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日本首相挖空心思討好的日本藝伎,竟也抵不住「至暗時刻」...

2021-02-09 日本村外教網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本多家傳統企業宣告破產,以藝伎為代表的日本傳統藝術表演行業更是步入了「至暗時刻」

怎樣在疫情的陰影下掙扎求生,挽救行業,是擺在藝伎面前亟待解決的生死問題。

全球疫情蔓延,京都五個藝伎區遭遇二戰以來的首次被迫歇業

位於東京赤坂的藝伎區,顧客數下降了95%,曾經超過400位藝伎的表演區,如今僅剩20位在崗。

迫於生計的壓力,藝伎們只能蹭一波直播熱,通過網絡為預約的客人們提供服務。

要知道曾經的他們是首相都需要挖空心思討好的女神般的存在。

據說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為了討好名伎江良加代,不惜豪擲15000日元,僅僅是為她定做一套衣服。

在當時,普通老百姓每個月的收入只有10日元左右,儘管伊藤的月薪高達500日元,但是為了這套衣服,他也需要不吃不喝工作兩年半。

 

想要得到藝伎的青睞,光有錢是不行的,還需要有相當高的身份,並且有熟人的引薦。

最初的藝伎以男性為主,女性只是彈琴伴奏。直到18世紀中葉,男藝伎才漸漸被女性所取代。

由於她們身上凝聚著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因此被政客們用作一種外交手段,常常接待外國政要,這就讓藝伎們更加高不可攀。

藝伎招待客人一般有四個流程:表演茶道、敬酒對飲、歌舞表演、聊天開心。從歷史文化到當今時政,從時尚潮流到花邊新聞,甚至是證券股票、經濟趨勢,她們都能聊上一二。據說,藝伎們每天不讀十幾份報紙雜誌,不了解當下的最新信息,根本就不會上臺獻藝。鼎盛時期的藝伎業,從藝人員多達幾萬人,當時在京都可以說藝伎是隨處可見。藝伎界巨星。伊莉莎白女王,查爾斯王子,羅斯福等人都是她的座上客。二戰之後,藝伎這門職業變得大為蕭條。昔日的輝煌一去不復返。當中也有固守傳統的一些人繼續學習藝伎文化,但是保存失落藝術的艱難可想而知。(近80歲的藝伎鬱子擔心疫情會讓本已不多的同行相繼退出藝伎表演領域)這些唯美技藝最後的守護者們踏著孤獨的舞步,重現著永不復還的過去。

你天天在家看日劇

又不會說日語有什麼用?

明明學日語學得很積極

一張口就像一個日語白痴?

老扎心啦!!!

