利亞女王出生時,父母本來想給她起名喬琦娜、夏洛特或奧古斯塔,結果被孩子的伯伯否定了。最終採用教父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提案,叫亞歷山德拉,暱稱德麗娜。
女王繼位後,發現這個名字很不「英國」,於是決定用母親的名字「維多利亞」,這才有了維多利亞時代。
《維多利亞》第一季共八集,除第一集為加長版外,其餘七集的時長都控制在46分鐘左右。
繼承王位後,維多利亞從一個對政治懵懂的天真少女逐漸成長為統治一國的女王。然而,統治之路並不順利。
不過這些嚴肅的政治話題並不重要,比起國家治理,談戀愛才是正事。
愛與死是戲劇永恆的話題。
對於言情劇而言,時代背景和歷史大事件,不過是為人物性格提供預設,聚散離合,演繹之餘,仍要尊重歷史。
鑑於所有人都知道維多利亞女王和堂兄阿爾伯特白頭偕老,所以觀眾看到《維多利亞》開端年輕的女王和首相墨爾本互生情愫,大概都懷著一顆對愛情炮灰的惻隱之心。
劇集為維多利亞女王設置了太多的敵人。首相墨爾本幾乎成為女王在政壇上唯一的支持者,在女王所有無所適從的時刻挺身而出,為她排憂解難。
這種行為模式令熟悉《權力的遊戲》的觀眾,不難聯想到龍母丹妮麗絲身邊的備胎領主流浪騎士喬拉·莫爾蒙爵士。
由於保守黨勢力膨脹,政見不合的墨爾本於女王繼位同年辭去職務。
歷史記錄雖未記載女王與首相有過戀愛往事,但二人的關係的確十分親密。墨爾本是女王繼位初期唯一信賴的政治顧問,在辭職前,墨爾本向女王提供了一個擺脫母親支配的良方——結婚。
湯姆·休斯飾演的阿爾伯特要等到第五集才出場。和三代以內的近親結婚,在貴族階層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而求婚則是女王的分內之事,女王向自己的堂兄求婚,結婚,即使過了一輩子,生下九個孩子,也很難給後世樹立值得效法的典範。
比起這種婚戀故事:女王婚禮之後,穿白色婚紗成為一種潮流並逐漸成為傳統流傳下來。
作為言情劇的《維多利亞》選擇性地尊重歷史。比如珍娜·科爾曼神形皆不似真實的維多利亞女王,但在小螢屏上看好看的人談戀愛,終究比看相貌平庸者要賞心悅目。
時代劇體現的更多是歷史記憶,而非對歷史的再現,言情劇本身也沒有再現歷史的義務。
《唐頓莊園》在英國的觀眾基數為六七百萬人,這一數字長期保持穩定狀態,最終成就了劇集的榮光。而《維多利亞》只在首播達到了這一數字,第二集就暴露了頹勢,而且是在競爭對手BBC完全沒有應戰的情況下,這意味著:不是對手太強,而是自己太弱。
成功的某些特質的確可以複製,但成功本身卻不能。
維多利亞時代大不列顛的輝煌並非女王的一己之力。隱去時代並聚焦女王個人生活本身,不是時代劇。只有情節,沒有傳奇,終究不過是塑造出一個純情版的英國武媚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