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讓人笑不出來的黑色幽默

2021-01-09 蛋蛋扯電影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蛋蛋桑,最近電影《無名之輩》火了,甚至單日票房要超過《毒液》,作為一個國產電影,不得不說是非常值得稱讚的。故事主要是描述的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邊緣人物,更確切的說,就是一群黑戶,困在貴州的一個45678線的偏僻小城裡,這些人裡有混混,妓女,保安,小三,油膩猥瑣的中年大叔。回顧同類題材電影,最近的應該就是《我不是藥神》了,不誇張的說,這是我近兩年看過最好的國產電影了。但是,今天我並不想講這兩部電影,而是另外一部更殘酷更底層,更邊緣的一個故事。

這部電影是臺灣導演黃信堯的作品《大佛普拉斯》,也是和今年的《我不是藥神》一樣,包攬了多項大獎。我們由此也可以看出,近年的電影無論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都開始關注這種邊緣人物,也許觀眾會感覺更加的貼近生活,或者是看到比我們活得還要卑微的人心裡會產生強烈的共鳴吧。

我一直都很喜歡黑色幽默,這部片子真的是夠黑,我在這裡要提醒各位,雖然他被定義為黑色幽默,但真的讓人很難笑出來,有的更多只有說不上來一種壓抑。影片的一開始就是一個聲音沒磁性的導演說著業餘的旁白,他會不停的說著冷笑話,給人一種荒誕的感覺,黑色幽默的氣息撲面而來,但我應該感謝這些冷笑話,不然看完我可能會得抑鬱症,而且不要小看這旁白,推動了片中很多的劇情,比如小人物想說不敢說的實話,再比如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些事,被它說出來,諷刺味道十足。

影片講述兩個窮屌絲,一個叫肚財,一個叫菜埔。肚財是個一級廢品供應商,好吧,就是個撿垃圾的,賣給老同學都會被壓價,自己還屁都不敢放,沒事就喜歡夾娃娃(沒想到還有顆少女心)。而菜埔白天在殯儀館做兼職鼓手,晚上幫一個造佛像的廠子看大門,自己還有個生病的老娘要照顧。

肚財
菜埔

其中還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堪稱全場最佳佛系青年,釋迦,他是個神秘的人,無業青年,說白了就是個流浪漢,突然出現在鎮上,沒人知道他的過往,只知道她每天堅持洗澡洗衣服,把自己弄得整整齊齊的,全篇臺詞很少,每天只忙著一件事,就是忙著瞎逛,朋友挨打就站在一邊看著,朋友打架也就在一邊看著,晚上還必須要聽著海浪聲才能睡著。

這哥倆真的告訴我們什麼叫窮人,窮到只剩下黑白,窮到色彩都不配有,只有有錢人的世界才是彩色的。

富人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來看看菜埔的老闆每天都在幹什麼呢?菜埔的老闆黃啟文,留美藝術家,回國開廠,每天就是和領導們吃吃飯喝喝酒,動不動換換女人。

老闆的生活

肚財曾經問菜埔,你老闆背後有各種大佬,你背後有什麼,菜埔頭也不回的說,有香蕉,芭拉。。。。是不是一臉懵逼,但非常現實,一個窮人也只能是這樣每天盯著日曆,過了一天是一天。

但是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生活嘛,比如說,肚財經常在晚上去找菜埔聊天,並帶給她幾本粘乎乎的花花公子,而也就只有在這小小的值班室裡,肚財還能罵罵菜埔,找到一點自信。有時還有點阿Q精神,以此來開導自己。

有的時候一個人越是窮就越是好奇有錢是什麼樣的,肚財和菜埔也不例外,於是他們偷偷拿來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的錄像來看,他們看到了黃啟文和一個混血美女的激情小電影,雖然只有聲音,但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相當刺激了,但是他們也看到了一些不該看的東西。

瞧這得瑟的小眼神

由於黃啟文私生活有點豐富,一腳三條船,結果一條船翻了,他的老情人不滿他出去勾三搭四於是提出分手,並索要一筆錢否則就要告訴他遠在美國的原配,黃啟文一生氣失手掐死了老情人,並且將屍體藏在了正在修理的大佛肚子裡。井底的青蛙雖然嚮往著能看看井外的世界,但一旦有一天真的把他們放出來,讓他們看看外面那些黑暗可怕的東西,他們只剩下迷茫和害怕。他們也不敢報警,因為像他們這樣的螻蟻警察是不會理會的。

