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佳,從《地球最後的夜晚》談起

2021-01-11 看電影看到死

陸支羽:我相信,比「看得懂」更為重要的,是用心去體驗。以這句話作為開頭,並不是要為畢贛導演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做任何辯護。

我真正想說的是,這個世界上其實有太多像畢贛一樣的導演存在,更為「難懂」的也不在少數,只是很多人沒有機會看到而已。在國內,市場給予藝術電影「培養觀眾」的機會,則是少之又少。

而現實環境造就的這塊審美空白,要想靠一部《地球最後的夜晚》改變現狀,註定是痴人說夢;即便票房上真的締造了一種「力挽狂瀾」的假象。

然而,這樣的「痴人說夢」終究太難得。回想三年前的《刺客聶隱娘》,儘管同樣在口碑上遭遇尷尬處境,但難得的是,你們所謂的「應該被排除在外的那部分觀眾」中也不乏會有人喜歡。

同樣地,那些衝著「一吻跨年」買票進場看《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觀眾,也不一定就都是錯誤的觀眾。雖然難免有人會說,這樣的營銷,過猶不及;但能夠讓更多人「看得見」,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藝術電影最難的,就是培養觀眾。你不妨相信,總有一些沒離場的人,會願意留下來,真正進入電影,哪怕只是兩億票房貢獻者中的「零星之火」。

背對觀眾需要勇氣,正如畢贛曾說,他最害怕的是,很多人是因為「成功學」才喜歡他的電影。

所以,拋開營銷事件不說,《地球最後的夜晚》究竟是不是一部好電影,到底有沒有超越前作《路邊野餐》,這些評價都因人而異。我想,從電影上映的那一刻起,畢贛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我 的 2018 華 語 年 度 十 佳

年 度 十 佳 是 場 迷 影 遊 戲

01.《大象席地而坐》胡波

1.是啊,胡波並不是喪,是向死而生。

2.無論是《井裡的人》還是《大象席地而坐》,都是在狗日的絕望中尋找操蛋的希望,即便整個世界只剩下窮途末路的骯髒廢墟,即便滿洲裡的大象只是空有嘶鳴的幻影。

3.選擇速朽,難道不是一種永恆嗎?至少在那個出逃的夜晚,他們曾暫時放下憤怒,圍在一起自由地踢毽子,宛如輪舞。那一刻,胡波活得那麼勇敢。

02.《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

1. 無論現實多麼喧囂,依然會有人信仰夢境;畢贛絕非世俗成功學的異類,而是讓更多人願意睜開眼睛,看到華語電影在非寫實造境上的莫大可能。

2.黃覺坐進電影院那一刻發出的造夢信號,仿佛賦予了3D新的生命力,誰敢說形式不可以凌駕於故事。

3.山洞,索道,階梯,廢墟,畢贛的長鏡頭迷宮依然有種推開層層記憶之門的驚奇,誰敢說野心無理。

4.斑駁的空屋,顫慄的水杯,散落的蘋果,老塔終究是畢贛的精神故壤,誰敢說致敬有罪。

5.鐘錶,煙花,瞬間即永恆的愛情,起風升空,擁吻旋轉,這座潮溼而搖晃的蕩麥,便是畢贛記憶中所有的夜晚。而唯有在黑暗中,夢境才會閃光。

6.若說有什麼遺憾,或許對湯唯、黃覺、張艾嘉等幾位主演內心宇宙的挖掘還不夠極致,符號意義似乎大於靈魂花火;但難得還有陳永忠獨舞唱盡《堅強的理由》,李鴻其含淚啃完整枚蘋果。

