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簇擁的泡泡瑪特上市,是Z世代的「茅臺」還是泡沫?

2020-12-24 財經數據研讀

12月11日,被稱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POP MART)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開盤股價最高漲至81.75港元,市值一度超1000億港元。據《2020跨境出口消費趨勢報告》報告顯示,盲盒線上消費呈爆發式增長,消費增速達400%以上。近些年來,中國文創IP也走出國門,輸出國外。泡泡瑪特、52TOYS、尋找獨角獸、十二棟等新興潮玩手辦品牌在淘寶平臺出口至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正在影響更多海外潮玩愛好者。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10月,而它真正的走紅則是10世代後半葉。數據顯示,2017年雙11,泡泡瑪特銷售額只有100萬元;而到了2018年雙11,銷售額翻了幾十倍超過2800萬元;2019年突破8200萬元,成為雙十一天貓玩具類冠軍;到了今年雙十一,泡泡瑪特的銷售額達到1.42億元,成為大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

泡泡瑪特的年利潤也以同樣的方式膨脹。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三年內,泡泡瑪特收入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同比增長80%、226%、227%;淨利潤則分別是156萬、9952萬、4.51億,短短三年翻了289倍。

盲盒究竟有怎樣的魔力?為什麼讓Z世代如此上癮?泡泡瑪特又戳中了年輕人的什麼消費心理,讓業績爆發式增長?

盲盒的玩法起源於日本的福袋,最初是百貨公司用來處理尾貨的一種方式,福袋裡的商品價值往往高於福袋定價。隨著福袋銷售活動被固定下來,福袋的營銷思路也逐漸延續。八十年代,當時大量模型愛好者製作模型並將其商品化,開始出現了專門售賣手辦模型的線下「扭蛋機」。九十年代,盲盒的形式也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八零後九零後熟知的乾脆麵裡的水滸卡、NBA球星集卡,都可看作是盲盒形式衍生出來的「集卡營銷」。

泡泡瑪特就像是不斷更新的「乾脆麵卡片」,它以一定的更新頻率推出新的系列盲盒,一個系列從5款到12款人偶不等,一般情況下,集齊一個系列需要708元。以泡泡瑪特為例,其最受歡迎也是最早推出的人偶就是Molly,是由香港的知名設計師Kenny Wong設計完成的。據說,2019年,僅Molly一個玩具就賣出了4.56億人民幣。

(聖誕系列)

購買之前無法預知盒子中的人偶樣式,拆盒的過程刺激著消費者的神經。「買盲盒,只有0次和無數次」,而購買重複的人偶也為潮玩銷售帶來了社交屬性。由於交換和流動的需要,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入了"盲盒"的坑後,逐漸會形成一個特有的圈層,用戶在這交流探討,同時自發交易,形成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社交圈。

除了盲盒的「未知性」,一個系列往往具有稀有款或隱藏款,泡泡瑪特的稀有款式抽中概率僅為1/144,即0.69%,由於其稀缺性,導致其在二手市場的價格不斷增加,在眾多二手平臺上超過30、50倍的溢價叫賣,逐步帶動了其收藏價值。2018年,原價59元到79元不等的Molly娃娃在二手平臺閒魚上的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價格最高的一款漲價39倍。泡泡瑪特通過極小的概率衍生出了一個龐大的盲盒市場。

Z世代用戶為盲盒產品消費的主力軍,據統計,泡泡瑪特用戶畫像中18-24歲的消費者數量佔比最多,達到32%;其次是25-29歲,佔比為26%;30-34歲的用戶佔比為20%,這其中75%為女性消費者。這些群體多分布於一二線城市,不僅娛樂消費上有著強烈需求,並且還能夠快速吸收新技術、新潮流。盲盒熱銷折射出了當前年輕消費者的文化消費日益旺盛,更願意為精神需求買單。

(泡泡瑪特自有IP)

除去專門的設計師設計人偶的自有IP以外,泡泡瑪特會跟知名IP達成合作推出聯名款,以豐富其內容形象。而許多品牌也會和泡泡瑪特展開開展了跨界合作,例如Molly與伊利的合作,Labubu和炫邁的合作,Pucky和歐萊雅的合作,Dimoo與娃哈哈的合作等等。

(泡泡瑪特最近推出的周杰倫聯名款)

