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一) 白南準

2021-02-19 新媒體藝術系

【達人大咖】


推薦人:閆敬敏

推薦語: 剛才我們了解了藝術大師白南準的一些生平介紹,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下這位大師的主要作品。

推薦指數:



1 9 3 2

7月20日

白南準出生於首爾

(舊稱漢城)的一個富裕家庭

因為韓戰

他幼年時隨父母避難到香港

後來作為難民又流落到日本

定居於東京近郊的鎌倉,在當地高中畢業


1 9 5 0

赴日本東京大學,進入大學後

他選擇美學專業,研究現代音樂

對現代作曲家荀伯格(Arnold Schonberg)尤感興趣

由於當地是日本佛教禪宗的祖庭

所以他的藝術也深受佛教的影響


Arnold Schonberg

1 9 5 6

白南準在東京大學完成音樂,藝術史和哲學的學業

他在畢業論文中探討了開創十二音體系的現代主義

音樂代表人物阿諾爾德·勳伯格(Arnold Schoenberg)

因受到日本唯西方化的音樂教育

白南淮對西方古典音樂充滿迷戀

為學到正宗西方音樂,他畢業後

旋即來到德國慕尼黑大學進修音樂史和創作

1 9 5 8

白南準在德國塔姆斯塔特舉辦的新音樂講習班上

遇到前來講課的約翰·凱奇(John Cage)

勳伯格的學生—激浪派藝術家、先鋒派古典音樂作曲家

事先,他在自己的日本和德國導師

那裡聽說過這位著名的美國前衛音樂家

這位大師對亞洲禪學思想很感興趣

並試圖將禪宗思想引入音樂創作

白南準當時對凱奇還持有懷疑態度

後來,他這樣描寫自己戲劇性的變化

「 我帶著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去聽他的音樂

令我感到好奇的是,美國人怎樣對待東方的遺產

但在音樂會進行當中,我的態度發生了改變

到音樂會結束時,我已經完全是另外一個人了 」


John Cage

白南準驚訝地發現,他在聽凱奇音樂時所

獲得的無聊感與他聽禪學講座時感受一樣

諸如「空」的概念等

他從凱奇的音樂中獲得對西方音樂的革命性啟發

他要放棄多年的唯西方化教育所培植的

對古典音樂誠惶誠恐,頂禮膜拜的心態

這似乎有點奇怪

一位受東方思想影響的美國前衛音樂家

卻讓一位飽學西方的古典音樂的韓國人

認識到自身文化遺產的潛力

從而和西方前衛藝術家一起反叛西方傳統經典

重塑當代藝術新視覺

正是文化交流與互滲所迸發出的靈感的火花

凱奇音樂理論中的「偶發性」和

「非確定性」給白南準很大影響

其次這本身也是白南準的個人天偏好

在認識凱奇之前,他的德國音樂老師

沃爾夫綱·福特納就推薦白南準

到位於科隆的電子音樂工作室

因為他發現白南準對雜音和聲音的組合很著迷

而站在常規化的作曲的角度講

這種聲音無法解釋和譜成曲子

正如用繪畫的特徵與美學思想

去解釋電影的蒙太奇效果一樣

費力不討好

由赫伯特·埃默特建立的電子音樂工作室

在50年代是重要的實驗音樂中心

它吸引了歐洲大批年青的作曲家

這個設在科隆的音樂工作室裝備了

各種可合成聲音和音樂的電子設備

主要探索種種電子音樂的可解性

而且強調作家之間的協作

白南準來到這個音樂工作室後

便了解到歐洲當代藝術的多樣性

從而逐步動搖了對西方經典音樂盲目崇拜的態度

接觸到凱奇的革命性音樂之後,他認識到

有必要放棄他以前的音樂教育所形成的保守觀念


1958-63 Klavier Integral

1 9 5 9

11月在杜塞道夫,他首演了作品

「 向約翰·凱奇致敬:為磁帶播放器和鋼琴所作的音樂 」

 (Homage to John Cage: Music for Tape Player and Piano)

在表演一系列行為時,白南準播放了一卷拼接的磁帶

「 在這個為磁帶錄音機和鋼琴所作的『音樂』中

最為驚悚的事出現在五分鐘左右

出現了電子噪聲的咆哮,雞蛋被飛打在牆上

一輛摩託車咔噠咔噠作響,一個音樂盒叮叮噹噹

收音機嘟嘟地播報著政治新聞

白南準在鋼琴上演奏起了類似車爾尼練習曲的作品

一串念珠飛過我的頭頂

一架老舊的鋼琴試圖奏出樂句的最後一聲卻破了音

之後就被如雷般的聲響蓋過

突然間一切歸於沉寂和一片漆黑

最後,白南準帶著倔意的臉龐被一段殘燭所照亮 」

這些行動並不是為了討人喜歡而是刺激和震撼觀/聽眾

同時區別於凱奇 」解放聲音」 的努力

消除和混淆音樂與表演之間的界限


John Cage

凱奇把他介紹給馬塞爾·杜尚

從此對白南準行為藝術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

但凱奇還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白南準曾說過

「1957年是凱奇元年 (Before Cage)

1947年是凱奇公元前10年

而柏拉圖(Plato)生活在凱奇公元前2500年

而不是公元前500年[Before Christ] "

隨後,白南準被介紹給喬治·馬修納斯(George Maciunas)

和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並在1962年加入激浪派「大軍"