03.《死靈魂》王兵

1.漫長而幽暗的496分鐘,活生生的搶救式紀錄;每位老者的私人口述,都被賦予了完整傾聽的尊嚴。

2.某些時刻,想到派屈克·古茲曼的《故鄉之光》;固然黃土能掩埋白骨,但記憶終如星空長存。

3.或許,將王兵放在第三並不客觀;某種意義上,他對這個時代的更為內省的審視,其實並不能與其他華語片放在同一體系中評價。

04.《大佛普拉斯》黃信堯

1.有錢人的世界是彩色的,於是黑白有了難得的意義。

2.大佛「垂頭喪氣」之說+1。

3.放浪形骸的行車記錄儀,遊民肚財的秘密基地,送葬路上漲漫的水澤。

4.臺詞:「我們已經可以依靠科技進入外太空,卻依然無法走進一個人內心的宇宙。」

5.近幾年華語電影最佳結尾,非它莫屬。

05.《你的臉》蔡明亮

1.小康說,可是現在我也不年輕了。

2.蔡明亮極盡純粹地讓我們凝視了十五張臉,既是凝視生命的年輪,也是凝視我們自身。

3.想起卓別林那句,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是一部悲劇。而每個人的臉,都將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劇。

06.《四個春天》陸慶屹

1.最動人處,總是無聲勝有聲。

2.飯叔陸慶屹的家庭私影像,用時間累積的巨大情感,足以觸發每個人心底最柔軟的記憶。

3.生老病死,世事無常;唯有詩意的棲居才算真正活過。

4.今年FIRST影展的最佳紀錄長片,可惜沒能囊獲金馬獎。

07.《冥王星時刻》章明

1.天亮了,太陽不曾升起,天黑了,太陽尚未落下;我們生命中有太多這樣的冥王星時刻,影影幢幢,半明半暗。

2.這場尋找黑暗傳之旅,也是章明導演對自身創作困境的一次曖昧投射;即便最終的成片結構並非盡如他意。

3.角色視角的數次轉換,是影片中最有意思的處理;曾美慧孜與王學兵的洗腳水情慾戲,既是妙手偶得,也是情之所至,用章導的話說,這是一種註定不能完成的關係。

4.那幕驟降驟歇的太陽雨,也算是個微小的神跡時刻,比神農架野人傳說更讓我忘不掉。

5.整體而言,這部章明的確不如預期完美,但這樣的神秘氣質,在華語領域裡依然難能可貴。

08.《江湖兒女》賈樟柯

1.我們都是時間的炮灰,也都是命運的囚徒。

2.最有意思的是,趙濤入獄「進修」五年後的轉變,窮山惡水混不吝,真正升級為跑江湖人士。

3.火山灰是最乾淨的,正如那些生存於灰色地帶的人。

4.廖凡從叱吒風雲到逐漸頹廢消沉的喪失感,與趙濤構成逆向雙線的命運變遷。

09.《女他》周聖崴

1.讓死物復活的震撼背後,是獨守臥室六年、締造定格王國的著魔時光。

2.對權力與欲望的超驗性思考;對現世的投射;以及80%用生活廢物製作的匠心。

3.或許我們總是太吝於讚美,在我心目中這已然是很了不起的作品;對達利、史雲梅耶或奎氏兄弟的部分師承,完全不妨礙烙印下周聖葳自己的生命軌跡。

10.《郊區的鳥》仇晟(並列)

1.在遠徵的過程中,孩子們一個個掉隊;而童年的秘密基地,註定是最動人的生命體驗。

2.仇晟導演對時間的丈量、對結構的迷戀,展現了南方系的靈性與自由。

3.難得的是,在借鑑自身迷影記憶的同時,導演也盡己所能代入了獨有的思考。

4.不足處在於,略顯理性的忖度,有點稀釋情感的共鳴。

10.《過春天》白雪(並列)

