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GFFMC飛翼高達白雪公主前奏曲拍照時,所長想了一下測評的時候應該怎麼介紹這臺機體。
儘管可以說它是來自小說《冰結的淚滴》,但實際上它跟冰淚中實際登場的白雪公主又不是同一臺機體,而且包含回憶和漫畫《敗者的榮光》在內整個MS發展系譜變得相當複雜。
所以作為前奏的前奏,就先理一下EW世界中飛翼高達系列的開發系譜。
作為參照,我們先列出TV版世界的開發系譜,這個非常簡單一目了然。
五博士加上哈瓦德在AC175年製造了史上第一臺MS多魯基斯。然後從OZ的控制下逃脫,5年後的180年為了打倒多魯基斯而設計了飛翼高達零式和零式系統,但只有設計圖而沒有實際製造。
之後五博士各自為戰,J博士根據飛翼零式的設計圖製造了飛翼高達,為了避免高達變成大量殺戮的恐怖兵器,飛翼高達各種性能都有所限制也沒有安裝零式系統。
而AC195年卡多魯從地球回到殖民衛星之後通過H教授留下的設計圖,將飛翼零式實際製造出來。
也就是說在TV的世界中,飛翼高達和飛翼高達零式都只有一臺,飛翼高達也只是飛翼零式的NERF版。
好了,到自2010年起因為大量衍生作品的出現而混亂不堪的EW世界了。以下機體全是EW版,就不再逐個標註了。
首先175年製造出多魯基斯和180年五博士完成了飛翼零式設計圖這兩點與TV版沒有分別。分別在於當時五博士設計出來的,是飛翼高達原型零式(後面簡稱WPZ),此外設計零式系統的其實另有其人,而且零式系統開發的時間還早於WPZ。
而WPZ最終只停留在紙面上的原因,是因為當時高達尼姆合金還沒有被發明。WPZ設計中作為核心的零式骨架(也是日後流星作戰高達系列的核心骨架)無法被實際製造出來。
這個時期只停留在設計圖上的WPZ,被稱作「原型0號機」。之後五博士各自攜帶著原型0號機的設計圖各奔東西。開始設計自己的高達。
AC186年,J博士為了讓亞丁·羅執行某個任務,以原型0號機的設計圖製造了WPZ,這也是EW世界中第一臺實際被製造出來的飛翼高達零式。但完工的時點WPZ的雙重破壞步槍沒有完成,也沒有適用於雙重破壞步槍的狙擊程序,此外零式系統因為沒有到達實用階段,在這臺WPZ中也是常時處於關閉狀態。這臺WPZ在劇中一般稱作「試作1號機」。這次任務獲得的數據,J博士則用於開發雙重破壞步槍以及飛翼高達的破壞步槍,還有「矮星」上。
在大約AC188年左右,J博士以WPZ為基礎開始設計開發用於對抗OZ的MS,也就是飛翼高達。
與TV版不同,飛翼高達並非只是單純的能力下修版,儘管機體出力、推力之類的數據有所限制,但飛翼高達有在各個細節上對WPZ的設計進行改良。
如果用汽車來比喻,WPZ就是設計原始,但紙面數據爆炸的超級跑車;而飛翼則是雖然引擎縮水各種數據也有所下修,但是操控性、氣動性能之類都有所改良的轎跑車吧。
而之前製造的WPZ試作1號機,則作為飛翼高達的假想敵機體,通過兩機反覆進行實戰演習,推進與完善飛翼高達的設計。此時為了區分兩機,試作1號機塗裝為白色,並與開發中的武裝一同賦予代號「白雪公主與七矮星」。
AC190年第二次月面戰爭爆發前,亞丁·羅·Jr(代號BETA,5年後獲得行動代號希羅·唯)的複製人ALPHA駕駛試作1號機逃離,中途路過戰爭中的月球背面,使用雙重破壞步槍六矮星形態一擊摧毀了戰爭導火索的GND礦床,這一擊甚至改變了月球的形狀。
而通過戰爭WPZ的設計圖與零式系統分別落入了特列斯手中,使他開始著手高達艾比安的開發。
此後試作1號機到達了L4宙域溫拿家殖民衛星,卡多魯的父親接收本機隨後以不需要武器為理由將本機解體封存。
5年後的AC195年,完工的飛翼高達參與「流星行動」,中途自爆後由積古斯修復,修復途中獲得的資料跟隨積古斯的多魯基斯落到哈瓦德手上,結合哈瓦德的推進器設計技術,開發出「羽翼推進器」將多魯基斯改造為多魯基斯F。
