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武士精神的載體——日本武士刀

2020-12-28 騰訊網

冷兵器,作為一種鬥爭中的器械,具有極大的破壞力與殺傷力。在熱武器沒有廣泛運用和高度發達的古代,冷兵器的發展極度發達,種類繁多,制式複雜。而自熱武器時代開始,冷兵器逐漸退居幕後,現代冷兵器常作為藝術收藏品具有極高價值。日本武士刀,又稱東洋刀,日太刀,全程為平面碎裂鍛刀。其種類上有,太刀,打刀,短刀,協差,長卷,薙刀等等,種類較多,各具特色。其中以太刀最為出名,刀身具備一定弧度,細且長,為日本刀經典代表。且日本武士刀常被認作日本「武士之魂」,象徵著日本武士道精神。

一、武士刀的起源與發展

日本刀的發展,經歷了多個時期,主要從平安時期開始,在此之前皆稱為上古刀。自平安後期開始,日本武士刀發展經歷了鎌倉時期,南北朝時期,室町時期,江戶時期,至江戶時期開始,日本武士刀形制上逐漸定型,流傳至今。日本武士刀自平安後期開始。一改上古刀的形式,根據戰爭的需要,不斷改變形制與樣式,到江戶時期後,武士刀形制上定型,主要以太刀,打刀,短刀為主。

1、蕨手刀之始

自日本古墳時期開始,已經出現了煉鐵材質的刀劍,著名的是稻荷山古墳出土的「金錯銘鐵劍」。此時期至平安時期的刀具皆稱作上古刀,其制式不同於後期的經典武士刀,常為直刀,大刀,雙刃刀等。其最早的發源形式為蕨手刀,蕨手刀最初為直長細刀,到後期為方便騎兵作戰,因此將刀身打造一定弧度,方便作戰,因其刀頭像一把蕨菜,因此稱作蕨手刀,蕨手刀常被認為日本武士刀的起源。

蕨手刀在古墳時期日本東北地方多為陪葬品,現今日本出土的蕨手刀由200多件,多在古墓和遺址出土,出土最多的地方為日本巖手縣。另也有認為蕨手刀是蝦夷人所製造的刀具。

2、武士「太刀」

自平安後期開始,日本武士刀逐漸轉變為太刀制式,刀身前窄後寬,細長優美,帶有弧度。此時期,武士勢力活躍,戰爭繁多,以「奧州十二年合戰」與「後三年戰役」為代表,安倍氏族被滅掉,清原氏族獨佔奧州東北以上地區。而繁多戰爭對日本刀的發展起到了大大的推動作用,產生了備前國,山城國,大和國等地區不同流派的刀宗,其製造刀具精良,各具特色,且多為太刀形制,因此被稱為太刀之代。其著名刀具有「童子切」與「小狐丸」。

童子切為日本著名天下五劍之一,常與其作者名字合稱為童子切安綱。相傳在日本一條天皇統治時期,丹波國大江山有一個殺人無數、極度嗜酒的妖怪叫酒吞童子,其常搶劫財寶,擄走母女兒童食用,後被平安時期名將源賴廣用一把極其鋒利的刀斬殺,即此世人將刀命名為童子切,傳為天下五劍之一。而小狐丸則是日本傳說中的一把名刀,其真實存在性還有待考究,或真實存在但在二戰中消失,因在打造時受到一隻自稱稻荷明神的使者的狐狸幫助,因此其打造者三條宗近將其命名為小狐丸。

3、霸道「野太刀」

鎌倉時期,武士門第鎌倉世家統治下,冷兵器界開始快速發展,甚至鎌倉皇室設立皇室御用刀宗來打造武士刀,日夜研製,打造新刀式。鎌倉時期,武士刀刀身變寬,材質上要求硬質,到鎌倉後期刀身變短,發展為短刀。

但鎌倉末期,到南北朝時期,元軍的兩次入侵給日本帶來了較大的動蕩,其政治及社會上逐漸開始混亂,戰爭多發,因此刀宗發展開始繁榮,在原有刀長的基礎上,再將刀身加長加寬,產生了一種新刀型,大太刀(又稱野太刀),大太刀長度上在5尺以上,常用於軍隊之中,使用時將刀與手臂同時伸直,從上方一刀砍下,產生巨大的力量與壓迫,等刀身接觸地面反彈回至時,再一刀劈下。因此大太刀往往為武士間豪邁與力量的代名詞,常出現與戰場上。

現代日本對於大太刀使用較少,為冷門刀派。主要流傳刀派為林崎夢想流大太刀拔刀術,古傳圓心流大太刀組討術等,而流傳下最長的大太刀為7尺4寸2分,即225cm,保存在新潟県彌彥神社中,為日本國寶之一。

