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在曹操統一北方過程中有什麼作用,你知道嗎?

2021-01-14 華姐談文化

淺談荀彧在曹操統一北方過程中的作用

荀彧年少時,由於天資聰慧,很受時人的稱讚。有人就曾稱之為「王佐才也。」由於當時的社會十分重視門第族望,於是他很快就被徵為孝廉,出任守宮令。但由於當時的東漢王朝政治上已經十分黑暗,再加上時局動亂,封建綱常越發淪喪,自己安邦定國的政治抱負無法得到施展,於是,便產生了「匡復漢室」的志向。在荀彧看來,匡復漢室既符合自己家族的利益,也符合漢魏士大夫忠義仁孝的處事原則。

荀彧加入曹操陣營,是當時士家大族依附一方諸侯,並試圖以此為依託,實現匡復之志的典型範例。荀彧的加盟,抬升了曹氏人才集團的地位和人氣效應。許多優秀人才和當世豪傑也紛紛投效,如郭嘉、程昱、張遼等,曹操身邊一時人才濟濟,出現了謀士如雲,良將如雨的局面,這些人同荀彧一道,為曹操的事業鞠躬盡瘁,立下了汗馬功勞。

關於荀彧的才能和歷史貢獻,我們可以從史書中窺見一斑。曹操東徵陶謙時,任荀彧為留事,因後方空虛,被呂布攻破兗州,荀彧憑藉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巧妙與之周旋,並用智退卻了豫州刺史郭貢的數萬軍隊,從而保住了曹操的戰略大後方;當還不夠強大的曹操欲東徵呂布時,他又以「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為依據勸曹操先穩定後方,藉機壯大,以成就大業。

荀彧的這一建議,符合當時的天下大勢。在群雄並起,互相吞噬的時代,只有自己足夠強大,自己才會安全,才有資格與別人結盟,並且有足夠的力量討伐對手。反之,則會任人宰割。

當時的曹操雖然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兗州,但兗州地處四戰之地,北有梟雄袁紹,南有勁敵劉表,西有蠻軍馬騰,東有悍將呂布,此四方皆為曹操的強大對手。

要想謀取天下,只有先秣兵厲馬,增強自身實力,再各個擊破,方能成就功業。否則,欲速則不達。正是在荀彧這一深根固本政策指引下,曹操才能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在政治上,荀彧以其高瞻遠矚的政治眼光,勸迎漢天子於許都以從人望。他指出「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雖有逆節,其何能為?」荀彧的遠見卓識,使得曹操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以後每次出徵各方敵對勢力時,他都有皇命這一充足的理由。

荀彧在幫助曹操掃滅東南諸侯的同時,積極幫助曹操積蓄力量,以求最終打敗北部的袁紹,統一北方。在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雙方都精疲力竭的時候,曹操曾有退守許昌的打算。但是,荀彧的一番話讓曹操下定了死守官渡的決心。

他認為「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最終曹操反敗為勝,取得巨大勝利。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對於促成北部的局部統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荀彧軍事戰略思想的偉大勝利。總之一句話,曹氏集團的勝利,荀彧的貢獻其功甚巨。

