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就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風騷的玩轉修辭學裡的誇飾法。
為什麼先說誇飾呢?
其實很簡單,誇飾法應該是文案裡第二常被用到的一種修辭法(第一是比喻)。
但不光說文案,現在人說話都特別浮誇,許多人生活中最常會用到的說話方式也是誇飾居多。
比如說被上司罵了一頓,你可能就會跟人家說:「我今天被老闆罵死了」。
或者你今天被一個帥哥誇了幾下,你就發朋友圈說:「我今天有帥哥愛上我」。
這種例子舉不完,大家都在生活之中不斷的運用這種說法。
(連杜甫都懂浮誇)
我們先來看看一般誇飾的定義。
《誇飾法》定義:
說話、作文時,過分的鋪排張揚,誇大修飾,離開客觀的事實很遠,但聽者、讀者卻又不會懷疑它的真實性,而認為「理所當然」,這種修辭法就叫誇飾。
從定義裡說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雖然離客觀的事實很遠,但不會懷疑它的真實性。瞧,那些文案裡寫的誇張到不行的產品,你們完全超過誇飾法,根本是欺騙了啊。
舉個例子:
如果你說產品吃了會像女星一樣,那大家會覺得是誇飾,倒不會說你欺騙。但如果你說只要吃了三天,你會瘦下10公斤,那就要注意了,要是有人吃了沒瘦,你就是欺騙了。
這時候你可不能說:我那是誇飾啊,把1公斤說成10公斤罷了。然而誇飾與誇大是不一樣的,許多人寫文案時總搞不清楚這點,尤其是一些為了討好老闆,以及搶效果的可憐文案人,總是會寫出一堆令人看了傻眼的文案。
誇飾是必須在雙方擁有共同的理論認知基礎下,所描述非現實的情況。
誇大則是認知的標準不一的基礎中,所描述的現實超出期待的情況。
了解以上簡單的例子後,那我們可以來了解,文案裡有那些常用的誇飾的例子。
最高級是最常被用的也是最好用的誇飾法。過去這種最高級被普遍用在各種文案上,而這也是最有爭議的說法。
最高級是介於誇大與誇飾之中,因為現實生活中可能真的存在領軍傳奇的人和事,但是這驗證的難度又太大,包括了測試的標準、廣度與時間等等。因此任何強調最高級的,基本上都變成了一種誇飾。
當然現在廣告上已經都不準用最高級了,但是這還是時常存在口說上的誇飾。像是:「我是我們公司最有創意的」、「我孩子是班上反應最好的」這種喜愛最高級的迷思,存在文案裡,就會變成了很貧乏的文案。
(現在到處都是地表最強了啊)
跟上一個有異曲同工之妙,很多文案喜歡寫超OX的字眼,像是美妝保養品類最喜歡這樣。
超保水、超白潤、超水嫩、超強效...超什麼超,超看久了都不像超了啦。這種用超字眼為開頭的文案,我不曉得這位文案是被老闆還客戶逼瘋到什麼程度,才會只好用這種「超」無力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超憤怒。這種愛冠「超」字眼的,初讀當然是有力道,但看多了就覺得是一種浮誇的平凡而已。
滿街都是超人的話,那大家就都不算是超人了。
簡單說就是以快速、迅速、立即等為主的誇飾,像是很常看到的課程名稱:「一堂課讓你成為理財高手」、「3小時讓成為營銷專家」等等;或是一些商品常會說的:「吃完立即改善疲勞問題」,「用完馬上解決你的煩惱」、「穿上立即成為男神」。這種也是介於誇大與誇飾之間,但文案人覺得是誇飾,用戶倒也是相信這樣的誇大了,於是大家相安無事。
但這也可能會導致用戶期待過高的現象,這時就會有用戶跳出來說廣告不實,課程不佳,產品不好等等。這種誇飾的風險不小。比如說課程學習,有些文案就會採用「十天迅速煉成專家」、「一周包你學會XXX」等,畢竟一門專業的學習,本來就不可能透過短時間的學習就成為專家。但是大家對於學習充滿著期待與迷思,總以為抓住一點乾貨就能夠上手,也造成了大家對於技能的膚淺學習,許多開課業者就抓住這點來當噱頭。