4、暗藏殺機之刃「打刀」

南北朝時期之後,上野豪族足立尊氏在京都室町建立幕府統治,稱為室町幕府。在其第八代將軍繼承人問題上產生矛盾,爆發了應仁之亂的大戰,此後日本步入戰國時代,各地戰亂不斷,家臣割據一方,搶奪政權。即此,武士刀在此時期發展繁榮,武士刀制式從太刀轉變為打刀,打刀在戰鬥中更加易於拔刀。

打刀與太刀最大的區別在於,打刀刀刃向上橫向插在刀帶上,而太刀在是刀刃向下佩戴在腰間。因此日本武士自室町時期以後,大多數武士都是反手拔刀,即使用的都是打刀。為了拔出方便,打刀的刀身具有一定的弧度,通常將這種弧度稱作「刀反」,而打刀的刀反則是在刀身最中央的位置,使得拔刀更加方便,快捷。

而因此武士在使用打刀的過程中,創造出了一種著名的刀術「拔刀術」,拔刀術為日本刀術的一種流派或者說是招式,其採用「一擊必殺」的方法以達到擊殺敵人的目的,最為核心的兩點為「出其不意」「高速拔刀」。簡而言之就是非常快的拔刀,趁敵人還為反應過來,就將其斬殺。但拔刀術只有拔刀一式,其後並無可接上的刀術招式,因此如若未殺掉敵人,往往會被敵人反殺。因此拔刀術也常被視為「決戰之式」,一擊必勝。

到江戶時代,日本江戶和大阪兩地作為經濟最為繁榮的城市,其刀界發展也極為繁榮,但刀的價值逐漸從實用性轉變為觀賞性,作為武士精神的代表。新打造武士刀上開始銘刻新式銘文,配上豪華的裝飾,刀身優美華麗。刀具中鐔、小柄、目貫、笄等刀具發展繁榮。

5、「明治封刀」

幕府後期,日本再度步入戰爭時代,以水心子正秀為代表的古刀鍛法復元派開始崛起,其採取古法鍛刀,鍛造具有極強實戰意義的刀具,以此之後的刀都被稱作「新刀」,但隨著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全盤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從上而下進行改革。不斷發展工業與科技,教育等,而日本的封建殘餘文化也在此時期被大量清除,治安上實行西方警衛制度,頒發「禁刀令」,限制處軍隊和警察之外的人使用武士刀,因此日本刀界逐漸封刀,消失在大眾眼前,而發展到現代逐漸變為日本一項傳統工藝,而武士刀也更多的成為了藝術品。

二、武士刀所產生的文化

1、名稱由來

「日本武士刀」這一稱呼來源於國外叫法,日本國內稱為「刀」。中國古代北宋詩人歐陽修曾著有《日本刀歌》,其中記載「昆夷道遠不復通,寶刀近出日該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百金傳入好事手」,北宋時期的日本刀就已經以高質量聞名於中國,中國商人都跨海前往日本貿易刀具。帶回中國高價售賣,其刀具用魚皮與較好木材製作,樣式精美,通常得花費百兩黃金購買一把較好的日本刀,而已當時宋朝的經濟來說,一百兩黃金足以三口之家一輩子衣食無憂,因此從側面可以看出日本刀質量之高,與日本刀在宋朝受歡迎程度。而日本刀也成為了當時日本對外貿易的物品之一。

2、村正妖刀

日本歷史上「村正」刀具有獨特的地位,其因與德川幕府統治者之間發生的奇特事件而被歷史所記載。德川家康的祖父德川清康與其父德川廣忠都死於攜帶「村正」銘刀的近臣手下,而德川家康幼年時期曾被村正刀所傷。到1579年,德川家康嫡子德川興康被織田信長所賜死,而也是死於村正刀下。此處所寫村正刀不是一把刀,而是刻有村正銘文的刀具,其都由村正這一制刀所打造。到1600年,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被織田長益子用村正所製造的長槍所傷。至此之後,德川家康下令全面毀掉所有「村正」制兵器,而村正鍛造所也消失在社會上。

從時代背景上來分析,主要原因為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刀具陷入了一個以審美為主的時代,而不再追求實用性上,因此在當時任然以高質量製造刀具的村正刀具流傳於真正的武士階級與統治階級,因此村正刀往往為德川幕府統治家族德川家族之人所攜帶,而其戰亂原因都為內訌,內戰所造成的,因此往往都為村正刀與村正刀之間的碰撞,因此村正刀常常出現在德川家康的周圍,也就不是巧合了。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相關焦點