從此秉承著杜尚和凱奇的精神創作觀念藝術



1960 Fig. 1&2, Nam June Paik, Etde for Pianoforte, performance in Cologne

1 9 6 1

白南準受斯託克豪森之邀

參加了在科隆大教堂劇院的演出《原創》

當時評論界已將白南準的「行動音樂」

創作學術定位為 「 文化恐怖主義 」

作為《原創》中唯一出場的表演者

白南準演出了《單純》《禪之頭》等作品

斯託克豪森在日記中生動地記下白南準表演的情景

他(白南準)平靜的地走上舞臺

但他的動作像閃電一樣讓在場的觀眾感到震驚

他將滿把黃豆撤向空中,豆子又掉到觀眾席上

引起陣陣騷動和噓聲

他又用紙把自己的臉裹起來,然後輕輕地將紙揉皺

又隔著紙揉自己 眼睛,直到眼淚將紙溽溼弄破

他突然大叫一聲,將紙扔到觀眾席


1961 Video still from Nam June Paik’s contribution to Karl Stockhausen’s Originale performances, filmed by Wolfgang Ramsbott

白南準以音樂家的身份登上舞臺

但他的表演徹底打破了觀眾的期待

有論者認為 白南準在50年代末的「行動音樂」和

當時在視覺藝術領域裡的行動繪畫有一定聯繫

然而,行動繪畫在60年代初便迅速衰弱下去

而摻有各種雜音的實驗音樂則在電子技術的支持下

演變成傳遍全世界的電子流行音樂

但白南準的「行動音樂」所具有的強烈視覺效果

使他向視覺藝術界靠攏

從而加入了當代在歐美盛極一時的激浪藝術家陣營

在參加《原創》的表演時

白南準認識了專門推薦年輕的實驗藝術家

作品的畫廊老闆羅夫·加林

在以後的兩年多時間內

白南準和羅夫·加林一直在準備在畫廊

舉辦 「 行動音樂 」 個人演示會的可能性

同時,白南準則秘密研究將電視引入藝術實驗

作為一名電子音樂家

他整日和導線、儀表、放大器、示波儀打交道

他逐漸培養起對電子聲音和圖像的互動產生強烈的興趣

預感到打破不同學科和藝術領域間的某種新藝術潛在力量

從而他躲到一個少人知曉的閣樓內,在技術人員的支持下

做起了"解構電視和其圖像"的實驗遊戲


1961 Nam June Paik performing Zen for Walking, photographed by Manfred Montwé

1 9 6 2

在第一屆激浪派的官方藝術節

9月舉辦於德國威斯巴登市政博物館(Städtisches Museum)

的「激浪派國際新銳音樂節

(Fluxu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Very New Music)」上

白南準表演了一段拉蒙特·揚(La Monte Young)的作品

白南準將其更名為「 頭之禪 (Zen for Head)」

白南準前一年在科隆首演了他所改編的

拉蒙特·楊的《作品1960》之十

揚的樂譜這樣指揮著表演者

「 畫一條直線並跟著它 」

白南準照著這條指示

把自己的頭髮沾上由墨水和番茄汁混合而成的墨汁

用他的頭髮當做筆刷,然後自然地

他的身體 「跟著」這條由他在長捲紙上畫出的線


1962 頭之禪 Performing La Monte Young’s 「Composition 1960 No. 10」 to Bob Morris (Zen for Head)

這個粗糙的成果與禪宗文人的筆觸相比也不為過

拉蒙特·揚的 「樂譜」在激浪派的風尚中

使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界限崩塌

「頭之禪」則用最直接的表演方式對原來的作品

進行了一次富有禪宗意味的呈現:

把你的頭作為筆刷

白南準所使用的血紅的番茄汁與墨水混合物

既提醒了人的天性又提醒了人的脆弱

這是一件傑出的行為藝術作品

《頭之禪》是白南準首次將

東方禪宗哲學納入他「行動音樂」的創作

在他以後的VIDEO藝術(錄像藝術)和VIDEO裝置中

「禪」的主題一再出現在這個

擁有東方文化背景的藝術家的創作中



1962 Nam June Paik performing Listening Music Through the Mouth



1962 PARALLELE AUFFÜHRUNGEN NEUESTER MUSIK

1 9 6 3

在羅夫·加林的支持下,白南準的第一次個展

「 對音樂的解說——電子電視 」

於3月在羅夫·加林本人的別墅內展出


這是一個十分另類的展覽

不僅展覽場地

使用了包括花園、頂樓和廚房在內的所有空間

而且許多作品象是電子儀器或裝置

既有聲音,又有形象

而且藝術家還邀請聽觀眾積極的參與,動手觸摸作品

更為特殊的是,經過藝術家改造後的電視機

第一次被當作藝術材料和媒介擺在觀眾面前


1963 Can Car


1963 Distorted TV set, Galerie Parnass, Wuppertal, Germany


1963 Fig. 3&4, Nam June Paik, The Monthly Review of the University for Avant-Garde Hinduism


1963 N. J. PAIK. EXPOSITION OF MUSIC


1963 NAME JUNE PAIK. PIANO FOR ALL SENSES

1963 UNTITLED

展覽包括音樂和電視兩個主題

第一個主題由四架被拆散然後

又重新組裝起來的鋼琴和兩架唱機及唱片組成

名為《混亂接觸》的裝置作品

以及由各種可發聲的物體所組成的《聲音體》

另外還有位於別墅內具體房間的聲音視覺裝置

例如,在注滿水的浴池內裝上一個人形模特


1963 Nam June Paik, Exposition of music – electronic television, Kuba TV

第二個主題由安置在一個居室內的11架黑白電視機組成

電視機象是隨便地擱到地板上,沒有任何方向和序列感

但所有的電視屏幕均在播出同樣的節目

但節目很難看清,因為屏幕上的圖像

被壓縮成平行線狀,象是受到強烈的幹攏

白南準將這件作品稱為《禪之電視》


這種對電子圖像的偶發效果的強調

顯然是約翰·凱奇偶發音樂觀念的延伸

這個在30多年前顯得十分前衛的藝術展

被當時保守的評論家指責為

「新達主義的幼稚園」和「好玩的市場」

但在今天,這一展覽被認為是視頻藝術史上的裡程碑

同時也奠定了白南準作為視頻藝術之父的藝術史地位

對當代藝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先鋒藝術家意識到

利用科學技術發展所帶的便利條件和設備的重要性

在技術進步的平臺上,不斷將藝術推向時代的前沿

這一認識在21世紀初的中國知識精英界產生廣泛回聲

由清華大學主辦的藝術與科學研究會和展覽

儘管不少論者和藝術家的認識仍停留在

以藝術的形式圖解科學原理的初級水平上

但人們畢竟看到這一思考藝術的新維度



1963-76 Zen for TV

1 9 6 4

白南準與妻子久保田成子一同移居紐約

白南準開始與古典大提琴家

夏洛特·摩爾曼(Charlotte Moorman)合作

他們經由共同的朋友,且隨後變成

白南準舍友的小野洋子介紹而認識

60年代初白南準參加了歐洲激浪派(Fluxus

藝術家群體的音樂會,詩朗誦會和街頭表演

同時他結識了美國激浪藝術家迪克·希金斯等人

這使白南準來到紐約,並加入了

以喬治·麥修納斯為中心的紐約激浪藝術家群體

白南準注意到,紐約人對新技術新產品和

創新意識的包容程度遠遠大於歐洲的城市

這使他有充足的物質和技術條件

在電視裝置的基礎上,做新的藝術探索




1963-89 TV Clock


1963-94 FLUXUS ISLAND IN DÉCOLLAGE OCEAN


1964 Robot K-456


1964.8.17 白南準和夏洛特·摩爾曼及

K-456在他位於Lispenard大街的工作室

Nam June Paik with Charlotte Moorman

and K-456 at Paik’s Lispenard Street studio

1 9 6 5

他得到了一架當時還很稀罕的可攜式攝像機

他高興得象得到新奇玩具的孩子

拿到紐約的大街上胡亂拍了一通

其中拍到了正在紐約公園大道的羅馬教皇的幾個鏡頭

晚上拿到紐約藝術家經常聚會的咖啡廳放映

這被後來的一些學者認為是第一件視頻藝術作品

在另外一些作品中,白南準利用磁石的磁化作用

刻意扭曲電視屏幕上的形象

或用編輯機按自己的意圖改變電視畫面

這樣,他不僅通過解構和重組電視機的硬體

來完成電視雕塑裝置

同時又改變電視機的圖像輸出

將圖像與電視裝置(雕塑)結合起來

從而創造出視頻裝(video installation

這一在當時技術含量最高的藝術形式

在以後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

白南準一直努力探索video藝術的發展空間

從而成為當代舉足輕重的藝術家

作品被世界各大藝術博物館廣泛收藏


1965 Magnet TV

新力公司上市的手提式錄像攝影機

是影響白南準創作最大的科技發明

它易於攜帶的方便性,將錄製的場域延展至攝影棚外

影像不須經衝洗的實時性顯現

給予藝術家掌控畫面呈現的自主權

白南準接觸到這個新型的科技時

就像他面對電視、電子科技時

能精確、充分地運用了它們的功能

檢驗它們的社會意義、評估它們的文化價值

他將媒體運用於藝術上的觀念、具前瞻性的視野

及創作成就早已經在藝術史上建立了其開創地位

他持續地研究運用最新科技的精神

也不斷地為當代藝術注入新的力量

而其跨文化、無國界的背景(韓國、日本、德國、美國)

也正可能是未來全球藝術文化發展的代表


1965 ELECTRONIC ART

他在美國舉行了首次個展該展覽被命名為

 「 電子藝術 」

白南準有意識地從電子音樂轉向電子藝術

豐富的創作經驗以及對電子音樂的理解

使他意識到即將到來的電子藝術時代的重大意義


1965 ELECTRONIC ART


1963-95 Sound Wave Input


1963-2000 Random Access


1965-2002 Nixon


1966 THE FIRST  SNAPSHOTS  OF MARS

1 9 6 7

2月9日傍晚,白南準和夏洛特摩爾曼在紐約表演了

白南準的作品「性電歌劇(Opera Sextronique)」

這場活動「僅限受邀來賓參加」,海報上這樣聲稱

在三場20世紀的音樂解放運動

(連續的,非宿命論的、行動的)之後

我發現依然有一個環節是缺失的

那就是前佛洛依德派的偽善

(PRE-FREUDIAN HYPOCRISY)

為何在藝術與文學中作為支配性主旨的性

獨獨在音樂中是被禁止的?

