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看完後便選擇自殺,他到底看到了什麼?

2021-02-08 史學名家

荀彧,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的謀士,為曹操獻上了不少的智謀,對於魏國能在三國鼎立時期凌駕於其他兩國之上有著不可忽略的功勞。而且他還為曹操舉薦了不少賢能之士,其中就有司馬懿和郭嘉。

司馬懿的才智完全不遜色於蜀國的諸葛亮,郭嘉更是曹操最看重的臣子,如果不是郭嘉逝世的比較早,魏國統一的時間或許還要提前。

但是荀彧的資歷比這兩位高,更是在曹操還沒有所勢力,白手起家的時候來投奔的曹操,這份人情不可謂是不深。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為魏國崛起立下汗馬功勞的權臣,最後的結局卻是服毒自盡,這是為何?


眾所周知,曹操身為一代"奸雄"自是心性多疑,經常讓他身邊的臣子誠惶誠恐服侍著,甚至還有著因為楊修看破了他的言論而斬了楊修的情況發生。像楊修這樣的有能之士,對他來說也不過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而已。而荀彧自殺前,就收到了來自曹操的一個盒子,荀彧打開一看,是空的,立刻就選擇了服毒自殺。那麼曹操送出的這個空盒子究竟暗示著什麼,能讓曹操的大功臣荀彧自我了斷呢?


首先,這個盒子其實不是普通的盒子,而是一個食盒。《後漢書·苟彧傳》中記載:"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這個食盒原本是曹操安排人給臣子們送食的,而原本應該盛滿食物的食盒,在打開後卻是空的,荀彧又怎麼不知道呢?


需要籠絡的臣子自然要山珍海味好生伺候著,而空空如也的食盒也預示著自己已經不被需要了。依照曹操的性格,自己想逃走也是沒有可能的,比起等到曹操給自己套上子虛烏有的罪名加害自己,還是自我了斷能夠表明自己的態度。


這時有人就要開始困惑了,會不會是荀彧太過神經質了,也許是曹操下人不小心送了一個空食盒來,這樣就選擇自殺是不是太過於敏感了?有這個困惑不是憑空想像來的,而是荀彧身為魏國功臣,曹操的心腹,卻直接被曹操狠下心打算拋棄,未免也太不合邏輯了。

最初荀彧可不是魏國的謀士,而是投身在袁紹麾下,憑藉自己的才略在天下都打響了名號。但是荀彧不安於為袁紹賣命,他察覺了袁紹沒有統一天下的氣魄與才能,所以他在袁紹如日中天之時選擇了離開,轉投了曹操一方,這時的曹操名聲甚至還不如荀彧,只是一方小勢力而已。

曹操要殺和自己一起打拼了這麼久的同僚,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荀彧了解到了曹操的心思,為什麼也沒有嘗試周轉?那是因為二人觀念相左,積怨由來已久。


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發生在建安十七年(212),董昭等勸說曹操進位魏公,這個舉動讓荀彧覺得會使曹操在稱霸的路途上越走越遠,於是連忙進諫稱之不妥,當時曹操南徵無果,本想藉機鞏固下自己的名聲,荀彧一番攪和使他甚是不悅。

至於復興漢室曹操更加沒有考慮過,當時曹操身邊已經有眾多的心腹謀臣了,諸如司馬懿,賈詡,程昱等,荀彧對於曹操來說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而在建安十七年(212)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劉備攻打益州,為今後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而劉備,一直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也曾經評價劉備的才能與自己相當,其它人都不足為慮,而劉備不正是荀彧想找的匡扶漢室之人嗎?荀彧投奔曹操之時就是放棄了侍奉袁紹,而今後又怎麼說得準荀彧不會投奔劉備呢?曹操是何許人也,自然最後不會放過荀彧了。

但是曹操絕非一時氣憤就決定除掉荀彧,對待這位有功之臣,曹操的態度已經是區別於其他的臣子了。

荀彧作為一介謀士,確實給了曹操很大幫助,但是他卻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那就是他的理念與曹操相左。荀彧的思想尊崇儒術,一心想要匡扶漢室,之前他就是在袁紹那裡看不到希望,才投奔的曹操。而曹操本身並非仁主,能用出"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計策,便說明他對復興漢朝並沒有什麼興趣。而在戰亂時代,君臣不能一心,已然是被曹操所不容了。

作為"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一代梟雄,對於不支持自己稱霸的謀士,能諸多隱忍,荀彧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精彩推薦