潮玩市場的未來不僅僅是泡泡瑪特,也不僅僅是Z世代,消費者正在快速從物質追求轉入到對精神追求,只不過是當下年輕人的精神需求更容易被發現和滿足。

相關焦點

  • 看不懂的泡泡瑪特,是喝著茅臺中年人,消散的青春
    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聯交所主板上市,開盤漲100%報77.1港元,總市值達1065億港元。1千億成為了泡泡瑪特的註腳,這讓許多在股市裡喝著茅臺的中年人,大跌眼鏡。其實,不光是喝茅臺的中年人不理解,就算是Z世代也同樣不理解。
  • 趨勢觀察|從泡泡瑪特上市到Z世代新消費崛起的延展思考
    首先,我想說我也是一樣的感受,一個線下賣潮玩的突然上市了,且市值很高,真心有點驚到了;但靜下來認真想想,又覺得其實是我們忽視了,過去這1-2年但凡周末陪女兒Angela逛街,基本屬於見到一次買一次,復購率極高,只不過從來沒有重視過消費趨勢的悄然革命。因此,這個周末,我邀請女兒Angela一起邊調研邊整理泡泡瑪特上市這樣一個案例所引發的思考。
  • 「後浪」們的茅臺?泡泡瑪特「泡沫」飛起?
    圖 / 北京海澱一商場內的盲盒機截至12月21日收盤,泡泡瑪特收報86.95港元/股,較發行價38.5港元/股暴漲超125.8%。另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泡泡瑪特股價上揚,其被比作是「後浪們的茅臺」。然而,泡泡瑪特真的能與茅臺相提並論嗎?01盲盒誘惑與背後暴利泡泡瑪特終端單價59元,這看似不貴,可卻能讓其總收益從2017年的1.58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16.83億元,增長幅度達965.2%。對應地,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從2017年157萬元增長287倍至2019年的4.51億元。
  • 泡泡瑪特上市,盛世與泡沫
    從 7 年前在新三板的第一次上市,到今天以 1000 億港元的首發市值二次衝擊港交所。Molly 即將見證泡泡瑪特在港交所揮錘的那一刻。 一個小小的盲盒,出廠價 10 多元,售價 59 元,毛利率高達 65%。而在二級市場,熱門隱藏款的價格甚至一度被哄抬到了數千元,溢價幾十倍。 泡泡瑪特是否能真的撐起 1000 億的估值?
  • 泡泡瑪特上市:一株罌粟花,在年輕人的精神荒漠中絢麗綻放
    有人竟然複製這種「買面贈卡」的模式,把公司給弄上市了......公司名字叫泡泡瑪特。今日,在港交所正式敲鐘。泡泡瑪特是舶來品。上世紀90年代興起於日本和香港,是藝術家設計的人物玩偶。不變的,還是打開那一瞬間給消費者帶來的小確幸式的驚喜。總之,套路沒變,只是新瓶裝了舊酒。至此,不得不大膽猜測。泡泡瑪特能幹到上市,恐怕不是玩偶做得有多麼精緻。
  • 泡泡瑪特是什麼?
    (POP MART)正式在港股上市。上市首日,開盤一度暴漲超100%,市值一度超千億。 在前幾年,「盲盒」還只是一個小眾新奇詞彙,而現在卻成就了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使其成為了中國潮玩新零售市場第一名。在過去的三年裡,正是由於其近十倍的銷售增長,才使得盲盒以及背後的潮玩經濟得以正式映入資本的視野。
  • 印鈔機還是泡沫?泡泡瑪特的兩副面孔
    讓無數公眾號與媒體在日前重複帶你回憶《阿甘正傳》的「罪魁禍首」,正是在上周赴港上市的「國內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近期圍繞著這個年輕的品牌,有驚嘆其盈利能力「堪比印鈔機」者,也有看衰「泡泡瑪特,還是泡沫瑪特」者,甚至還有直接質疑其「割年輕人韭菜」者。
  • 「盲盒第一股」通過 上市後的泡泡瑪特泡沫還是金蛋?
    來源:閨蜜財經撰文|蜜姐&編輯|傑兒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要上市了。近日,港交所披露泡泡瑪特通過聆訊後的資料集。本次赴港IPO,泡泡瑪特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億美元至3億美元。01提到泡泡瑪特,很多蜜友可能還不了解,但說起盲盒估計都知道。實際上,這並不僅是一家賣盲盒的公司。泡泡瑪特口中的潮流玩具,就是指妙融合了潮流文化及內容的玩具。蜜姐的理解是,玩具只是載體,核心是文化及內容。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 「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
  • 如何給泡泡瑪特估值?| 專欄
    作者 | 崔鵬泡泡瑪特在香港上市及其估值似乎成了投資界的一個現象級問題。我們這次也可以就這一熱點來聊聊公司估值的問題,當然,激起我聊泡泡瑪特的原因還有,這家公司最近發的輿情軟文太過惡俗——即使塗脂抹粉,能不能稍微高雅一點?