1.難得一見的冒險青春,既有題材上的新鮮感,又熨帖了真實的青春肌理。

2.最觸動情緒的是「纏膠帶」那場戲,紅光下的那份若即若離,有著獨屬於青春期的曖昧情慾。

3.女主角黃堯著實出彩;樸松日的攝影,很加分。

我 的 2018 全 球 年 度 十 佳

年 度 十 佳 是 場 迷 影 遊 戲

01.《燃燒》李滄東

1.Little hunger and Great hunger。

2.並非絕對神作,但時隔八年又見李滄東,難道不值得激動麼;那些所謂的「失水準」之辭,更像自以為是的苛求。

3.太極旗下的夕陽裸舞,更在於隨興所至的性靈驚豔,如果這都不算驚豔,那什麼才算。

4.劉亞仁演得太對味,無論進入身體瞬間的光,還是殺戮時刻的顫慄。

02.《此房是我造》拉斯·馮·提爾

1.洗腦屍腥瘋!

2.冰窟渡往地獄的大撤退,如重返母體般令我著迷,甚至徹底消解了積蘊內心的怒火與恐懼;隔窗所聞的天堂割草聲,讓惡魔擠出一滴眼淚。

3.男主傑克以反諏之道施行的納粹式洗腦,反人性反家庭反女權反藝術,抱著毀滅一切的暴力姿態,跪拜貴腐之美;而路燈陰影理論的連環邏輯,甚至促使我產生「馮提爾真的為這部電影殺了61個人」的可怕幻想。

4.回溯式的自我致敬那一幕,堪稱迷影高潮。

5.相比視覺尺度,更難熬的是心理尺度;但最為陰魂不散的,不是乳房錢包,也不是屍屋堆疊,而是那具小男孩睜眼咧嘴的微笑屍體;縱使是為諷刺病態納粹,馮提爾的手法也夠極端。

03.《野小子們》貝特朗·芒蒂格

1.沒想到結尾有彩蛋!

2.色情的水果,野性的歡愉,陽具地圖,牡蠣之島;有種當年初看蓋伊·馬丁時的奇妙通感,也難免遭遇評價兩極。

3.下體脫落時刻的性別轉換,絕非閹割男權、重返母系的狂歡,更是消除二元對立的理想幻夢。

4.果然,貝特朗·芒蒂格與拍《刺心》的揚·岡扎樂茲導演是一夥的,如鍊金術士般的奇譎美學太耀眼。

04.《穀粒》賽米·卡普拉諾格魯(並列)

1.我們一直在夢中,死了才會醒來。

2.沒想到導演會拋開蛋奶蜜的既定風格,轉而踏上致敬老塔的徵途。

3.磁力牆,酸雨,安德烈,燃燒的樹,牆洞外白樺林;導演深知,塔可夫斯基再神,終究也只能陪著走一段路,呼吸還是小麥的終極謎題唯有靠自己畫解;最後那幕冥冥指向古蘭經。

04.《野梨樹》努裡·比格·錫蘭(並列)

1.這麼近,又那麼遠。舊愛重逢時刻,對野梨樹的窸窣細描,太美妙。

2.金棕櫚之後的錫蘭,依然在努力深掘自己的精神記憶,正如「挖井,就像一次前往地球中心的旅程」。

3.蕩滌始終的落寞情緒,讓我想及另一部土耳其電影,奧贊·阿培爾的《秋天》。最後那場交談道出,「我們都是不適應環境的、孤獨的、畸形的人」;正如《秋天》中的那句,「你看上去就不像是活在這個時代,而像是來自俄國小說中的人物。」

