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區「幸福照相館」 :用相機定格最美「夕陽紅」

2020-11-24 和訊

【解說】11月2日,在上海松江方松街道祥和居委會的「幸福照相館」裡,老人們換上了漂亮的衣服,精神矍鑠地坐著等候拍攝「夕陽照」。

在拍照現場,80歲的陳美華和82歲的李道生這對已經攜手走過60多年的老夫妻倆格外高興。陳美華老人坦言,她和老伴兒上一次拍攝合照還是自己20歲那年結婚時,沒想到時隔60多年的今天在女兒的陪同下,在家門口就能找回當年的感覺,內心也特別激動。

【同期】母親 陳美華

滿意很滿意,我們年輕時候20歲時候兩個人拍合照,(後來)從來沒有拍合照。老夫老妻60多年,結婚60多年,我女兒64(歲)了,兩個人那時候訂婚照,半身到這裡,(今天)很好看,拍的得很好。

【同期】女兒 李雪娟

本來我想是帶我爸爸媽媽去照個相,年紀大了不方便出去。現在居委會組織的這個活動非常好,就到家門口了就在小區裡,是很方便。

【解說】現場,老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唐裝、漢服、摺扇、帽子等各類服裝、配飾。攝影助理耐心地為老人梳頭、整理衣服,攝影師一一指導老人擺好姿勢,用相機定格老人最美的畫面,現場拍攝完成後設計師當即後期修飾並列印出片,十來分鐘時間照片即可到手。

據介紹,「幸福照相館—公益攝影」項目服務對象為松江戶籍80歲以上老年人,通過公益活動的方式,記錄老人的美好時光,提升老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同期】上海市松江區方松街道祥和居委會黨支部書記 程犖

這個活動得到了我們社區老年人特別歡迎,今天來了近70位老年人,他們很多還是夫妻兩個人一起過來的,還有七八位獨居老人。我覺得真正地體現到政府為老百姓(603883,股吧)著想,連這麼細緻的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真正地從細節上關心我們的老百姓,體現了政府對我們老百姓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們老百姓有一種獲得感。

【解說】據悉,項目計劃為全區2040位老人拍攝,共計列印照片6120張。後續將與各街鎮溝通確定拍攝時間和地點。有特殊情況的老年人,如百歲老人和殘疾老人等,不能前往拍攝地點的,將提供上門拍攝服務。

【同期】上海市松江區方松街道社區服務辦養老服務負責人 蔣靜

我們這個項目不光是突出一個公益,我們還請了專業的團隊進行拍攝。拍照分兩種,一種是定點拍攝,還有一種是上門拍攝。上門拍攝主要是針對一些行動不方便的殘疾的一些老年人,我們是上門服務上門拍照的,通過這些活動老年人覺得很滿意。

