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VS瑪麗蘇愛情,我看到了《以家人之名》的這幾面

2020-09-05 時尚芭莎

由譚松韻、張新成、宋威龍主演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從不同以往的主題出發,在衝突和戲劇的劇情中觀眾開始重新定義--「親情,無關血緣無關其他,只因為心中有彼此」,真正做到從一個不是「親爸親媽」家庭的主線中,抽離出三種原生家庭影響的支線。

《以家人之名》劇照


但幾天前,「以家人之名評分跌了」登上微博熱搜。播出第一周的豆瓣評分高達8.6分,現在卻已經降到7.5分,很多網友直呼要「棄劇」。

豆瓣評分截圖


有沒有人和芭姐一樣,像是在看兩部劇。前十集的親子關係揪心卻又那樣美好,而最近很多筆墨都展開在「愛情線」劇情上,開始略感生硬。


現在回想《以家人之名》開播一周以內的劇情,沒有用力的煽情,一些特寫、一些畫面,把故事溫柔地講到每個人心坎兒裡,足以讓觀眾哽咽。這應該是這部劇迅速成為爆款的重要原因。

《以家人之名》劇照


然而,當原生家庭VS瑪麗蘇愛情,家庭劇為什麼能夠勝出,成為大家比較偏愛的話題和看點呢?原因在於現如今,原生家庭這個詞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這兩年一些大火的劇中總有一個被原生家庭坑害的角色。人們對原生家庭的態度已經越來越客觀,反思中間衍生出的問題以及個人成長也越來越能得到人們的共鳴。

《以家人之名》劇照


劇中凌霄埋下的童年陰影、賀子秋的寄人籬下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性格。反觀李尖尖,同樣是失去母親的單親家庭,但卻在爸爸的愛護和教育下成為一個樂天派。芭姐希望那些曾經受到原生家庭傷害的人,可以被這部劇點亮心中的霧霾,從傷痛中走出來。


凌霄--「迴避型人格」


「大哥」凌霄(宋威龍飾)是尖尖樓上的鄰居家孩子。凌霄從小就肩負著照顧妹妹的責任,直到意外發生,失去妹妹。儘管這件事已經發生很久,但凌家一家人一直沒辦法打開心結。

《以家人之名》片段


在凌霄需要幫助和理解時,凌媽只是在乎自己的感受、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把責任推到小凌霄身上。凌霄本身是渴望得到父母的回應,來減輕痛苦感。但凌媽沒日沒夜地和凌爸爭吵,甚至砸東西。

《以家人之名》片段


長時間受到的壓迫,在小凌霄的認知裡只能否認、隔離、迴避痛苦,這樣就不至於切斷和父母之前的聯結。所以,凌霄總是習慣坐在樓梯口,等爭吵結束後回到家一個人默默地收拾屋子。

《以家人之名》截圖


有一幕是凌爸坐在沙發上,看到兒子收拾殘局的背影,心裡五味雜陳。或許凌爸認為一個孩子不該承受那麼多。

《以家人之名》截圖


從搬家過來,凌霄已經變得敏感,自動迴避所有事情。沒有朋友,喜歡一個人坐在鞦韆上看書、被鄰家孩子當作「啞巴」欺負......這些表現實際上是為了保護自己免於再次重複內心痛苦的體驗。


凌霄本能地拒絕著所有,他無法允許自己有依賴的需求。當尖尖幫凌霄把凌家唯一一張被撕碎的全家福粘好還給他時,安慰他說:「你小妹妹和我媽媽一樣,去海上做仙女了」。凌霄本能地拆穿:「他們死了,死了就是沒有了。」

《以家人之名》截圖


事實上,凌霄渴望和尖尖一起玩耍、吃熱氣騰騰的飯、體會家的溫暖,但他懼怕再次受傷。在渴望的同時又懼怕著這些關係中可能隱藏的危險。


最終得了抑鬱症的媽媽忍受不了,拋下凌霄和丈夫凌和平獨自離開。直面碰到提箱子要走的媽媽,凌霄沒有哭著喊著求媽媽不要離開,而是依舊選擇迴避,什麼話也沒說,地看著媽媽離去的背影,在心底流淌著別人發現不了的那份絕望。