05.《多甫拉託夫》小阿列克謝·日耳曼

1.他說,我們終究是存在的,我們曾經存在,以後亦將存在;即便我們無法出書,畫作遭禁。

2.依然折服於小阿列克謝·日耳曼的長鏡頭,尤其是那場穿行於室內的文藝圈聚會。

3.那個時代有太多的流亡者;暫時的喧譁與騷動,帶著晦暗的霧氣與光暈,總是在落幕時刻顯得異常冷寂。

06.《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衝田修一

1.熊谷守一的花園宇宙,漸入佳境的衝田修一。

2.兩位老戲骨自帶返璞萌點,卻也難逃垂老惋嘆;讓人淚目的除了超現實時刻,還有樹木希林奶奶的那句「花園是他的一切」。

3.有才華的人走不了多遠,糟糕的也是藝術。

4.人與人之間的審美差異真大,有人覺得這片子好看到不行,也有人毫不買帳。

5.加瀨亮有信念。

07.《羅馬》阿方索·卡隆

1.海灘那場逐浪施救戲,閃爍著無比動人的魔力,也是最戳人心扉的時刻。

2.阿方索·卡隆自行上陣的黑白攝影,既有源自盧貝茲基的運鏡軌跡,同時也更細微地帶入了卡隆自身美學視角。

3.印象最深的細節:開場處,那架從地面水漬倒影中掠過樓間的飛機。

08.《幸福的拉扎羅》阿莉切·羅爾瓦赫爾(並列)

1.你就像一個王子,但你今天真的太傷心了。

2.從盛夏走到寒冬,他完成了最黯然神傷的穿越;而從教堂牽走音樂,又是如此令人難忘的神跡時刻。

3.這不僅是個貧富階級故事,更是一場超越時代的神諭。

08.《賽馬皮特》安德魯·海格(並列)

1.極盡殘酷,又極盡溫柔,海格導演真的厲害,纏綿蘊藉,舉重若輕。

2.兩場意外死亡將15歲少年拽入命運十字路口,如芒刺背,並進而牽引出那句:當你無處可去,就是被困住了。

3.查理·普拉默演技驚人,無論直面死亡的措手不及,逃出困境的片刻歡愉,還是牽馬獨行荒原的困溺不安,他都悉數獻給角色。

09.《冒牌上尉》羅伯特·斯文克

1.最難得的是,影片最後還將納粹遺毒代入當下時空,有種當年得見帕索裡尼《俄狄浦斯王》時的醍醐灌頂。

2.或許,這是我近幾年看過的最發人深省的戰爭片,甚至比《索爾之子》更加尖銳刺骨。

3.年僅24歲的麥克斯·庫巴徹演得太好,角色信服力滿格。

10.《花筐》大林宣彥(並列)

1.大林宣彥物哀三幕劇,168分鐘看得我精疲力竭,仿佛重回狂刷昭和映畫的異色時光。

2.立神巖,櫻花雨,母之島,青春就像一場無可遁逃的捉迷藏,還沒開始天就黑了。

3.九日節夜遊的速朽斑斕,在二戰陰霾下,抵不過死亡狂想曲的召喚,而大海便是墳冢。

4.美那子從白色病榻躍入閨房之海那一刻,最驚豔。

10.《你因你是你》松居大悟(並列)

