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底,希特勒還是克制住了自己幹涉戰場指揮的意願

2020-12-25 戰爭事典

著:[德]赫爾曼·霍特

譯:趙國星

1941年6月26日—30日

並不是各個戰線的德軍進展都像中央集團軍群這麼順利,因為中央方向集中了德軍最強大的裝甲部隊。不出所料的是,南方集團軍群在戰鬥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在這一地段北翼國境的蘇軍並未在突然襲擊之下潰退,反而迅速在慌亂中恢復了過來,並動用預備隊和後方的坦克部隊發動反擊,多次迫使德軍攻勢頓挫,隸屬第6集團軍的第1裝甲集群直到6月28日才達成了戰役突破。而蘇軍在普裡皮亞季沼澤南側邊緣針對盧茨克(Lutsk)—羅夫諾(Rovno)—日託米爾(Zhitomir)公路的猛烈反擊特別棘手,第1裝甲集群不得不放棄向基輔的攻擊,集中主力向北與蘇軍展開激戰。而到6月底,其南翼的裝甲軍先頭部隊仍然在斯盧奇河(Sluch)以西大約100公裡的地方。

北方集團軍群在西德維納河以西遭遇強敵而毫無進展(至少有12個步兵師,而且得到了坦克的加強),儘管第4裝甲集群已經奪取了該敵背後的陶格夫匹爾斯—雅各布斯塔德一線。

現在,德國領導層倒是擺脫了戰爭爆發前陸軍總司令部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敵人並沒有向「廣闊的俄羅斯大地」撤退。蘇軍的不斷反擊遲滯了我軍的攻勢,而蘇軍頑強抵抗乃至戰鬥到最後一人,使得我軍無法封閉包圍圈。至此,還沒有發生決定性的戰鬥。中央集團軍群完成了到當時為止規模最大的殲滅戰,在比亞韋斯託克—新格魯多克口袋中至少殲滅了蘇聯20個師。在比亞韋斯託克—明斯克方向的戰鬥取得大捷,令整個中央集團軍群掌握了戰役主動權,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一優勢。正如希特勒1941年3月30日談論過的,中央集團軍群下轄的各裝甲集群應如何從明斯克方向向列寧格勒迅速推進?

(上圖)蘇德戰爭戰場總覽

毫無疑問,布勞希奇更傾向於往莫斯科進擊,博克對此的態度則更堅決。當前戰局令二人堅信,在向莫斯科進攻的路上肯定會遇到強大的蘇軍,而中央集團軍群也必然能戰而勝之。但「每一場大規模會戰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影響都是深遠的,經常徹底改變局勢,為採取新的措施打下新的基礎。所有事情都取決於正確地分析現在的態勢……」。毛奇當年所做的論斷在1941 年也仍然是有效的。「當然,將領不要忽視其主要目標,在瞬息變換的戰局中保持冷靜。但是,指揮官無法根據事先的預測而下定決心,以何種方式完成自己的目標。在戰役進程中他要根據各種無法預料到的情況做出各種決策。」

6月26日,希特勒曾經考慮「成功包圍比亞韋斯託克之敵後,將主力轉移到南方集團軍群,以解決當下該集團軍群缺乏供應和有力援兵的困境」。這很明顯違反了毛奇的教誨:「不要忽視其主要目標,在瞬息變換的戰局中保持冷靜」。

希特勒此後又提出轉移主力方向的建議,而當時的戰場情況又完全不同了。但6月29日和30日,古德裡安和我感到兩個裝甲集群繼續向東進擊比較困難,恰在此時希特勒又老調重彈,指出為奪取整個波羅的海沿岸地域包括列寧格勒工業區,應該抽調機動兵團加強北方集團軍群。