冰心去世後,為何孫子在她墓碑上寫「教子無方,枉為人表」八個字

蒙古現斷崖石刻,看不懂向我國求助,原來是東漢大敗匈奴的內容

中國發現一條「鐵路」,比西方早1700年,或由秦始皇修建

相關焦點

  • 曹操給荀彧的食盒中到底有什麼?竟讓他看完便選擇了自殺!
    曹操身為一代"奸雄"自是心性多疑,經常讓他身邊的臣子誠惶誠恐服侍著,甚至還有著因為楊修看破了他的言論而斬了楊修的情況發生。 而荀彧自殺前,就收到了來自曹操的一個食盒子,荀彧打開一看,是空的,立刻就選擇了服毒自殺。那麼曹操送出的這個空食盒究竟暗示著什麼,能讓曹操的大功臣荀彧自我了斷呢?
  •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為何荀彧打開看了一眼便自殺了~
    而荀彧自殺前,就收到了來自曹操的一個盒子,荀彧打開一看,是空的,立刻就選擇了服毒自殺。那麼曹操送出的這個空盒子究竟暗示著什麼,能讓曹操的大功臣荀彧自我了斷呢?
  • 曹操送了個空食盒給荀彧,為何荀彧看後自殺了?明顯是猜錯了意思
    那時候袁紹的實力很強,跟著荀彧的一些能人以及他的弟弟都投靠了袁紹,但他對此不屑一顧,他認為袁紹沒有王者氣概,總是出爾反爾,實在不是個胸懷寬廣的人。一九一九年,他終於找到了離開袁紹的機會,於是便投奔曹操。作為惜才之人,曹操見荀彧肯投奔他,大為高興,還曾將荀彧與張良比較,可見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 三國人物之荀彧:成也曹操,敗也曹操
    荀彧出身士族,祖輩皆是士族出身,祖父做過郎陵縣令,父親為濟南相,叔叔為司空,可以說他是名副其實的世家出身。而荀彧自幼受家庭文化薰陶,也是個見識不俗之人,年少出名,才華卓然。當時著名人物批評家何顒認定此人必將成為王佐才也,是輔助帝王之人,充分肯定了他的才能,而他日後的發展也驗證了其人能力非比尋常。
  • 荀彧真正死因是什麼,不是曹操謀害也非自殺,現代科學揭開謎團
    荀彧,曹操手底下最厲害的軍師之一,三國演義裡說他被曹操賜毒酒而死,而魏氏秋春則說他被曹操自盡,十有八九全是死在曹操之手。但是真正的歷史很可能不是這樣的。由於三國演義這樣子描敘僅僅為了更好地顯示曹操的殘暴不仁,疾賢妒能。真正切實的內幕是這樣子的,話說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十萬精兵徵伐孫權,荀彧作為軍師。
  • 曹操謀士荀彧的死對荀攸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在曹軍陣營中,荀家可謂是曹操的智囊核心。荀彧為曹操整理大局,制定策略,助推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自從196年成為曹操的軍師之後,荀攸就一直是曹操的軍事謀主。荀彧之死,意義重大我們都知道荀彧和荀攸本為叔侄,是當時潁川荀氏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彧之死我們不必多聊,無論是像史書記載的憂憤而死還是像傳說中的空食盒自殺,荀彧之死對於荀家本身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 王佐之才—荀彧
  • 曹操與荀彧,從不是君臣關係
    曹操身邊的謀士,荀攸、賈詡、郭嘉等負責日常進言;荀彧常在後方,跟曹操通信。著名的官渡之戰,曹操跟袁紹相持,比較困難,寫信給荀彧問怎麼辦,荀彧跟他說什麼「扼其喉而不得進已經半年了,應該用奇了」等等。看似就是個書信鼓勵,給個大方針而已。荀彧究竟是幹什麼的呢?曹操的後方第二中央?主持日常工作?寫信鼓勵鼓勵曹操?非也。東漢的士族,多出汝南潁川。
  • 荀彧和荀攸是「曹魏五謀臣」,他們的奇謀妙計卻失傳,原因是什麼
    關於三國時期有一個"曹魏五謀臣"的說法,分別是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這個說法到底貼切不貼切呢?小編個人認為是不如"五虎上將"或者"五子良將"的,以荀彧為例。說荀彧是魏臣,倒不如說他是漢臣。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五個人對曹操創業過程中確實起到重要的作用。
  • 昔日好友最後生死相隔,荀彧之死喻義漢朝的終結
    就在官渡大戰開始的前夕,也是因為荀彧一直要求曹操去攻打,才使得曹操有了足夠的信心。然而這樣一對人物,最後卻鬧得分崩離析不歡而散。甚至於說荀彧都選擇了自殺,那麼這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呢?而且他認為自己三代輔佐漢朝的江山,一定要為了漢朝統治而作出努力。所以說他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而反對曹操也是自己應該有的義務。然而此時曹操的態度卻非常的堅決,甚至於說送了一個空的食盒給荀彧。而這背後也明顯透露除了曹操的野心和仇恨,這也是為什麼荀彧堅決赴死的原因。
