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奇聞 | 1941年5月10日,希特勒助手赫斯獨自駕機飛往蘇格蘭

2021-02-23 非常歷史

   78年前的今天,1941年5月10日,一架德機落地墜毀,機上有希特勒的助手魯道夫·赫斯。據說,他此行是要為和平協議去談判。這次午夜飛行堪稱二戰史上最神秘的事件之一。

  1941年5月10日,一架德機落地墜毀,機上有希特勒的助手魯道夫·赫斯。據說,他此行是要為和平協議去談判。這次午夜飛行堪稱二戰史上最神秘的事件之一。

  1941年5月10日下午,一架「梅塞施密特-110」高速戰鬥機孤單地離開德國,向英吉利海峽的彼岸飛去。次日凌晨3時,駕駛飛機的納粹德國第二把手、副元首赫斯跳傘,降落在蘇格蘭境內,無人駕駛的戰機則墜毀。這次午夜飛行堪稱二戰史上最神秘的事件之一。

  據施密特博士追述,5 月10日晚上魯道夫·赫斯乘一架麥塞施米特一110 戰鬥機獨自飛往蘇格蘭的消息最初傳來時,對希特勒的打擊「好像一顆炸彈落在伯格霍夫一樣」。凱特爾將軍發現元首在他的寬敞的書房裡走來走去,一個手指放在額角上,口中咕噥著說,赫斯一定是發瘋了。希特勒喊道,「我必須立即同戈林談話」。

  翌日早晨,同戈林和納粹黨的所有首腦開了一次緊張的會議,他們要設法「想出」——用凱特爾的話來說——一個向德國公眾和全世界公布這件令人難堪的事情的辦法。

  元首最初得到的情報來自赫斯的一封內容有點前言不符後語的信件,這封信是由一位信使在赫斯於5 月10日下午5 點45分從奧格斯堡起飛之後幾小時提交的。希特勒對凱特爾說:「我在這封信裡認不出赫斯了。那是另外一個人。他一定出了什麼毛病——神經有點鍺亂。」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副手魯道夫·赫斯(Rudolf Hess)

  如果說赫斯的突然離去使希特勒莫名其妙,那麼他的出人意料的到來也使邱吉爾莫名其妙。史達林則十分猜疑。在戰爭進行的整個期間,這件奇怪的事情一直是一個謎,只是在紐倫堡的審訊中才得到澄清,赫斯在那裡是被告之一。事實可以簡短地談一談。

  赫斯一直是一個糊裡糊塗的人,雖然他不像羅森堡那樣愚蠢。他自作主張飛往英國,幻想他能夠安排一項和平協議。雖然他抱有幻想,但卻是真誠的——看來沒有理由懷疑這一點。

  他於1936年在柏林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同哈密爾頓公爵見過面。他從他的麥塞施米特飛機跳出以後,用降落傘安全地著陸,離公爵在蘇格蘭的住宅不到12英裡,可見他導航是準確的。他要求一個農民帶他去見這位蘇格蘭公爵。英國當局安排在翌日上午進行這次會晤。

  赫斯向公爵解釋說,他是在執行一項「人道使命,元首並不想打敗英國,而希望停止戰鬥」。赫斯說,這是他第四次試圖飛到英國來,他在另外三次曾由於氣候關係而不得不折回。他說他畢竟是德國的一個內閣閣員。這些事實表明了「他的誠意以及德國希望和平的意願」。

  赫斯的動機是清楚的。他真誠希望同英國靖和。他毫不懷疑,德國會在戰爭中獲勝,並會毀滅聯合王國,除非立即靖和。毫無疑問,他還有別的動機。戰爭使他個人黯然失色。在戰爭期間,作為希特勒的副手管理納粹黨是一種很無聊的而且不再是非常重要的職務了。赫斯感到既失望,又嫉妒。為了恢復他以前在他所愛戴的領袖身邊的地位和他在國內的地位,單槍匹馬地安排德英兩國之間的和平,這樣一種大膽而顯赫的政治成就,豈不是最好的辦法嗎?

  赫斯突然離開之後的一些日子,是希特勒一生中最狼狽的日子。他認識到他的政權的威信由於他的最親密的合作者的出走而受到了嚴重損害。如何向德國人民和外界解釋此事呢?對被捕的赫斯下屬進行了訊問後,元首相信,沒有人對他不忠誠,也肯定沒有什麼陰謀,他所信任的這個助手只是神經錯亂了。在英國證實赫斯到達之後,伯格霍夫方面決定向公眾以這個原因來作解釋。

  不久,德國報紙忠實地刊載了簡短的報導說,這個前國家社會黨要人已成了「一個神志不清的、神經錯亂的、頭腦糊塗的理想主義者,充滿了由於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負傷而造成的幻覺」。

  希特勒暗中下令,如果赫斯回來,立即槍斃。 他公開剝奪了他的這位老同志的一切職務。元首希望這個奇怪的插曲將儘快被人遺忘;他自己的思想再次很快轉向對俄國的進攻,這次進攻不久就要進行了。