今天跟大家推薦這套《史記》,是國學經典精裝正版,無刪減版一共4冊,精品高檔,禮盒套裝,對成人與青少年都很適合。因為我自己有買,覺得很不錯,才給大家推薦。大家買來自己研讀,或收藏,或當作禮品送朋友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曹操給荀彧的食盒中到底有什麼?竟讓他看完便選擇了自殺!
    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1.荀彧的才能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
  • 三國人物之荀彧:成也曹操,敗也曹操
    而君主又有決策天下之權,俯瞰眾人生死,對於帝皇來說,眾人皆為螻蟻,這也是為什麼為臣者要小心行事,謹言慎行的原因,主要還是怕一不小心小命就玩完了。談及曹操,不少人聞之色變。要知道他可不是一般的人,善猜忌,工於心計,城府極深,對身邊重臣諸多忌憚,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可見其絕情,讓部下無數能人志士寒心。
  • 曹操送了個空食盒給荀彧,為何荀彧看後自殺了?明顯是猜錯了意思
    同時,又有一股強大的勢力也不可小覷,那就是北方的曹操。作為東漢末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曹操在戰爭爆發後,協助漢室鎮壓起義軍,後來又在東漢皇帝無實權的情況下,成功地搶佔了先機,控制了朝廷,防止了東漢迅速滅亡。在統治皇室這個過程中,他成功地讓自己強大起來,而想到這一點的人,是他的一位謀臣,荀彧。
  • 曹操與荀彧,從不是君臣關係
    所以劉表一死,荊州戰與不戰,完全是蒯越和蔡氏說話。——孫策剛定東南時,手下沒讀書人;張昭是彭城名士,南下之後,江東若干大族都對他敬服。所以後來孫權都不爽,跟張昭吵架時說:「吳國士人,進宮拜我,出門就拜你。我也算給你面子了!」魯肅勸孫權戰曹操時,說過句大實話。
  • 曹操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看完後便選擇自殺,他到底看到了什麼?
    而且他還為曹操舉薦了不少賢能之士,其中就有司馬懿和郭嘉。司馬懿的才智完全不遜色於蜀國的諸葛亮,郭嘉更是曹操最看重的臣子,如果不是郭嘉逝世的比較早,魏國統一的時間或許還要提前。但是荀彧的資歷比這兩位高,更是在曹操還沒有所勢力,白手起家的時候來投奔的曹操,這份人情不可謂是不深。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為魏國崛起立下汗馬功勞的權臣,最後的結局卻是服毒自盡,這是為何?
  • 「局外人」荀彧:生為世族,死是漢臣
    可實際上,荀彧除了為曹操出謀劃策以外,還在曹操徵戰天下時鎮守後方,起到了「蕭何」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荀彧之於曹操,如同諸葛亮之於劉備,在相遇之前,漂泊四方。相遇之後,勢力逐漸擴大,終成一代梟雄。作為曹操麾下最為重要的戰略家,荀彧先後為其提出了四大策略:一是經營兗州作為根據地,二是「奉主上以從民望」,三是先誅呂布後討河北,四是直驅宛、葉威懾劉表。
  • 曹操給荀彧「送禮」,在打開後發現是空盒,沒過多久荀彧自盡而亡
    文/紀布話說,對於三國比較感興趣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在曹魏陣營中,曹操麾下有五大謀士。他們依次是,荀彧荀文若,荀攸荀公達,賈詡賈文和,程昱程仲德以及郭嘉郭奉孝。在這五個謀士中,荀彧可以說在當時的名氣是最大的,勞苦功高,為曹操能順利一統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將其稱為首席謀臣一點也不為過。
  •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為何荀彧打開看了一眼便自殺了~
    而且他還為曹操舉薦了不少賢能之士,其中就有司馬懿和郭嘉。                                              司馬懿的才智完全不遜色於蜀國的諸葛亮,郭嘉更是曹操最看重的臣子,如果不是郭嘉逝世的比較早,魏國統一的時間或許還要提前。
  • 王佐之才—荀彧
    在一個皓月當空的深夜,一位清秀通雅的君子收到了一個精美食盒,打開一看發現食盒裡卻是空的,便對著皓月淚流滿面,思緒萬千,突然他卻又仰天哈哈大笑,過了一會,他便帶著堅定的目光服毒自盡了。他就是這次的主人公,荀彧。而給他空食盒的人便是曹操。他和曹操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呢?請看完小玦的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這一切。
  • 曹操為何不能統一天下
    曹操二十餘歲時於徵討黃巾軍起家,以為國家討賊立功為本願,從此縱橫馬上近四十年,幾乎無一歲不出徵,可惜終究未能一統江山。就算他自己有顧忌,群下出於自己的名位考慮,也多有勸進之心。而隨著曹操年齡 漸老,為子孫計,他亦不能不為代漢鋪路。攘外必先安內,內部問題操心操肺,而孫劉皆為人傑非一時能攘除。曹操在這三人中年紀最大,就算天假以年,只怕他無心也無力統一了。翻開武帝紀,建安十八年後,幾乎每年都有天子對曹操超規格的冊封和晉位記錄,可以想見這背後複雜的正統之爭和政治程序。