《以家人之名》劇照


凌霄性格發生轉變離不開樓下鄰居李海潮和尖尖的熱情幫助。李家鍥而不捨地邀請他來家裡吃飯,凌霄抵不過飯菜的誘惑,也抵不過「熱心腸」的李爸和可愛的尖尖。


尖尖將爸爸思念媽媽的方式告訴凌霄:要把這個人放心裡思念,一個人悄悄地思念。當凌霄試著主動去聞所謂尖尖媽媽的「氣味」時,他開始慢慢放下距離感,試著打開心結。

《以家人之名》截圖


簡單來講,「迴避型人格」凌霄渴望被愛,卻又拒絕被愛。好在李家的善意感染著凌霄,讓他沒有墜入深淵,反而向陽而生。


賀子秋--「討好型人格」


「小哥」賀子秋(張新成飾)在肆無忌憚的童年早已學會做一個懂事的「大人」。


賀子秋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本是李海潮相親對象的兒子,卻遭遇親生父親的缺失和母親的離去兩次「被拋棄」。在母親還未棄他而去之前,小子秋要不被放到鄉下姥姥家,要不暫時擱在李尖尖家。

《以家人之名》片段


當他在劇中第一次出現時,就讓人心疼。明明是個孩子,卻讓人覺得很委屈、很不幸、很悲哀,這正是「討好型人格」的主要特徵。他把媽媽向李爸借的錢當作是未來爸爸給媽媽的聘禮,仰著頭叫「爸」。那一聲「爸」,叫出了賀子秋渴望有個家的心聲,也叫進了李海潮心裡。

《以家人之名》劇照


寄養在尖尖家的那段童年時光,尖尖打架子秋直接衝上自願幫忙,像是他自己的本分。為了討好李家大小姐子秋忽視了自己的感受。尖尖因為怕他搶奪父愛而厭惡他,一次次地扔掉他的行李,他一味地遷就,每次默默地撿回來,不敢也沒有怨言。

《以家人之名》截圖


看動畫時,子秋坐在小板凳上,不會詢問可不可以和凌霄、尖尖一起坐在沙發上。子秋本能地討好別人,委屈自己。這種委屈像是傳達「我對你這麼好,你可以對我也好一點點嗎?」這正是「討好者」最想表達出來的,但又害怕說出口的話。當凌霄給子秋遞一塊西瓜,子秋笑得很燦爛。對子秋而言,一點點的「示好」就可以滿足。賀子秋沒有安全感,他只會笑臉相迎隱藏渴望,總是擔心自己寄人籬下,做錯事或者有過多要求就會被趕出去。

《以家人之名》截圖


被送回鄉下外婆家時,他穿著一件灰色髒背心,小小的個頭背著比自己還要高、還要寬的籮筐幫外婆下地幹活。再一次見到李爸、尖尖和凌霄打心眼裡激動,又一聲純粹的「爸」再次揪住人心。

《以家人之名》截圖


被李爸從鄉下接回後,寄人籬下的子秋主動為這個家做著事兒:半夜在衛生間洗衣服、去麵館幫廚、早起買早餐......在幫忙時,子秋總是習慣地把別人的事情看得如此重要,比做自己的事情更加小心謹慎。賀子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這份孝心,但所有人還總是提起「要孝順」、「那不是你的親爸,要報答他」。子秋從沒有反駁他人,也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以家人之名》劇照


隔著屏幕,都能看到子秋的小心翼翼和善良。缺失親情,但又渴望和極力守護家的他,永遠把懂事的那面展現出來。他的笑容,很質樸,更是治癒人,但卻心酸。作為一個「討好者」,子秋不敢和人發生衝突,不敢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這個不是C位的角色讓芭姐覺得是整部劇的亮點。