而黃啟文始終都像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神或者說他就像是那尊大佛,神通廣大,沒有他不知道的事,很快就清楚了他倆的秘密。其實在他們看到那個視頻的時候,肚財心裡就清楚自己的下場了,於是他像平時一樣的去撿垃圾,見了最想見的人,吃了一頓飽飯,甚至還吃到了一根雞腿。於是第二天人們就看到他掉進了路邊的水溝裡摔死,警察說他是喝多了,可大家都知道他從不喝酒,身上的錢加在一起都不夠把自己灌醉。釋迦甚至感慨到,還好警察還能在地下畫出你的人形。像肚財這樣無父無母的孤兒如果死在家裡,等到被人發現可能屍體已經爛光了,只能在地上畫出屍水的圓形。

而更加諷刺的是,釋迦和菜埔還為肚財辦了一場極其簡陋的葬禮,葬禮上甚至連個正式的遺像都沒有,幸虧他曾經被當成神經病上過電視,留下另一張並不光彩的相片,還是網上的截圖。

送走了肚財,菜埔來到肚財家,他是第一次來肚財家,他看到肚財房中有一個破舊的飛船,裡面是他的床,擺滿了抓來的娃娃,天花板上貼滿了從雜誌上剪下來的美女。菜埔第一次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肚財。也許我們面對面,朝夕相處,但我們的心可能差了億萬光年。

電影的最後,是一群愚昧的教徒圍著那尊裝著屍體的大佛進行膜拜,突然從佛像的肚子裡傳來了敲擊聲。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開放式結局,也有著很深的現實意義,在本片中的大佛不只是兇手用來藏屍的容器那麼簡單,大佛代表的是那些外表華麗光鮮的富人,但是在那外表下,內心的邪惡呼之欲出,就像那最後的敲擊聲。而且,富人造佛,窮人拜佛,對於這種貧富差距的強烈反差,一尊佛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了,這都是我自己的一些觀點,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見解,歡迎來與我討論,那麼就是這樣咯。我是蛋蛋桑,歡迎大家多多關注。