音樂史需要它的大衛·赫伯特·勞倫斯

需要它的西格蒙德·佛洛依德


1967 OPERA SEXTRONIQUE BY NAM JUNE PAIK

在這一年白南準的《性電歌劇》

(Opera Sextronique)表演後

夏洛特·摩爾曼因為半裸表演而被逮捕

這次事件使得摩爾曼「臭名昭著",並冠上「半裸大提琴家"稱號

但這些都沒有阻止摩爾曼繼續參加其它白南準的行為藝術作品


例如演奏一把由冰製成

最終導致她凍傷的大提琴和在漏氣的氦氣氣球中表演


1967 COME GO RETURN & SCANDINAVIAN AVANT GARDE II


1967 Untitled (Red Hand)


1968 Happy


1968 Nam June Paik and Otto Piene, Untitled


1968 Nam June Paik sitting in Chair TV


1968 TV Chair

通過加強影像的閉路功能來和觀眾交流

1 9 6 9

活體雕塑的電視胸罩

 (TV Bra for Living Sculpture)




1969 Nam June Paik and Charlotte Moorman for T.V. Bra


1969 TV Bra for Living Sculpture

1 9 7 0

他與助手合作發明了錄像合成器

能夠組合不同攝像機拍攝的圖像


1970 ANNOUNCEMENTS AND INVITATION CARDS

1 9 7 1

白南準最廣為人知的VIDEO裝置作品

莫過於與女音樂家夏洛特·穆曼合作的

《電子大提琴》


1971 電子大提琴 TV Cello



白南準曾說

「 馬歇爾·杜尚已經成就了錄像藝術以外的一切

他把門口做的很大,出口卻做的很小

這個小小的出口就是錄像藝術

走出這個出口就等於走出馬歇爾·杜尚的影響範圍 」

杜尚的出口外豁然展開的是

充滿無限潛力的創意媒介空間

是對無量光明

無量壽命進行反省的無序空間

白南準藝術中心所追求的正是這種

超越啟蒙、放飛思維的空間



1971 TV Cello


1971 18th Century TV


1971 約翰列儂,小野洋子,白南準和阿部修在白南準展覽的開幕式上

Tom Haar, John Lennon, Yoko One, Nam June Paik, Shuya Abe,

opening of the Paik exhibition, Galeria Bonino, New York, 23 November 1971.


1972-91 TV Bed

1 9 7 3

白南準 已經意識到全球化浪潮

正在使錄像帶成為一種 「 全球性享受 」

描述「全球性享受」的開場白是這樣一句話:

「 這只是對未來影像前景的一次展望

到那時你將能夠轉換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家電視臺

到那時收視指南將像曼哈頓的電話簿一樣鋪天蓋地 」


1973 A tribute to John Cage





1973 Global Groove


1973 Untitled, from the portfolio The New York Collection for Stockholm

1 9 7 4

洛克菲勒基金會委託白南準撰寫了題為

《 後工業化社會的媒體規劃 》的論文

該論文主張藉助

「電子高速公路、家用衛星寬帶通信網絡、同軸電纜和光纖等」

使洛杉磯和紐約連成一體


1974 FLUXUS SONATA II


1974 GLOBAL GROOVE


1974 Nam June Paik as Video-Buddha


1974 Nam June Paik with Buddha TV

有一種對超然的思考是自我吸納和連接

白南準對這個概念最成功的表達是其作品

「 電視佛 (TV Buddha) 」


1974 Buddha TV

自從1974年起,為這件作品

他創作了好幾種不同的形式

從表面上看來「電視佛」所指涉的是

電視機在人們家裡所佔據的位置

取代原來家庭祭壇中佛像的位置



白南準自己對一個記者說

「 我是一個社會性的思考者

電視已經太過普及,所以我們必須去思考它

我當時想把電視這種媒介做成高雅的藝術

就像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那樣的 」

更早的時候,在另一個採訪中,他解釋道

「 我對禪的反應就如同我對巴赫的反應一樣 」

白南準將電視和冥想的佛祖

這一圖像放在一起的意圖

是要將電視提升到一種最高層次的意識水平

這種解讀被白南準偶然放在「電視佛」

旁邊一同展出的另一件作品


1975-82 TV Rodin


1976 TV RODIN


1976-78 TV Rodin

電視羅丹(TV Rodin, 1976-78)所強化

這是他的第一件多頻錄像作品

類似地將一個電視與一個小型的羅丹

「思想者」雕塑結合在一起


1974 TV佛陀 TV Buddha


1974 ZEN TV


1976 TV Buddha

但是,就像所有優秀的藝術作品一樣

「電視佛」表達了不同層次的涵義

亞洲藝術史家瓦爾特·史密斯(Walter Smith)

曾經在傳統佛教的語境下分析了白南準

為其在1982年

惠特尼美術館回顧展而作的「電視佛」版本

在惠特尼的這一版本中

一個石佛像對坐

在包含它他自己影像和土堆的電視顯示器前

史密斯 將白南準這對彼此相對而坐的佛像

與傳統亞洲藝術中的一對進行了對比

即歷史中的佛祖(現在佛)釋迦摩尼

或稱為喬達摩·悉達多,與過去世界的多寶佛

這對雙佛造像出自《妙法蓮華經》

其中的插圖標註了釋迦摩尼的說法

即他只是宇宙間所有佛法智慧的一個化身

過去曾有過其他佛,而未來也還會有其他的佛

多寶就是過去佛,曾經在萬古歲月前站在最高覺醒果位上

在他圓寂前他曾發誓在佛法被重新光大之時他會再次現身


1974-97 Buddha Watching TV


1985 TV Buddha

白南準曾經說過

當他第一次開始構想「電視佛」這個觀念時

他 「 剛剛買下了四個日本佛像

—上乘的古董——作為投資 」 

久保田成子(Shigeko Kubota)