1.You,Your,Yours!親愛的公主,你是我的太陽,而我是你的向日葵。

2.莫名被瘋狂飆戲的池松壯亮戳中,這一定是被蘇打傳染的,尤其拼命吃頭髮那場戲。

3.很佩服松居大悟的變態腦洞,能在鬥室之間造一個守護公主的頭盔王國,那首「你因你而存在」更是魔音灌耳。

4.這樣變態而不厭惡的電影,只有日本人拍得出;很多影迷都會選的《攝影機不要停》同樣如此。

相關焦點

  • 這部被觀眾罵慘的國產片,剛被世界權威電影雜誌評為2018年度十佳
    日前,加拿大著名電影雜誌《cinema scope》(《寬銀幕》)公布2018年度十佳電影,兩部中國電影入圍,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排名第一,是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排名第六。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電影的導演都是80後,其中胡波已經於2017年自殺。《Cinema Scope》2018年度十佳分別是:1.《大象席地而坐》(胡波);2.
  • 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陪您度過2018最後的夜晚
    畢贛第二部電影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地球最後的夜晚》收穫媒體不少的好評,甚大導演李安說:「這是今年世界上非常非常非常優秀的電影,3年前的金馬最佳新導演讓我們看著他茁壯成長發光發亮,這是部非常非常特殊的電影,有它獨特的電影,魅力和語言。」《地球最後的夜晚》講述的是,羅紘武(黃覺 飾)因父親離世再次回到貴州。
  • 地球最後的夜晚結局彩蛋是什麼,地球最後的夜晚這些彩蛋你看懂了嗎
    跨年狂歡夜·一吻就兩年於是,2018年最後的夜晚有件儀式感的事,希望大家可以把這一年8760個小時的最後兩個小時,託付給《地球最後的夜晚》。2018年12月31日21:40 在電影00:00結束的時候,跟他/她一吻跨年!
  • 《地球最後的夜晚》:中國電影需要《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樣的技術創新
    藝術性:★★★★★娛樂性:★★綜合評價:★★★★因為那次被萬人唾罵的聖誕平安夜營銷,《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影院排片幾乎被全部取消,所以很遺憾沒能在影院看到這部電影,直到在家裡看完,我才明白自己可能是錯過了中國電影技術發展的一次重要的原創革新。
  • 《地球最後的夜晚》:一個昏昏欲睡的夜晚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由畢贛執導,黃覺,湯唯演的文藝電影。影片於2018年12月31日上映。影片的故事並不複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男人尋找生命中對自己最重要的兩個女人,最終男人在夢裡解開了心結,完成了心靈的自洽。影片運用非線性的敘事風格和碎片式的情節積累導致電影整體缺乏清晰的脈絡。
  • 2018年最後一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地球最後的夜晚》故事聽起來很簡單,但觀看起來卻跟畢贛的前作《路邊野餐》一樣,充滿了反敘事的、意識化的碎片化體驗和對時間的重構。《地球最後的夜晚》依然不會是常規的類型片敘事,圍繞男主角的一場尋找,繼續在時間與空間、現實與夢境之間穿梭,來營造末日氛圍。
  • 地球最後的夜晚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地球最後的夜晚》從羅紘武(黃覺 飾)的視角展開,徐徐推進,把他的人生經歷像碎片一樣慢慢散落出來,最後在夢裡拼成一場專屬於他的「盛大狂歡」。【畢贛和蕩麥影業】從學術的角度來解構《地球最後的夜晚》,會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作,業內的人談起它,能寫出萬字甚至更長的分析帖。因為它獨特,沒辦法概念化。
  • 《地球最後的夜晚》和《蒙娜麗莎的微笑》
    《地球最後的夜晚》已經可以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當然不是指藝術造詣,這個是需要時間去驗證的,而是對它的評價。未上映時萬眾矚目,上映後萬眾嫌棄,同一部電影在評價上卻出現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情況,在影視界以前還未出現過,以後應該也很難,所以說它必將留下濃重的一筆。
  • 怎麼看《地球最後的夜晚》
    文/李霽琛《地球最後的夜晚》上映了四天,被一群人誇成了神作,被另一群人罵成了狗屎。 口碑出問題了。 畢贛拍完《路邊野餐》之後,喜歡他的影迷挺多。那時候,影迷們更多會擔心他的下一部電影票房出問題,卻很少擔心口碑出問題。
  • 《地球最後的夜晚》背後的錯位營銷