  • 漢末三國助曹操成為北方霸主的智囊團:曹操五大謀士
    今天我們把話題轉向曹操早期的智囊團,看看究竟是哪些強人的存在,讓這隻冢虎在曹操帳下只能屈居二線。曹操帳下的謀士集團中最突出的正是此五人: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現在讓我們一一來對他們進行了解和定位。當然,此處的定位是指他們在曹營中所承擔的責任及價值。
  • 歷史真相:曹植頂撞荀彧,曹操扇了曹植一耳光,荀彧問曹操:你想殺我嗎
    即便有大臣極力反對,如荀彧,但曹操還是被封為了魏王。這也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沒有曹操,漢室可能已經不存在了,但有了曹操,漢室照樣名存實亡。曹操封王后,他的兒子曹植也是激動萬分。在他眼裡,自己的父親過不了多久就要稱帝了。於是,有些膨脹的曹植,就載了一個小跟頭。
  • 揭秘:「王佐之才」荀彧何以排三國十大謀士首位!
    ,何況還有《三國演義》這部偉大的小說夾雜其中,所以,丁丁從歷史的關鍵時刻和最終推動歷史的進程方面謀士所起作用的角度出發,從眾多傑出謀士中遴選十位進入丁丁認為的榜單,自然引起了巨大非議,不僅如此,對於進入十大榜單的謀士排名也是熱議不斷,其中有人對荀彧排第一更是不認可,說荀彧只是「王佐之才」,何以排首位,簡直是笑話,王佐只不過是嶽飛手下普通的謀士,竟然將只有「王佐之才」的荀彧排到首位,肯定令人不服。
  • 若將荀彧當做曹操麾下第一謀士,就太簡單了
    你奉天子有啥用?周瑜一句話就給否了。因為漢獻帝自己,乃是大梟雄董卓所扶持登基的。董卓在漢末的聲名,著實不算光彩;諸侯又是赳赳武夫,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漢朝已經凋零,你個天子出詔書,奈何咱不聽,你能怎麼樣?——八國聯軍侵華前,李鴻章們為首的漢人封疆大吏,就機智地抱團,大搞其「東南互保」,說朝廷下來的詔書都有問題,不奉令。天高皇帝遠嘛!你能奈我何?
  • 讀不懂荀彧之死,就讀不懂三國政治主線,也弄不懂曹操為何不稱帝
    曹操手下有兩個姓荀的謀士,一個叫荀攸一個叫荀彧,那麼,肯定有人想問這兩個人誰更勝一籌?我的答案是:各有千秋。不過這兩個人的確有關係,從輩分上來說,荀攸是荀彧的侄子,荀彧是荀攸叔叔輩的人物。 不管荀攸還是荀彧二人都代表了三國時期一個可以影響歷史的士族門閥——潁川荀氏。
  • 荀彧、荀攸、荀衍、荀諶,名字怎麼讀,他們是什麼關係?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荀彧(xunyu)讀成了苟或,現在還經常有網友拿著個段子來開玩笑。潁川荀氏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世家大族,世代簪纓,從他們取得名字可能你也看出來了,一般人真認不全。有子八人,號八龍,荀彧的父親就是所謂的「二龍」荀緄。
  • 孔融荀彧和崔琰名滿天下,為何均死於非命?曹操此舉大有深意
    這三個人分別是荀彧、崔琰和孔融。荀彧是曹操手下的文臣之首,智謀無與倫比;崔琰是士族集團的代表人物,在名士中享有很高的聲望;而孔子的後代孔融,更是文壇執牛耳者,在天下士子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曹操在朝堂上實行的「白色恐怖」,引來了很多人的不解。一方面,如荀彧、崔琰等人,都是才學過人之輩,尤其是荀彧,被曹操本人都稱作為「吾之子房」,曹操將其除掉,莫不是自毀長城?
  • 「官渡之戰」後,曹操為什麼沒有馬上統一北方?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就成為了中國北方的霸主,袁紹陣營迅速土崩瓦解,很快就被曹操所殲滅。《三國演義》中所展示的情節也大體如此。然而,在真實歷史上,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 郭嘉與荀彧誰更厲害?其實看正史就知道,他倆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前,身邊有五大謀士:荀彧、郭嘉、荀攸、賈詡、程昱;結合文章題目,郭嘉和荀彧誰更厲害?結合正史為大家分析一下。郭嘉在《三國志》中陳壽對郭嘉的評論:「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劃所料,是其倫也。」
  • 孫權逼死了陸遜,曹操逼死了荀彧,劉備逼死的人太厲害!
    《三國演義》中有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周瑜與黃蓋的願打願挨、關雲長的單刀走千騎等等,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則是孫權逼死了陸遜,曹操逼死了荀彧的事情,在這裡設一個小疑問劉備逼死了誰呢?我們一一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