希特勒希望能儘快封鎖住蘇聯波羅的海艦隊,以保證德國經由波羅的海的鐵礦石進口。他聲稱無論如何都要加強北方集團軍群,因為向列寧格勒進攻將促使芬蘭軍隊採取攻勢,而芬軍在拉多加湖沿岸的攻勢要到7月17日才開始,而且加強北方集團軍群將能夠「保障向莫斯科進攻時左翼的自由」。約德爾反對,因為經由列寧格勒繞行將超出裝甲部隊的技術能力。最終,8月將第3裝甲集群劃歸北方集團軍群, 而在9月由於戰局的需要又將其調回給中央集團軍群。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希特勒並沒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軍事決策中,而且並沒有做出任何明確地決定。他要將裝甲集群調往北線的理由表面上看是站得住腳的,當然,最終肅清波羅的海國家的蘇軍並保障進攻莫斯科時德軍的左翼,是必要的。德軍後來在冬季進攻莫斯科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側翼的威脅。

考慮到7月1日的時候還無法預知後來的種種變化,在6月30日命令第2和第3裝甲集群(也就是說總共9個裝甲師)主力向北越過奧爾沙—維捷布斯克—陶格夫皮爾斯一線是有可能的,這樣這兩個兵團就能夠配合第4裝甲集群,壓迫敵軍背向波羅的海沿岸撤退。第2裝甲集群可能首先要在奧爾沙附近和敵軍交戰,那麼這樣就有必要得到北方集團軍群所部的配合。那麼至關重要的問題是,至少要將整個第3裝甲集群投入到霍爾姆—伊爾門湖一線,以便切斷蘇軍向波羅的海沿岸增援的途徑,同時為接下來向莫斯科進攻鋪平道路。

(上圖)正在執行反坦克任務的88毫米高射炮,成為戰爭中最具影響力的武器。

蘇軍如果渡過第聶伯河向西發動反擊,有利於德軍事先在該河以西殲滅其主力的意圖。我軍的摩託化步兵師能夠利用別列津納河附近幾乎無法通行的地形優勢遏制蘇軍的反擊,直到第2、第4和第9集團軍的後續步兵軍趕上來。如果第1裝甲集群在普裡皮亞季沼澤以北的話,那將起到莫大的作用。在沃利尼亞(Volhynia)戰勝敵軍,這樣就有可能令南方集團軍群在斯特裡(Styr) 河對岸站穩腳跟,並派第1裝甲集群(或者至少5個裝甲師)通過布列斯特—立託夫斯克向中央集團軍群的南線進擊。當然這意味著要放棄雄心勃勃的奪取烏克蘭的計劃,雖然聽上去可以操作,但希特勒不太可能支持這個計劃。

後來,希特勒在1941年8月底憤恨地抱怨道,相比戈林的空軍,陸軍根本就沒有明白,德國軍隊縱橫千裡的作戰能力並不是為「自私自利的陸軍小團體」服務的,而只能是為實現最高領導人的意志而服務。當然現在已經找不到文件證明他是否真的說過這樣的話。然而,希特勒在6月底還是克制住了自己幹涉戰場指揮的意願。大概是因為希特勒醉心於北方集團軍群在戰役初期的勝利,特別是迅速奪取陶格夫匹爾斯。

