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搖滾不死,信仰不亡!」

2021-01-08 銳影Vanguard

藝術家是如何進行創作的,對於非藝術家的粉絲來說,這一直是一個世紀謎題。有人說,藝術家依靠靈感;還有人說,藝術來源於生活。

實際上,這兩種說法各有道理,但都被布萊恩·辛格棄之不用。在《波西米亞狂想曲》裡,弗雷迪·墨丘利的創作能力與生俱來。很明顯,布萊恩是用帶有粉絲經驗的目光來塑造這個人物的。

1

弗雷迪出生在坦尚尼亞,8歲前往母親的家鄉印度生活,直到17歲才移居到了英國。也就是說,弗雷迪的整個青少年時代,都是在搬家、動蕩中度過的。但是生活的動蕩,只能製造難民,並不足以讓他成為搖滾巨星——他的天賦,在這背後,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弗雷迪的天賦在於兩點:首先是他比帕瓦羅蒂還要寬廣的音域。這讓他在重金屬、華麗搖滾、歌劇、民謠之間穿梭有餘,隨性而至。其次是他驚人的音準。按照弗雷迪本人的說法,他「想走音都很困難」。這兩個天賦,可以說是老天爺賞飯吃,他想默默無聞都不可能。

所以,在布萊恩·辛格的表述中,弗雷迪似乎是自然而然地獲得了了不起的創作能力。和樂隊的第一次合作,就令人眼前一亮。隨後更是順風順水,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搖滾巨星。有人認為,這是缺乏人物弧光的劇本——

可站在「藝術創作」的角度上來看,對於一個已經成為既定事實的人物來說,表現他的傳奇,遠遠比表現傳奇的誕生更加重要。

2

傳記片的困頓在於如何填補傳奇和普通人之間的鴻溝。一個無視死亡、目的明確的人是無趣的;而另一種將巨星劃歸為普通人的創作手法,難以滿足人們獵奇的欲望。在這兩者之間,《波西米亞狂想曲》選擇了原型理論。

於是,弗雷迪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歌手的沉浮,更加是一個類似希臘悲劇英雄的傳記。按照《千面英雄》的描繪,他要遭到質疑,對自己要心存懷疑,要遭到小人的暗算,才能在精神層面找回自己。並最終死在自己的名聲、緋聞和情感之下。

出生非洲、相貌怪異的弗雷迪,在英國一直都是一個異數。加上性取向和家庭出生的問題,他一直都不被認同。每每的責難和嘲笑,都成為了他的生活經驗,隨後,他再把這些生活經驗寫進了歌裡。他用音樂給了世界回答,也給自己找到了發洩口。

而在明白自己的性取向之後,弗雷迪陷入了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更該愛一個能給他帶來穩定生活的女人,還是去愛一個放浪形骸的男人。紙醉金迷的生活擊碎了他,他最終也一敗塗地。當然,這在劇作上,只是要完成書寫傳奇的必要步驟。可在生活中,皇后因為失去了這個主創,而一蹶不振。

此後,弗雷迪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起來——契機就是他在當時已經罹患愛滋。

音樂在這個時候已經不再是弗雷迪的發洩口和控訴方式了,而成了他的忠實夥伴與不朽的情人。看《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歌詞:「I don't want to die, sometimes wish I'd never been born at all.」

假若這是弗雷迪對生命的反思,那麼在他生命的前半段,這種反思很明顯地帶有痛苦、叛逆和迷茫的精神狀態。而在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之刻,這又像是對於生命的留戀和不舍。於是,放浪形骸的過往在這一刻變成了對於生命的惋惜。所有人都能感覺到弗雷迪的愛欲與抗爭。

3

關於愛情,每個人都會有一大堆議論要發表。而皇后,真正意義上的情歌只有一首:《Love of My Life》。

在這首歌裡,弗雷迪曾經悲切而又痛心地唱到:「You've taken my love, And now desert me… I will be there at your side.」這似乎一語成鑑,在弗雷迪的生命中,那些金錢、名譽甚至是唱片行的老闆、經紀人,都曾經離他而去,最終也都失而復得。

