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專權,很多大臣都不滿意,但為什麼是李敬業發動叛亂呢

2021-02-13 蕭邦老師的課堂

李敬業是唐太宗的將領李勣的孫子,他從小就很擅長武藝,由於他的父親李震早逝,因此他承襲了他爺爺英國公的爵位。

 

唐高宗去世後,唐中宗李顯即位了,但是不久就被武則天廢了帝位,立了李旦為帝,但實際上是武則天垂簾聽政,臨朝稱制。

 

不久,李敬業就在揚州起兵反武了。武則天專權,很多朝中大臣都不滿,為什麼是李敬業發動叛亂呢?主要原因有三點。 

1.被貶

李敬業被貶,是導致他反叛的導火索。李敬業為什麼會被貶呢?因為他不滿武則天臨朝稱制,時常流露出反對武則天專權的情緒,這樣他就被貶到了柳州當司馬去了。

 

李敬業的爺爺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將,而且李勣之前姓徐,是唐太宗賜他姓李的,所以他們家在唐朝是很有名望的,也是莫大的恩惠。

 

李敬業繼承了他爺爺的爵位,因此對李唐也是很感激的,可是武則天卻在唐高宗去世後篡權了,這讓李敬業不能接受,而其封建社會,是反對女性掌權的,並且武則天還把他給貶出了朝廷,這與唐太宗和唐高宗時期相比,待遇的落差太大。 

這樣的待遇讓李敬業無法承受,那怎麼辦呢?武則天掌權,他改變不了事實,如果想改變當時的狀態,回到唐太宗時期的家族聲望,就得要武則天交權。

 

如果只是用口頭反對,武則天肯定不會交權,那麼只有付諸武力,才有可能逼她還政李唐,所以李敬業就想到了發動叛亂,用武力推翻武氏的統治。

 

2.維護李唐統治

那麼要發動叛亂,得有藉口,李敬業用什麼藉口呢?他用了維護李唐統治這個藉口。他與其弟李敬猷,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人在揚州密謀叛亂,因為這些人也都被貶,與李敬業有相似的遭遇。 

他們以恢復李顯的帝位為藉口,發動了叛亂。他們都以恢復和維護李唐的統治為由,策劃了叛亂,其他人是否真的要恢復李唐,暫且不論,李敬業應該不是真的願意恢復李唐。

 

李敬業只是以此為出師之名,否則他沒有理由發兵討武,更無法說服他人願意與他一同出兵。

 

只憑藉他一人之力,很難對付朝廷大軍,只有把其他人的力量結合起來,才有可能與武則天抗衡,而當時大多數人都是反武的,因此他用恢復李唐的口號號召眾人都來歸附於他,來增強他的軍事實力和規模而已。

 

所以李敬業用維護李唐統治組織了一支軍隊,這樣他就有了與武則天對抗的資本了。 

3.野心

真正導致李敬業反叛的原因是他的野心,李敬業其實是想自己稱王。李敬業叛亂後,武則天派三十萬大軍討伐李敬業,這時魏思溫勸李敬業攻打洛陽,而薛仲璋要李敬業攻打常州和潤州,奠定霸業基礎,再向北以圖中原。

 

魏思溫認為李敬業應該建立大功,不應該自建巢穴,這樣會使人心離散。可是李敬業不聽魏思溫的勸告,親自領兵攻打潤州。

 

李敬業聽取了薛仲璋的建議就證明了他是想建立他自己的政權,並非是想擁立李顯復位。他稱王的野心這時是昭然若揭,最後果然像魏思溫說的那樣,李敬業被部將王那相所殺。 

武則天專權後,讓朝廷上下都對武則天不滿,可是有的人就選擇了隱忍,比如狄仁傑等人,有的人就選擇了反抗,像李敬業,駱賓王等人。

 

李敬業家族有威望,又是將門之後,也有一定的兵權,因此他可以起兵反叛,可是反叛也有兩種,一種是想幫助唐中宗復位的人,一種是打著勤王的口號,建立自己的霸業,李敬業就屬於後一種。

 

他覺得武則天一個女性都可以掌權,為什麼他不可以呢?所以他也效仿武則天,想奪權。可是當時,武則天是臨朝稱制,而且皇帝是她兒子,她並沒有自稱皇帝,最後是她兒子讓位給她的。 

而李敬業想做皇帝,就沒那麼容易了,他要靠他自己打江山,但是當時大家一心都是向著李唐的,怎麼可能會去支持李敬業做皇帝呢?