日本村

堅持高品質日語輔導課程

母語式輔導,幫你「開口」學日語

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體驗興趣日語課程

☟☟☟☟

相關焦點

  • 《藝伎回憶錄》:日本藝伎,極致的肉身藝術品
    日本藝伎起源於17世紀,初時藝伎皆為男性,在鼎盛時期,男性藝伎人數多達600名。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女性藝伎出現了,至18世紀中葉,藝伎這一職業逐漸被女性取而代之,如今世人提及藝伎,想到的便只是女性。男性藝伎徹底淪為配角,已悄然退卻歷史舞臺。早期的藝伎社會地位並不低下,因她們多潔身自好,加之技藝不俗,人們都對藝伎敬愛有加,甚至連日本國會議員也曾有過藝伎出生的。
  • 日本首相不住官邸是因為「怕鬼」?菅義偉曾笑著承認
    日本《讀賣新聞》近日報導,上任三個月後,日本首相菅義偉還沒有搬進位於首相府大樓旁的首相官邸。相反,他從國會議員住宅大樓乘車3分鐘往返。不知什麼原因,日本最有權勢之人的官邸已經空置了8年。有傳聞說,首相官邸裡「有鬼魂出沒」,因為那裡曾發生過「二二六事件」、1936年未遂軍事政變等血腥歷史事件。報導稱,首相府大樓是首相的工作場所,而劃給領導人居住的地方則被稱為官邸。菅義偉剛上任後,曾有記者提問「是否會搬進官邸」,當時菅義偉避而不答。菅義偉說:「無論我是否住進官邸,我都會努力確保政府的危機管理沒有疏忽。」
  • 「至暗時刻」的抉擇
    時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已經不可避免地在全球大流行。無論在疫病、戰爭,或是災難中的「至暗時刻」,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人類的命運早就緊密聯繫在了一起,那些不合時宜的話語和無底線的甩鍋、嘲諷、傲慢、偏見,只會顯得很沒有格局。共克時艱的舞臺上,人們更願意為真實而坦然的姿態鼓掌,凝聚生命本質力量,重返共同的精神家園。
  • 日本藝伎的拍照姿勢,竟源於孔子?看完真的漲知識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日本,這個姿勢幾乎風靡全國。最近就有人扒出了日本上個世紀的藝伎寫真,令人驚訝的是,她們全部擺出了一模一樣的姿勢:雖然有些順序不太一樣,但全部都是捂住嘴巴、耳朵和眼睛。這是日本東照宮的三猿雕像,上邊有三隻猴子,分別捂住眼睛、耳朵和嘴巴,寓意是不看、不聽、不言。這三個姿勢都是告訴人不要做某件事,所以被稱為:三不猿姿勢。日本的很多藝伎都會擺出這種姿勢拍照。
  • 新冠疫情衝擊日本,靠身體賺錢的藝伎,還能保持社交距離嗎?
    實際上,藝伎不僅僅是紅嘴唇、大白臉,作為日本傳統藝能,這個行業一點也不簡單。如今在新冠疫情影響下,靠身體賺錢的日本藝伎,還能維持社交距離嗎?那是一個武士統治的時代,藝伎出沒於上流階層宴會,陪客人喝酒聊天、表演舞蹈、演奏樂器,當時藝伎的工作,重點在於「伎」,而不是「藝」。經過幾百年歷史演變,藝伎們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把演藝技能變成了傳統藝術,低俗變高雅,讓藝伎和富士山、金閣寺並列,成為日本三大名片。不過,這次新冠疫情衝擊,讓這項日本傳統藝能,不得不面臨換一種玩法。
  • 太陽旗下的凋零之花——二戰前後的日本藝伎
    她們大多10歲起就開始學藝,每天訓練12小時以上,從詩文書法到琴瑟歌舞,從談吐裝扮到行路斟酒,神秘儀式一般關於美的標準就如此被固定到每一個細節中,將這些女孩兒精細的塑造成著華服而美姿容,風情萬種而長袖善舞,知書達禮,對天下事無所不曉又善於察言觀色的藝伎。從江戶的新橋、柳橋到京都的抵園,藝伎館四處林立。最興盛時從事相關行業的女子有萬人之眾,那是藝伎的黃金時代。
  • 關於日本藝伎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很多人說起日本就想起了日本的藝伎文化我們對於藝伎其實還是很陌生的
  • 電影《至暗時刻》
    《至暗時刻》喬·賴特執導,由加裡·奧德曼,約翰·赫特,莉莉·詹姆斯,本·門德爾森等主演的傳記片。於2017年12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2018年03月05日,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至暗時刻》基於真實歷史,還原了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二戰期間帶領英國度過的最艱難、也是最關鍵的時刻。片中沒有渲染暴力血腥的戰爭場面,也沒有刻意煽情。而是在人物的心理變化和動作刻畫上,步步為營地將觀眾帶入了二戰時期。《至暗時刻》講述的是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二戰時期臨危受命,帶領英國對抗法西斯侵略的一段歷史。講述了他著名的廣播演講《我們將戰鬥到底》前後的一段故事。
  • 陪邱吉爾走過至暗時刻的還有它