「 非常喜歡這些佛像,她向佛像祈禱

然後她的禱告反饋到了我身上 」

對於白南準如何得到「電視佛」的靈感

這個解釋頗為可疑

因為白南準總是強調他很窮

果真如此則投資佛像看起來

並不像是他可能做出的舉動

他應該是在投資他的藝術


1974 Installation view of TV Garden



1974 Tv Garden

當禪修者們在一個佛像前冥想打坐

他們專注於他們自己的佛心

他們自己便成了佛。毫無疑問

這一點才是「電視佛」的核心涵義


1989 Buddha

一個1989年「電視佛」的變體版本中

附屬著有白南準自己臉部特徵的銅製雕像

和一個作為容器盛放著一支燃燒中的蠟燭

而沒有顯示屏幕的電視機

在這個當代的祭臺上

搖曳的燭火之光取代顯示器電子之光

這個場景是對白南準早期的行為藝術

「向約翰·凱奇致敬」結尾處的一種回溯

「突然間一切歸於沉寂和一片漆黑,最後

白南準帶著倔意的臉龐被一段殘燭所照亮 」



1974 NAM JUNE PAIK. VIDEA 'N' VIDEOLOGY 1959 - 1973

1974 Self portrait


1975 Opus Paintings


1975 R. C. A.


1975 SONY


1975 T.V. News


1976 TV Cello

1 9 7 7

白南準和日本裔妻子

久保田成子(Shigeko Kubota)結婚

兩人沒有子女




1975-82 Three Eggs動圖

1976 A Tribute to John Cage


1976 TRIBUTE TO JOHN CAGE (1962)


1977 NAM JUNE PAIK. WERKE 1946 - 1976


1978 Set of 9,Untitled


1978 TV Rodin (le penseur)


1978 Untitled

1979 ~ 1996

白南準在德國杜塞道夫藝術研究院擔任教授



1974-2000 Installation view of TV Garden


1979 I LEARNED FROM MY SISTER HOW TO OPEN A PIANO - I LEARNED FROM KÖPCKE HOW TO CLOSE A PIANO


1979-92 Video-fish (Poissons-vidéo)


1980 LIFE IS TAPE


1980 TV monitor and Deer


1980 Untitled


1982 Dream


1982 Flux 20


1982 NAM JUNE PAIK AT W.M.O.A


1982 V-yramid

1 9 8 4

白南準發表了宇宙表演作品

《 早上好,奧威爾先生 》

still from Good Morning Mr. Orwell

因此成為了所謂「衛星藝術」的鼻祖



1984 still from Good Morning Mr. Orwell

之後他又分別隔兩年創作了《再見吉普林》

和《手牽手》等衛星直播系列作品

為全世界前衛藝術家和大眾文化藝術家

提供了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


1984 「V-IDEA」 ROSETTA STONE動圖

1984 All Star Video


1984 Antenne Budda


1984 Nam June Paik at Monte Verita, Locarno during the Locarno Video Festival. I carried out an interview of him in a taxi. There was no other way

動圖

1984 VIDEO ART


1984-89 Egg Grows


1985-96 Video Flag


1986 Aunt


1986 Burning Hat


1986 Connection


1986 Family of Robot Mother


1986 Mirage Stage


1986 Smiling Face


1986-87 Korean Artists Collaboration_Folding Screen Work


1987 Family of Robot High Tech Child


1987 Li Tai Po


1987 Radio Man

1 9 8 8

在白南準的《 包裹世界 》

(Wrap Around the World)


英國搖滾樂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

與其他國際藝術家和音樂家共同亮相

白南準提供了平面設計以及衛星傳輸技術

在《紐約時報》上

白南準向質疑他使用最新衛星技術的人們說道

「 當人們問我為什麼做這件蠢事時

我反問『為什麼你們要攀登珠穆朗瑪峰呢?'

我認為這是人類追求挑戰的本能 "




