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盛醫藥(06855)牽手默沙東(MRK.US) 創新研發助力公司市值突破百億

2020-12-21 智通財經

隨著免疫治療的成為腫瘤治療的熱門方向,很多癌症患者開始使用PD-1/PD-L1單抗進行免疫治療。但在絕大多數晚期實體瘤治療中,PD-1抗體單獨使用的有效率一直徘徊在20%上下,導致很多患者在使用PD-1/PD-L1單抗後出現疾病進展但無有效藥可用的境遇。

當單一療法無法面面俱到時,晚期實體瘤治療的天平,正逐漸從靶向治療向免疫聯合治療傾斜。

為滿足廣大患者未滿足的治療需求,亞盛醫藥(06855)近年來在大力推進細胞凋亡管線臨床開發的同時,還在積極尋求合作,探索聯合治療的道路,力求惠及更多病患。

在今年6月22日,亞盛醫藥與阿斯利康(AZN.US)建立臨床研究合作夥伴關係,踏出與跨國大藥企合作第一步。在次之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內,亞盛醫藥再次與另一家跨國大藥默沙東(MRK.US)合作,通過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強強聯合 優勢互補

智通財經了解到,7月6日, 亞盛醫藥宣布,公司與默沙東建立臨床研究合作夥伴關係。

雙方將就亞盛醫藥在研原創MDM2-p53抑制劑APG-115與默沙東的PD-1單抗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的聯合治療展開臨床研究,以評估該聯合用藥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的臨床效果。

基於合作條款,亞盛醫藥將支持該項多中心、開放性Ib/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APG-115聯合KEYTRUDA治療多種實體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脂肪瘤、惡性周圍神經鞘瘤和經PD-1/PD-L1治療產生耐藥或復發、以及未經過PD-1/PD-L1治療的ATM突變/p53野生型腫瘤患者等。

該研究在美國爆發規模性衛生事件之前,便已展開II期臨床試驗,當前研究計劃在美國多地共招募80名患者。亞盛醫藥與默沙東則將通過共建聯合開發委員會,來共享相關的研究信息。

默沙東選擇亞盛醫藥作為合作夥伴,並在產品上進行聯合用藥基礎的搭建,說明了默沙東對亞盛醫藥在細胞凋亡路徑上的MDM2-P53靶向藥研發有著充分的認可。

據智通財經了解,P53基因是最廣泛研究的腫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失活對腫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其作用機理在於,鼠雙微基因2(MDM2)作為一原癌基因,可以抑制野生型p53(wt-p53)抑癌基因的轉錄激活功能和抗腫瘤活性,一旦MDM2蛋白與p53專一結合,就會抑制p53的活性,並且促進會使p53蛋白降解, 活性降低,抑癌作用減弱。

因此,以MDM2-p53為靶點設計開發全新機制的抗腫瘤藥物,是當下全球腫瘤藥物研發領域熱點與重點之一。然而由於MDM2-p53蛋白相互作用的特殊性,給小分子抑制劑的開發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導致全球該領域的在研藥物屈指可數。

目前,全球針對該靶點尚未有上市藥物,而國內在該領域的在研藥物除了亞盛醫藥的APG-115外,也尚未出現其他同靶點新藥。

默沙東之所以選擇APG-115作為與K藥的聯藥治療搭檔,其重要原因在於APG-115體現出的良好的治療特性。

臨床前研究表明,APG-115可促進T細胞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增強CD4+ T細胞的活化,提高PD-L1在多種腫瘤細胞中的表達。APG-115聯合PD-1抑制劑使用後的抗腫瘤活性在多項腫瘤模型中明顯增強。

這項研究的Ib期臨床試驗結果,現已在2020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發表,得到了全球頂級學術會議、專業機構的檢驗。

臨床試驗數據亮相ASCO 原創新藥潛力無窮

在ASCO年會上,亞盛醫藥詳細披露了APG-115與帕博利珠單抗的聯合用藥的最新臨床試驗數據。

據智通財經了解,該研究是一項在美國進行的開放、多中心的Ib /II期臨床研究 ,旨在評估APG-115與帕博利珠單抗聯合使用一般耐受性良好。

療效觀察顯示,在18例療效可評估患者中,1例獲得長達20個月的完全緩解(CR)(目前仍處於治療中),2例獲得長達8-9個月部分緩解(PR)(1例經納武單抗治療3個月失敗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例未經腫瘤免疫治療的闌尾腺癌患者),以及7例達到1.5-7個月的疾病穩定(SD)。客觀緩解率(ORR)為16.7%,疾病控制率(DCR)為55.5%。

