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婦人》給我最大的啟示:好的家庭,都會表達情緒

2021-02-08 若杉生活


文|若杉



最近,帶寫作營的小夥伴們,又重溫了一遍94版的《小婦人》。這是我最近看過最溫情款款的電影。

整個電影節奏平緩,用一種娓娓道來的語氣,講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在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馬奇一家的故事。

戰爭期間,馬奇先生應徵入伍,馬奇太太帶著四個女兒,一同生活。女兒們性格迥異,各有特色。

大姐美格賢惠溫柔,有一些愛慕虛榮,一心想做一名賢淑的家庭主婦。

二女兒喬敢愛敢恨,熱愛寫作,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楚的認知。

三女兒貝絲溫柔善良,處處為他人著想,喜歡彈鋼琴,是家庭中的潤滑劑。

小妹艾米古靈精怪,小小年紀,就打定主意嫁個有錢人,時常把一句「我們都會長大,我們要想清楚自己要什麼」掛在嘴邊。

四個女兒個性不同,但同樣的善良、溫厚。儘管戰爭期間,馬奇一家的經濟並不富裕,但是「小婦人們」的日子依然過得有滋有味。她們像一個堅不可摧的團體,用溫柔的力量共同築建和守護著這個家。

02

他們的幸福,來於情緒表達的不受限

每一個電影的人,幾乎都夢想著擁有如「馬奇」一家的幸福家庭生活。

彈幕上,不停地刷過「這一家人的氛圍太好了」,「好想擁有這樣一個家。」

馬奇一家的幸福,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在這個家庭中,「情緒」的自然流動。

她們善良,但並不意味著一味忍讓。馬奇太太平日裡看起來個性溫婉,對女兒們的引導總是循循善誘,但在該強勢的時候,絕不做老好人,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比如,小女兒艾米回到家,哭訴學校的老師打了她,馬奇太太立馬給老師寫了一封義憤填膺的信,信的措辭相當激烈:

「你有什麼權利打小孩?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如果你打和羞辱小孩,她唯一學到的教訓就是『毆打和羞辱』」。

信寫完了,她問艾米:「你能約束自己在家學習嗎?」艾米點點頭。

於是,她直接讓女兒退學了。

在這個家裡,憤怒從來都是一種可以被接受的情緒。

小女兒艾米因為姐姐喬不帶她去看戲,憤怒地燒毀了喬的寫作手稿。喬衝著妹妹怒吼:「我再也不想看到你。」

馬奇太太了解了此事,沒有勸喬讓著妹妹,別跟妹妹計較,而是告訴她「這對於你來說,是很大的損失,你絕對有權利生氣。」

生氣歸生氣,艾米不小心掉進冰窟窿裡,喬拼命相救,還埋怨自己,怎麼對妹妹這麼狠。

除了憤怒,在這個家裡,悲傷也從不被輕易掩蓋。

當馬奇太太得知先生受傷的消息,她沒有選擇隱藏,獨自抗下所有的悲傷。而是第一時間與女兒們分享了這個壞消息,並選擇共同面對。

馬奇太太要遠行去照顧丈夫,一家人共同為此事做準備。留在家裡的大姐擔負起媽媽走之後,照顧家庭的重任;二女兒喬更是賣了自己的一頭秀髮,為媽媽換得出行的盤纏。連最小的女兒也在跑動跑西,為媽媽準備出行的裝備。

因為不掩飾悲傷,一家人可以在悲傷中互相鼓勁、互相安慰。所以,悲傷在這裡家裡不僅沒有表現的過於沉重,反而讓一家人空前的團結。

02

中國家庭,習慣掩飾情緒

對於情緒的自在表達,是我從這一家人身上看到最珍貴的東西。因為,這種表達方式,在中國的很多家庭裡,是不多見的。

我們似乎對於憤怒有一種天然的恐懼。

還記得在電影《狗十三》裡,爺爺在買菜的時候,弄丟了孫女李玩一條名叫「愛因斯坦」的狗。原本並不是多麼了不起的大事。但一家人如臨大敵,誰都不知道要如何跟孫女說這件事。只想著拼命掩飾,一方面賣慘,告訴孫女,爺爺不是故意的;另一方面,弄了一條長得跟「愛因斯坦」很像的狗,來騙她。

