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荀彧在曹操統一北方過程中的作用
荀彧年少時,由於天資聰慧,很受時人的稱讚。有人就曾稱之為「王佐才也。」由於當時的社會十分重視門第族望,於是他很快就被徵為孝廉,出任守宮令。但由於當時的東漢王朝政治上已經十分黑暗,再加上時局動亂,封建綱常越發淪喪,自己安邦定國的政治抱負無法得到施展,於是,便產生了「匡復漢室」的志向。在荀彧看來,匡復漢室既符合自己家族的利益,也符合漢魏士大夫忠義仁孝的處事原則。
荀彧加入曹操陣營,是當時士家大族依附一方諸侯,並試圖以此為依託,實現匡復之志的典型範例。荀彧的加盟,抬升了曹氏人才集團的地位和人氣效應。許多優秀人才和當世豪傑也紛紛投效,如郭嘉、程昱、張遼等,曹操身邊一時人才濟濟,出現了謀士如雲,良將如雨的局面,這些人同荀彧一道,為曹操的事業鞠躬盡瘁,立下了汗馬功勞。
關於荀彧的才能和歷史貢獻,我們可以從史書中窺見一斑。曹操東徵陶謙時,任荀彧為留事,因後方空虛,被呂布攻破兗州,荀彧憑藉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巧妙與之周旋,並用智退卻了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軍隊,從而保住了曹操的戰略大後方;當還不夠強大的曹操欲東徵呂布時,他又以「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為依據勸曹操先穩定後方,藉機壯大,以成就大業。
荀彧的這一建議,符合當時的天下大勢。在群雄並起,互相吞噬的時代,只有自己足夠強大,自己才會安全,才有資格與別人結盟,並且有足夠的力量討伐對手。反之,則會任人宰割。
當時的曹操雖然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兗州,但兗州地處四戰之地,北有梟雄袁紹,南有勁敵劉表,西有蠻軍馬騰,東有悍將呂布,此四方皆為曹操的強大對手。
要想謀取天下,只有先秣兵厲馬,增強自身實力,再各個擊破,方能成就功業。否則,欲速則不達。正是在荀彧這一深根固本政策指引下,曹操才能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在政治上,荀彧以其高瞻遠矚的政治眼光,勸迎漢天子於許都以從人望。他指出「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雖有逆節,其何能為?」荀彧的遠見卓識,使得曹操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以後每次出徵各方敵對勢力時,他都有皇命這一充足的理由。
荀彧在幫助曹操掃滅東南諸侯的同時,積極幫助曹操積蓄力量,以求最終打敗北部的袁紹,統一北方。在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雙方都精疲力竭的時候,曹操曾有退守許昌的打算。但是,荀彧的一番話讓曹操下定了死守官渡的決心。
他認為「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最終曹操反敗為勝,取得巨大勝利。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對於促成北部的局部統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荀彧軍事戰略思想的偉大勝利。總之一句話,曹氏集團的勝利,荀彧的貢獻其功甚巨。
今天跟大家推薦這套《史記》,是國學經典精裝正版,無刪減版一共4冊,精品高檔,禮盒套裝,對成人與青少年都很適合。因為我自己有買,覺得很不錯,才給大家推薦。大家買來自己研讀,或收藏,或當作禮品送朋友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