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開播之初的口號是,這個夏季我們一起來感受家的溫度,在溫情中學會成長。本以為國產劇也走上了。以細膩溫情動人的路線開始往實力的道路上靠近。不幸的是,後期口碑還是崩壞了。打著一家人之名的口號,最後,卻糾纏在了孩子們感情上著實有些狗血。
這部劇三個主角的原生家庭被反覆的討論,李尖尖、凌瀟、賀子秋三個人都是在原生家庭裡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開朗的李尖尖是受到傷害最小的,雖然媽媽早早起去世,但是開朗的她總能每天很開心,她也很懂事,為了不讓爸爸傷心,在想媽媽是會偷偷的在地上畫出媽媽。這是李尖尖這個人物性格使然,也是人格魅力所在。所以她在後面的劇中能暖化像冰塊一樣的凌霄。也能包容被寄養在家裡的賀子秋,而凌瀟和賀子秋就沒有,李建尖這麼好運。
凌霄和父母一起搬到李尖尖家樓上的時候,我們知道了他的妹妹,因為家人的疏忽被核桃噎死了。因為當時凌霄在妹妹旁邊,所以母親不但原諒不了自己,也怪罪到了凌霄頭上,儘管是意外使然。在母親每天的打罵和父母的打架下的影響下,凌霄從以前一個開朗的孩子變到了現在內向不說話也不與外人接觸,敏感而又寡言的孩子。
原生家庭對凌霄來說,更多的是傷害,但好在父母離婚,他又和李海潮父子三人住在了一起。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一定的傷害,幸運的是,他有凌和平這樣正直又細心的父親,能夠維護兒子成長,陪伴他長大。更幸運的是他遇到了李海潮、李尖尖和賀子秋這一家人,在他成長的路上填滿了歡聲笑語。
而賀子秋無疑是受原生家庭影響最深的一個人。小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在七歲的時候又被自己的親生母親拋棄。他第一次和李尖尖見面時的那份小心翼翼,真的很觸動人的心。尤其是小演員楚楚可憐的,處處讓著有可能往後一起生活的妹妹,看著真的好心疼啊!
而他又親眼見到了自己的母親拿了叔叔的錢,然後跑路了。儘管李海潮和李尖尖對他很好,但是他還是在寄人籬下的生活。不得不說,李海朝父女真的給賀子秋帶去了一生的溫暖。賀子秋本身的生命力也很頑強,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既沒有內向,也沒有產生負面情緒,而是快快樂樂的長大。如果編劇後面不用傾向於寫狗血的劇情,更傾向於寫家庭之間的小感動和溫暖,想必這肯定是一部爆上加爆的劇,也不至於後面逐漸爛尾。
就單單賀子秋的這一段成長的路線,按照韓劇《請回答1988》裡面的描述手法,把它給拍出來,那能讓人哭的眼淚都能流幾公升了吧。從小時候一個敏感又單純的小孩,多年寄人籬下的生活卻能長成陽光、善良的大男孩兒。李海潮父女和凌和平父子的功勞和努力,有很多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兩個爸爸讓孩子們能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下成長。
但不幸的是,凌霄的母親還是陰魂不散,在他們即將上大學的時候找上門來,賀子秋的父親也一樣。當初不管不問,孩子成年了,卻理直氣壯的去質問李海潮。從小時候到成年,他們躲過的原生家庭的魔咒,而剛剛成年之際,他們卻沒能躲過這遲來的考驗,硬生生的讓一家五口分離了九年多。確實在我們的東方社會裡,我們更多的是站在家庭的角度上來看我們自己。而不像西方社會一樣,以自己獨立的角度去看待自己,以旁觀的目標去看待家庭。就像我們身上流的血一樣,我們不能把它分離,我們也就逃離不了原生家庭的痛苦。不論是歡樂頌裡的樊勝美,還是安家裡的房似錦,儘管早已成年,經濟獨立卻還是不能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最後也只能和家庭妥協。這是電視劇拍攝的角度,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無奈的選擇。但是我個人已相信,如果我們真的受到了原生家庭很嚴重的傷害,我們可以嘗試把它剝離,因為人生是你自己的,活出的只能是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