李尖尖--「活躍型人格」


李尖尖(譚松韻飾)是五口之家的「團寵」。在她小時候母親因病去世,家裡只剩下她和開麵館的爸爸李海潮兩人相依為命。爸爸愛她護她,尖尖一直都是一個樂觀率真的小太陽。

《以家人之名》劇照


後來她和爸爸的熱心,感染了兩個哥哥和凌爸,多了3個大男人把她捧在心尖尖上。


有陰影的凌霄把給他送核桃的尖尖推倒在地,尖尖卻沒有生氣,反而蹲下撿核桃,還對爸爸說:「凌霄哥哥不喜歡吃核桃,下次送糖果吧。」

《以家人之名》片段


「活躍型」也愛講自己的經驗,開導別人。當賀子秋被說閒言碎語時,尖尖握緊子秋的手說:「你不是拖油瓶。」

《以家人之名》截圖


「活躍型」的尖尖是一個享樂主義者,她始終追求著快樂,在家中扮演搞笑擔當。雖然成績倒數第二,面對高中嶄新的生活,也會製造出別有一番搞笑風味的開學儀式。

《以家人之名》截圖


就是這樣一個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開心果」,也從未停止過對過世媽媽的思念。尖尖從小用畫畫來偷偷地珍藏對媽媽的想念。尖尖說:「我也是一個人偷偷地想我媽媽,不讓我爸爸知道。」

《以家人之名》截圖


長大後一次流星划過,對流星大喊:「媽媽,我在這裡,你看見我了嗎?」

《以家人之名》截圖


在芭姐看來,尖尖什麼都明白但卻又裝著什麼都不懂、對很多事都滿不在乎的樣子,把這些默默藏在心裡。這裡,敲一下黑板,這也正是「尖言尖語」家式獨創成語的出處。


同時,她的古靈精怪,治癒著凌霄和賀子秋的不幸,是兩人灰色童年中一抹暖色。

《以家人之名》片段


可在沒有多餘女性角色的家庭中,女生的成長也被忽視了一些。剛上高一的李尖尖鄭重其事和家裡四個男人宣布「好消息」:「我,李尖尖來例假了!」

《以家人之名》截圖


芭姐想問,像不像《羋月傳》經典表情包:「朕,有喜了。」

《羋月傳》片段


但不同的是,羋月是為了權力而這樣,尖尖卻是因為把這些大老爺們都當自己最親近、最值得信賴的家人。不過話說回來,女生青春期生理變化本來也不應該成為一個難以啟齒的話題。


慶幸的是,儘管原生家庭帶來無法磨滅的傷害,但他們還是被李海潮一家治癒了。李家這份愛治癒了凌霄和賀子秋,讓他們成長為完整的大人。看著他們長大後開朗的模樣,印證了一條彈幕:「到底有多少的愛,才能成長得這麼好。」

《以家人之名》劇照


希望每一個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都能遇到李尖尖和李爸。如果不能,就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李尖尖吧。


