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碩藝術賞析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三希寶帖》

2021-01-17 中碩文投

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遠帖》後,將其與《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並藏於養心殿,合稱為「三希寶帖」,並御書「三希堂」匾額。《三希寶帖》是現存最早的晉人法書真跡,被歷代學書之人奉為圭臬。《三希寶帖》現分藏於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內,且分別為「兩院」「十大國寶」之首。


王獻之《中秋帖》

《三希寶帖》在傳世的兩千年間演繹過一幕幕國寶傳奇,尤其是在一百年間,更是令人驚心動魄。1907年,光緒帝妃瑾妃將<中秋> 、<伯遠>二帖首先盜賣出宮,「三希」從此分離開始了各自傳奇的經歷。這兩帖出宮後被北洋軍閥頭目袁世凱嫡系郭葆昌收購秘藏不宣。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時,「三希」只存 <快雪> 一「希」。 1928年,奉系軍閥頭目張作霖撤離北京前夕,曾向當時故宮院長易培基索要《快雪》帖,被易院長委婉推拒,16個小時之後,張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天佑神品,《快雪》帖躲過此劫。後隨國寶南遷,最終留在了臺北故宮。然而,《中秋》、《伯遠》兩帖卻石沉大海。直到1949年國民黨撤至臺灣,兩帖在臺灣神秘出現。可是當時剛剛成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卻無力收藏兩帖。「三希」再次擦肩而過,團聚的機會就這樣失之交臂。後來兩帖被典當給香港英國銀行。


晉 王珣 伯遠帖

1951年,周恩來總理親自下達特級指示,不惜一切代價搶救兩件國寶。最後幾經周折,終以當時35萬元的天價將兩帖收回,一直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今天,這三件世間罕見的國寶依然分藏於兩岸故宮,隔海相望,無時不刻都在盼望著團圓與相聚……

《快雪時晴帖》是「書聖」王羲之存世的唯一手書真跡,行書四行,字體流利秀美。全帖僅寥寥二十八個字「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但「字勢強雄,筆力飄逸,燦若遊雲,矯若驚龍」,可謂字字珠璣,絕世罕見。乾隆一生對《快雪時晴帖》極為珍愛,他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八個小字,「神乎其技」四個大字。又說:「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將此帖譽為「二十八驪珠」,名不虛傳,實不為過。


《快雪時晴帖》

《中秋帖》為行書3行22字:「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卷前引首清高宗弘曆行書題「至寶」兩字。前隔水乾隆御題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題籤「晉王獻之中秋帖」一行。卷後有明董其昌、項元汴,清乾隆題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觀鵬繪畫各一段。此帖曾經宋代宣和、紹興內府,明項元汴,清內府收藏。


王獻之《中秋帖》

《伯遠帖》行書,5行共47字「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卷前引首有乾隆御書:「江左風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筆」一璽。鈐「乾隆宸翰」、「涵虛朗鑑」二璽。前隔水御書:「家學世範,草聖有傳,宣和書譜」12字。又御識:「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跡並藏養心殿溫室中,顔曰:『三希堂』,御筆又識」。後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後有乾隆御繪枯枝文石,並識:「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御識」卷後有董其昌、王肯堂題記。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晉 王珣 伯遠帖