 

即便是駱賓王也是想利用李敬業的兵力助唐中宗復位而已,絕不是想去支持李敬業稱帝。 

所以李敬業的算盤打錯了,他對當時的形勢分析有誤,再加上有私心,所以最後是功虧一簣,也沒留下好名聲。

 

從李敬業叛亂我們可以看出來,一個人做事的目的要純正,不能有私心,否則是自食惡果。

 

參考文獻:

《舊唐書·列傳十七》

《新唐書·列傳十八》

《資治通鑑·唐紀十九》

                                                                                          

(作者:蕭邦、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李敬業討伐武則天
    他是唐睿宗時反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而起事的領導者。總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李敬業襲爵英國公,歷官太僕少卿、眉州刺史。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李顯即位。次年,改元嗣聖,武則天以太后臨朝稱制,不久即廢李顯,立豫王李旦為帝,武則天掌握全部權力。
  • 唐朝的開國功臣,也是武則天的恩人,死後卻被武則天掘墓砍棺
    他的高光時刻在於唐朝對外作戰中,無論是大破突厥還是兩擊薛延陀,都立下了赫赫戰功,也讓他成為了比肩李靖的大唐將星。由此,李勣備受恩寵,被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出將入相。然而,在他的晚年,卻因為一事為人不齒。那是在唐高宗李治繼位後,想要廢掉原配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後。普通人家娶妻休妻,都是家務事,別人無從幹預,但天子卻不同。
  • 武則天掘開徐茂公的墳,卻只挖出十個木人,大怒道:真是老奸
    對此,李治非常滿意,在父親去世後不久便招他回京,並委以重任。在為官方面,李勣沒有什麼原則。他出身布衣,好不容易有了三公之位。而他的同僚如張亮、侯君集、薛萬徹等人都因事被斬,因此他決定沒有原則的迎合君王之意。永徽六年( 655), 高宗欲以武則天取代王皇后,並以此事詢問老臣們的意見。
  • 武則天掘開徐茂公的墳,卻只挖出十個木人,大怒道:真是老奸巨猾
    對此,李治非常滿意,在父親去世後不久便招他回京,並委以重任。在為官方面,李勣沒有什麼原則。他出身布衣,好不容易有了三公之位。而他的同僚如張亮、侯君集、薛萬徹等人都因事被斬,因此他決定沒有原則的迎合君王之意。
  • 血染的朝堂(3):鎮壓徐敬業叛亂,武則天出了三招,第三招還沒用上(一)
    李勣的孫子李敬業造反以後,武則天又把他們這一門人的李姓收回去了,又改成了徐姓,所以,李敬業又變成了徐敬業。總之,他們這一家人的姓氏常年在「李」和「徐」之間自由切換,隨機跳躍,毫無規律可言,擱現在屬於量子力學的範疇。會做人的李勣是武則天上位時的重要支持者,要是沒有李勣,武則天就讓長孫無忌、褚遂良哥兒幾個消滅在萌芽狀態了。
  • 宰相寫了「青鵝」兩字,武則天為何把宰相滿門抄斬了?
    是唐高宗李治、武則天時期的重臣,最終被武則天所殺。為啥殺他?據說是因為「青鵝」兩個字。公元683年,李治去世,武則天臨朝稱制。唐初名將李勣(原名徐世勣)的孫子徐敬業(也稱李敬業)對此極為不滿,被貶後聯合同被貶官南方的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人,圖謀反抗武則天。684年9月,徐敬業自稱匡復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十多日內便聚集了士兵十餘萬,真的起兵造反了。
  • 武則天已經是風燭殘年,太子李顯為什麼還要發動政變趕她下臺
    在武則天風燭殘年的時候,作為太子的李顯,之所以會急急忙忙發動神龍事變,普遍的觀點認為,主要原因是武則天年事已高,深居簡出。同時又偏信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而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又不甘心只當一個面首,而要參與政治生活。再加上武則天侄兒武三思還不死心,還一直在爭取武則天再次廢掉李顯,立他為太子。
  • 武則天死後,李顯為什麼會力排眾議達成武則天歸陵的願望?