此外,PK分析顯示,在50-200毫克劑量範圍內,APG-115的AUC 和Cmax 隨劑量增加而增加,APG-115與帕博利珠單抗聯合使用並未影響APG-115的PK參數。PD分析顯示血清MIC-1(TP53活化的生物標誌物)呈現出與劑量正相關的趨勢。

這一數據結果證明,APG-115與帕博利珠單抗的聯合使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多種腫瘤類型中的抗腫瘤活性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該研究的患者,大部分都是臨床上復發難治的或者已經轉移的腫瘤病人,一般都為標準治療失敗或者是臨床上無藥可醫的最後線的晚期癌症病人。

特別是有一例卵巢癌患者,由於卵巢癌本身就是「cold tumor」,即是對於免疫治療不敏感的癌症,導致該患者此前經過的包括靶向藥物治療在內的多線治療,最後均以失敗告終。然而,該患者在使用APG-115聯合治療方案後獲得CR,且至今為止已經用藥生存了20多個月,還在繼續治療並保持CR。

對於這樣的晚期癌症病人能夠看到腫瘤得到控制、縮小甚至是完全緩解,充分說明了APG-115聯合治療的顯著療效和長期使用的安全性。

一直以來,亞盛醫藥都受到業界和資本市場的廣泛青睞,此次與默沙東的強強聯合,更是驗證了公司巨大的投資潛力。

國際合作驗證投資潛力 資本市場迎來價值釋放

身為中國細胞凋亡領域的領頭羊,亞盛醫藥曾以逾20年的研發資歷和超購751倍的成績驚豔業界和資本市場。如今,公司研發投入多次得到國際生物製藥同行認可,證明亞盛醫藥的成長確定性正在不斷提高,推動公司股價也迎來新高。

在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往往願意給予創新藥企業高估值。這背後的邏輯在於,創新藥具有上市後獨佔期內競爭少、降價壓力小等優勢,而這一點是仿製藥或me-too/me-better藥物很難具備的。

從美國新興生物科技公司的股價表現來看,臨床Ib/II期及臨床III期是影響估值差異的關鍵時間節點。由於創新藥的部分臨床數據(安全性/有效性)已經有所披露,投資者對新藥未來的市場化空間和上市可能性的預期都是樂觀的,從而推動估值上行。

研發推進估值提升,這一點在亞盛醫藥的估值變動上體現的十分明顯。

在目前公司的管線研發進程中,「三代格列衛」藥物HQP1351已向NMPA提交新藥上市申請,並且該藥在此之前還相繼獲得FDA孤兒藥資格認定和快速通道資格(FTD),說明該藥的產品質量和臨床效果已充分獲得FDA的認可。在細胞凋亡研發管線方面,公司的系列產品的最新臨床數據已經在ASCO、AACR等多個國際大會上公布,相關臨床試驗數據得到全球業界的認可。

此次,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亞盛醫藥與阿斯利康和默沙東合作,再次向市場證明了公司強勁的研發實力,因此市場也在推動公司估值不斷增長。

今年3月至今,亞盛醫藥股價已從最低每股19.8港元增至現在的最高50.8港元,累計漲幅達到156.6%。7月6日,公司宣布與默沙東合作時,公司當日股價漲幅達到7.36%,盤中股價最高達到50.8港元,創下自上市以來的股價新高。目前,公司市值達到104.0億港元。

行情來源:智通財經

可見,經過長期的市場磨合,投資者已經對亞盛醫藥的投資潛力有了深刻的認知,而亞盛醫藥也已進入到創新研發推動估值增長的良性價值釋放模式中,待未來亞盛醫藥研發管線相繼落地,公司估值也定會隨之水漲船高。