張踐 上海報導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松江這家「幸福照相館」,用相機定格最美「夕陽紅」
    松江這家「幸福照相館」,用相機定格最美「夕陽紅」 2020-09-30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社區裡的「幸福照相館」:留住家長裡短的溫情瞬間
    (新春走基層)社區裡的「幸福照相館」:留住家長裡短的溫情瞬間中新網成都1月11日電 題:社區裡的「幸福照相館」:留住家長裡短的溫情瞬間作者 嶽依桐「再靠近一些」「笑得開心一些」……10日,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書院街街道慶雲社區玉錦苑小區的「幸福照相館」裡,不斷傳出快門的「咔嚓」聲,社區居民馮光蜀和雷必枝老兩口坐在印有鞭炮、燈籠和春聯的布景前,在春節前夕笑著拍下了2020年的第一張合照。
  • 「幸福照相館」 定格春運笑臉
    ↑1月10日,龔小梅帶著7歲的兒子來到杭州東站「幸福照相館」留影。龔小梅原籍江西,現已在杭州定居,此行是帶著孩子去寧波玩幾天。 當日,2020年春運啟幕。鐵路杭州東站在候車廳內臨時設立了一座「幸福照相館」,由志願者為走進攝影棚的旅客免 費拍攝照片,定格旅途中的喜悅。
  • 老式照相館 讓幸福定格
    老式膠捲相機鍾姨母女倆在老式布景板前留下合影。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鍾宏連 通訊員邱發平一部講述照相館的電視連續劇《幸福照相館》在近日熱映。劇中的老式照相館始終堅持服務原則,為顧客拍出最好的照片。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一家照相館,延續著30多年的經營守則,兩代人堅持為廣大街坊留住紀念性瞬間。這家老式照相館便是高埗鎮的高光照相館。街坊在照相館「留下」青春幾年前,《重返二十歲》登上大銀幕,遲暮之年的女主人公走進「青春照相館」,體驗了一把曾經的年輕光陰。在現實中,雖無重返二十歲的時光機器,但卻有可以「留住」青春的照相館。
  • 老上海的照相館
    如今有了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拍照發個「九宮格」十分便利,只是日常生活的隨手打卡。但是在老一輩的記憶中、在那個沒有數碼和智能的年代,去照相館拍一張照,那是生活的儀式感。走進照相館必定是要記錄某個重要事,那些老照片凝固了一個個歷史瞬間,記錄了歲月痕跡和美好,更是歷史的忠實見證。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大批西方傳教士、商人、旅行者攜帶問世不久的照相機進入上海。
  • 這個國慶假期,他們將幸福定格在了大北照相館裡
    四十年來,趙增強記不住有多少個家庭在他的鏡頭前定格了溫馨的瞬間。每一張全家福照片都捕捉了一個家庭的歡笑和幸福,每一個細節都展現著大國小家的巨大變化。一張全家福,承載的是親情與回憶。無數張的全家福,匯聚而成的則是共和國大家庭的時代變遷。最近十來年,數位照相機、智慧型手機大量普及,拍照成了人們隨時隨地隨手可做的一件事情。
  • 50張全家福,定格最美文明風
    近日,家住觀沙嶺街道公園裡社區的伍華恩提前收到了一份新年禮物——一張匯聚了全家笑臉的全家福。原來,這份禮物來自社區與長沙市益齡扶老公益服務中心共同開展「最美全家福 定格好時光」的鄰裡文化活動。收到禮物不止伍女士一家,活動共為社區50個家庭及文藝團體記錄下了團聚一刻。
  • 張張圖片定格社區幸福瞬間
    ▲「魅力家園 和諧社區」圖片展。 深圳晚報訊 (記者 王秋婷) 12月18日,由深圳市老年攝影學會主辦的「魅力家園 和諧社區」圖片展在東角頭社區黨群中心舉辦。 作為南山區2020年民生微實事項目之一,通過聯動蛇口街道東角頭社區黨群中心,深圳市老年攝影學會舉辦以「魅力家園 和諧社區」為主題的社區圖片展。
  • 西藏山南這家「照相館」 免費為村民拍攝全家福
    中國日報網拉薩6月2日電(記者 達窮 華旦尼瑪)近日,西藏山南市瓊結縣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組織志願者到該縣瓊結鎮白日、雪康、仲堆、雪巴、東嘎5個社區開展「瓊結縣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全家福』照相館走進群眾公益活動」,為全鎮236戶貧困戶拍攝了全家福合影,用溫暖的影像定格廣大農牧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瞬間
  • 早讀:最美不過夕陽紅
    人生正值夕陽紅,沒有了童年時的幼稚和單純,沒有了年少時的衝動和浮躁,沒有了中年時的任性和輕狂,卻多了飽經風霜之後的沉穩和從容,也多了看透看淡人生的成熟和練達,還多了深諳世事、親和世人的慈悲和善良。人生正值夕陽紅,早已親歷了滄桑而不再滄桑,早已適應了隨緣而不再執拗,早已養成了淡定而不再莽撞,早已看準了生活的標杆而不再彷徨。