  • 武士精神的載體,獨具美感的日本武士刀
    宋代詩人歐陽修一首名詩《日本刀歌》,是目前歌頌日本刀最好的詩詞,現廣為中國刀劍愛好者流傳。被譽為三大冷兵器之一的日本刀,經常出現在動漫和影視作品中,更是作為武士的象徵而聞名於世界。而到了今天,日本刀早已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成為了一種工藝品,所以今天就從工藝品的角度,帶大家認識一下日本刀各部分的細節。
  • 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
    摘要: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日本武士的象徵之一就是武士刀,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中,只要出現日本武士,一定會出現的就是武士刀,無論是在比武還是決鬥中,武士刀的出場機率都非常高,因此有了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這一觀點。儘管如此,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卻沒有那麼重要。
  • 冷兵器研究所:誰說日本武士用肋差切腹?科普那些被歪曲的日本武士刀
    日本武士刀可以說在國內基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就如冷兵器研究所曾提及的那樣,實際上日本武士刀並不是一種刀。因為廣義上只要是日本武士用的刀,都可以稱為日本武士刀。而因為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需求,日本武士所用的刀具不可能只有一種。 一般來說,在日本平安時代以前的刀被稱為上古刀。因為樣式比較複雜,也沒有什麼日本特色,所以不被日本人認為屬於武士刀。
  • 日本武士刀VS電鋸,本以為武士刀是個「垃圾」,誰料它才是真王者
    日本武士刀VS電鋸,本以為武士刀是個「垃圾」,誰料它才是真王者有人說日本的武士刀同他們的武士精神一樣堅不可摧,而且鋒利無比,在使用武士刀的時候絲毫不拖泥帶水,老外竟然用武士刀來做了一項試驗,日本武士刀VS電鋸,本以為武士刀是個「垃圾」。
  • 日本武士刀有多強?可剛強可柔韌
    一說起日本,我們想到的除了抗日戰爭時期對於我們國家的毫無人性的侵略之外,對於日本軍官佩戴的武士刀也有一定的印象。在一些抗日電視劇當中,經常會看到日本的指揮官會佩戴一把日本的武士刀,雖然說他們並不依靠武士刀能夠上陣殺敵,但是這些日本人似乎將武士刀看的比武器還要重要。
  • 日本武士刀代代相傳,中國名劍那麼多,為何大多都「活在」傳說裡?
    中國的刀劍歷史悠久,為什麼卻比不過日本的武士刀文化呢?1.日本刀的發展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武士文化發展武士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名,忠,勇,義,禮,誠,克,仁這八個字,武士把名放在第一位,所以他們對戰爭渴望勝利是十分強烈的,他們會追求更好的刀,到了江戶時期,武士刀已經成了武士的專屬武器
  • 擁有靈魂的傳奇武器——日本武士刀
    不同於二戰中臭名昭著的軍國主義化的「武士道」,其實武士道原本是一個高尚的字眼,它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嚴格遵守的原則。武士道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國家神道和佛教,以及中國的孔孟之道。武士道的要求主要有幾個方面: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
  • 日本電影的神!黑澤明因這部作品傲立世界,被譽為世界百大經典
    現在的人們談起日本電影,總是會想到名導是枝裕和那宛如清水般透徹,平凡中帶著無限感動的電影風格,這也成為了當今日本影視劇的普遍走向,這種只專屬於日本電影的風格,是其他國家的導演模仿不了的,國內很多導演都嘗試過翻拍日本電影,都一塌糊塗。
  • 日本屬於小島國,武士刀卻為何躋身世界三大名刃?
    同理,唐刀銷聲匿跡是因為我們並沒有日本人對刀劍的那種態度,玩刀玩的越久,就越感覺日本的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與國畫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一樣,日本刀有1000多年的歷史,日本刀有獨特的創作手法,以及一起誕生的鑑賞手法 。日本刀有各種各樣的大師以及門派,制刀優異者甚至可以受天皇嘉獎,封官受爵。
  • 作品賞析 | 劍戟片的縮影,《昭和武士》
