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寰亞月子會所的宣傳冊。
一些月子中心開在居民小區或公寓內。
璽寶嘉月子會所宣稱有醫生坐診、專家查房。
冰涼的飯菜、發黴的雞蛋、孩子的臀部紅腫潰爛……王女士花5萬多元住進北京愛貝宮國際母嬰月子會所遇到一系列糟心事,經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關注。
二孩生育政策放開,科學育兒理念普及,月子中心成為香餑餑快速發展起來。然而,作為一個新興行業,月子中心的發展存在諸多問題,準入門檻低、「婆婆」多不好管、虛假誇大宣傳、無證行醫等問題叢生。
「月子中心的現狀就是散、亂、差,缺乏強制性標準,監管主體多元化。」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鄧勇指出,在挑選月子中心的過程中,消費者應提高甄別鑑定能力,增強維權意識。
記者探訪:月子中心開在公寓內,宣稱護士專業服務醫生每周查房
12月10日,新京報記者對北京三家月子中心——芙蓉花月子會所(CBD)店、新寰亞月子會所(北京店)和璽寶嘉月子會所進行探訪。這三家月子中心均開在居民小區或公寓內,規模從12間到42間不等。
從三家月子中心的描述來看,房間訂購都比較火爆,剩餘可挑選的房型不多,套餐價格從5萬多元至10多萬元不等。除提供住處及月子餐外,還提供針對媽媽和寶寶的多種護理服務,如乳房護理、產後修復、營養指導、新生兒日常護理、黃疸觀察等,月嫂(專護師)均為一對一服務。
在安保方面,三家月子中心均比較私密,需有工作人員帶領才能進入到月子中心。
衛生消毒方面,新寰亞及璽寶嘉都有接待區域,在進入房間所在樓層時需穿鞋套並酒精消毒手部,璽寶嘉的護士還會在記者進入一個樓層時用噴壺對著記者的腿部噴灑一些液體,但芙蓉花沒有專門對外的大廳,參觀時也無需穿鞋套、手部消毒。
因為芙蓉花所在小區為聯排的矮層樓房,月子中心的客房分散在小區各個樓層,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將記者領進一間3樓的套房參觀,稱樓下住的是小區其他住戶。在介紹月子中心的套餐時,她看到記者拍照便立刻制止,稱會通過微信發送信息,但截至發稿時,這名工作人員也沒有通過記者的微信。
在餐飲方面,新寰宇和璽寶嘉採用與月子餐企業廣禾堂合作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月子餐,並不自行做餐。據這兩家的銷售人員稱,產後不同階段會提供不同營養的餐食,均由廣禾堂的營養師搭配。而芙蓉花接待人員小王稱,中心在自有廚房裡現吃現做,用保溫筐為顧客送餐,「我們的營養師具有多年豐富經驗,開的是奶多不胖的餐單。」當記者提出要參觀中心的廚房時,小王以「正在做加餐不便參觀」為由拒絕。據她描述,中心的廚房也和產婦所住戶型的廚房一樣。
在探訪中,當新京報記者問及「產婦需要用藥時月子中心是否會提供」,三家均表示月子中心不是醫療機構,不能開藥。與這一說法相悖的卻是,月子中心在宣傳冊、宣傳廣告及各自的介紹中,都表示會有醫生定期查房,甚至不乏來自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友誼醫院等知名三甲醫院,涉及產科、兒科、中醫科等。
月子中心還會由有正規執業資質的護士提供1對多護理服務。在璽寶嘉接待大廳的牆上展示中,多名護理人員已獲得護士執業證書。新寰亞接待人員則稱,中心的護士為全職管理,24小時輪班值守,掛靠在三家綠色通道醫院(朝陽區婦幼保健院、和睦家醫院、五洲婦兒醫院)。
新京報記者探訪時還發現,三家月子中心裡,僅新寰亞在公共區域公示出營業執照。
註冊門檻低、超範圍經營,多家月子中心存違規行為
月子中心在進行營業執照註冊登記時,經營範圍涉及家政、住宿、餐飲、衛生、康復等多個方面。
天眼查顯示,新寰亞所屬的新寰亞(北京)母嬰護理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為產婦及新生兒提供集中生活照料服務、健康管理、健康諮詢、住宿、家庭服務、餐飲管理」等。璽寶嘉所屬的添合寶嘉(北京)健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範圍中有「住宿、家庭勞動服務、勞務服務、清潔服務」等,沒有「餐飲」。芙蓉花所屬的北京芙蓉花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中,有「健康管理(須經審批的診療活動除外)、家庭服務」等,沒有「餐飲」和「住宿」。
以要開月子中心為由,新京報記者諮詢一名代辦執照的人,對方建議註冊健康管理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為產婦及新生兒提供集中生活照料服務(不含餐飲、醫療服務)、美容、健康諮詢、健康管理」等,經營場所需要現場檢查,再辦營業執照。辦理營業執照,只需一周左右的時間,費用1500元。記者提出還需要提供月子餐服務,對方稱可以再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約2-3周時間,需要現場檢查,代辦費7500元。當記者再次提出是否可以在經營費範圍中增加「住宿」時,該代辦人員稱,住宿需要滿足賓館的要求,涉及消防、衛生等多個方面,是難度最高的一項,估計起步價20萬元,並暗示記者借鑑一下其他月子中心的經驗。
新京報記者撥打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政務服務諮詢電話,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開辦的公司涉及餐飲,需要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如果涉及住宿,可以先由市場監管局在企業經營範圍裡先行添加,然後到公安局辦理特種經營許可證才能開展相關業務。
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勇指出,只有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才能配備醫生和護士,醫生只能在規定場所執業,如果需要多點執業,還需要提前備案。《北京市護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也規定,護士經執業註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後,按照註冊的執業地點從事護理工作。鄧勇還強調,按照「誰經營誰負責」的原則,月子中心如果涉及為客戶提供餐飲(自製)及住宿,經營範圍中需要有「餐飲」和「住宿」兩項,否則就是超範圍經營。
不過,一些月子中心認為,護理團隊進行的只是醫學指導和照護,與醫療行為無關,如護士為產婦護理傷口,但不做傷口縫合,會監測寶寶黃疸指數,但不提供治療服務。這種行為到底該如何界定?