  • 與萬華照相館的情結
    原創 曹振華 上海老底子與萬華照相館的情結曹振華自小在虹口海倫路溧陽路口長大。一個可以前後推拉移動的立地式的車架上,裝有照相機,攝影師在拍照時,用左手按快門,右手做手勢,如同「導演」啟發調動「演員」神態姿勢,在最佳瞬間,攝影師眼明手快按下有連線的快門,第三天即可取照。早期帶襯板女子肖像照(公私合營萬華照相館攝,來自網絡)母女合影(來自網絡)那時我在幼兒園,很好奇,也很想到照相館「亮亮相」。
  • 憶說上海最早的幾家照相館
    在這些「忠實」的記憶裡,都有上海照相館的背景。上海早期有哪些照相館?「四大天王」照相館是指哪四家?老底子照相館裡是怎樣拍照的?一起來了解上海照相的前世故事~~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大批西方傳教士、商人、旅行者攜帶問世不久的照相機進入上海。當時照相是奢侈之事,光顧者多為達官顯貴或富豪名伶。
  • 八旬奶奶用鏡頭記錄居民幸福笑臉
    王恭麗是南京江寧東山街道外港社區幸福照相館的館長,退休後她學習攝影和修圖,成了社區裡的技術達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居民留下了 " 幸福回憶 "。在王恭麗 " 玩 " 攝影的這些年,不僅拍攝作品獲了獎,她所在的幸福照相館也走進央視鏡頭。從傻瓜照相機到卡片機再到單反,王恭麗拿起相機已有 26 年。
  • 用相機定格美好瞬間 他們是偷偷將「時光」留住的人
    或許是「記錄」,對某個瞬間的記錄,對某個事件的記錄,又或是對某種情感的記錄……不管是「記錄」什麼,似乎更多的是關於美與幸福的表達。而在許多人的攝影記錄裡,總是會出現這樣一群人,他們用相機幫人們將一個個幸福的瞬間定格、將一次次特別的經歷收藏、將一段段美好的時光留住……他們就是——攝影師。出於對攝影師工作的好奇,近日,記者走訪了三位有著不同攝影經歷的攝影師,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關於他們的攝影故事。
  • 小區裡的幸福照相館 免費拍全家福溫情暖鄰裡
    小區裡的幸福照相館 免費拍全家福溫情暖鄰裡 ◀定格居民們的幸福笑顏1月2日,記者來到位於錦江區書院街街道慶雲社區的玉錦苑小區,玉錦苑黨支部攝影志願服務隊隊長蘇懷川正在為一戶社區居民拍攝全家福。  臘八節一過,年味一天濃過一天。近日,玉錦苑小區新開設了一家「幸福照相館」,單眼相機、三腳架、布景屏幕、燈具、電腦等各種拍攝設備一應俱全。
  • 陳村用相機留下了上海文化圈的青春
    陳村用相機留下了上海文化圈的青春 澎湃新聞記者 莫琪 2016-11-29 07:50 來源:澎湃新聞
  • 從黑白到彩色,興寧這家照相館定格著羅浮「面孔」最美好的記憶...
    年輕時的黎天福。說完後,他從相館的角落裡翻出個大箱子,裡面裝有10多部他曾用過的照相機。他拿出其中一個「大塊頭」向記者展示:「這就是當時僱主給我的照相機,很笨重。」據黎天福回憶,起初他只是自己琢磨拍著玩,後來他拍的人像照片,街坊們看到後都讚不絕口。名聲也隨之傳開,大家都知道了羅浮鎮有個會拍照的「天福師」。
  • 從黑白到彩色,廣東興寧這家照相館定格著羅浮「面孔」最美好的記憶...
    從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從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作為羅浮鎮較早開私人照相館的攝影師,黎天福拍下的上千張照片如光影世界的「時光機」,讓人們看到了過去,也看到了社會的滄桑巨變。 說完後,他從相館的角落裡翻出個大箱子,裡面裝有10多部他曾用過的照相機。他拿出其中一個「大塊頭」向記者展示:「這就是當時僱主給我的照相機,很笨重。」據黎天福回憶,起初他只是自己琢磨拍著玩,後來他拍的人像照片,街坊們看到後都讚不絕口。名聲也隨之傳開,大家都知道了羅浮鎮有個會拍照的「天福師」。
  • 再見,豔芳照相館!
    連最老的員工都不知道它在這裡多少年了時代不斷在變,想要留住的東西越來越多它是中國攝影界的一個神話;是普通百姓一個儲存快樂記憶的地方;是一個技術與潮流首屈一指的攝影城;是歷史風雲的瞬間定格者。魯迅先生和許廣平、蔣經三在豔芳照相館留影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老廣們還記得曾經在這拍照的瞬間,還記得這豔芳照相館嗎?
  • 《八月照相館》兩個人的愛情為什麼卻要逞強唱一個人的獨角戲?
    故事的脈絡很簡單,正元身患絕症,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照相館,在平靜等待死亡的日子裡,安靜隱蔽的和親人、朋友還有沒來及開口說「愛你」的戀人一一告別的故事。電影的基調也悠長而平緩,長長的定格畫面會讓我以為不小心按了暫停鍵,但是下一個畫面一轉,人物的情緒特徵卻襯託的更加凌厲分明。比如等不到正元的多琳,用石頭砸碎照相館玻璃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