    每個男孩心裡都曾掩埋著一種英雄主義情結,這種情結的具像化投射在好萊塢的西部牛仔、淘金者、特種大兵又或是現在的諸多超級英雄,放在中國自然是喚做 「千古文人俠客夢」 ,放在日本,武士就是這種情懷的載體。知名劍戟片作品 —— 《切腹》劇照,圖片來源:Google縱觀日本電影史,貫穿 「武士」 這一主題,劍戟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顧名思義,「劍戟片」 是又打又鬥的,全部仰仗冷兵器即武士刀,套路一般是一對一、一對多。很少有兩隊人馬大亂鬥的情況,因此儀式感非常強。
  • 世界三大名刀——聲名顯赫的日本武士刀
    由於近代日本侵華等事件的影響,日本的武士刀在國內部分愛國人士心中的印象並不好,所以,在談及日本武士刀和中國刀劍的對比之時,坊間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觀點:日本的武士刀又長又窄,砍東西容易斷
  • 美國冷鋼武士刀系列之蜻蜓詳解
    日本武士刀被奉為經典已有好幾個世紀,不僅是因為它們優雅的線條和簡潔之美,更是因為製造它們的技術和工藝。當今的武士刀大多數是封建時代日本刀的複製品。那時的日本武士刀是為身高很少超過5.5英尺(1.68米)的武士們打造的。受益於兒童期營養和醫療狀況的改善,21世紀的武士比那時的日本武士更高,更壯,也擁有更強的運動能力。因此,儘管設計精巧,但那個時代的武士刀可能已經不適合今日的武士們。為了彌補尺寸上的差異,冷鋼創造了武士刀系列。
  • 《武士之鞘》日本武士切腹自儘是為了挽回尊嚴嗎?
    日本武士信仰與尊嚴,在日本人眼裡有鞘無刀的武士還不如死了算了,活著是沒有尊嚴的。日本的武士精神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苟且活著。《武士之鞘》是由日本吉本興業製作、松竹映畫發行的103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松本人志編劇導演野見隆明、熊田聖亞、國村隼、伊武雅刀、板尾創路等主演。
  • 英國男子因痴迷日本武士刀,晚年在家,不幸用了「日式切腹自盡」
    切腹是用刀切開腹部的自殺儀式,日本人將切腹視為有尊嚴的死法,主要為日本武士所實行。但是在現在,幾乎是沒有這樣的行為了。 根據外國報導稱,一位來自英國51歲武士刀收藏家瓊斯,他的屍體在家裡被發現。而且現場也是讓辦案人員非常驚訝,因為現場房間很整潔,只有一把還在滴血的武士刀和一個跪著的男人。
  • 侍魂,武士刀也
    即使在諸如《殺死比爾》《影舞者》《金剛狼:武士之戰》電影中,用於拍攝的武士刀道具也是價值不菲。優美的造型、流暢的弧線、細膩的水紋的背後,都是不同環節刀匠長時間的勞作配合。武士全神貫注,一下一下地舞動打刀。無論刀的製造者,還是刀的使用者,都對武器飽含深情。而正是因為如此,武士刀才被視為承載靈魂的兵器。中國民間有一種說法,說「中國的唐刀是武士刀的鼻祖」。但其實對比唐代的刀具,與武士刀的差別較大。
  • 明朝人是如何看待日本武士刀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就用武士刀形制的軍刀,屠殺我同胞,給我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日本刀也成為了法西斯軍國主義者的代名詞,深為國人深惡痛絕。 在宋代和民國之間的明代,又是一個日本刀具大規模流入中國的時期。當時的中國人又是如何看待日本刀呢?
  • 日本7大國寶級名刀,有一把曾斬斷雷電,使用者被譽為「雷神」
    日本人崇尚進攻,有身份有地位的武士都是腰間挎一把或數把武士刀以示榮耀,而武士之間的互相的鬥爭更是時常發生,一眼不合便拔刀相向,在這種情況下,擁有一把優質的武士刀,當然是眾武士們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工匠們日以繼夜的研究如何改進武士刀的韌性和鋒利度,有的工匠甚至一生僅能鍛造出數把兵器,但無一不是精品,這也間接造成了如今所謂的日本工匠精神。
  • 《對馬島之魂》用美國人的方式,重新詮釋了日本武士精神
    不過《 對馬島之魂 》講述的是 13 世紀蒙古人入侵日本對馬島的故事,主角作為武士,主要依靠武士刀去擊敗敵人 而且除了武士刀,境井仁還可以使用弓箭、毒針、煙霧彈等武器來對抗敵人,不同的護甲也有不同的優勢。 所以,想要正面剛還是背後偷襲,你說了算。
  • 世界頂級快刀:日本武士刀上榜,第1不是著名的反曲刀之王
    尼泊爾軍刀:這把兵器被譽為反曲刀之王,獨特的設計理念加持別具一格的鑄造工藝,使得刀的實力提升數個檔次,輕便的刀身配合上鋒利的刀刃,足以做到吹毛可斷的效果。數百年來,尼泊爾軍刀持續得到優化升級,連特種部隊也都是它的忠實粉絲,受歡迎程度不亞於熱武器AK47。3. 環首刀:這款兵器也十分的出色,曾經在歷史上留下一抹濃厚的色彩。
  • 全球3大快刀:日本武士刀上榜,第1來自中國唐朝,至今無敵
    第三種快刀大家都不陌生了,這種刀就是傳說中的武士刀,武士刀對於日本武士來說不僅僅是一把武器,更是精神寄託。刀速不僅快,而且外觀精美,線條也十分的流暢。鎧甲或者鹿角也能夠被武士刀輕易的斬斷,因此武士刀是一種厲害的武器,只不過日本武士刀之後逐漸走向了衰落,現在看到的武士刀,都只能稱作是復古的武士刀,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