看到這裡,在評論區寫下你認為《以家人為名》電視劇中感動的片段吧。


責編:Timmy

撰文:宇婷

相關焦點

  •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評分下跌,越來越狗血瑪麗蘇的劇情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評分下跌,已棄坑,越來越狗血瑪麗蘇的劇情,編劇真的三觀和普通人不太一樣,跟著小青追劇,十二集之前,一直都是特別溫情,劇情鋪墊恰到好處,讓人明知這最後絕對是偽骨科的蘇甜劇,卻還是願意選擇看下去,甚至希望反轉,畢竟編劇眼裡不能只有愛情吧,而且打的還是溫情牌,結果從十一集安排倆哥同時出國開始,就有點硬生生拖著劇情往愛情線上走,而且大哥凌霄那是什麼人設,前面還說不是有血緣關係,卻真的互相關心得就是家人
  • 以家人之名評分暴跌 瑪麗蘇劇情CP大亂燉落入俗套
    感覺現在就像披著親情劇的瑪麗蘇,凌霄的一些行為讓人有點可怕,不能因為他長得帥忽視他的行為,代入一下你鄰居家哥哥回來就是摸你手偷親你是不是挺可怕的,再喜歡也不能在人家有男朋友的時候這樣吧
  • 瑪麗蘇、倫理、懸疑、職場,《以家人之名》:觀眾想看的我全都有
    觀眾越看越生氣,電視劇卻越罵越火;無數人把「棄劇」口號叫得震天響,可當宋威龍吻了譚松韻的鏡頭一出現,又都滿臉笑出姨媽褶——這就是《以家人之名》的可怕吸引力。>最開始的兩集,相信無數觀眾被幾位小演員的精湛演技所折服,根本預想不到後面會突然轉換為狗血的「瑪麗蘇」劇情。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的「悲傷」,靠「溫情」治癒
    2020夏,一部原生家庭的情感劇集再次橫空出世, 開篇就有了8.6的高分,儼然成為了下半年國產劇的爆款預定,它就是《以家人之名》。該劇緊扣現實主義,將鏡頭聚焦在了當代社會家庭的現狀,展現出了破碎原生家庭的群像和親情愛情友情的傷痕治癒。
  • 《以家人之名》90後製片人龍亞:面對原生家庭之「痛」 ,生命會自己...
    在《以家人之名》中,三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治癒內心的傷。也帶給觀眾一個現實的命題:有血緣卻沒有付出、沒有血緣卻相伴左右,誰可以定義為家人?而當人們面對原生家庭的殘缺,又如何擺脫傷痛迎來成長?隨著《以家人之名》的熱播,封面新聞對話到該劇製片人龍亞。碰巧的是,龍亞正是一名90後製片人。
  • 《以家人之名》導演談原生家庭之痛: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看到陽光
    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正在湖南衛視播出,憑藉細膩溫馨的故事、樂觀向上的人物、質樸溫暖的情感,《以家人之名》滿足了不少劇迷對家庭以及親情的美好想像。談及這部戲的創作初衷,該劇導演丁梓光透露,創作團隊是在討論中發現了原生家庭對成長的影響,也發現血緣並不是定義家人的唯一標準,由此為起點創作出這部溫情脈脈的暖心家庭劇。
  • 這些《以家人之名》中被忽略的細節,才是原生家庭劇的「硬核」
    作為資深追劇少女,上下班路上也不放過,站在地鐵上任憑旁人擠來擠去,我就活在手機的劇裡。《以家人之名》這個劇剛開播沒多久,我就給我的閨蜜們聊過啦(請誇我有眼力,有遠見)。劇還在播,但我實在忍不住先鬼扯些《以家人之名》中被忽略的細節了,這才是原生家庭劇的「硬核」啊!
  • 《以家人之名》90後製片人龍亞:面對原生家庭之「痛」,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回望2020年的暑假檔,除了描繪30+女性所面臨現實困境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大火之外,一部聚焦90後原生家庭的《以家人之名》,也以極高的話題度和熱度,成為這個夏天的「爆款劇」。什麼可以稱之為家人?在《以家人之名》中,三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治癒內心的傷。
  • 《以家人之名》譚松韻:我把他們當哥哥,他們想跟我生孩子
    看了《以家人之名》前十集, 被沒有血緣羈絆的親情感動到眼淚止不住地流。 然而, 緊接著的一盆冷水就澆滅了我所有的熱情。 劇裡「兩男爭一女」瑪麗蘇劇情的神展開, 感覺自己好像是吃到一個夾雜了蒼蠅的美味三明治。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以家人之名》電視劇的開播再次把原生家庭這個話題引上熱搜。該片講述的是三個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失去母親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成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故事。
