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編輯|傑兒
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要上市了。近日,港交所披露泡泡瑪特通過聆訊後的資料集。
本次赴港IPO,泡泡瑪特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億美元至3億美元。
對於這家成長飛速的玩具店,蜜姐總是熟悉又陌生。熟悉因為營銷做得太好,諸多角落可見其身影;陌生則是雖然眼看著它一步步繁華,但很慚愧一件商品也沒買過。
以前總是從朋友圈裡看到它的火爆,但從投資角度,這家給成年人「織夢」的公司價值幾何?也讓人好奇。
01
提到泡泡瑪特,很多蜜友可能還不了解,但說起盲盒估計都知道。實際上,這並不僅是一家賣盲盒的公司。
泡泡瑪特口中的潮流玩具,就是指妙融合了潮流文化及內容的玩具。蜜姐的理解是,玩具只是載體,核心是文化及內容。
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公司,更像是一個IP孵化器。
招股書也說了,IP是泡泡瑪特業務的核心。截至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共運營93個IP,包括自有IP、獨家IP及非獨家IP。其中最火的的IP非Molly莫屬。
數據可以看到,在自有IP銷量裡,Molly曾在2019年之前遙遙領先於其他IP品牌。
到了2020年上半年,Molly這一優勢被另一IP「Dimoo」替代。
2020上半年,Molly的銷售額同比略有下滑,在自有IP裡佔比13.7%,Dimoo則以1.17億的微弱優勢反超,在自有IP裡佔比同樣超過了Molly,達到14.4%。
這種迅速的反超,一方面體現的是泡泡瑪特想要在自有IP領域多元化布局的野心,另一方面,蜜姐讀到的是潮流IP的不確定性和可替換性。
在概念、包裝、營銷面前,Molly、Dimoo……都是浮雲,套路才最得人心。
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泡泡瑪特的商業模式,具有較強的可複製性。不過體量做大到如此,行業壁壘也是沒那麼容易攻破的。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19年的收入及2017年至2019年的收入增速計算,泡泡瑪特已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其中,按2019年零售額計算,泡泡瑪特在中國潮流玩具市場的佔有率為8.5%。比第二梯隊玩家如IP小站、19八3、52toys、酷樂潮玩、52toys、艾漫等對手高出一個等級。
02
從財務情況來看,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5億元和16.8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26.3%,高到驚人。
淨利潤增速也是飛快,分別為156.9萬元、9952.1萬元和4.51億元,更讓諸多傳統玩具零售行業豔羨的是毛利,從2017年的47.6%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65.2%。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20上半年,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毛利增幅,都沒有往年大了。尤其是營收,往年都是翻數倍的上漲,而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為50%左右。
營收增速放緩之後,泡泡瑪特的存貨也開始急劇增加。如下圖:
截至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2月31日以及2020年6月30日,泡泡瑪特的存貨分別為15.5百萬元、29.1百萬元、96.3百萬元及224.1百萬元。
2017-2019年,其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49天、 45天及46天,浮動相對較小。到了截至2020年6月30日,這一數據猛增到126天、招股書裡解釋說主要是由於因疫情導致其推遲至2020年下半年推出已製造的若干產品系列。
此外,於往績記錄期間,泡泡瑪特的零售店及機器人商店的單店年化平均收益出現下降,錄得虧損店鋪數目佔平均店鋪數目的百分比有所上升。
就零售店而言,其每間零售店的年化平均收益,由2019年上半年的6.3百萬元下降到至2020年上半年的5.0百萬元;
錄得虧損零售店數目佔零售店平均數的百分比由2019年上半年的5.4%增至2020年上半年的11.2%;
機器人商店方面,每間機器人商店的年化平均收益由2018年的0.7百萬元減至2019年的0.5百萬元,並繼續減至2020年上半年的0.2百萬元。
錄得虧損機器人商店數目佔機器人商店平均數的百分比由2018年的4.6%增至2019年的13.3%,2020年上半年擴大至的16.0%。
03
其實泡泡瑪特是上過市的。早在2017年,它曾登陸新三板。那之前,它沒有現在吸金,甚至曾連年虧損。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2016年1-5月,其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2483.53萬元。
自從有了Molly和Pucky兩大IP,加強線下布局等動作,才終於盈利並上市。之後2019年4月,據說是考慮成本問題。
如今重新上市,雖然完成了華麗的轉身,但行業的天花板突破起來似乎仍有難度,畢竟潮玩市場依然小眾,而且依賴於IP,不確定性較大,反映在股價上,到時可能就是山崩地裂……
如泡泡瑪特CEO王寧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的,「打造下一個爆紅IP無疑需要更多合適的契機,目前情況之下Molly還能紅多久也成為泡泡瑪特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之一。」
從招股書披露的股權架構來看,IPO前,泡泡瑪特創始人兼CEO王寧持股55.22%,紅杉資本持股4.87%,為最大的機構股東,華興資本持股1.94%。
讓人羨慕嫉妒恨的是,泡泡瑪特的核心高管團隊十分年輕,最小的31歲,創始人王寧也不過33歲。看到這裡,蜜姐留下了兩行貧窮的淚水……
祝願上市後的泡泡瑪特,會成為行業標杆,而不是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