相關焦點

  • 獲密西根大學獨家許可 亞盛醫藥-B (06855)引進PROTAC技術賦能新藥...
    這一特質的發現,讓PROTAC技術在近年來迅速興起,並成為一種被全球業界認可的極具潛力的藥物研發方向。身為中國創新藥研發領域的領頭羊,亞盛醫藥對於當前全球範圍內小分子研發領域最前沿的PROTAC技術同樣保持高度關注,並積極開展了國際化研發、交流與合作。
  • 亞盛醫藥-B(06855):在研原創新藥Bcl-2抑制劑APG-2575獲美國FDA...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亞盛醫藥-B(06855)發布公告,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日前授予公司在研原創新藥Bcl-2抑制劑APG-2575孤兒藥資格認定,用於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 諾華4.5億歐元獲默克在研新藥全球權益 默沙東研發總裁明年退休
    (醫藥魔方)默沙東研發總裁將於明年退休 華裔科學家Dean Li博士將接任日前,默沙東宣布其執行副總裁兼研發實驗室(Merck Research Laboratories,MRL)總監Roger M. Perlmutter博士將於明年退休。接任該職位的將是Dean Y. Li博士,任命將於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 亞盛醫藥第三代BCR-ABL抑制劑HQP...
    2020年05月05日訊 /生物谷BIOON/ --亞盛醫藥(Ascentage Pharma)是一家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處於臨床階段的原創新藥研發企業,致力於在腫瘤、B肝及與衰老相關疾病等治療領域開發創新藥物。
  • 「2020智通財經&大灣匯醫藥投資論壇」活動報名中
    「2020智通財經&大灣匯醫藥投資論壇」將於2020年11月13日在上海召開,數百名來自醫藥研發一線的行業專家、上市公司代表、投資機構代表及券商醫藥分析師將參與盛會,共同探討」大健康「的價值與機會。本次盛會是由港美股資訊第一平臺智通財經與大灣匯聯合主辦、專業財經路演直播平臺「大路演」提供全程路演支持,是智通財經繼秋季策略會後又一大型主題活動。
  • 默沙東新財年架構調整|最快新冠疫苗預計在聖誕節前供應
    繼輝瑞後,美國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也宣布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有效率為94.5%,且更易儲存及運輸。後續上市進展:BioNTech CEO預計12月中旬FDA緊急批准,12月下半月歐盟批准,在聖誕節前開始供應疫苗。Moderna產品晚7-10天。
  • 創新研發引領生物醫藥產業逆勢而上
    「這是疫情發生後,公司研發的第4代技術產品。」重慶中元匯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元匯吉」)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元匯吉作為重慶市疫情防控重點物資保障企業,除支持重慶及武漢、北京、新疆、大連的疫情防控外,還向全球60多個國家提供新冠相關設備和試劑。上半年,公司產值同比增加50%以上。中元匯吉交出的亮眼成績單,僅是重慶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一個案例。
  • 四環醫藥:創新轉型,構造國際化新格局
    ,四環醫藥依託的是以軒竹醫藥為核心的創新藥研發平臺作為其研發的支撐。 四環醫藥總市值83億港元(折合人民幣73.23億元),倘若去除公司持有的現金,公司市值29.87億元。 然而,按照公司此前披露的有關軒竹的融資情況來看,僅軒竹醫藥投後估值43億元,四環醫藥持有軒竹醫藥部分估值32.58億元,外加公司持有現金淨額43.36億元,公司市值75.94億元,已經超過當前公司的整體市值,這還沒有包括公司的其他業務板塊。換言之,公司的整體估值,遠處於被低估狀態。
  • 醫藥生物行業41家公司股價翻倍背後:疫情是行業發展試金石 創新成...
    國內多家醫藥企業已經布局中和抗體藥物的研發。其中,創新藥企君實生物(港股01877)公司率先布局中和抗體,公司與中科院聯合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今年6月份進入Ⅰ期臨床試驗。目前,新冠中和抗體藥物JS016已經揚帆出海,成為跨國藥企禮來最重視的新冠肺炎研發項目之一。
  • 默沙東慢性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艾爾巴韋格拉瑞韋片在華獲批