  • 《以家人之名》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的傷還要靠自己治癒救贖
    主線副線都鋪開了5個人物的家庭框架,甜寵偶像愛情都不是核心,重點在成長和救贖。大量的插敘留白的背後引起反思的是在不同家庭教育以及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或者說是家庭。原生家庭的傷,只有直面對待,才能真正解決,在童話故事裡當鴕鳥只是暫時的溫馨,抬起頭的剎那,還是會痛徹心扉。
  • 《以家人之名》的高開低走:國產家庭劇為何一碰愛情就瑪麗蘇?
    然而,《以家人之名》播出到後半段,竟然也沒能逃脫和《三十而已》一樣劇情「垮掉」的宿命,豆瓣評分從一開始的8.9分,一路下滑到現在的7.2,從國產之光瞬間變成及格線邊緣。如此高開低走,從好評不斷到近期的惡評如潮,究竟是為什麼呢?
  • 《以家人之名》聚焦「90後」原生家庭
    本報訊(記者劉桂芳)由丁梓光執導,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塗松巖主演,張晞臨友情出演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昨晚在湖南衛視開播。該劇聚焦「90後」原生家庭,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成為彼此新的家人,三兄妹一起長大,彼此扶持,共同成長,用愛治癒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親情故事。《以家人之名》聚焦原生家庭的愛與痛,講述一個關於治癒和成長的故事。
  • 《以家人之名》以愛拯救原生家庭
    來源於:黃河票務網9月6日,由湖南衛視和芒果TV同步播出的《以家人之名》溫暖收官,歷時一個月的追劇時光也告一段落了,看到最後,大哥小哥童年心結逐漸打開,觀眾也是直呼:太讓人心疼了!《以家人之名》以愛拯救原生家庭今年夏天最熱播的,以「原生家庭」為核心的青春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是由譚松韻、宋威龍領銜主演,張新成特別出演的。這部劇講述了三個不同原生家庭的孩子,因為某種原因聚集在一起,與兩個爸爸組成「搭夥家庭」,三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相互扶持、相互治癒彼此內心的傷痛,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 《以家人之名》:如何將原生家庭的痛,熬成糖?
    近日,正在熱播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以溫馨的家庭日常和高甜暖心的跨血緣兄妹情掀起了觀眾的追劇熱潮。 該劇聚焦於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李尖尖、賀子秋與凌霄。
  • 《以家人之名》:將原生家庭的痛,熬成了糖
    由華策出品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已在湖南衛視播出過半,收視熱度持續走高。李尖尖、凌霄、賀子秋相互扶持著長大,從幼時到高中生再到職場人士,從分別九年到再次重逢,三兄妹的成長和關係的變化牽動著觀眾的心,引發了熱議。有網友點讚:「《以家人之名》甜中帶虐、笑中帶淚,將觀眾情緒拿捏得死死的,怎麼看都看不夠」。還有網友表示:「這部劇滿足了我們對家庭以及親情的所有美好想像。
  • 解讀《以家人之名》中的幾對父母:請不要忽視原生家庭隱藏的痛
    文|遇見小媛最近《以家人之名》在螢屏熱播,劇中的人物情節獲得觀眾的一片好評。劇中李尖尖、賀子秋以及凌霄三人之間的親情和愛情演繹得直逼人心。當然,今天我要給大家解讀的不是他們三,而是劇中幾對父母的行為:因為有血緣,所以不能反抗,請不要忽視原生家庭隱藏的痛。
  • 《以家人之名》,敗在了「開局」
    《以家人之名》開播25天,評分從8.6分跌到了7.5分,口碑也從極好轉變為極爛。原本一家五口倆爸帶仨娃的劇情,傳遞給觀眾的是溫馨、善意和樂觀的理念,原創劇本,立意新穎,剛好能填補國產劇在這類電視劇上的空白。
  • 《以家人之名》,爛尾警告?
    接棒《三十而已》,「現實題材」劇集《以家人之名》開播後開篇8.5分,是名副其實的好劇。,伴隨著原生家庭疼痛的成長,演繹著「神奇重組家庭」的親情與友情。整部劇宣傳的是細枝末節的治癒系溫暖親情片,搞了半天是灑狗血show,頗有種披著現實的外衣講瑪麗蘇偶像劇的趨勢,網友吐槽是「以家人之名,行不軌之事」。
  • 以家人之名,行苟且之事
    《琉璃》,目前在播的熱度不錯的也就剩下《以家人之名》了吧!而《以家人之名》這部劇,現在桃仔可以誠實地說一句,高開低走,真的是高開低走,非常遺憾,一部寫實、溫情的家庭劇因為崩壞錯失了口碑。恕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衝擊,這是以家人之名,行luan 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