因為,他們害怕孫女的憤怒。

父親再婚,生了兒子。全家人都知道了,只有李玩最後一個知道。

因為,他們害怕孫女的悲傷。

而孫女這邊,因為害怕家人們的擔心,只能拼命掩飾自己的情緒,裝著開心,裝著懂事,裝著不在意。

這是很多孩子長大的過程。

我們習慣於強調「合家歡」,強調「尊老愛幼」,卻輕易的把憤怒、悲傷這些人類最自然的、本該擁有的情緒隔離在外。

隔離,並沒有解決家庭原本存在的問題。只是讓家庭成員學會了不表達,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於是,把更多的溝通,留給家庭之外的人。

而家庭內部,看似關係親密,實則,漸行漸遠。不表達情緒,看似維護了家庭表面的祥和,實則破壞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就像導演徐崢在一次訪談中所說:「中國人最重視親情人倫,卻很少去拍家庭電影。因為裡面說不清楚的東西太多了。說不清楚,是因為平時不願意說,於是表面祥和的家庭往往內裡暗流湧動。」

03

學會表達情緒,讓家人走得更近

中國家庭面對情緒通常有三把斧。

第一,否認。

一個孩子看見媽媽在哭,很自然地問媽媽,你怎麼了?

媽媽習慣性地把眼淚一抹,對孩子說,「媽媽沒事,是沙子迷了眼睛,媽媽給你做飯去。」

第二,壓抑。

一個被媽媽偷看日子的孩子,憤怒的指責媽媽「窺探自己的隱私」。

這個時候,爸爸對他說:「你怎麼跟媽媽說話呢,沒大沒小,你是我們生的,看看你的日記怎麼了。」

第三,過度承擔。

一個家裡的壞消息,孩子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習慣了被否認、被壓抑和過度保護。長大以後的孩子,要麼選擇繼續把情緒埋在更深處,很難真的在家庭中,打開心扉。要麼選擇在某一刻,情緒被積壓到極點,然後瞬間爆發。

所以,看完《小婦人》,我最大的感慨、最多的羨慕,就是她們之間平等的關係,和不受拘束的表達情緒的自由。

憤怒、悲傷,這些看似負面的情緒,從來都不是洪水猛獸。


一個家庭裡,也不會只有其樂融融的快樂。學會表達情緒,學會及時化解彼此小的情緒,不僅不會損害家庭關係,反而因為這種坦率,這種共同面對的勇氣,讓一家人走得更近。

這正是,許許多多的中國家庭,應該向《小婦人》這部電影學習的。

組了一個「成為諮詢師」的群,想轉行心理諮詢師的朋友可以進來哈~

1、集中回答大家一些關於如何轉行的疑問

2、不定期分享我的書單

3、分享我和諮詢師的訪談視頻

其他的大家集思廣益,總之,先進群就對了。

進群方式:添加助理微信 ruoshanxinli,備註成為諮詢師,助理會拉你進群的。

 

若杉心理創始人

已出版作品《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

人生最大的理想是:

