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表現,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被無數人所喜愛和陶醉。而提起中華文明,不僅僅是中國人的自豪,也讓世界所讚嘆,被這精美的藝術所折服。
而我們時刻也沒有忘記對於文化的宣傳,畢竟這是我們很珍貴的東西。作為廣播宣傳行業裡面的老大,央視一直佔據了文化傳播的主流,尤其是長期引領了國內文化的潮流,被大眾所喜愛。21世紀初,在世紀之交的大變革時期,央視推出了一檔叫做《百家講壇》的文化類節目,成功帶起了一股文化的潮流,此後更是被社會上的許多人士所認可,被無數人所推崇。
而這檔節目在當時可以說是全國最為火熱的一檔文化類節目,剛開始的時候,它邀請了國內一些有名的學者或者高校的教授等來做一些公開的講課,因為是面向更多的普通大眾,所以講解多是通俗易懂,因此也漸漸被大眾所接受,進而就有了更高的傳播度,所以一時之間就成了人們口耳相傳的火熱節目,一時之間也讓一些學者有名了起來,被許多人所知道,一些老師還因此收穫了很高的全國關注度,之後還收穫了更多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名譽,但是這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的結果。
因為這檔節目的火熱度,一些人學者也開始慕名而來,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途徑為自己獲得一定的社會關注度,當然很多人確實因為這個節目走紅全國,但也有一些人並未獲得預期的結果。這檔節目上走紅的男學者我們不再多說,而是關注一下這檔節目上成名的女學者們,其中就當屬蒙曼和於丹。
於丹,北京人,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影視傳媒系系主任、碩士生導師。於丹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一時之間於丹也成了當時有名的學者,之後的她多次開設講座,宣傳國學文化,甚至還被冠上了「雞湯大師」、「國學大師」的名號,被人們所推崇、喜愛,但是盛名之下,如果高臺是虛構的,一定會頃刻坍塌。
成名之後的於丹,賣書、開講座等,收穫了巨額的經濟收入,她的書籍一時之間讓她擠入當年的作家收入榜前列。但是之後,卻有多名教授聯名上書說她講授的文化知識存在很大的偏差,是對文化的一種踐踏,認為她的講解更多的知識一些自己的個人臆測,脫離了經典的本意。而且於丹很多時候的行為與她自己的講解有很大的偏差,講解中的說法與她自己的行為形成了兩種差別,這也是讓很多人不滿意的原因。自然受到了人們的質疑。
而同樣是走紅之後的蒙曼呢?2007年11月19日開始,蒙曼主講的三十二集系列講座《武則天》開始在百家講壇播出。該節目主要從武則天入宮開始,講述武則天如何成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2008年重登百家講壇,18集《太平公主》講述後武則天時期政局。2009年12月7日,41集《長恨歌》系列在百家講壇開始播放。講述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一個將大唐一手捧上了天,又將大唐一手推下谷底的人。蒙曼自稱演講風格不會簡單地按照時間線索去講述,也不會平鋪直敘地介紹,而是帶著問題講,用懸疑去吸引觀眾。 節目播出後,受到大量好評。也正是這樣,讓很多人對這一段唐史講解深感興趣,進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但是蒙曼老師走紅之後,仍然堅持自己的學者身份,並沒有經常的拋頭露面,除了在《詩詞大會》之上露面之外,平常也很少能夠見到蒙曼老師出現在什麼公眾場合。而且蒙曼老師自己也有自己的生活樂趣,據一位中央民族大學的同學說,蒙曼老師很喜歡小動物,所以她的民大裡面常常會餵一些流浪貓、狗,結果就經常會有一些小動物活躍在她休息的地方,這可能就是她的可愛之處。而她的生活方式確實是讓很多羨慕,被人們習慣地稱為「才女」。
也許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對待名譽的態度,一個人如果不能真實地認清自己,那麼就很可能讓自己陷入一種迷茫的地步。於丹是有一定的名氣,但她不能好好的堅守自己的底線,做好自己的本職,才會讓大眾質疑。而在盛名之下的蒙曼老師,仍然堅守自己的學者底線,腳踏實地,好好做好自己的一份簡單工作。兩相之下,高下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