    核心提示:默沙東公司(在美國與加拿大稱為默克)2018年5月8日宣布,其慢性C型肝炎口服直接抗病毒藥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以下簡稱DAA)艾爾巴韋格拉瑞韋片固定劑量複方製劑於2018年4月28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上市批准,適用於治療基因1、4型慢性C肝的成年患者。
  • 上市至今暴漲近180倍:恆瑞醫藥再創歷史新高!總市值超過5600億元
    作為A股醫藥股市值的絕對王者,「藥中茅臺」再創歷史新高。多重利好刺激下,近期醫藥股集體爆發,今日醫藥股更是全面上漲。醫藥大白馬恆瑞醫藥也連續大漲,在周二衝擊漲停未果下,今日盤中再次大漲,盤中一度漲停,截至收盤仍漲8.42%,股價突破歷史新高,總市值超過5600億元。
  • 「創新引擎」強勁,蘇州工業園區打造生物醫藥「芯」
    爭第一、創唯一,2020年,園區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生物醫藥企業超1700家,專業人才總量超4萬,全年市場融資超百億,全年新增生物藥1類臨床批件約50張,現有發酵罐總容量約9萬升,五項數據佔比均超全國20%;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約50個,佔江蘇省28%;上市1、2類生物藥佔全國37.5%;9款上市新藥中8款納入國家醫保;新增招商項目數、1類新藥臨床批件總數、醫療器械註冊證總數、上市新藥總數
  • 速遞FDA批准默沙東Gardasil 9擴大適應症
    (丁香園)【結直腸癌】國內首個複方脂質體創新製劑即將進入臨床6月11日,綠葉製藥集團宣布,其自主研發的抗腫瘤創新製劑--鹽酸伊立替康氟脲苷脂質體注射液(LY01616)的臨床申請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即將進入臨床試驗。
  • 一個廣西窮孩子「鯉魚跳龍門」成功樣本,智飛生物跨入千億市值
    和2015年相比,在醫藥板塊中,如恆瑞醫藥、邁瑞醫療、藥明康德、愛爾眼科、長春高新、雲南白藥、智飛生物等,均為新晉於千億市值行列。毫無疑義,這些千億上市藥企也均為行業龍頭,一旦進入牛市,有望迭創新高。十年磨一劍,去年營收超百億,也跨入千億市值陣列,如此亮麗「成績單」,在今年1月4日企業年會上,董事長、總經理蔣仁生在年度工作報告上僅是淡淡地表述,「2019年公司整體發展情況良好」。
  • 蘇州工業園區:探路從「零」培育生物醫藥產業
    集聚近1700家生物醫藥企業;2020年總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增幅;創新型龍頭企業數量、創新型人才規模、獲批生物創新藥臨床批件數量、生物大分子藥物總產能、企業融資總額等五項指標均佔全國20%以上;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一方陣,產業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全國第一。
  • 復星醫藥深度解析:創新研發+醫藥專業投資,布局優勢顯現
    1、覆蓋醫藥全產業鏈的綜合型企業1.1.復星醫藥業務涵蓋醫藥全產業 復星醫藥業務涉足廣,涵蓋醫藥製造與研發、醫療器械與診斷、醫療服務、醫藥商業多個領域,業務包含醫藥產業全產業鏈。公司 1998 年於上交所上市,2012 年於港交所上市。
  • 醫藥:不悲不喜,精選價值
    恆瑞醫藥:前瞻進取的中國創新藥龍頭瑞醫藥創新藥研發進度領先,多數上市和在研藥物進度在國內處於前5位,若僅考慮國內企業同靶點在研/已上市藥物,多個產品位於前3位甚至首位,顯示出公司的研發和臨床研究效率高,執行力強。
  • 繼默沙東後,阿諾醫藥攜手羅氏!合作探索旗下兩款在研產品與PD-L1...
    2020年12月4日專注腫瘤免疫治療的全球性生物製藥公司——阿諾醫藥(Adlai Nortye,以下簡稱為阿諾醫藥或公司) 宣布與羅氏製藥達成一項臨床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合作開展阿諾醫藥AN2025(PI3K抑制劑)、AN0025(EP4拮抗劑)以及羅氏atezolizumab(Tencentriq®,阿替利珠單抗 )聯合用藥的I期臨床試驗
  • 燒錢十年仍虧損 百濟神州衝刺A股直面「醫藥一哥」恆瑞醫藥
    百濟神州衝刺A股直面「醫藥一哥」恆瑞醫藥:PD-1賽道難逃一戰華夏時報記者孫源於玉金 北京報導已於美股、港股上市,如今又擬登科創板的百濟神州(BGNE.US;06160.HK)或將成為首個三地上市的中國製藥企業。11月16日,百濟神州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建議公司於科創板發行上市,預計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