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寫不同的文章,

我們的諮詢室


心理諮詢預約

微信預約:ruoshanxinli

電話預約:19910780529

點擊「閱讀原文」可選諮詢師

微博@心理諮詢師若杉

相關焦點

  • 新版《小婦人》,不夠好嗎?
    原定情人節上映的《小婦人》,因疫情而撤檔了。兩位主演西爾莎·羅南、「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曾提前錄好的祝福視頻,當時看來也頗顯遺憾。幾個月後,隨著內地影院的復工,我們也終於在8月25日七夕節當天等到了它。
  • 電影《小婦人》啟示:孩子心靈上的成長,才會收穫一個精彩人生
    這部電影,源於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在十九世紀寫的同名小說《小婦人》 ,歷史上曾翻拍過多個版本,其中1933年、1949年、1994年及如今2019年的這部,每一部影片質量都非常高,明星薈萃,難分伯仲。雖然2019年這版,受疫情影響,國內還沒有公演,但其豆瓣評分已經高達8.2了。
  • 聊電影《小婦人》
    一次性看了兩部《小婦人》電影,1994年版的和2019年版的。1994年的《小婦人》和2019年的,講的都是馬屈家族四小姐的故事,鼓勵女性要有自我意識,但主要表達的思想卻完全不一樣。1994年版本,鼓勵女性對婚姻要有自己的追求,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追尋什麼。
  • 電影《小婦人》改動最大的人物——巴爾教授
    電影《小婦人》(《小婦人》2019年聖誕節在美國首映,習慣稱其2019版《小婦人》)讓我對巴爾教授多年黑轉路的原因,不是Louis Garrel的臉,而是當喬自嘲是個拜金主義者時,他說:「沒有拜金女手上會有你這樣的墨跡。」
  • 豆瓣8.1《小婦人》國內首映好口碑出爐:凡世中怎樣做不凡女子
    在電影《八佰》熱播之際,其實還有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小婦人》,名著翻拍顯得更新更合時代,觀影者普遍認為,這部電影是目前原著拍的最好的版本。,在電影裡被放置在美國南北戰爭的背景下,為理想積極獻身而犧牲家庭的英雄形象;四姊妹,四個小婦人各種成長為婦人的心路歷程,以及人生怎樣選擇愛情婚姻的故事。
  • 家庭是人生最高的牌面,《小婦人》
    如果就此順著演下去,這將是這個家庭的四季沐歌。然而,導演並沒有採用流水記帳的敘述,用剪輯將故事首尾並行呈現。不斷的閃回穿插,會讓觀眾覺得亂,就像亂汽騰騰的小婦人一家的生活。而閃回的最大意義是,七年間前後的對照。
  • 電影《小婦人》的女性主義書寫
    「溫柔自有千鈞之力」——電影《小婦人》的女性主義書寫作者:李燁涵八月末,由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長篇小說《小婦人》改編的同名電影在我國上映,講述了南北戰爭時期美國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瑣事。其中閃耀的溫情力量、女性主義光輝,在觀眾中引起了廣泛討論。
  • 香港電影也曾改編翻拍《小婦人》
    比如《小婦人》在1957年拍成粵語片,同年還有陶秦導演的《四千金》是國語片改編。可以說,那個年代的文藝片,除了取材社會現實,文學改編是很重要的題材來源。這批電影中,此前我也只是看過一部《天長地久》,紅線女和吳楚帆主演。
  • 媽媽的好情緒,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幸運
    心理學上有一個「仿同」心理,就是說孩子會把媽媽的個性、特點不自覺地吸納為己有,並表現出來,所以,如果媽媽懂得控制情緒,孩子也會因此看到生活的美好。 幸福的家庭,都是情感當家。有一個情緒平和的媽媽,家庭也會真正變得舒適、溫暖、讓人心生嚮往。
  • 從情人節到七夕,《小婦人》終於來了,但是你看懂了麼?
    除此之外,還有英國、日本、韓國、中國也都改編拍攝過《小婦人》。可以說,《小婦人》是全世界被拍成電影最多的小說之一。為了拍好這部《小婦人》,美國女導演格蕾塔·葛韋格網羅了如今好萊塢影壇最靚麗的明星,比如已經3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女配提名的西爾莎·羅南,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飾演過赫敏的艾瑪·沃特森,在坎城電影節和歐洲獨立電影獎獲獎過的佛羅倫斯·珀,前年因《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提名的花樣美男提莫西·查拉梅,以及影壇常青樹梅麗爾·斯特裡普等。