本文摘自《裝甲作戰 : 赫爾曼·霍特與「巴巴羅薩」行動中的第3裝甲集群

相關焦點

  • 蘇聯戰俘;1941年的蘇德戰場
    1941年,蘇德戰爭剛起,德軍的鋼鐵軍團勢如破竹,蘇聯軍隊節節敗退,蘇聯重要的糧食生產及工業區大半淪喪。德軍手中的蘇聯戰俘更是數量不菲,今天一組圖片帶大家回顧一下,蘇德戰場初期一路高歌的德軍及數以萬級的蘇聯戰俘。
  • 1941年上映!史上第一部刺殺希特勒的劇情片,至今都是經典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在1941年拍攝上映的經典電影——《萬裡追蹤》(英文原名「Man Hunt」 1941)。》(Rogue Male)改編而成,小說最早於1939年發表於大西洋月刊。1941年,導演弗裡茲·朗( Fritz Lang)在美國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出資下拍攝完成並上映。1976年,英國BBC公司再次以原名Rogue Male翻拍了這部經典電影。 今天,共同的世界帶大家領略一下電影的劇情,感受一下這部電影是如何成為當年的經典。
  • 二戰奇聞 | 1941年5月10日,希特勒助手赫斯獨自駕機飛往蘇格蘭
    78年前的今天,1941年5月10日,一架德機落地墜毀,機上有希特勒的助手魯道夫·赫斯。據說,他此行是要為和平協議去談判。
  • 裝甲邁爾小傳—二戰德軍最年輕的師長,帶領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血戰...
    縱觀他的軍事生涯,我們可以看到他作戰英勇頑強,指揮有方,能夠將部下的潛能發揮到極限。他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贏得了對手的尊敬。 1910年12月23日,裝甲邁爾出生在德國下薩克森州的耶克斯海姆。邁爾的父親在一戰時加入了德皇陸軍成為一名軍士投入戰鬥,最後在戰鬥中傷重身亡。由於父親的陣亡,邁爾家也失去了重要的經濟支柱。
  • 蘇聯能贏下史達林格勒戰役,並不全是自己的功勞,還有一人成關鍵
    後世專家研究史達林格勒戰役時,主要將德軍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希特勒指揮不當。1942年8月底至9月初,德軍裝甲師正順勢南下快要衝破史達林格勒時,希特勒卻突然將50%的裝甲精銳調往高加索山區,幫助另一路德軍爭奪蘇聯石油資源。
  • 1941年對克裡木的進攻,曼施坦因成為東線話事人的起點
    1941年9月12日下午,就在時任第56摩託化軍軍長曼施坦因閒來無事,玩牌打發時間的時候,他突然收到了一個來自上級的電話。  一開始,曼施坦因還以為是哪裡出現了危機,否則他的上級不會在這個時候給自己打來電話,但是出乎曼施坦因的預料,上級給他打這個電話的意思是向他宣布一個命令。
  • 運籌帷幄 決勝千裡 帶你走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戰場
    英國人民同仇敵愾,英國空軍頑強阻擊,致使德國依靠空軍制勝並打通英國道路的計劃完全破產,希特勒被迫無限期推遲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到1941年5月,空襲已經成為德國掩飾攻打蘇聯的煙幕。莫斯科保衛戰蘇聯衛國戰爭中在莫斯科近郊首次大敗德軍的會戰。1941年9月,德軍集中兵力分北、中、南三路向莫斯科大舉進攻,企圖一舉佔領莫斯科,迫使蘇聯投降。但德軍的首次進攻受阻。
  • 竟讓拿破崙與希特勒都如此崇拜?
    法西斯魔頭希特勒在1941年指揮550萬大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為此他制定了一個計劃並命名為「巴巴羅薩計劃」,希特勒曾不無得意地說:「當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實施時,全世界將大驚失色。」為什麼希特勒將這次行動稱為「巴巴羅薩計劃」,是因為對巴巴羅薩的崇拜。巴巴羅薩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
  • 1941年11月7日,蘇聯軍民創造了一個冬天的神話
    1941年11月7日,大雪紛飛。這一天,蘇聯軍民創造了一個冬天的神話。這個神話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莫斯科紅場。上午8點整,一個盛大的閱兵式在這裡舉行。參加閱兵式的坦克、大炮、汽車和每一個蘇聯軍人的雙肩和後背都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白雪。