    這樣的問題,被放大了在《地球最後的夜晚》(後簡稱《地球》)身上。儘管請來了湯唯、黃覺、張艾嘉等知名演員,電影卻保持了畢贛以往的導演風格。5月15日坎城首映時,外媒盛讚如雲,回到國內上映卻冰火兩重天。根據《地球最後的夜晚》片名,把檔期定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製片人單佐龍透露,「片名從2015年的金馬創投期開始,到現在就一直沒有變過,當初身邊很多人都吐槽說,這根本不像一部電影的名字。」檔期敲定後,南方某影院經理提出,想在31號跨年夜上做一場提前放映活動的策劃。
  • 地球最後的夜晚,畢贛最迷人的詩(附臺詞、配樂)
    用顯微鏡看雪 還是想問一問 你數過天上的星星嗎 它們和小鳥一樣 總在我胸口跳傘上面這首小詩來自近期熱門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波拉尼奧的小說《地球上最後的夜晚》如果說《路邊野餐》是「鏡中月」,那麼《地球最後的夜晚》則像「水中花」——畢贛再次回到了氤氳的凱裡,拍攝了一個私人化、作者化的故事。相較於之前全部由素人演員出演的《路邊野餐》的野生感,明星的精緻和親切,也大大地拉近了《地球》與普通大眾的距離。
  • 中南文化《地球最後的夜晚》榮膺2018金馬影展開幕影片
    由中南文化旗下中南影業聯合出品,曾在《路邊野餐》獲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畢贛執導,湯唯、黃覺、張艾嘉、李鴻其、陳永忠等主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榮膺2018年臺北金馬影展開幕影片。影片講述了由黃覺飾演的羅紘武回到貴州,偶然發現湯唯飾演的"神秘女子"萬綺雯的蹤跡,繼而回想起十二年前與她度過的那個秘密夏天,一切又重新在他腦海裡浮現。
  • 《地球最後的夜晚》沒看懂?
    2018年的最後一天,相信不少人受「一吻跨年」這樣吸睛的營銷誘導,前往電影院感受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
  • 我剛剛看了地球的最後夜晚!
    作者:SIMPLE我剛剛看了《地球最後的夜晚》!
  • 地球最後的夜晚,和母親告別
    文 | 雷曉宇頭圖來源 | 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官博聖誕夜,去看了《地球最後的夜晚》的首映。說起來,和這個電影有點緣分。2017年3月,我在西班牙塞維亞採訪過電影的男主角黃覺。當時,電影正在籌備期,但是黃覺的角色已經定下來了。
  • 地球最後的夜晚:穿越時空的愛戀
    《地球最後的夜晚》電影海報畢贛的前作《路邊野餐》,使他奪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時隔三年,新作《地球最後的夜晚》索取「反雞湯」的深度思考,在完成穿越時空愛情的娛樂性後,也還原藝術片的功能,包含畢贛許多似曾相識、卻獨一無二的影子:撲朔迷離的故事和緩慢的節奏,霓虹燈似的迷離夢境和新奇的3D長鏡頭,讓人沉浸其間無法自拔。
  • 如何評價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如何評價畢贛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作者非常自我的表達。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將會在今天(2018.12.31)迎來一場大規模反噬。因為這種營銷,不是條正路,這個片子根本不適合這種營銷。
  • 《地球最後的夜晚》神作還是爛片?
    「我以為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她人的記憶是會生鏽的關於那把槍的秘密一定也已經生鏽了自從那天被左宏元抓到以後我就經常為飛向太空的人擔憂他們一定會很疲憊因為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沒有可以依靠的地方——《地球最後的夜晚》」
  • 奉俊昊、畢贛、陀螺等35位導演的2019年度十佳
    它們紛紛評選出年度最佳影單,來體現自己的優質審美,鞏固粉絲粘性。因此,花樣形式應運而生,單單列出個「2019年度十佳」了無生趣,而知名獨立電影平臺Indiewire另闢蹊徑,年中他們製作了名為「2010-2019年一百部最佳影片」的專題。
  • 觀眾評分跳水式下滑 《地球最後的夜晚》發生了什麼?
    導演畢贛《地球最後的夜晚》極具導演個人風格「今年最浪漫的跨年,應該是和喜歡的人買兩張2150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電影結束正好0點,在最後的時刻相擁接吻到第二年。」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選在2018年最後一天正式上映,影片宣傳方通過營銷「一吻跨年」的概念,讓這部文藝片的預售票房突破性地超過了1.5億元。然而,票房有多高,罵聲就有多大。2018年12月31日下午開始,《地球最後的夜晚》在淘票票、貓眼等購票平臺的評分呈跳水式下滑,當天傍晚的評分已低於4分,目前在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均為3.4分,豆瓣評分6.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