    電影《至暗時刻》講述了二戰時面臨來自內部的偏見與外部的法西斯戰爭,溫斯頓·邱吉爾抵住壓力,帶領英國人民奮起反抗,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度過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的故事。
  • 《至暗時刻》觀後感
    趁著還沒有下線,昨天我趕去看了電影《至暗時刻》。《至暗時刻》發生在敦刻爾克的對岸,講述二戰時英國最為低迷消沉的時刻裡,邱吉爾如何扭轉了這一切,帶領英國人民下定決心和納粹德國決戰到底。我在微博上問了一句,為什麼中國人會不喜歡《至暗時刻》,得到了這樣的一條回復,原文包括標點均未做任何修改:中心太弱了,從頭到尾沒有一種劇情上的推動暗示 看黑暗騎士 我知道 最後估計是把小丑跟雙面人解決了 看肖申克 我知道最後安迪估計逃出了監獄 至暗時刻(不光指結尾) 整個劇情發展都沒有什麼感覺 看了前一幕完全不知道下一幕會發生什麼----@失眠退堂鼓
  • 藝伎:日本明治維新的頭號功臣
    沒有藝伎,就沒有日本的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幫助日本開啟明治維新序幕,堪稱明治維新「第一功臣」的,竟然是一名藝伎。
  • 她是日本藝伎模範,保持「花魁」稱號長達六年,還曾讓英女王吃醋
    而著名女星章子怡在片中飾演的小百合的原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日本藝伎的模範——巖崎峰子!而巖崎峰子雖然從事藝伎的時間只有15年,但說她是藝伎業的傳奇模範,卻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她被日本人公認為是日本20世紀最負盛名的藝伎。出身富貴的巖崎峰子,5歲進入巖崎藝伎館,後來以「承祧嗣女」的身份開始學習技藝。當時她的老師是著名的四代目井上八千代。學習幾年之後,巖崎峰子繼承了自己家族的全部產業,也成為當時最富有的藝伎。
  • 傳奇黛薇夫人:從日本藝伎到印尼總統夫人,讓總統愛得如痴如狂
    不料右翼分子一手奪走她的相機,狠狠地扔到了地上……原來,雙方爆發衝突,是因為日前黛薇夫人在報刊上撰文支持朝鮮發射「人造衛星」,並在4月11日至14日訪問朝鮮期間,出席了在平壤舉行的金日成誕辰紀念活動。這讓日本右翼團體大為惱火,出動宣傳車到黛薇夫人門前喊話抗議。而黛薇夫人竟也和他們隔空喊起話來,數落右翼分子「極度無恥」。
  • 「是時候了,侯你多時」的《至暗時刻》
    看了傳記歷史電影《至暗時刻》,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也許是大英帝國史上50多位首相中最有爭議的一個 --- 那個男人,溫斯頓·邱吉爾。《至暗時刻》影片海報對這樣一位舉世聞名的歷史人物,而且是影響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一位首相做評論,務必是需要審慎的。
  • 從《至暗時刻》中,找回英雄的本質
    而巴德今天要寫的《至暗時刻》裡,沒有驚心動魄的動作場景,也沒有天馬行空的超能力,卻有一位不完美的英雄——二戰中領導英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抵抗納粹德國的邱吉爾。至暗時刻指的便是發生在短短幾周之內的歷史大勢以及邱吉爾的抉擇。酗酒、抽菸的暴躁老頭黑暗中的雪茄,老態龍鐘的身軀、嚴厲的言辭。電影一開始就挑明邱吉爾並不是一位光鮮亮麗的英雄。
  • 他與日本藝伎的愛情故事!日本畫聖東山魁夷作品專輯,太美了
    東山魁夷是日本著名的風景畫家、 散文家。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的東山魁夷在藝術方面曾多次獲得獎項。學習美術出身的東山魁夷因擅長於風景寫實, 所以在散文創作方面也很有建樹。畢竟, 藝術創作的第一步是發現美, 擁有發現美的眼睛。
  • 《至暗時刻》:邱吉爾的至暗,奧德曼的高光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刻爾克》從海陸空三方表現撤退過程的細節,而喬·賴特(Joe Wright)的《至暗時刻》(Darkest Hour)呈現的則是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邱吉爾拍板這一決策的經過,恰好補上諾蘭沒有關照到的部分。兩部電影結合來看,基本還原了「二戰」中第一個轉折點的全貌。
  • 【影評】《至暗時刻》
    《至暗時刻
  • 《至暗時刻》:用信念劃破黑暗的英雄時刻
    文/夢裡詩書《至暗時刻》是一部屬於加裡·奧德曼的演技盛宴,面對納粹德國的步步緊逼,電影在加裡·奧德曼精悍的演技下,真摯的再現了邱吉爾
  • 她曾是日本藝伎,差點成為印尼第一夫人,卻是印尼不可言說之人
    日本曾有過一個投票:最想把誰的人生拍成電視劇?黛薇夫人以一騎絕塵的高票拿下高位票數。她的人生,比起電視劇,更匪夷所思,更驚心動魄。漸漸淪落為東京帝國飯店的一名藝伎。可見這情場老手蘇加諾對七保子的用情至深。除了在總統府、宮殿裡大秀恩愛,蘇加諾還帶著七保子出席各種國事活動。由此,七保子漸漸走上政治舞臺,協助印尼和日本的各種交易,參與印尼日本的石油交易,並結識眾多政商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