相關焦點

  •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東晉王氏《三希寶帖》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一般指《三希寶帖》、《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仲尼夢奠帖》、《自敘帖》、《蜀素帖》、《草書千字文》、《前後赤壁賦》、《草書詩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都是傳世至今,現在還存在的。會根絕時間順序,依次介紹。《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東晉王氏《三希寶帖》。《三希寶帖》不是只有一卷法帖,而是有三卷。
  • 書法字帖 @ 《三希寶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清朝乾隆皇帝酷愛書法,於是他在自己臥室旁邊專門設置了一間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閣,用於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最高水平名貼以供他隨時觀賞,後來此閣被乾隆皇帝親自命名為「三希閣」,而藏於此閣內的《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就被後人統稱為「三希帖」。
  •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三希寶帖】之《快雪時晴帖》王羲之(高清)
    三希寶帖是東晉書聖王羲之家族留給後世僅有的三件真跡(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是現存最為古老的法書真跡,為歷代奉為無上至寶、法書鼻祖,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神品,分藏於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此帖書體圓勁古雅,兼具仕族的優雅及文士的灑脫,完美的體勢為書法傳統的正統,成為歷代帝王、書法家學習的範本。
  • 《三希寶帖》——十大傳世名帖之一
    ,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   清朝乾隆皇帝酷愛書法,於是他在自己臥室旁邊專門設置了一間十平米不到的小暖閣,用於珍藏三幅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最高水平名貼以供他隨時觀賞,後來此閣被乾隆皇帝親自命名為「三希閣」,而藏於此閣內的《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就被後人統稱為「三希帖」。
  • 十大傳世書法名帖,全了(果斷收藏)
    第一帖:東晉·王羲之家族《三希寶帖》 三希寶帖是東晉書聖王羲之家族留給後世僅有的三件真跡(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是現存最為古老的法書真跡,為歷代奉為無上至寶、法書鼻祖,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神品,分藏於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快雪時晴帖》,紙本,四行,二十八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傳世國寶三希帖,未曾回歸北京故宮,成了莊嚴先生畢生遺憾
    乾隆皇帝寶愛晉代法書名跡三希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在抗戰那段顛沛流離的艱難歲月裡,父親莊嚴護送國寶轉移,其中就始終有三希之首的「快雪時晴帖」在內。可惜那時候政府剛來臺不久,一切措施尚未能步上正軌,財源短絀,實在無力顧及於此,希望以後再從長計議,以致二帖回歸故宮之事,不克實現。後來聞郭先生只好攜此二帖,遠去香港,不知如何,將中秋、伯遠二帖轉售給北京政府。一直到最近,我因腸疾住院(按:時為一九七九年底),老故人徐森玉先生公子伯郊先生,帶來由香港某書局印製的伯遠帖複本,消遣玩賞之餘,不禁感慨萬千,不知何年何月,三希帖才能重新聚首。
  • 著名「三希堂」,到底哪「三希」?
    《三希堂》匾額乾隆皇帝把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視為三件希世之寶, 將其珍藏於養心殿內的西暖閣,此閣原名溫室,因藏此三寶,易名「三希堂」。他曾說:「吾今之名此堂,謂之為希賢、希聖、希天之意」。愛賢,重德,順法天地自然的治國之道才是乾隆奉行的「三希」真意。
  • 快雪時晴帖不為人知的秘密!
    就在此前一天的晚上,張作霖在離開北平之前,曾派人專門來找他索要一幅古人的書法名帖。面對權傾一時的軍閥頭子,易培基不能強硬拒絕,於是推說這件書法帖被鎖在保險柜裡,而保險柜的三把鑰匙分別由馮玉祥等三人持有,無法打開。張作霖因急於離京,又不便將寶帖強行拿走,只好作罷。沒想到十幾個小時之後張作霖就被炸死了。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太常博士是個掌管禮儀的官職,這使歐陽詢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北方的文化,也促成了他在書法藝術上有進一步有的成就。後來歐陽詢結識了李淵,並成為了他的座上賓,唐高祖李淵稱帝後,即任命他為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也稱「歐陽率更」。唐太宗時設弘文館,精選學生研究書法,他和虞世南以當時第一流的書法家的地位兼充學士,傳授書法。後封為勃海男。
  • 米芾《紫金帖》超清單字賞析
    書法課程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不可一日無此君 右軍鄉石力疾書 ——米芾《紫金帖》超清單字賞析
  • 快雪時晴帖不為人知的秘密
    就在此前一天的晚上,張作霖在離開北平之前,曾派人專門來找他索要一幅古人的書法名帖。面對權傾一時的軍閥頭子,易培基不能強硬拒絕,於是推說這件書法帖被鎖在保險柜裡,而保險柜的三把鑰匙分別由馮玉祥等三人持有,無法打開。張作霖因急於離京,又不便將寶帖強行拿走,只好作罷。沒想到十幾個小時之後張作霖就被炸死了。
  • 王獻之名作《鴨頭丸帖》
    王獻之行草名作《鴨頭丸帖》(見圖),真跡現存上海博物館。絹本,縱26.1釐米,橫26.9釐米,兩行15字,系王獻之給友人的便札。帖文:「鴨頭丸,故不佳。明當必集,當與君相見。」此帖用墨枯潤有致,全帖蘸墨兩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潤而枯,由濃而淡,墨色分明,展現出全帖的節奏起伏和氣韻自然變化。用筆開拓跌宕,情馳神縱,流美清秀,無塵俗之氣。明末清初的書畫鑑藏大家吳其貞稱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為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書法家,字子敬,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至中書令。
  • 不可遺忘的50幅傳世書法
    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這些個性鮮明的書法名帖,記錄和書寫著中國中國書法的心路歷程。中國傳世書法名帖,千百年來幾經滄桑流轉有序,是人類的文化財富,是每一個書法人不可遺忘的。
  • 詩仙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
    天下第一洞天公元744年3月,李白和杜甫、高適同遊王屋山陽臺觀,寫下了《上陽臺帖》。王屋山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有道家「天下第一洞天」之稱,是傳說中愚公移山之地。關於它的得名,有兩種說法。《道藏》中寫:「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宮,故名曰王屋也。」中國早期的地理志《禹貢》記載:「山有三重,其狀如屋,故名。」
  • 《中秋帖》
    筆畫帶過之處,如遊絲行空,纏綿飄逸,是「瘦金書」中偏於柔美的風格,在宋徽宗的書法作品中,堪稱代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佶《閏中秋月詩帖》 紙本  35x44.5cm釋文:閏中秋月桂彩中秋特地圓,況當餘閏魄澄鮮。因懷勝賞初經月,免使詩人嘆隔年。
  • 《大國藝術傳世名家》——記著名書法家蔣鬥貴
    中華詩詞最高傳承獎;優秀作家獎、被授予「中華詩詞傳承詩人」、「中華詩詞名家風範詩人」、「 詩詞大業榮譽代表」、「 當代詩壇百名功勳人物」、「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領軍人物」、「 當代中國作家作品大師」 等稱號。書法作品參加「關注森林,綠我中華」全國書畫大賽獲優秀獎,參加「日出東方」頌歌獻給毛主席等全國、全球書畫名家作品大賽獲46個金獎和1個特等獎。
  • 祝允明《草書古詩帖》
    祝允明擅長詩文和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草書古詩帖》便是祝允明晚年竭平生感悟所書,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書曹植的樂府四首,是祝氏草書傑作。此帖得歐體之骨、顏體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加之其放蕩不羈的性格,這些帖風骨爛漫,天真縱逸,是唐宋以後難得一見的草書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