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是一個神奇的數字,當這個數字在中世紀的歐洲出現的時候,人們就把一個星期定為七天。
而在中國古代,七這個數字更是普遍使用,並且情有獨鍾。
七仙女,為什麼天上的仙女就是七個?
七步成詩,為什麼讓人寫詩要限制在七步之內?
七步催魂散,為什么喝的毒藥就要在七步倒下,
什麼七傷拳呀,七劍下天山,玄真七子,北鬥七星等等……
其實,這些還都不神奇,「七」這個數字在中國最神奇的地方,是它與中國的古代神童緊密地綁在一起。
那些七歲神童的故事
東漢末年,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就是,聰明的曹衝七歲稱象,謙讓的孔融七歲讓梨了,幾乎每一版的小學語文課本都會有這兩個故事。
東晉的書法大家書聖王羲之七歲吃墨,並且書法自成一體。
世說新語中的王戎七歲,就知「樹在道邊而多子,此李必苦」,結果同行的小夥伴摘下來後,發現確實很苦。
北宋的文學巨擘司馬光七歲砸缸救人,在一個幾乎石頭都舉不起來的年紀,就懂得了救人的方法。
北宋文學家蘇軾,自幼成名,幼時就立志成忠臣直臣範滂,七歲就會吟詩作對,名聞鄉裡,可惜沒有留下詩文。
那些七歲作詩的神童
駱賓王
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七歲的時候就為我們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寫了一首詩——《詠鵝》,現在我三歲的小侄子最先背誦的就是這首詩。
題目《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寇準
南宋名相寇準,七歲的時候攀登華山,也就下了一篇聞名且流傳千年的詩歌《華山》,小小年紀就能描述出華山的顯著特點。
題目《華山》: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俯首白雲低。
嶽飛
南宋名將嶽飛七歲的時候,也寫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從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嶽飛能成為一代名將,精忠報國,這是從小就奠下的基礎。
題目《嶽飛七歲賦詩》:
投筆由來羨虎頭,須教談笑覓封侯。
胸中浩氣凌霄漢,腰下青萍射鬥牛。
英雄自合調羹鼎,雲龍風虎自相投。
功名未遂男兒志,一在時人笑敝裘。
柳永
北宋奉旨填詞的柳永柳三變,一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詞,收錄到語文課本中的詞,就達十幾篇之多。
而柳永七歲的時候也就下了一篇詩文,當時七歲的柳永首次造訪離家不遠的「中峰寺」有感,便揮筆題寫了這篇詩作。
《題中峰寺》:
板蘿躡石路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僧向半天為世界,眼有平地起風雷。
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
旬月經遊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黃庭堅
北宋書法家及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父親宴請賓客,在賓客的要求下,讓七歲的黃庭堅作詩一首,便寫出了《牧童詩》這樣清新自然、立意新奇、想像豐富的好詩。
《牧童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
吹笛風斜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
機關用盡不如君。
寫到這裡,我想起了我第一天步入學堂那年,就是在我七歲的時候,別人都會吟詩作對了,我還在找各種藉口不想去上學,真是讓人汗顏!不覺感嘆七歲是個坎呀!!!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