  • 《小婦人》: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今天依舊先鋒
    沒讀過《小婦人》的原著,也沒有看過其他電影版本的《小婦人》,但這並不妨礙我很期待看到這部電影。原因很簡單,2019年版本的《小婦人》真的就是神仙陣容。四姐妹中,數Jo和Amy觀念反差最大,但兩人抓馬的個性也極為相似。電影大篇幅地聚焦在這兩人身上,也是通過人物的性格反差,來凸顯影片的戲劇張力。
  • 豆瓣高分電影《小婦人》折射的女性光芒:如何做一個真正獨立的現代女性?
    ——《小婦人》豆瓣高分電影《小婦人》講述了四個姐妹的溫暖生活點滴和生活追求。主人公Jo女性意識完全覺醒,用她的細膩筆觸寫下了這個吵鬧而溫暖的家:端莊美麗渴望愛情的大姐Meg、性格內斂細心善良的妹妹Beth、活潑開朗熱愛藝術的小妹Amy和看似反叛卻有主見有深情的Jo。
  • 新版《小婦人》與1994年版相比有很多很多變化
    在看了兩集《小婦人》之後,我決定把艾米在新版本中的角色變化列出來。在以往的版本中,這個自信而率直的女孩總是被描繪成一個無知的女孩,甚至與喬相比,這讓很多觀眾討厭她。但在新版本中,導演兼編劇格裡塔說:「我不會開心的 葛韋格與製片人艾米·帕斯卡 帕斯卡(Pascal)改變了Amy的角色,使她成為整部電影中最聰明、最成熟的角色,這種改變確實是時代變遷的必然結果,這也註定了她在影片上映後會成為最受喜愛的角色之一。新版《小婦人》與1994年版相比有很多很多變化,包括敘事順序、人物描述、服裝、臺詞,基本上是對原著的全新詮釋。
  • 影評:《小婦人》(2019)
    另一個和電影本身無關。但在19年這個電影質量大爆發的年份裡,葛韋格導演的這一版《小婦人》就顯得不夠優秀。改編《小婦人》的最大問題就是原著本身的情節很豐富,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很豐滿,很難進行刪減。其實《小婦人》更適合被改編成劇集,而非電影。葛韋格導演的處理方式就是加快影片整體的節奏。本片的臺詞非常密集,演員的語速非常快,事件一個接一個地發生,角色之間對話一句接一句。
  • 從《伯德小姐》到《小婦人》,導演格蕾塔·葛韋格的「成長」
    同樣是以女性、成長、家庭為主題的影片,從《伯德小姐》到《小婦人》,觀眾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電影中那些隨進度條推進,隨劇情發展而成長的銀幕角色,還有格蕾塔·葛韋格她自己作為導演本身的成長,在有關視聽語言的表達方式,敘事風格上的演變,以及角色塑造方面這幾點上尤為突出。本文由此展開相關淺顯的探討。
  • 002|今日電影:《小婦人》
    我是高富貴,今天想記錄的電影是《小婦人》。以下文字具有強烈的主觀意識。
  • 《小婦人》背後的故事,值得深度解讀,一起來看看吧
    由格蕾塔·葛韋格執導的電影 《小婦人》於2019 年 12 月 25 日在美國上映。該劇以同名小說改編,主要講述了美國 19 世紀南北戰爭背景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姐妹的故事。該電影橫掃第 92 屆奧斯卡金像獎 6 項重量級提名,曾出演電影《可愛的骨頭》的 95 後&34;西爾莎·羅南,憑飾演喬·馬奇一角斬獲最佳女主角提名。
  • 四度翻拍的《小婦人》,背後是一幅百年女性觀念的變遷史
    這正是原著作者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寫出《小婦人》、導演和製片人拍攝《小婦人》的原因。艾米能說出這段話,並睿智地回答了喬的疑問:「我怎麼不知道你這麼聰明?」「那是因為你太忙了,而忽視了我的聰明。」艾米說。自信又霸氣的英國演員弗洛倫斯·皮尤出演艾米,也算是將這個角色塑造得功德圓滿。
  • 不負愛與自由——致敬值得永恆的《小婦人》
    2020年12月14日,這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金華初雪已至,前後斷斷續續讀了一年之久的《小婦人》終於盡收腦中。講實話,全書四十七章,每讀完一章我都會萌生出為其撰文的衝動,雖談不上言語多麼精妙、立意多麼高深,但對於自己喜愛的事物,誰又能阻擋這股熱忱呢?
  • 來看這個電影你就知道了!《小婦人》七夕上映
    8月25日七夕,提名多項奧斯卡的《小婦人》終於上映了!,最大的主角可不是甜茶飾演的角色,而是馬奇家中的四姐妹!她們在南北戰爭期間經歷戰亂、家庭然而,新版《小婦人》卻為艾美的選擇賦予了新的解釋:這個社會讓女性除了嫁給有錢人外別無選擇,而我不為我選擇了這條路羞恥。這讓她也開始變得能夠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