  • 二戰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慘敗,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李三萬 摘要:二戰蘇德戰場,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是個具有轉折點意義的重大戰役,德軍在戰役中慘敗,徹底喪師了在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對於這場戰役,戰後很多德軍高級將領都將責任歸咎於希特勒的瞎指揮,這個責任到底該不該讓希特勒來背?
  • 希特勒的救火隊長,心狠手辣的防禦大師,這位絕望的元帥最後兵敗自殺
    1940年11月,莫德爾晉升中將,並重新擔任指揮職務。 在蘇德戰爭中,莫德爾最初指揮第二坦克集團軍的先遣部隊第三坦克師,表現了一往無前的勇敢精神。在1941年7月9日,獲騎士鐵十字勳章。10月,希特勒晉升他為裝甲兵將軍,同時任命他為部署於莫斯科以北的第四十一坦克軍軍長。
  • 揭秘希特勒另一面:幫助中國抗日!
    在1937年——1941年期間,希特勒的德國政府曾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一直到1941年德蘇爆發大戰後才中斷。由於對中國的親切感,希特勒尤其喜愛中國的古代兵法和軍事書籍,1937年他執政後,床頭則常備德文版的中國書籍以供觀閱。
  • 透視希特勒:是低配版秦始皇還是加強版薩達姆?
    隨著1929年經濟危機的總爆發,德國國內的各類矛盾達到了徹底爆發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德國社會急切需要一名強有力的領導者帶領德國走出危機。而這樣的人,註定了不尋常。因此,善於偽裝和宣傳自己的希特勒通過選舉,而非如同他的義大利和日本盟友通過暴力手段上臺,似乎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希特勒經典演講手勢但若對德國的歷史和民族性格進行分析,希特勒的上臺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 二戰美軍最慘烈一站 希特勒最後一擊讓美軍傷亡近8萬
    ↑請點擊上方「收藏戰爭」關注我們希特勒的敗亡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多次的決策錯誤無疑左右了戰爭的局勢,無論是曼施坦因還是龍德施泰特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有何反應?一句怒罵成打遊戲時的口頭禪
    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的前身)後,他便常常到發表演講宣傳自己,擴大黨的影響力。希特勒演講通俗易懂,且深入德國人的心裡,當時德國人們十分痛恨「凡爾賽條約」,並且大部分民眾陷入了無法解決溫飽問題的不幸,因此希特勒將這部分現象巧妙利用,從而得到了許多人的瘋狂追捧和追隨。
  • 如果希特勒沒有入侵蘇聯,而是繼續打英國,結局會是怎麼樣呢?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的戰爭,拋開戰爭的正義性不談,法西斯國家的操作或許讓人感到迷惑,1941年,在已經陷入多地對峙局面的時候,為何德國和日本卻還要去撩撥美國和蘇聯兩個中立大國,讓他們也和加入戰場呢?這無疑為法西斯的失敗定下了結論。
  •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為何會痛罵日本是「豬隊友」
    全面抗戰爆發後,當時中國面對日軍的侵略,進行了頑強抵抗,雖然失去了大片領土,但也把日軍主力拖到了中國戰場上。日本是一個資源稀缺的島國,所以在和中國打了幾年之後,資源明顯供應不上,北邊的蘇聯雖然資源豐富,但是日本在和蘇聯打了一仗後,便不敢在北方挑事了。
  • 1940年法國戰敗投降,隆美爾戰功赫赫為何未能晉升中將?停年不足
    隆美爾元帥但是愛將就是得寵,隆美爾晉中將的時間點非常怪異,是1941年1月1日,換句話說,希特勒剛剛等到隆美爾少將時長跨過兩個年份,就完成了晉升,至於是否掛滿兩整年那就不重要了。因此隆美爾少將銜僅僅持續了15個月不到,已經夠可以了,而古德裡安1927年就是少校,1938年即已成為裝甲兵總監和兵種上將,所以兩年以後晉一級上將合情合理。
  • 6部影片,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場面震撼全程火爆
    德軍在進入巴黎以後並沒有像東亞的日本一樣展開屠殺,而是拿起擴音器對潰敗的法軍喊道:「我沒有時間抓你,你們自己放下武器回家,記住別擋道」,法國人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還是趕緊逃跑,回各家各找各媽。希特勒決定進攻英國,從1941年起開始出動大批飛機轟炸倫敦等城市。以瓦解英國人民的意志,逼迫其投降。該片講述的就是當時在英倫海峽發生的英德之間的最激烈的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