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林芝、南木 柒財經 收錄於話題#聚焦37#泡泡瑪特2
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想到,靠著潮玩盲盒,泡泡泡特市值超過千億港元,而其極具代表性的IP「Molly」是一個綠眼睛、短頭髮、撅著嘴的小女孩形象。
圖 / 北京海澱一商場內的盲盒機
截至12月21日收盤,泡泡瑪特收報86.95港元/股,較發行價38.5港元/股暴漲超125.8%。另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泡泡瑪特股價上揚,其被比作是「後浪們的茅臺」。
可以說,貴州茅臺是當之無愧的「股王」,目前市值已超2.3萬億元(未標註,即為人民幣),逼近2019年重慶GDP。然而,泡泡瑪特真的能與茅臺相提並論嗎?
01
盲盒誘惑與背後暴利
泡泡瑪特終端單價59元,這看似不貴,可卻能讓其總收益從2017年的1.58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16.83億元,增長幅度達965.2%。
對應地,泡泡瑪特的淨利潤從2017年157萬元增長287倍至2019年的4.51億元。快速暴漲下,自遞交招股書後,泡泡瑪特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很多人都無法想像,在一二線城市商場裡見到的盲盒機竟然如此暴利。
究其背後的原因:消費者只有打開盲盒那一刻,才能知道究竟是哪一款,增加不確定的刺激,同時因沒有抽到心儀的潮玩或隱藏款,增加重複購買的欲望。
如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所提,2019年,泡泡瑪特註冊會員的整體重複購買率達58%,而國內潮流玩具零售市場十大市場參與者該指標平均約為50.4%。
且2019年末,泡泡瑪特的註冊會員達220萬名,至今年上半年,已達360萬名。值得注意的是,上漲的不止是經營業績,還有資本市場的接受度。
2019年4月從新三板摘牌之際,泡泡瑪特市值約20億元,如今在港股已超過千億港元,被認為是轉板典範。
2017年1月,泡泡瑪特在新三板掛牌,在此之前,2014年至2016年,其三年虧損超4700萬元。不過,據媒體報導,2015年起,泡泡瑪特轉戰IP運營,並引入盲盒。
直到2016年4月,泡泡瑪特拿下「Molly」品牌形象後,逐漸進入了爆發期。柒財經注意到,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毛利率同樣節節攀升,上半年已達65.2%。
02
控制不住價格的茅臺酒
相比,貴州茅臺在資本市場中已足夠資深。近期,其股價再創新高,已飆至1800元/股以上。
今年以來,貴州茅臺股價增長57.57%(至12月21日收盤)。另需特別指出的是,在市值前五的白酒企業中,貴州茅臺股價增幅排在最後。
最新財報顯示,貴州茅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672.1億元,同比增長10.31%,淨利潤338.2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07%。
且柒財經了解到,2018年下半年,茅臺開始營銷體系的改革。此前,2017年,貴州茅臺營業收入、淨利潤同比增速達49.81%、61.97%。這一年,其股價增長1.1倍。
不過,同樣股價翻倍的2019年,貴州茅臺這兩項財務指標(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還不足20%。且按照今年銷售計劃,其2020年目標為,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10%左右。
可見,貴州茅臺的規模增速在逐步放緩,而資本市場整體上依舊處於正向增長狀態。而這裡有絕大部分原因在於茅臺酒。
茅臺的營銷體系改革,按照官方說法,意在減少終端環節,平衡利益分配,平抑終端價格。但實際上,市場普遍觀點認為,茅臺酒終端價格控制不住。
公開資料顯示,53度500ml飛天茅臺出廠價格969元/瓶,官方指導價1499元/瓶。除搶購渠道能以1499元/瓶買到外,2020年飛天茅臺線上價格普遍在2600元左右。
相比之下,2010年飛天茅臺現在售價約5100元,2000年出廠的價格在1.2萬元左右。可以說,不光是酒越沉越香,年份越久越值錢。更多人囤酒為的是賣。
而對於價格控制不住的原因,有觀點認為,茅臺酒的稀缺性是天然存在的,很難滿足如今市場需求。茅臺酒儼然成為硬通貨。
03
Molly上半年收益被其他IP超過
回歸到泡泡瑪特,其盲盒是否具有茅臺酒稀缺商品屬性呢?總的來說,泡泡瑪特每一系列的隱藏款是少有,可並非天然。
柒財經了解到,12月以來,泡泡瑪特發布6個系列新品盲盒,推文中均有「部分」二字,即盲盒在部分門店或者部分機器人商店銷售,其未指明是哪些門店、機器人商店。
銷售地點不明晰、時間也不準確,泡泡瑪特一般提前公布具體發售時間,卻頻頻「放鴿子」,在官方微博宣稱因物流原因新品延遲發售,正式發售需要再等待。
圖 / 泡泡瑪特官方微博宣布延遲發售
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年泡泡瑪特市場佔有率8.5%,排在第一位,而排在第二位、第三位公司的市場份額分別為7.7%、3.3%。
可見,泡泡瑪特並未與第二名拉開距離。且以「盲盒」為關鍵詞搜索,電商平臺顯示若來、名創優品、52TOYS等品牌銷量均有不俗表現,網路遊戲公司、動漫品牌都推出盲盒。
不光如此,柒財經注意到,消費者購買盲盒的行為,更多看的是IP形象,而不會專門選擇一家公司所推出的盲盒。換言之,只要盲盒的形象夠討人喜歡,就會有一定市場。
當然,每個IP都有一定生命周期。以「Molly」為例,2020年上半年,其收益佔比僅有13.7%,而上一年同期達32.3%,2018年所佔比重高達41.6%。
柒財經還注意到,2020年,泡泡瑪特獨家IP」PUCKY」收益已經超過「Molly」。
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提到,Molly對銷售表現至關重要,可無法確保Molly受歡迎程度保持現有水平,甚至根本無法保持。
事實上,除了IP生命周期問題外,盲盒行業存在法律空白,泡泡瑪特面臨政策風險。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表示,盲盒的運營模式與娃娃機類似,應屬於娛樂文化產業接受相應監管。但目前我國沒有針對盲盒的法律法規,需要監管部門進一步明確使用範圍。
他表示,購買盲盒具有射幸特徵,理論上盲盒銷售或被認定為有獎銷售,應當使中獎率透明。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規範有獎銷售等促銷行為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中規定,在有獎銷售前,應當明確公布獎品價格、獎品品名、獎品種類、獎品數量、中獎概率等信息。
另盲盒行業處在混沌中,短視頻平臺上有大量盲盒開箱視頻,其中不乏現金盲盒。線下渠道中,某知名連鎖店掛廣告牌宣傳盲盒內有鑽石。
對於此,李亞指出,放鑽石、人民幣的盲盒銷售行為與原本的定價銷售模式有所區別,存在涉嫌構成「開設賭場」的風險。
原標題:《後浪們的茅臺?泡泡瑪特「泡沫」飛起,Molly吸金能力被其他IP超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