弗雷迪這一輩子大概只愛過兩個人,一個是瑪莉·奧斯汀,另一個是陪他走到生命盡頭的吉姆·赫頓。

前者是一個女性,以一種性別的角度,打開了弗雷迪的創作之門。可以說,她是他的繆斯,雖然弗雷迪是一個同性戀,但他的繆斯,的的確確是一個女性。而弗雷迪本人也將瑪莉視為自己一生真正的朋友。

後者則在弗雷迪最為悲切、孤單的時刻,成為了他唯一的依靠。如果說弗雷迪生命的最後幾年,還有什麼慰藉或者是值得懷念的內容,那麼這位高大英俊的吉姆·赫頓一定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很難說,這是布萊恩·辛格在影片中粉飾太平,應該說,人們有多麼敬仰天才,就有多麼愛惜天才。縱然是在弗雷迪犯下那麼多錯誤之後,人們依舊選擇了與過去和解,放下芥蒂,朝前繼續走下去。

而這種處理人際關係和故事的方法,深得好萊塢和類型片的精髓。

4

影片最大的華彩,來源於對於Live Aid的像素級還原。

很多「好事之徒」將影片和Live Aid做了對比,結果發現,從道具到走位,從音符響起到歌聲停止,幾乎是分毫不差。就連鋼琴上的可樂、地下的水杯,轉播的機位,都做了嚴格的還原。

據說,當年皇后樂隊的助理,就在片場,隨時隨地指出哪個鏡頭,什麼細節不符合Live Aid的現場實況。從這個細節不難看出,整個劇組,為了徹底還原皇后樂隊的地位和歷史,做出了多麼巨大的努力。

這不僅僅是情懷使然,更是對於搖滾的熱愛。

作為當年最大規模的搖滾樂演出,Live Aid幾乎是所有搖滾樂隊和搖滾歌手必須要登上的舞臺。整個演唱會,可以說是囊括了當時在世的所有搖滾巨星。而在英國倫敦舉辦的這一場,僅僅是現場就有接近8萬觀眾。電視機前更是有16億觀眾。

在最後的歲月裡,弗雷迪錄製了《The Show Must Go On》,這首歌和《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一起,構築了弗雷迪某種人生觀念。一方面要演出繼續下去——無論這演出是舞臺的、人生的還是情感的。而另一方面,他對於死亡已經坦然——就好像歸於塵土(Bites The Dust)一般自然而然。

這就是搖滾。一千個人拿著電吉他彈《梁祝》,那也不是搖滾;一個人抱著木吉他和口琴唱《Bohemian Rhapsody》,那也不是搖滾。搖滾是一種人生態度,而不是音樂形式。搖滾不死,信仰不亡。