破曉行動後,被OZ步步緊迫的卡多魯回到L4殖民衛星,因為父親的死而失控暴走的卡多魯找到了H教授留下的WPZ設計圖,並沒有動用解體封存的試作1號機,而是製造了一臺新的WPZ,並駕駛它破壞了與OZ聯手的殖民衛星。
這臺WPZ則被稱為「試作2號機」配色為和TV飛翼零式一樣的紅白藍三色。試作2號機之後落入了OZ手中與迪奧的地獄死神高達戰鬥,最後全身裝甲和武器、盾牌幾乎都被破壞,內部的零式骨架和零式系統卻幾乎絲毫無損。
迪奧看在哈瓦德的面子上將嚴重損毀的試作2號機交給了積古斯和萬年和平號。在艦上獲得了飛翼高達與多魯基斯F資料的零式系統開始自行設計修複方案,採用了飛翼高達的外裝設計並對多魯基斯的羽翼推進器進行改良,變為性能更加強大的羽翼推進莢艙,結合了飛翼高達的資料重新製造了破壞步槍。哈瓦德根據這個方案進行修復,試作2號機從此變為我們熟悉的飛翼高達零式(EW版)。但此時的飛翼零式失去了盾牌,也失去了變形機能。
回到地球的希羅以飛翼高達進行戰鬥,通過之前從WPZ試作2號機零式系統上取得的資料,他自行製造了矮星以強化飛翼高達的火力,雖然因為沒有使用高達尼姆合金而使得矮星只能承受一次破壞步槍的發射,但這也已經是飛翼高達最強的形態,曾經以超遠距離狙擊一擊徹底消滅了OZ的艦隊。
之後希羅乘坐特列斯贈予的高達艾比安與駕駛飛翼零式的積古斯戰鬥後雙方交換了機體。在EVE WAR前夕,在萬年和平號上零式系統重建了飛翼零式的盾牌和變形系統,受卡多魯委託瑪格阿那克隊完成了矮星,這個飛翼零式的最強形態粉絲一般以「飛翼高達零式(EW版最終決戰式樣)」來稱呼。最後以雙重破壞步槍六矮星形態破壞了墜落的天枰座碎片結束了戰爭。
下面是這個時期的飛翼高達開發系譜,黑線是直系後繼機,紅線則是同一機體的修復、強化以及追加裝備,藍線則是技術引入和參考。
MC0022年(冰淚本篇故事的時點),作為解除冷凍睡眠的希羅座機,卡多魯將以前解體封存的WPZ試作1號機重建為白雪公主。
本機擁有被高出力光束武器直擊而毫無損傷的高防禦力,但主力武器為三發彈夾式的破壞步槍,這點比起其原型WPZ其實是有所倒退,反而比較接近飛翼高達。
推斷是由於技術失傳,在機體出力、能量傳導和武器技術上無法完全重建WPZ的規格。但是這個時候的白雪公主卻像跑錯劇組,簡直就像魔法武器一般的新型破壞步槍「七矮星」,使用不同的彈夾打出不同特性的攻擊,大約已經能用怪力亂神來形容了。
由於完全沒有設定圖,小說插圖也是前後矛盾,完全無法判斷其外形到底是更接近WPZ還是掉毛。
最後就是這次實體化的飛翼高達白雪公主前奏曲。
設定上它是處於WPZ試作1號機與白雪公主之間的機體,不過之前大家都認為,由於遭遇與2號機(即敗者的榮光和OVA中的掉毛)完全不同,白雪公主造型上應該更接近WPZ才對,但這次KATOKI卻是以小說第12卷封面上白色飛翼零式為基礎來設計。特徵是白色而且變得更像羽翼的新型矮星和用於懸掛新型矮星並增加了機體機動力和防禦力的熾天使之翼,加上因為以掉毛為基礎,使用機體直接供能的雙重破壞步槍等特徵使其規格明顯高於小說中描述的白雪公主。
由於這些矛盾,配合小說、漫畫中對於飛翼系列機體系譜的重新設定,所長個人認為前奏曲很可能是試作1號機零式系統獲得了2號機的資料(小說中的描述,各個機體的零式系統之間似乎能夠以非聯網的形式共享資料)後自行設計的修復案,除了修復機能以外還進行全面的強化。
但是由於MS技術失傳,W教授無法徹底重現這個設計。加上開發資源被大量運用在七矮星上,最終白雪公主的機體規格只能達到與飛翼高達一樣的等級。而白雪公主前奏曲加上七矮星,才是真正的白雪公主完成型吧?當然還是希望KATOKI快點把坑給填了。
最後就排除掉技術引入和參考,也排除掉僅進行部份裝備追加的形態差異,簡單的列出從WPZ試作0號機到白雪公主的系譜圖。
那麼,接下來就請期待真正的前奏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