  • 後浪們的茅臺?泡泡瑪特「泡沫」飛起,Molly吸金能力被其他IP超過
    另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泡泡瑪特股價上揚,其被比作是「後浪們的茅臺」。 可以說,貴州茅臺是當之無愧的「股王」,目前市值已超2.3萬億元(未標註,即為人民幣),逼近2019年重慶GDP。然而,泡泡瑪特真的能與茅臺相提並論嗎?
  • 上市狂歡後,重新審視泡泡瑪特的現在與未來
    社交媒體上,泡泡瑪特IPO已經升級為「能不能看懂『Z世代』」的大討論。更具戲劇性的一幕是,有的資本市場從業者擔心被時代拋下,甚至開始找門路「擁抱年輕人」,試圖提高自己的「含Z量」。看不懂,不要緊。因為就連泡泡瑪特的投資方、華興資本的掌門人包凡,最開始也沒太明白這個消費新秀。
  • 「泡泡瑪特」盲盒上市,下一個中國迪士尼要誕生?
    12月11日,被譽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赴港上市,首日市值就近千億。在自己的腦海裡嘗試一下,讓毛利率70%和市值千億結合一下,會有種比農夫山泉更水的感覺。而那個罪惡的源頭——泡泡瑪特,靠盲盒賺了16個億!僅在雙十一,泡泡瑪特的銷量就有1.42億。盲盒的歡迎程度可想而知。那麼這麼受歡迎的盲盒產品,為什麼以前很少聽過?看看盲盒的受眾人群你會有答案的。
  • 泡泡瑪特,頂著"泡泡"講故事?
    在網際網路江湖(VIPIT 1)看來,泡泡瑪特的上市反映了中國泛娛樂市場的一個隱形趨勢:脫虛入實。中國潮流玩具主要受眾為15至40歲。根據穀雨數據對泡泡瑪特用戶的調研,18到24歲的年輕消費者佔32%,考慮到40歲以上泡泡瑪特的消費者受眾較少,10歲以下消費者對潮流玩具的消費力較差,佔比22%的其他分類中大多數為10-18歲,也就是說,Z世代在泡泡瑪特的消費者中佔比高達一半多。
  • 泡泡瑪特,頂著「泡泡」講故事?
    在網際網路江湖(VIPIT 1)看來,泡泡瑪特的上市反映了中國泛娛樂市場的一個隱形趨勢:脫虛入實。中國潮流玩具主要受眾為15至40歲。根據穀雨數據對泡泡瑪特用戶的調研,18到24歲的年輕消費者佔32%,考慮到40歲以上泡泡瑪特的消費者受眾較少,10歲以下消費者對潮流玩具的消費力較差,佔比22%的其他分類中大多數為10-18歲,也就是說,Z世代在泡泡瑪特的消費者中佔比高達一半多。Z世代的年輕人大部分屬於網際網路的原住民,網際網路全程參與了他們的成長過程。
  • 深解王寧和泡泡瑪特:想泡就泡,管他瑪的
    泡泡瑪特港股上市,可算今年年最誇張的IPO——打新認購超356倍,發行時間介於網際網路大廠「京東健康」與國民洗衣品牌「藍月亮」之間,且不設基石投資者,因認購火爆提前2天結束國際配售。在今年的港股擬上市公司中,另一家提前2天結束國際配售的是螞蟻集團。泡泡瑪特聯創人曾總結了盲盒的三點特徵:沒有世界觀、沒有價值觀、藝術性不強。
  • 泡泡瑪特,你真學得會?
    小娃娃爆火後,給年輕人的商業世界帶來無窮想像。兩周前上市的泡泡瑪特,股價已暴漲了120%多,市值突破1200億港元(約合155億美元),勢頭蓋過106億美金市值的完美日記,奪得新消費品牌頭魁。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預計我國潮玩市場規模到2024年約763億元。
  • 瘋狂吸粉「95後」,泡泡瑪特被捧上市了
    在本次赴港上市前,泡泡瑪特已獲多輪融資。根據天眼查,最後一次融資來自4月29日,由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谷資本領投,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十年來,公司已經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有啟賦資本、華強資本、黑蟻資本、金慧豐投資、正心谷創新資本和華興新經濟基金等。
  • 泡泡瑪特,頂著」泡泡」講故事?
    在網際網路江湖(VIPIT 1)看來,泡泡瑪特的上市反映了中國泛娛樂市場的一個隱形趨勢:脫虛入實。中國潮流玩具主要受眾為15至40歲。根據穀雨數據對泡泡瑪特用戶的調研,18到24歲的年輕消費者佔32%,考慮到40歲以上泡泡瑪特的消費者受眾較少,10歲以下消費者對潮流玩具的消費力較差,佔比22%的其他分類中大多數為10-18歲,也就是說,Z世代在泡泡瑪特的消費者中佔比高達一半多。
  • 泡泡瑪特「賭運亨通」
    能量守恆決定有輸家就有贏家:Z世代小散輸了,泡泡瑪特(HK:09992)就贏了——今天,營收從2017年的1.6億元到2019年的16.8億元、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為226%的它,將正式登錄港股:IPO定價38.5港元,已獲356倍認購,首發上市的市值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