相關焦點

  • 戲謔、荒誕、黑色幽默,《大佛普拉斯》批判和關懷了什麼?
    因為《大佛普拉斯》不僅直接體現佛教信仰的元素並不多,整部電影也絲毫不沉悶,反倒是全程都有一種荒誕的、戲謔的黑色幽默!看完之後的一個感覺就是:這真是一部令人回味無窮的電影!它有很多的妙處,不僅能夠觸碰到觀眾的笑點,還能抵達觀眾的內心。
  • 豆瓣8.7,黑白影片《大佛普拉斯》,包裹著喜劇外衣的黑色幽默!
    《同學麥娜絲》維持黃信堯導演的黑色幽默風格,雖然沒有機會一舉拿下最佳劇情長片與最佳導演,但仍不減其黑色魅力,票房節節高升。然而,這也不是堯氏幽默第一次嶄露頭角,早在前作《大佛普拉斯》就曾經跟《血觀音》殺得煙硝四起。所以,對比於具有聲光效果的好萊塢電影,《大佛普拉斯》這部灰暗的黑白草根片,到底有何魅力?
  • 以《大佛普拉斯》為例,淺析黑色幽默喜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電影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將社會邊緣人物與上流官商的強烈反差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黑白與彩色畫面的對比、上帝視角的旁白,將社會的滑稽、醜惡、荒誕無限放大,展現出濃厚的人文社會關懷和哲學思辨。今天我就以黑色幽默為切入點,帶你一起解讀《大佛普拉斯》這部荒誕喜劇背後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01 絕望的黑色與反諷的幽默,構成了黑色幽默的內核什麼是黑色幽默?
  • 以《大佛普拉斯》為例,淺析黑色幽默喜劇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電影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將社會邊緣人物與上流官商的強烈反差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黑白與彩色畫面的對比、上帝視角的旁白,將社會的滑稽、醜惡、荒誕無限放大,展現出濃厚的人文社會關懷和哲學思辨。 今天我就以黑色幽默為切入點,帶你一起解讀《大佛普拉斯》這部荒誕喜劇背後的魅力及其現實意義。
  • 《大佛普拉斯》:黑色幽默的糖衣下 魯蛇世代的無情自嘲
    今天益生妹給大家介紹一部獲獎無數的國產電影——《大佛普拉斯》,作為一部由臺灣主創團隊製作,由臺灣本土導演執導,由臺灣當地演員演繹的黑色幽默電影,《大佛普拉斯》用臺灣當地方言通過臺灣最底層人民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初看讓人忍俊不禁,再品令人如在喉的故事。
  • 《大佛普拉斯》黑色喜劇下,是對人性的反思
    《大佛普拉斯》講述的是拾荒者肚財和佛像雕塑廠門衛菜埔是彼此唯一的好朋友,兩人經常夜裡閒來無事拿出菜埔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影像來滿足內心的情慾。通過行車記錄儀,他們看到了有錢人的另外一個世界,也發現了黃啟文殺死情人的秘密。
  • 《大佛普拉斯》真實生活是悲慘的一幕黑色喜劇
    在我看來,一個好的演員是不需要訓練的,是一種天賦,而往往學習表演只是一種經驗積累。就好比我經常把演員分為三派,第一種是經過培訓的專業電視劇演員,第二種是電影演員,第三種是有天賦的演員。大佛普拉斯中的三位主演,是非常具備表演天賦,不做作不裝逼的演員陳竹昇\莊益增\戴立忍。個人更喜歡莊益增多一些,因為這個角色難度更大,沉默和木訥是很難演出來的。
  • 《大佛普拉斯》:恐怖的黑色幽默(內附資源)
    老闆指著他旁邊成山的廢棄品說,這些零零散散掉出來的都比你這一車要多,100塊?!要不是看在老同學的面子上,我是不會收你這些的。他沒有給肚財說話的機會就走了,肚財不說話的走了。肚財喜歡夾娃娃,導演用畫外音說很想問肚財為什麼那麼愛夾娃娃肚財說
  • 《大佛普拉斯》:他們不一樣,他們都一樣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充滿各種黑色幽默的電影,而電影的名字首先就是一種另類的幽默。2014年,導演黃信堯憑著短片《大佛》入圍了金馬獎最佳短片,被當時擔任評審的導演鍾孟宏看中主動提議發展為長片。於是黃信堯就在《大佛》的基礎上擴展除了這部電影,於是這部長片,就叫做了《大佛普拉斯》(《大佛》puls)。電影名字很非主流,電影的內容和形式就更加非主流。
  • 《大佛普拉斯》:一部讓你笑不出來的荒誕喜劇片
    這世界上從來都是這樣,只有你沒聽說過的,卻從來都沒有不可能的事情,這部電影就是《大佛普拉斯》。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簡單的表面現象,小成本荒誕喜劇片能夠奪得大獎,在它的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很多觀眾頭一次看的話會認為這又是一部揭露當今時代貧富差距過大的電影,然而當你細心的發現時你就會知道,這部電影涵蓋的信息內容過於強大。