  • 曹操給荀彧「送禮」,在打開後發現是空盒,沒過多久荀彧自盡而亡
    在荀彧還沒出道之前,袁紹早就聽說過荀彧的大名,在其投於自己的門下後,自然將其視為座上貴賓,可是,面對如此之高的待遇,荀彧並不感冒,因為他的「志」並不在此。荀彧是個非常有眼光的人,他認為袁紹雖出身於「四世三公」的豪族,但其人難成大事,就這樣,荀彧在袁紹陣營中沒待多久後,就直接棄他而去,轉投了曹操。
  • 荊州往事(10)荀彧之死
    但是不知出於什麼原因,他也沒有及時向曹操匯報。 過了些年,扶皇后的信的被她弟弟撿到,去向曹操告密。 荀彧知道不能再隱瞞了,只好去鄴城,先聊家常,七繞八繞的向曹操說了扶完找他的事。  荀彧瞞不過去,只好說,當時你在官渡跟袁紹決戰,我怕你分心,所以沒告訴你。 曹操說,那打完仗這麼久,你怎麼不說? 荀彧無語,他確實是做錯了。 這種事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不匯報,你到底站哪邊??
  • 若將荀彧當做曹操麾下第一謀士,就太簡單了
    董卓在漢末的聲名,著實不算光彩;諸侯又是赳赳武夫,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漢朝已經凋零,你個天子出詔書,奈何咱不聽,你能怎麼樣?——八國聯軍侵華前,李鴻章們為首的漢人封疆大吏,就機智地抱團,大搞其「東南互保」,說朝廷下來的詔書都有問題,不奉令。天高皇帝遠嘛!你能奈我何?所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底有什麼用呢?
  • 212年,一個空食盒斷了大漢的希望...
    ,心灰意冷的荀彧於當日自殺身亡。這個被曹操贊為「吾之子房」的人,一生輔佐曹操,立下不世之功之人,為何以這樣的方式落幕?01後漢書記載:「潁川荀彧,王佐之器」。荀彧出身穎川名門,俊美才高,身為世家名公子的他在年少之時,就已經顯露出與眾不同的風採。荀彧究竟有多俊美呢?陌上顏如玉,公子世無雙,「荀令留香」被後世稱為美男子的代名詞。
  • 荀彧明知與曹操會有決裂的一天,為何還幫他平天下,最終死於非命
    一、鼎定之策曹操能夠一步步地平定天下,好幾次重要選擇,都和荀彧的建策相關。在戰略大方向的把握上,曹操輕率冒進時,荀彧拉住了他,猶豫遲疑時,荀彧敲定促成他。春秋時伍子胥掘墓鞭屍報父兄之仇,朋友申包胥勸他夠本了嘛!可以了啊!伍子胥的回答是,我像一個日暮途窮的行者,只有往前趕路,不能回頭。此時大勢所趨,曹操成為魏國公,在漢家裡建一個名義為輔佐漢室的魏國,已是開動程序的機器,只會轟隆隆向前走了。
  • 曹操廢掉伏皇后,把女兒嫁給漢獻帝,竟是荀彧的主意
    【獻穆曹皇后諱節,魏公曹操之中女也。建安十八年,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十九年,並拜為貴人。及伏皇后被弒,明年,立節為皇后。】——《後漢書·皇后紀》曹操進女為獻帝皇后,讓自己的身份從攝政權臣而加上一層外戚色彩,形式上遵循於兩漢外戚攝政的傳統,本謀或出於其謀主、尚書令荀彧。
  • 歷史真相:曹植頂撞荀彧,曹操扇了曹植一耳光,荀彧問曹操:你想殺我嗎
    即便有大臣極力反對,如荀彧,但曹操還是被封為了魏王。沒有曹操,漢室可能已經不存在了,但有了曹操,漢室照樣名存實亡。曹操封王后,他的兒子曹植也是激動萬分。在他眼裡,自己的父親過不了多久就要稱帝了。於是,有些膨脹的曹植,就載了一個小跟頭。
  • 【青史成灰】曹操為什麼一定得殺荀彧?
    在荀彧看來,他跟曹操是同事關係,他和曹操一文一武,一內一外,共同在為大漢做事,曹操在外為大漢徵伐,荀彧在許昌為大漢守家。他的「道」是中興漢室。曹操的想法和他的不同,曹操軍功累高,漸漸有不臣之心(司馬懿何嘗不是如此)。
  • 荀彧在曹操統一北方過程中有什麼作用,你知道嗎?
    淺談荀彧在曹操統一北方過程中的作用荀彧年少時,由於天資聰慧,很受時人的稱讚。有人就曾稱之為「王佐才也。」由於當時的社會十分重視門第族望,於是他很快就被徵為孝廉,出任守宮令。但由於當時的東漢王朝政治上已經十分黑暗,再加上時局動亂,封建綱常越發淪喪,自己安邦定國的政治抱負無法得到施展,於是,便產生了「匡復漢室」的志向。在荀彧看來,匡復漢室既符合自己家族的利益,也符合漢魏士大夫忠義仁孝的處事原則。荀彧加入曹操陣營,是當時士家大族依附一方諸侯,並試圖以此為依託,實現匡復之志的典型範例。荀彧的加盟,抬升了曹氏人才集團的地位和人氣效應。
  • 三國極具慧眼之人:同時看出曹操和荀彧的才能,卻最終自盡而死
    他又是如何評價曹操和荀彧的呢?他又為何要自盡而死呢?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一些何顒對曹操的評價。在《後漢書•黨錮列傳•何顒傳》中,對此事有著如此記載: 「初,顒見曹操。嘆曰:『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由此可見,何顒一見曹操,便認定曹操是日後平定天下的不二人選。而當時的曹操,並無太多的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