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年輕的時候看不懂這部電影,現在終於能體會到其中的絕望與落寞,霸王都跪下了,京戲怎麼能不亡啊,霸王是假霸王,虞姬卻是真虞姬,人啊,性情是真真兒的,感情是縹緲的,念念不忘的情分是相互的,一旦知道有一方忘記了你的念念不忘,那便是只能一笑了之,且自開懷,虞姬,為什麼要死,因為從一而終的深情,人人都說戲子無情,卻怎知戲子情深,戲言,昔言,惜言,戲裡戲外,一腔真情為誰付,從一而終的深情成就了次次失望,絕望地死成全了從一而終,戲裡戲外度一生,多情扮作無情演。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電影中的歷史背景和人物背景使整部電影的悲劇色彩必然且合理,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三次出現的。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三次蘊含著程蝶衣的經歷和內心男女性別的轉變,經歷了一系列人性的美好與險惡,程蝶衣的悲劇具有必然性,我認為他是一個極端天真的人,沉浸在自己的戲夢中,痴迷與忘我,因戲痴,因戲死,這就是不瘋魔不成活吧。
從戰前國民政府到日本政府再到國民政府,袁四爺他能一直享高位,應該能體現他是個善於鑽營的人,他懂戲,傾慕程蝶衣,但是感覺他並沒有多在乎程蝶衣,我覺得蝶衣對於他來說只是一時玩樂,當蝶衣被當漢奸抓走時丟下劍讓他救她,而段小樓來求他時卻是那樣的嘴臉,如果不是菊仙用他保薦蝶衣給日本人唱戲的威脅,他大概也不會出手,法庭上的振振有詞也不過是為了自保,他們之間的一段事,大概只有程蝶衣當了真吧,最後程蝶衣的態度,也讓袁四爺無奈,最後是程蝶衣自己救了自己,一個國民黨高官想聽戲,結果法官就把程蝶衣放了。
程蝶衣的人生,實際上是一直活在虞姬的夢裡,以虞姬的身份伴著霸王從一而終是他一生的信仰,然而最後這個夢被人點醒了,原來自己從來就不是虞姬,本是男兒郎,不是女嬌娥,是啊,本不是女嬌娥,還談什麼從一而終,那麼,還有什麼選擇呢,不如趁著自己現在還塗抹著虞姬的扮相,就以現在這個模樣,這個幻覺一樣的身份,完成那從一而終的夢吧,以虞姬的模樣,在霸王面前,拔劍自刎,永遠地留在夢裡,這個從一而終的夢裡,畢竟,現實裡永遠實現不了的夢,就在舞臺上完成,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吧,他醒了,只是還想再睡一會兒,那一會兒就是永遠。
程蝶衣的命,和性別無關,試想,自己就是程蝶衣,出生卑賤,沒有親人,受盡凌辱,卻屈而不服,那麼,對於從小保護自己的師哥,更多的是一種依賴和支柱,對菊仙的排斥和嫉妒只因如此,和性別無關,所以再困難都會忍辱活下來,卻在被小樓出賣欺騙後,加上從小為之奉獻的京戲亡了,一切幻滅,小豆子十一年後,要死在師哥面前,就是要表達無聲的抗爭,而最後一個鏡頭,小樓一句「小豆子」和嘴角的微笑,更是看到了最開始的小豆子的復活和在這個世間的解脫。
電影中有一句不瘋魔不成活,可能是給我最大的感應吧,程依蝶活成了虞姬,還有段曉樓說程依蝶的,意思應該是程依蝶已經把生活和戲已經融為一體了,到達了人戲不分的境地了,我很喜歡這裡面的演員,無論是形態還是神都表達得很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