下圖這種誇飾很容易產生誤解,也是不負責任的宣傳詞。
利用人的恐懼來激起人們的害怕感。這種誇飾大多被運用在新聞,或是一些保健產品;在飲食類最容易會有這種誇飾,以及在面對一些難以預測的未來。
比如:「容易分手的五種情侶」、「恐怖情人的7種特質」
但事實上有些不過是生活上普通的爭吵或是一些個性的差異而已,而這種恐嚇型的誇飾,卻總是得到好的效果,因為大家都會害怕這會成真。
所以在某程度上,這也是屬於誇大的一種,由於大家對於後果成真的害怕,廣告和文案會收到一定程度的效果。
這種比較常運用在人身上,通常是利用高度的評價來給予人們信心。像是出書常有的宣傳詞:「有史以來最好看的一本推理小說」、「作者的顛峰之作」等等;用在人身上就有「百年難得一見的商業天才」、「絕對美感的超級設計師」、「神童才子」等等。
這類型跟業界之最有點像,但是主要以看似第三者的客觀認定來做為誇飾的依據。這種誇飾的好處在於評價是個人給的,是主觀認知,因此在他心中可能是最好的,才會給予過譽的評論。而人們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從眾心理,因此就很容易被這樣牽著走(如媒體的輿論控制著大部分人對事情和人物的看法)。如果實際與期待不符的時候,就可以推給當初給評價的人身上,除非這個人給予每一個作品都是超高度的評價,這人的可信度也會慢慢下降。然而這一點一般很少會被驗證。
(有千年就有2千年,還有好幾千年呢,又有誰能證明?)
以上五種是常見的誇飾方式,也是大家習慣會用的。
簡單說明一下,誇飾主要運用的是原理有四種:
放大:將原本的狀況放大成100倍、1000倍甚至億萬倍等等,通常用於物體或空間。
縮小:將原本的狀況縮小成原本的百分之一或千萬分之一等等,通常用於時間或影響。
滑坡:直接將狀況依照同樣原理但放大因果關係,導致出你想要描述的結果,有興趣請查滑波謬誤。
比喻:將原本的東西比喻成另外的東西以方便理解。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
以上四種是運用誇飾時會用到的原理,根據每個人的習慣與運用場景靈活運用。
了解原理後,要如何讓誇飾變得更有趣,而且更有效果呢,下面就來教大家風騷的玩耍誇飾法,讓你誇得恰到好處,飾得天下太平。
1 用誇張的具體事物來做對比
要誇飾又要讓人感覺到差別,最好的方式就是比較,但是這比較不是讓你跟同業比較,而是跨領域的比較。
像是前一陣子這個案例讓我笑好一陣子:
(來源:舒潔臉書活動)
再舉個例子,假如你是賣減肥產品的,要說瘦幾公斤或多久瘦下來,都有可能會造成誤解。但我們可以說:
「讓你從西瓜瘦到變小黃瓜」或是「從休旅車瘦成小房車」等等。
簡單的對比,誇張的表現,就可以讓人感受到你想表現的誇飾,又不會因此讓人對你的效果產生過度的期待。
2 直接運用感官強烈的名詞
比起使用最啊、超啊等用膩的詞,其實還是有許多原本就感官強烈的詞,直接的運用,比起單純的形容詞或副詞來說,這些詞更容易讓人產生聯想。
比如說:
「超高級牛肉 」=> 「鑽石級牛肉」
「最舒適的辦公椅 」 => 「董事長的辦公椅」
「超滑嫩的乳液 」 => 「絲綢乳液」
這種詞本身就具有相對應的特性與感受,而且更容易讓消費者產生相同的感受。這些誇飾裡本身也帶著比喻在裡頭,但是如果比喻對象選得太過普通,則也無法起到誇飾的意義。
像是「全方位美白面膜」,改成「守護天使面膜」嗯...這誇飾就少了些。要配上誇飾感,好歹也是叫個「西施面膜」或是「天神面膜」的,這樣才能展現比較明顯的差異。
3 用不同領域的感受形容