該活動在1988年首爾夏季奧運會

前一周由電視臺進行了實況播送

首爾夏季奧運會時,他應組委會的委託

專門創作了最大的電視裝置

由1000餘臺電視機組成 20米高的電視塔

他終於以自己的藝術回報他的父老鄉親

藝術家本人也出盡了風頭,火紅了一把


1988 88 Seoul Olympic Memorial


1988 A HY MN TO MESSERS SON E NAM -- MR. NAM SUNG-YONG - CROSSES THE GOAL LINE


1988 Chapter One is Better than Chapter Eleven


1988 Li Tai Po


1988 Merce / Digital


1988 One Candle


1988 PAIK. VIDEO


1988 SAT-ART III


1988 Untitled


1989 African Queen


1989 Beer-Deckel


1989 BEUYS VOX 1961-86


1989 Beuys Vox


1989 Cage in a Cage in a Cage


1989 Casablanca



1989 Evolution Revolution Resolution, Carl Solway Gallery, Cincinnati


1989 Ginsberg


1989 MUSIC SEXTRONIC. ARIA NO. 2 (1967)


1989 Musical Clock



1989 ROBOT --THE BASEBALL PLAYER


1989 NAM JUNE PAIK


1989 Self-Portrait


1989 Violoncello

1989-92 Young Buddha On Duratrans Bed


1990 66-76-89


1990 Allen in Vision


1990 ANNOUNCEMENTS AND INVITATION CARDS


1990 ARCTURUS


1990 Beuys Voice


1990 Buddha Shines


1990 Candle TV


1990 Dharma Radantrieb

1990 French Clock TV


1990 ICA EDITION


1990 Life is Drama


1990 Mars


1990 Robot Globe


1990 Venus


1990 VOYEUR'S MAIL BOX

1991 3 items , Digital Buddha


1991 11.- 20. März 1963


1991 359 Canal Street 

《運河街359號》在一張書桌上方的牆上懸掛電視零件

桌上放有Ray Johnson、小野洋子及激浪派創辦人

喬治-馬西納斯(George Maciunas)等人的信

以及有關白氏作為歐洲新晉藝術家的活動剪報


1991 ANNOUNCEMENTS AND INVITATION CARDS

1991 Born Again


1991 Buddha Game


1991 COUCH POTATOES IN TAOS


1991 Fin de Siecle Man


1991 Golden View

1991 I Ching 36


1991 Lucky Pine



1991 M200 - Video Wall

1991 Marshall McLuhan


1991 Mercury


1991 N. J. PAIK. GALLERIA D'ARTE ELLENI


1991 NAM JUNE PAIK. VIDEO TIME - VIDEO SPACE


1991 Robot



1991 Untitled


1991 VIDEOCHANDELIER X


1991 Zürich


1991 宇宙船遠徵虛擬金星


1992 11-20. März. 1963 NAM JUNE PAIK


1992 ANNOUNCEMENTS AND INVITATION CARDS


1992 Before the Word...(After the Word There Was Light, After the Word There Will be Light)


1992 Buddha Looking at Old Candle TV


1992 Composizione


1992 ElectroSymbio-Phonics for Phoenix


1992 FIN DE SIÈCLE MAN


1992 Mind


1992 Nam Sat


1992 Novecento

1992 Sonatine for Goldfish

1 9 9 3

白南準代表德國出席威尼斯雙年展

將自己的裝置展臺命名為 「電子高速公路」

榮獲大獎,他達到了自己藝術生涯的巔峰

展出《成吉思漢的復興》及古代歐亞大陸的人物像

等作品完整呈現了白南準超越地球的宏偉藝術世界


1993 成吉思汗的復興 The Rehabilitation of Genghis Khan


1993 亞歷山大大帝 Alexander the Great


1993 EINE DATA BASE. N. J. PAIK


1993 Fin de Siecle

1993 German Pavilion -- Marco Polo


1993 Girl Watching TV


1993 Henry James on Easter Island


1993 In-Flux House

1993 ROBOT ON A SWING

1993 ROBOT


1993 Room for Charlotte Moorman


1993 Route 66

1993 Saturnian


1993 Temple guards


1993 The Color from Orient


1993 Untitled


1994 Andy Warhol Robot


1994 ANNOUNCEMENTS AND INVITATION CARDS


1994 Ars Electronica



1994 Enlightenment Compressed

1994 Green 1


1994 Hacker Newbie


1994 Internet Dweller, No. 5


1994 Living Egg Grows


1994 MT-TV

1994 Music Box Based on Piano Piece Composed in Tokyo in 1954


1994 NAM JUNE PAIK -- LO SCIAMANO DEL VIDEO


1994 Vidiot

1 9 9 5

白南準的裝置作品

《電子公路:美國大陸,阿拉斯加和夏威夷》


由336個電視機,50個DVD播放器

3750英尺長(約1143米)的電纜和575英尺長

(約175.26米)的霓虹燈管組成

由電視機堆砌成美國的版圖形狀

並加有霓虹燈線和鋼製腳手架

電視機屏幕裡的圖像不斷變化閃爍著

每一幅圖片代表白南淮對美國各個州的印象(和心情)



1995 電子高速公路:美國大陸,阿拉斯加,夏威夷 

美國政府終於將柯林頓總統提出的

電子信息高速公路規劃變為現實

此外,白南準還對全球資訊網的誕生和發展作出了準確預見

 白南準不僅是媒體藝術的奠基人

同時還是一位預言家

白南準則更像是一位形上學的媒體人

他深受大眾媒體和藝術界的喜愛

這也是因為他開拓了他們的眼界

讓他們認識到新媒體的意義及其重要性

白南準對媒體進行深入洞察

因此他能夠提前數十年預言媒體的未來遠景

1995 Jazz Infonaut. &. String of Pearls


1995 Luciano Pavarotti


1995 Megatron / Matrix


1995 Nam June Paik and Howard Weinberg,「Topless Cellist」 Charlotte Moorman

他的藝術創作力部分源於他的預言能力

他的作品範疇涵蓋了諸如

舞蹈 、戲劇 、繪畫 、文學、雕塑等所有藝術門類

使用的創作工具則是五花八門的媒體和器械

創作主題的跨越幅度也很大

從宇宙論重要意義到日常現實生活都有所涉獵

不僅如此,白南準的藝術還為

全球層面的各宗教和各大洲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改善了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認知