赫斯的飛機殘骸陳列在蘇格蘭

  就事件本身來說,溫斯頓-邱吉爾和多數英國人很難解釋蘇格蘭今天所發生的事件。

  溫斯頓-邱吉爾說,「許多事都是事實勝於想像,這就是其中一件。」

  很明顯,赫斯是在執行一項使命,即說服英國把世界分為兩大勢力範圍。有人分析該想法體現了德國人傲慢性格的頂峰。德國說赫斯精神不正常,多數英國人也許贊成這個觀點。  

  魯道夫·赫斯在英國被捕,最終在紐倫堡的軍事法庭受審,並被監禁在柏林的Spandau監獄。

  1987年8月17日,赫斯死於柏林斯潘道監獄內,他是這所監獄剩下的唯一囚犯,法醫鑑定為自殺。

【相關文章導讀】

♦ 一戰結束後德國人為什麼會選擇了希特勒?

♦ 德國軍隊對希特勒的態度到底怎樣,真的無限崇拜嗎

♦ 二戰期間,希特勒對中國和日本的真實態度是怎樣的?

《非常歷史》

verydaily

搜索名字或識別右圖二維碼關注

敬畏 · 求真 · 鑑今


相關焦點

  • 德國的副元首赫斯為何飛往英國?其實他此行是為了和英國談判
    1941年5月10日23點左右,英國的防空哨所突然發現了一架德國的ME110戰鬥機。英國方面頓時高度緊張,唯恐這可能是德國人的一次攻擊,頓時防空火力全部開火,想要將這架戰鬥機打下來。而這架ME110戰鬥機中彈之後,從戰鬥機上跳下兩個人來,這兩人旋即遭到了英國巡邏部隊的逮捕。
  • 「新聞早餐」2020年5月10日(星期日)農曆庚子年四月十八
    G 、【歷史上的今天】1774年5月10日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逝世1871年5月10日普法戰爭結束,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1889年5月10日俄國作家謝德林逝世1899年5月10日國畫大師張大千誕辰1901年5月10日第一張革命排滿的報紙《國民報》創刊1905年5月10日上海工商界反對續訂「美約」1906年5月10日俄國第一屆國家杜馬會議召開1917年5月10日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逝世1925年5
  • 1941年上映!史上第一部刺殺希特勒的劇情片,至今都是經典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在1941年拍攝上映的經典電影——《萬裡追蹤》(英文原名「Man Hunt」 1941)。》(Rogue Male)改編而成,小說最早於1939年發表於大西洋月刊。1941年,導演弗裡茲·朗( Fritz Lang)在美國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出資下拍攝完成並上映。1976年,英國BBC公司再次以原名Rogue Male翻拍了這部經典電影。 今天,共同的世界帶大家領略一下電影的劇情,感受一下這部電影是如何成為當年的經典。
  • 1941年11月7日,蘇聯軍民創造了一個冬天的神話
    1941年11月7日,大雪紛飛。這一天,蘇聯軍民創造了一個冬天的神話。這個神話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莫斯科紅場。上午8點整,一個盛大的閱兵式在這裡舉行。參加閱兵式的坦克、大炮、汽車和每一個蘇聯軍人的雙肩和後背都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雪。
  • 希特勒得勢之時的老照片:威風之下盡顯瘋狂,之後害慘德國三代人
    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了蘇臺德地區,在英法兩國的背叛下,捷克斯洛伐克被動地接受了《慕尼黑協定》的條款,希特勒像個勝利者一樣騎著馬進入蘇臺德地區,享受著當地德國人民的歡呼,這一時期的瘋狂與二戰結束時的瘋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德國在二戰投降後,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國人被捷克人驅逐,這可能是對瘋狂的最好懲罰。
  • 二戰之謎:希特勒智商在二戰前後判若兩人!
    a,有人認為糜,希特勒要保敖存德國的裝甲伊力量,為下一卻階段擊敗法國邰南方軍團所用越。(被蘇軍俘霍虜的保盧斯)米d,莫斯科居戰役中第六集桂團軍危若旦夕吳,希特勒卻任晏命保羅斯為指鍾揮官。希特勒褚在二戰前期,嚴可是提報了隆鄒美爾,曼斯坦茅因,古德裡安充等名將的,希鍾特勒的知人之韓明去那裡了。
  • 二戰十大著名女間諜:希特勒是被她出賣的
    1944年2月,精疲力竭的維什林頓住院一個月,以治療神經性風溼痛。  1944年5月,維什林頓迎來了她間諜生涯的一大挑戰。她的頂頭上司,地下抵抗組織的負責人莫裡斯-紹斯蓋特被德國蓋世太保抓了起來,瘦小的維什林頓被組織上委以重任,指揮紹斯蓋特手下的2600多名反德戰士。起初,這支反德武裝的成員都是一群衣著破爛的農民,他們的槍枝類型也不全面,而且彈藥匱乏。