相關焦點

  • 波西米亞狂想曲——致敬搖滾傳奇弗萊迪·摩克瑞
    face the truth 我將離你們而去,去接受現實的審判Mama' ooo 媽媽,嗚~I don't want to die 我也不想死去I sometimes wish I'd never been born at all 甚至有時我希望自己未曾來到世上在影片最後的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會中,當皇后樂隊主唱弗萊迪·摩克瑞再次唱起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這一段時
  • 《波西米亞狂想曲》波西米亞狂想曲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特別之處,在於表現天才歌手輝煌成就的同時,細膩地敘說了這位「齙牙叔」音樂之外的「另類人生」。影片沒有如眾多充滿「正能量」的傳記片一樣,用春秋筆法「為長者諱, 為逝者諱, 為尊者諱」,編織一個激蕩人心的「勵志」故事——講述「傳主」逆勢而上,通過拼搏奮鬥戰勝時乖命蹇,戰勝先天缺陷和人性弱點,最終「王者歸來」,或「成聖作祖」,進階為人生贏家。
  • 《波西米亞狂想曲》:流行音樂必定不搖滾
    「貓王」的第一次錄音是在1953年,《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第一次播出是在首都電臺,同名電影裡沒有提到的細節是,首都電臺DJ 肯尼·埃弗雷特在之後的兩天播放了14遍完整歌曲, NME的Pete Erskine當時評價說「我想看看人們能不能在收音機裡聽完它」——他說的是收音機,而不是別的媒介。
  • 19.9元《波西米亞狂想曲》帶你一起搖滾
    本周六濟南高新萬達廣場店《波西米亞狂想曲》信號燈電影趴專場永遠年輕
  • 波西米亞狂想曲
    包括他創作並演唱的最著名的《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可於文首收聽),不能說只是一個簡單的巧合。圖自 Keystone/Getty Images《波西米亞狂想曲》和皇后樂隊以及佛萊迪·摩克瑞本人一樣,在搖滾音樂史上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對佛萊迪·摩克瑞有一點了解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波西米亞狂想曲簡直就是佛萊迪·摩克瑞對自己人生的內心獨白。波西米亞狂想曲為什麼叫波西米亞狂想曲而不是別的什麼名字,這是一個有趣而且嚴肅的問題。
  • 傳奇不死!《波西米亞狂想曲》一部關於皇后樂隊主唱傳記電影
    著名的搖滾樂隊QUEEN亦是如此,這是一個影響了整個流行音樂史的樂隊,其崇拜者不乏麥可傑克遜,麥當娜,或許他們事業中最巔峰的時期並沒有我們的參與,甚至我們可能對這個樂隊一無所知,但當他們的作品《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以及《波西米亞狂想曲
  • 《波西米亞狂想曲》!搖滾殿堂級皇后樂隊終於有自己的傳記片了!
    也正因為如此,這兩個月上映的電影,都是重量級別的,《波西米亞狂想曲》能在這個月份上映,也側面說明影片的質量應該不會很差。《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首歌因為製作複雜,還成為當時製作成本最貴的歌曲,一整首歌下來,居然能分割成6個部分,而且每個部分都不重樣,甚至沒有所謂的副歌。
  • 《波西米亞狂想曲》——復刻搖滾傳奇弗雷迪·默丘裡
    在皇后樂隊眾多經典曲目中,《波西米亞狂想曲》是最能代表弗雷迪(Freddie)個人音樂風格及其藝術特質的歌曲。「波西米亞」(Bohemian)原指捷克地區,後來特指一群反社會傳統、專注藝術的人群,以及一種浪漫自由的藝術風格;「狂想曲」(Rhapsody)來自於音樂術語,特指一段由不同章節組成的、風格流派各異、情緒節奏不斷變化的音樂;也用來形容情緒的爆發。歌曲標題很好的詮釋了當代搖滾的藝術形態:猶如波西米亞藝術家般的特立獨行,以及激蕩的情緒表達。
  • 你好,《波西米亞狂想曲》
    他們的成名曲和經典曲目很多,其中就包括影片的名字《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就算你沒有因為《波西米亞狂想曲》認識皇后樂隊,那麼你總會因為《We will rock you》而認識他們。就算沒有因為《Love of my live》而認識皇后樂隊,那麼1994年世界盃的主題曲《We Are the Champions》總會讓你記住這個樂隊。
  • 波西米亞狂想曲—牙叔
    最負盛名的《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也在其中。2001年入駐第16屆美國搖滾名人堂 。2002年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留名 。2004年,保羅·羅傑斯開始擔任樂隊巡演主唱 。他在70年代初期寫出了震撼華麗的代表作《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將其才華發揮到極致,之後帶領著樂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為了華麗搖滾史上的傳奇代表!