禪宗作為一種在世俗生活中隱現的宗教

幫助白南準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技術真諦

所以他可以實現宗教活動與日常生活的交融


1995 Neon TV-Heaven and Earth


1995 Oriental painting, direttore d'orchestra


1995 The Boat

他將宗教藝術與激浪派藝術融為一體

為了架起這座橋梁,他必需理解技術的本質:

神的技術


1995 Video Sonata OP.56


1995 Video Sonata Op.57


1995 Watchman

每一種技術都是帶有神性的技術

每一種技術也都擁有宗教蘊義

或許,通過解媒體來改變我們的世界

正是白南準及其媒體玄學的中心思想


1994-2002 Reclining Buddha


1995-96 High-Tech Allergy

1 9 9 6

白南準罹患腦血栓,造成身體左側神經癱瘓

他不得不在輪椅上度過生命的最後10年

但他並沒有停止創作


1996 Brezza


1996 Buddha in My Heart


1996 Great Fortune


1996 Hamlet Robot


1996 Kaldo Candle


1996 Petroglyph Hawk


1996 Pray for Good Luck on the Day of Spring, Laugh and Grow Fat


1996 Route 66

1996 Shadow of a Woman


1996 Stag

其妻子久保田成子記錄患病後的十年

後紀錄片命名為《性治療》


1996 The Pentatonic Scale of Korean Classical Music

1996 WATCHDOG


1996 Zapping


1997 Black Torero


1997 Buddha King


1997 FAT BOY


1997 Kim Chee and Sauerkraut


1997 Robot


1997 TV monitors

1997 Untitled (Four Flowers in TV Pots)



1997 監察犬 II Watchdog II


1997-98 Nam Sat

1 9 9 8

白南準獲得京都獎


1998 Diamond Sat

1998 Hamlet Robot


1998 Installation view of Laser Cone



1998 One Candle


1998 TV Tulips... from Computerized One Hundred Flowers

1 9 9 9

白南準出任德國卡爾斯魯厄

(ZKM Zentrum fur Kunst und Medientechnologie)主席


1999 Cage in Cage


1999 Kyunggi Centennial No 9

1999 Kyunggi Centennial No 14


1999 NAM JUNE PAIK. FLUXUS


1999 New York + Paris = Art


1999 電視天線兔


1999 白南準在紐約美世街家中的視頻剪輯室

請關注湖南師範大學新媒體藝術系

湖南師大新媒體藝術系訂閱號:

NewMediaArtCollege

相關焦點

  • 展覽 | 白南準
    白南準應當是每位視覺交互信息體驗數碼新媒體裝置學生的入門必修課。 他的description用詞簡潔,主題明確,有理有據,最主要的是作品和作品介紹對的上,不會出現貼錯作品介紹還完全沒有被觀眾發現的事。 但這也許是因為現在我們站在好幾十年之後再看他的作品和概念,初級且有效。
  • 新媒體之禪——藝術大師白南準
    ,而白南準則以大量的作品提供了新技術與新藝術觀念相統一的成功經驗,留下許多經典作品,並影響到80、90年代的國際藝術發展。在參加《原創》的表演時,白南準認識了專門推介年青實驗藝術家作品的畫廊老闆羅夫·加林。在以後的兩年多時間內,白南準和羅夫·加林一直在準備在畫廊舉辦「行動音樂」個人演示會的可能性。同時,白南準秘密地研究將電視引入藝術實驗。
  • 白南準與他的「太空殖民」
    白南準(Nam June Paik)高清作品《電子高速公路:美國大陸,阿拉斯加,夏威夷》在一次對白南準進行的訪談中主持人問道: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對錄像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感興趣的?白南準回答道:其實五十年代時,我在做電子音樂,作為作曲家,其實我開始從事表演是因為我作曲很糟糕,但是我發現我的表演同樣糟糕,我需要另謀出路,那時我發現,實驗電視領域還未被開發,所以我就默認排除法,你能逃,逃跑時你能向後,或向前跑,可是如果你跑時背靠後,是更加危險的,他們可能射擊你背後,危機時只有一個方法逃跑,就是向前跑。
  • 倫敦泰特大展 60年代「愛豆」白南準是如何煉成的?
    」: 從用舊電視屏幕製作的機器人到創新性的錄像作品,再到令人眼花繚亂的大型裝置,白南準生前50多年藝術生涯中的200多件作品將泰特現代美術館構建成了一片電子叢林。在這些作品中,白南準運用了電視雕塑、精心製作的服裝和道具,表達了非常幽默的社會批判。而這些表演的視頻片段也與照片一起展示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白南準生平的首次個展「音樂博覽會——電子電視」的作品也會在此次展覽現場重播部分片段,這意味著樂器和鋼琴將會有一些藝術家的開創性的操縱電視和現場直播幹預的例子。
  • YT | 作為韓國難民移居海外,最終成為玩轉小視頻的世界錄像之父白南準
    1961年,白南準受斯託克豪森之邀,參加了在科隆大教堂劇院的演出《原創》。當時評論界已將白南準的「行動音樂」創作定位為「文化恐怖主義」。到了紐約後,白南準與夏洛特·摩爾曼持續合作了很多與大提琴有關的作品,摩爾曼甚至曾因為半裸表演而被捕。後來白南準做了另一件作品,放上兩個小屏幕遮羞。白南準,T.V.
  • FUJITEC攝影優秀作品欣賞(一)
    為期兩個月的華升富士達首屆「最美生活」攝影比賽於2014年12月31日順利截稿,本次比賽共收到來自廊坊工廠各部門、全國各分支機構投遞的近三百幅優秀作品,在大眾評審團成立之後,本周四進行了統一評審投票,經過大眾評委組認證公平評審,現將得票前50名的優秀作品分兩批在微信平臺上公布(排列不分先後),請關注微信號:FUJITEC-GH。
  • 阿鏜音樂作品欣賞(一)
    作為「 中國人創作的第一部大型民族交響音樂作品」,作曲家在這一作品中既融入交響效果,又不失民族的獨特風格,這一作品獲得了成功演繹,盡顯了作曲者豐厚的文化底蘊及紮實的西方交響樂的作曲基礎。
  • 樂高作品欣賞(342)
    公眾號內容主要是搬運國外大神的作品,給大家提供探討、學習、欣賞的同時,嚴禁對本公眾號所轉發的內容進行商業行為。
  • 蔡梓源畫展作品欣賞
    蔡梓源畫展作品欣賞蔡梓源先生的畫展放在文涵閣,梓源先生在前言中說,自春節回潮州後居家閒暇,有機會暫時放下俗務碌碌之心,關注疫情的同時調養心性。不願虛度長日,所以於桑浦書屋南窗下信手塗抹遣懷,自放胸臆,所得小作二十餘幅。
  • 【經典欣賞】古代十大傑出女書法家作品欣賞
    吳彩鸞作品欣賞武則天(624-705),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武則天作品欣賞楊妹子,活動於宋寧宗慶元至嘉定(1195—1208)年間,亦稱楊娃。宋寧宗楊皇后之妹,一說為楊皇后本人,歷來眾說不一。
  • 樂高作品欣賞(28)
    目前公眾號的推送規則為,固定內容為每周一、三、五,樂高美圖欣賞(人仔)。每周二、四、六,樂高作品欣賞(Moc)。
  • 超物象外——畫家包洪波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 從整體看來,包洪波的山水作品結構嚴謹不乏空靈,氣韻古雅不乏清新,他所作構圖以「滿」、「密」為主,直追古雅之韻的藝術取向。▲作品欣賞
  • 肖像畫藝術作品欣賞
    欣賞更多鋼筆畫作品、訂製個人肖像鋼筆畫作品請掃描以上二維碼加微信。網絡鋼筆畫紅人,目前個人各大平臺全球粉絲達200多萬,鋼筆畫作品瀏覽量達到1億人次。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第二屆全國大學藝術展專業組一等獎」、中國鋼筆畫聯盟、東南大學主辦「第四屆全國鋼筆畫大賽銀獎」、書畫篆刻作品榮獲全國大獎30餘次。
  • 人生九雅:李皓詩書合璧作品欣賞
    人生九雅——李皓詩書合璧作品欣賞一、琴(撫琴)琴韻悠揚人生九雅——李皓詩書合璧作品欣賞石硯研飛墨飄香,筆走龍蛇一氣成。深厚底蘊博大精深,快意人生由自己去書寫。四、畫(繪畫)畫筆傳神人生九雅——李皓詩書合璧作品欣賞一毫漫捲山水韻,千筆萬畫繪丹青。欣賞玩味又體驗,喜愛傳承學習中。五、詩(吟詩)詩以言志
  • 《高花閣師生書畫精品展》作品欣賞(一)
    《高花閣師生書畫精品展》作品欣賞(一)陳佩秋陳佩秋簡介:陳佩秋,字健碧,齋名秋蘭室、高花閣、截玉軒
  • 美聲天地 | 張建一演唱作品欣賞
    張建一演唱經典作品欣賞1、《黎明》演唱:張建一2、《我的太陽》演唱:張建一3、《在聖殿深處》演唱:張建一、廖昌永4、《的登山纜車》演唱:張建一、顧欣張建一現是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外聘專家教授,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客席教授。張建一出生於浙江湖州,1978年考入杭州歌舞團任獨唱演員。1981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周小燕教授,1986年考入美國紐約朱莉亞音樂學院歌劇中心學習並獲全額獎學金。
  • 雕塑作品欣賞入門(五)
    雕塑作品欣賞入門(五) 撰文|銀牌藝術館顧問|吳志鵬 史前時代,人類處於弱小不安的境地,對種族繁衍、食物豐收的渴望也體現在雕塑作品上,以裸女形象、動物形象為主,多出現在洞穴藝術和器具藝術上。 而法國羅塞爾遺址出土的舊石器晚期奧瑞納文化時期(公元前33000年-28000年)的浮雕作品《持號角的婦女》等也是這種典型的形象。
  • 跟張國榮一起欣賞美術作品(圖)
    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1995年張國榮遷居,家中新添了幾幅中國書畫。門廊裡這一幅是著名畫家丁衍庸先生作品《霸王別姬》,出現在張國榮家裡真是妙筆,相信是在他主演電影《霸王別姬》之後登堂入室的吧。跟張國榮欣賞美術作品  以下四幅《霸王別姬》的作者是林風眠。林風眠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 一組鏡頭感非常棒的插畫作品欣賞!構圖精妙猶如欣賞電影大片!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畫風非常棒的插畫作品,來自於世界各地多位高手的作品!這是一組鏡頭感非常出色的插畫作品,體現了作者們不凡的畫技,這些作品既有手繪插畫也有3D建模作品嗎,構圖精妙,色彩運用成熟,畫技很有功底,絕對是即具備欣賞價值又具備參考借鑑價值的精美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