  • 希特勒的遺囑執行人馬丁·鮑曼為什麼會被缺席判處死刑?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的德國總理府地堡內開槍自殺。臨死之前,希特勒在遺囑中任命鄧尼茨為納粹德國元首兼軍隊最高統帥,戈培爾為納粹德國政府總理,馬丁·鮑曼為黨務部長兼遺囑執行人。1945年5月1日,戈培爾毒死孩子後與妻子一起自殺。1946年10月,鄧尼茨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與鄧尼茨、戈培爾不同的是,鮑曼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缺席判處死刑。按理來說,作為納粹德國的黨務部長兼希特勒的遺囑執行人,盟軍應該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才對。那為什麼會缺席判處鮑曼死刑呢?
  • 那些年,群眾寫給希特勒的讚美詩
    」1941年由納粹黨出版社公開出版的一本小書只能以崇拜文學(devotionalliterature)名之。人們也被詢問元首對他們有何意義。按照一個戰士的說法:「我們的元首是有史以來獨一無二的人物。我毫無保留地相信他和他的運動。他就是我的宗教。」這樣的例子無可計數。
  • 希特勒的六大天王:圖二活得最好,圖七死在希特勒手上
    【魯道夫·赫斯】是納粹幾個重要人物中活得最長的,曾是希特勒的指定繼承人。同樣參加過一戰和啤酒館暴動,曾是希特勒的心腹和秘書。和希特勒一起服刑,記錄了希特勒名作《我的奮鬥》。1941年,赫斯匆忙坐飛機到了英國。之後被英國人軟禁在倫敦塔。戰後判處終身監禁,1987年8月17日在監獄內的小別墅中去世。享年93歲。
  • 1941年6月底,希特勒還是克制住了自己幹涉戰場指揮的意願
    著:[德]赫爾曼·霍特譯:趙國星1941年6月26日—30日並不是各個戰線的德軍進展都像中央集團軍群這麼順利,因為中央方向集中了德軍最強大的裝甲部隊。正如希特勒1941年3月30日談論過的,中央集團軍群下轄的各裝甲集群應如何從明斯克方向向列寧格勒迅速推進?(上圖)蘇德戰爭戰場總覽毫無疑問,布勞希奇更傾向於往莫斯科進擊,博克對此的態度則更堅決。當前戰局令二人堅信,在向莫斯科進攻的路上肯定會遇到強大的蘇軍,而中央集團軍群也必然能戰而勝之。
  • 1941年佔領伊朗的蘇聯,為何在5年後,全面撤離伊朗?
    然而伊朗,這卻是一個例外,因為1941年伊朗被蘇聯佔領後,又能在1946年讓蘇聯全線撤離,避免了成為蘇聯一部分的下場,這可真的是令人難以置信。一,二戰時期的伊朗歷史上的伊朗也輝煌過,那時候的他還叫波斯。
  • 在1940年夏季假如希特勒這樣做,德國有可能贏得二戰
    1940年6月22日,法國向德國投降。自1871年普法戰爭以來時隔69年後,德國的旗幟再次飄揚在巴黎上空。從歷史情況看,只要能夠保證後勤,德軍在北非沙漠作戰中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尤其在1940年至1941年間,有很大概率實現佔領埃及的目標。
  • 二戰中的德國與日本是堅定盟友?一個蘇聯就讓希特勒美夢破碎
    從1936年11月5日德日兩國在柏林籤訂了《德日反共產國際協定》開始,雙方就開始以反共為名開始了曖昧的政治互動。當德國的閃電戰拉開了二戰的大幕之後,德國與日本便逐漸走向了更深層的合作。 1940年9月,雙方在東京舉行談判,義大利隨後也加入談判。9月27日三國在柏林籤訂軍事同盟條約,即《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
  • 裝甲邁爾小傳—二戰德軍最年輕的師長,帶領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血戰...
    1934年5月14日,由於表現出色,裝甲邁爾被調到了柏林,調到了「阿道夫 希特勒黨衛隊警衛旗隊」,在警衛旗隊中,裝甲邁爾於1935年3月10日晉升為黨衛隊突擊隊中隊長(SS-Obersturmfuhrer
  • 二戰日本一直很努力,就等德國為它轉身,希特勒:我忘了
    於是,在共同需要基礎上,德日在1936年11月25日,籤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這個協議可以說是法西斯同盟開始的象徵。不過這份協議,也有隱患,因為日本國內有不同意見,而且集中在軍隊中,這反對派就是日本海軍。
  • 二戰南斯拉夫領袖狄托
    (二戰時「哭泣的法國人」:滿滿國破家亡的悲傷,令人動容!) 二戰南斯拉夫 領袖約瑟普·狄托。 1941年4月6日,德軍突襲南斯拉夫,僅十天南斯拉夫戰敗,1941年4月17日,南斯拉夫王國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成為淪陷於法西斯鐵蹄的第12個歐洲主權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