還有一種誇飾的比喻,就是將原本的感覺,用不同領域的感覺來形容。像是常看一些美食動漫畫的,應該可以了解到他們的形容有多誇張。
「好像徜徉在大海之中,飄浮在雲端之上,又有如皇帝入後官一般,享受脂滑玉嫩的嬪妃無微不至的服務。 」
「有如與一個靈魂伴侶談戀愛,當你的話只需要說出頭,他就會知道你想得是什麼,你們可能會同時說出同一個字,也會互相體諒彼此的辛勞,與他在一起一輩子,你都不會覺得厭倦....」最末加上,陪伴你一生的好車。
這是不是誇張?這是非常誇張啊。但這誇張到你會很理解,因為他是一種感受上的誇飾,而且利用你在不同領域的感受來觸動共鳴。僅管你心裡知道不太可能,但還是能感到身臨其境。
4 放大時間空間的層次
這點就屬於是文學上比較常會用到的。簡單說就是像光陰如梭,一花一世界,天地如沙塵等等,這類型的詞句讓人感受到浩瀚無垠又有一種內心澎湃的感覺。對,這很適合洗腦消費者。
假如你是補習班衝刺班,可以這樣說:
「埋頭苦讀三個月,子孫靠你吃三代」
假如你是賣吸塵器的,可以這樣說:
「花10坪的時間,解決1000坪的家事」
想當然,家裡有1000坪的根本不需要自己買吸塵器啊...這誇飾炫富的讓人睜不開眼啊。
5 業界之「最」+「超」結合運用
雖然說了這些,但我還是相信還是有許多廠商老闆,真的是某領域的第一,這種業界之最不拿出來說嘴真的是渾身不對勁。如果你產品真心威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不好好的超人一下簡直是過意不去。
最後這一招就教大家,如何把這業界最兇狠的態勢表現出來。要說自己是最好,最棒,最厲害。
你要做得方法是先不要用「最」字或「超」字,先舍再突破。要表現的方式很多種。以下各種描繪,除誇飾外還加了很多東西。
「用了我們的,再也看不上別家」品質最好。
「吃一口記一輩子,比初戀更讓人回味」最好吃。
「別人還在揀貨,我們已經準備按門鈴了」速度最快。
「稍一認真,品質就做得比蘋果好了」
「三年只做這一樣產品,一件讓你用三輩子」
「300人,2000天,只為給你60秒的滿足」
「瘦到你男朋友摸不出來」
「美到你孩子找不到娘」
「別人加什麼我不知道,我加什麼你都知道。」
「每一口都吃得到我的良心」(結果是狗糧)
「看見的都打對摺,只有愛我不準打折」(還能不能讓人好好的買衣服啊。)
「敷一片大海在臉上,連海鷗都為你佇足」
「將千年歷史裝進口袋,擁百萬名將成智囊團」
「你的真命天女,就在下一次聚會等你」
當然,這些誇飾大部份都是跟事實有距離的,目的是在於引起好奇和注意。畢竟誇飾本意不是在於表現自己有多優秀,而是在於創造驚人的情境與效果。
這一次介紹了關於誇飾的各種文案玩法,也是幫助各位文案人,能夠在寫文案的時候,擁有更多的技巧可以運用,才不會總是寫最強、最好、最棒,或是超厲害、超快速、超有效等等。
但還是需要提醒一下,文案的基礎還是要先以消費者為出發,做好消費者的洞察,了解消費者內心面臨的挑戰才是重點。而這些修辭方式,不過是我們調味的一點技倆而已。
如果連基本的寫出消費者痛點都做不到的話,那還是別費這些心思了。
作者:林育聖
本文由 @林育聖授權發布於第一社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1社群(www.1shequn.cn)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旗下網際網路運營學習平臺,每天分享用戶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數據運營、渠道運營、品牌運營等乾貨,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