  • 《波西米亞狂想曲》,穿越搖滾的時空看一場皇后樂隊演唱會
    一直不敢寫《波西米亞狂想曲》影評因為怕寫崩,正如電影在籌備到拍攝的過程中更換導演,停拍多次一般,電影上映後毀譽參半。135分鐘的電影膠片,又如何裝得下Freddie傳奇的一生?可能有人不知道《波西米亞狂想曲》,也有可能有人不知道皇后樂隊,但是,當「We are the champions」激昂澎湃的旋律響起時,當「We will,we will rock you」節奏律動拍打時,熟悉感油然而生,此時,你一定要認識皇后樂隊(Queen)。如果皇后樂隊與我們錯過了時代,那麼我們一定不能錯過皇后樂隊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
  • 《波西米亞狂想曲》影評
    作者 | 李惠媛圖片 | 來自網絡編輯 | 周瑞佳《波西米亞狂想曲》是殿堂級搖滾樂隊皇后樂隊(Queen)的音樂傳記片,以皇后樂隊的名曲《Bohemian Rhapsody》來命名,這部電影通過標誌性的歌曲和革命性的聲音追蹤了皇后樂隊的迅速崛起,以皇后樂隊靈魂人物——主唱佛萊迪·摩克瑞迭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為線索,帶領樂迷回顧了一個偉大樂隊的傳奇歲月
  • 《波西米亞狂想曲》帶我們回顧了那段激動人心的搖滾年代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殿堂級搖滾樂隊皇后樂隊(Queen)的音樂傳記片,以皇后樂隊的名曲《Bohemian Rhapsody》來命名,這部電影通過標誌性的歌曲和革命性的聲音追蹤了皇后樂隊的迅速崛起,以皇后樂隊靈魂人物——主唱佛萊迪·摩克瑞迭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為線索,帶領樂迷回顧了一個偉大樂隊的傳奇歲月
  • 《波西米亞狂想曲》來自靈魂樂手的「超能力」
    《波西米亞狂想曲》好看嗎?好看!有多好看?打個比方,如果《哈利波特》讓我愛上閱讀,那《波西米亞狂想曲》讓我愛上搖滾。看《波西米亞狂想曲》什麼感覺?打個比方,和看超級英雄電影一個感覺,而且是一篇龍傲天風格的爽文,《一拳超人》裡的埼玉老師,《Overlord》裡面的骨王,《波西米亞狂想曲》裡面的弗雷迪·默丘裡。閃電俠問蝙蝠俠,你的超能力是什麼,蝙蝠俠的回答是有錢,弗雷迪·默丘裡的超能力是什麼,是音樂。這算哪門子的超能力?
  • 《波西米亞狂想曲》殿堂級搖滾樂隊的傳奇一生
    第91屆奧斯卡獲獎最多的大熱影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定檔了。問一問《波西米亞狂想曲》就知道了!《波西米亞狂想曲》在今年頒獎季獲63項提名並斬獲30項大獎。口碑無敵ROCK翻全場 被全世界的歌迷們奉為至高無上的經典,每一首歌都能被傳唱成「搖滾聖經「級別,皇后樂隊傳奇主唱佛萊德·摩克瑞(拉米·馬雷克飾)的故事,如果都要講出來,能湊出本《一千零一夜》!
  • 【編輯部】《波西米亞狂想曲》— 搖滾傳奇的一生
    2019年上映的《波西米亞狂想曲》無疑是部優   秀的電影,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其男主角更是   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本片的講述了一個簡單又傳統的故事,一個出   生於普通家庭,有些齙牙的小夥子弗萊迪,在酒   吧裡結識了幾位年輕的朋友,一起成長為世界著   名樂隊—皇后樂隊,而他本人也成為了名副其實   的搖滾巨星。
  • 一首無可替代的《波西米亞狂想曲》
    18年劇情片被音樂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經歷了不少風波後,終於《波西米亞狂想曲》於2018年11月2號在北美首映,周末票房高達到5000美元,北美票房首居第一,遠超過業界的票房預期。但比較遺憾的是,目前中國大陸地區並沒有正式引進此片。
  • 超前點映|《波西米狂想曲》:搖滾不死,音樂不朽
    《波西米狂想曲》3月22日 正式上映」之稱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作為皇后樂隊風格代表作,也是皇后樂隊最具藝術價值的曲目。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前100分鐘,以樂隊主唱弗雷迪·梅庫裡為主線。1970年代的倫敦,因為不滿家庭的約束,還不叫弗雷迪的主角決定改名,以此來反抗保守的家庭。隨後,他加入了一個瀕臨解散的酒吧樂隊,並取名叫做 Queen。
  • 《波西米亞狂想曲》預告前瞻 再現演唱會盛況
    《波西米亞狂想曲》預告前瞻 再現演唱會盛況 時間:2018.05.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光影歷史 ||《波西米亞狂想曲》
    搖滾先驅和波西米亞狂想曲皇后樂隊的偉大,不僅僅是《we will rock you》這麼簡單,作為一支活躍在70-90年代的樂隊,皇后樂隊絕對算是那個時代搖滾樂的開山鼻祖,作為一支有自己獨特思想的樂隊,皇后作品的風格也朝著多元化發展,他們完美將華麗搖滾、前衛搖滾、古典音樂及重金屬熔為一爐,致力於發掘華麗和誇張的藝術風格,在80年代,又將搖滾與funk與Disco結合,形成新的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