「月子中心是非醫療機構,不應有醫生和護士。」北京一名衛生監督系統的執法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前段時間執法隊剛處罰一家月子中心,涉事月子中心本不在衛生監督管轄範疇,但消費者以「非法行醫」舉報投訴,執法隊介入,並最終以「無證行醫」對月子中心進行了處罰,其關鍵證據在於顧客與月子中心籤訂的協議中提到有「醫師查房、護士做相關護理」等內容。執法人員還在月子中心看到了醫生的籤名,涉事醫生給孩子做了頭圍測量,檢查氣門是否閉合等,被認定為「有診療行為」。執法隊也向兩名涉事醫生執業註冊點所在的區衛健委分別發函,將由衛健委決定對醫生的處罰。
「我們接觸月子中心負責人時,他們也很委屈,說大家都這樣做。有想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但月子中心又不屬於我們的審批範疇。」該執法人員表示,新興行業很多相關法律法規滯後,月子中心不需要醫療執業許可證,但會有一些項目涉及醫療方面,如果沒有這些項目難以吸引顧客,造成了絕大部分月子中心不出問題就相安無事,一出問題就遭處罰的局面。
全國「月子中心」近萬家,既無強制性行業標準也無統一主管部門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全國企業名稱、經營範圍含「月子」,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超9000家。其中,廣東省的月子相關企業最多,其次為山東、安徽。
從註冊資本來看,月子相關企業約28.5%的註冊資本小於100萬,約18.8%的企業註冊資本大於500萬。從成立時間來看,月子相關企業數(全部企業狀態)逐年增多,其中2017年同比增速達88.83%,為近年來最高點。2020年至今,已成立超過2000家月子相關企業。
數據顯示,14.64%的月子相關企業有經營異常,3.22%的企業有開庭公告,3.08%的企業有法律訴訟。在300餘條行政處罰中,違反食品安全管理規定、發布虛假廣告等情況較多,也有因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情況,如合肥徐大姐月子護理有限公司2017年6月1日因上述行為被罰款7000元,沒收違法所得29600元,沒收用於治療的3包已經拆封使用的中藥飲片。
「月子中心整體現狀是散、亂、差,無證行醫、虛假宣傳等多種問題,產婦不適、寶寶感染等糾紛時有發生。」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勇指出,月子中心行業只有一個國家指導性標準——《母嬰保健服務場所通用要求》,但不具有強制性,因此企業可以自行選擇使用,監管主體又多元化,涉及市場監管局、衛健委、消防等多個部門,「婆婆」多監管難,發生糾紛後,往往要看發生的問題屬於何種性質,再尋求對應部門監管,也可以向消協投訴。
作為一種新興的行業,月子中心的發展也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新京報記者查詢到,貴州黔南州市場監督管理局、廣西玉林市市場監管局都曾發布過關於「月子中心」行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指出目前尚無任何法律法規明確「月子中心」監管的主管部門,因其行業涉及面較廣,各地在監管中各行其是,要麼是多部門參與管理,要麼是無任何部門明確係統管理,導致監管存在一定的困難。部分月子中心存在著衛生、消防安全、不按合同要求履行等問題,食品安全監管有待加強。
黔南州市場監管局建議,應儘快對「月子中心」等母嬰保健機構監管立法,在全國範圍內儘快確定統一的行業主管行政部門。月子中心的醫療保健成分佔比很大,需要醫生、護士、消毒、營養以及產後催乳和新生兒常見病的急救,均屬於醫療衛生的從業要求,建議將各地衛生健康部門列為行業主管部門。
廣西玉林市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則建議,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指導意見或相關整治方案,加強衛生、住建、消防等部門溝通協調,形成上下整治合力,進一步規範與促進月子中心母嬰護理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有效解決無證照經營、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市場價格定位等問題。
「面對現在的亂象,應該重拳出擊,事前、事中、事後監管相結合,也需要一個針對這個行業的監管標準。」鄧勇強調,行業準入門檻應提高,明確執業範圍及主管部門,定期對企業進行飛行檢查,面對消費者投訴及時調查。還可以通過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資質認定,評星級進行管理,並適用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中的懲罰性措施,重罰違規違法企業,通過口碑來維護這個市場。作為消費者,則應貨比三家,養成隨時保存證據的習慣,增強維權意識,提高甄別鑑定能力。
(文章來源:貝殼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