  • 大佛普拉斯:其實電影是彩色的,人心是黑白的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極具風格特色的臺語片,不僅把幽默與悲涼的比例拿捏得非常好,在又好氣又好笑的觀影體驗後,留下的或許是一種深深的無奈。文/解憂電影院大佛普拉斯 (2017)大佛普拉斯這個命名是因為這部片改編自導演14年的金馬提名短片《大佛》。同時也意味著這裡的大佛還多了點什麼,故事主角就是菜脯跟肚財,他們兩個就是社會底層最滷的那種滷蛇(loser)。在某一天的日常裡,他們卻意外的捲入一場兇殺案之中,無助的菜脯跟肚財,該怎麼面對這一切呢?
  • 打破「第四面牆」,運用色彩劃分階級,《大佛普拉斯》展現眾生苦
    2017年,臺灣導演黃信堯帶著作品《大佛普拉斯》橫掃海內外多個獎項。而就是這部小成本電影,沒有任何流量明星,沒有女主角,只是幾個社會底層的臺南城鄉結合部的男人故事。就是這樣一部看起來不出彩的電影,在看似幽默的氛圍中將社會的醜惡和荒誕無限放大,帶給人別樣的反思。
  • 大佛普拉斯,驚豔的不只是車震!
    」大佛普拉斯,是什麼佛?什麼佛都不是,就是大佛+plus的意思。導演黃信堯在2014年拍攝了一部短片,入圍了金馬最佳短片,短片就是《大佛》。把《大佛》部分的劇情擴寫加長就有了後來的長片:《大佛普拉斯》。
  • 奧斯卡候選,黃信堯導演攜《大佛普拉斯》舊金山展映
    「——影評網站 亞特蘭大InSite 影評人 Steve Warren「我們笑看主角的種種尷尬同時如鯁在喉,因為它讓我們想起另一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社會。」——《紐約時報》首席影評人A.O.Scott「片名不是打錯了,它直指某智慧型手機品牌數碼拍攝技術和黃信堯導演奇異幽默的處女作寒冷黑暗的內核。令人同時感到好笑又毛骨悚然,《大佛普拉斯》用獨特的21世紀視角看待腐敗滋生的後果。」——影評網站IndieWire影評人David Ehrlich「臺灣近十年最重要的電影,上一部是《一一》。」
  • 《大佛普拉斯》:人在做,佛在看
    這是一尊佛像引發的故事,但全片與佛像的聯繫並不緊密,但佛像下的虔誠,信仰的高尚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佛高高在上,俯視眾生,所有的一切就在他的眼皮底下發生,這種萬物盡收眼底與世無爭的銳利形象可以去和任何帶有人性私慾的個體對比,但影片對理念的討論並沒有上升到宗教層面,佛是慈祥的一個觀者,沒有給任何人定性,佛只給出了一桿尺,每個人的所作所為在尺上都有自己的刻度
  • 《大佛普拉斯》:2017華語喜劇最佳,沒有之一
    那就是和《戰狼2》,《芳華》,《血觀音》,《乘風破浪》爭奪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的《大佛普拉斯》。但如果你把目光聚焦到去年的臺灣金馬獎,你可能就會眼熟這個名字了。電影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將黑色幽默玩轉得非常牛。什麼是黑色幽默,黑色代表著可怕,荒誕,醜陋,畸形,扭曲的現實,幽默是創作者個體對這種現實的嘲諷態度。
  • 黑色喜劇下的悲劇現實《大佛普拉斯》
    圓滿值:⭐⭐⭐笑點值:⭐⭐⭐新奇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法律確認和保護公民在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上處於平等的地位,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於法律之上的特權。可是,陽光社會下又暗藏著多少罪惡呢?人真的生而平等嗎?社會階層可以被超越嗎?這其中又要付出多少代價呢?慈悲的佛像中也能藏著屍體,在壓抑的市井中,又有多少悲傷的人間喜劇在上演。
  • 臺灣電影《大佛普拉斯》優於國產喜劇片的這幾點,決定了它的優秀
    《大佛普拉斯》是一部讓人很難暢快地笑出來的喜劇片,你可以說它是一部黑色幽默電影,也可以說它是一部正劇,電影中的笑點十分真實,沒有刻意的誇張和過分的偶然,真實又諷刺。你甚至可以說它是一部懸疑劇或者是犯罪片,不過這並不是電影中要突出去表現的。
  • 《大佛普拉斯》憑什麼獲得5項大獎?
    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把《大佛普拉斯》只單純的定義為"打破第四面牆"太狹隘了,在我看來,導演其實做的是對於熒幕前空間的開拓。在《大佛普拉斯》中導演時不時跳出來就與觀眾互動,比如說影片中突然黑屏出現的字幕,居然是:"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在電影的放映過程中,我會三不五時,出來講幾句,宣傳一下個人的理念,順便解釋劇情"。
  • 《大佛普拉斯》憑什麼獲得5項大獎?
    它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情景喜劇電影,只是圖哈哈一笑,而是有非常深刻的現實意義,與一般的喜劇片不同,《大佛普拉斯》引發觀眾發笑的並不是因為電影的情節或者演員的表演,而是來自於導演幽默的解讀。在《大佛普拉斯》中導演時不時跳出來就與觀眾互動,比如說影片中突然黑屏出現的字幕,居然是:&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