    可就算是李弘去世了,李顯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李賢,在李弘去世之後李賢就接過了皇太子的位置,但要不然怎麼說上天眷顧李顯呢。李賢在成為太子後是深受朝臣的愛戴,李治對自己這個孩子也是非常滿意,但也正是因為李賢的聰明能幹從而引起了武則天的懷疑。
  • 劉娥為什麼會被稱為北宋時期的「武則天」?她為什麼沒有遭受清算?
    武則天是歷史唯一一個真正稱帝的」女皇「,在武則天67歲的時候,為了滿足自己的皇帝夢,武則天把親生兒子李旦趕下了臺,如願以償的登上了皇帝寶座。在武則天之後,唐朝又出現了一個韋皇后,韋皇后也想要學習武則天做皇帝,只是她的陰謀還沒有得逞,李隆基便發動政變殺死了韋皇后。到了北宋王朝時期,宋真宗的老婆劉娥精明果斷,經常幫助宋真宗處理朝政,堪稱是北宋時期的」武則天「。
  • 武則天年邁了為什麼還要找男寵?原來是國家政治生活的需要
    武則天當了皇帝以後,先後有過四個男寵:薛懷義、沉南璆、張易之、張昌宗。我們知道,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已經67歲了,這個年紀顯然已經不小了。那麼,這時候她為什麼還要找男寵呢?武則天當了皇帝,她自然要按照皇帝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皇帝除了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以外,還都有三宮六院。我們今天一想到皇帝的三宮六院,一般都會認為是皇帝奢靡享受。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而是一種政治生活。皇帝的後宮,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國家機構。那麼,它是一種怎樣的政治機構呢?
  • 武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
    本來唐高宗跟宮女所生的長子李忠是太子,但是武則天成了皇后,肯定不會容許其他女人生的孩子當太子,只能是他的兒子李弘繼承帝位,於是改立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為太子,但是李弘對老娘總攬大權很是不滿,加上在很多方面跟武則天也不是一條心,於是母子倆就產生了矛盾,不久太子李弘忽然死亡,當時有傳聞是被武后毒死的。  李弘死後,武后再改立李賢為太子。
  • 武則天建立的武周,是因藍顏禍水而亡的嗎
    自古以來,後宮的嬪妃都不得幹預朝政,這是為了防止後宮幹權,外戚涉權,只要有後宮幹涉朝政的,朝廷必定大亂,像呂雉,在掌權後,任人唯親,使得呂氏一族專權,外戚幹政;還有賈南風,由於自己的皇帝丈夫懦弱,因此她掌握朝中大權,最終導致了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給王朝帶來了不少的損失。
  • 宰相寫了兩字被處斬,群臣求情,武則天:將字拆開,你們便明白了
    群臣們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都不理解裴炎做錯了什麼,於是紛紛為裴炎求情,但是武則天並不理會,反而說道:「將字拆開,你們便明白了」。 此時揚州李敬業打著恢復中宗的名義要扳倒武則天,裴炎便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開始支持李敬業,主張還政於睿宗。 為了更好的安排事宜,裴炎和李敬業自然是有書信往來的。但是可惜的是,有一次他們的書信被武則天截獲了,而書信上面只有兩個字「青鵝」。
  • 為什麼李治雄才大略卻被稱為懦夫皇帝呢?
    長孫無忌,是李治他媽的親哥哥,當年幫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立下了赫赫功勳,被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一名,為相30多年,兢兢業業,有權但不專權。當年李世民廢掉太子李承乾之後,準備讓李泰當太子,但長孫無忌極力推薦李治,所以,最後李治才當上了皇帝。而且長孫無忌輔佐李治時,兢兢業業,忠心耿耿,史書記載,李治統治初年,有貞觀遺風,就是他的功勞。
  • 武則天有四位載入史冊的男寵,都是誰?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中惟一的女皇帝。對武則天人們說的最多的,似乎還是關於武則天的面首,即男寵。但公允來說,身為帝王的武則天,其實被記入歷史的就只有四位男寵,比起歷史上那些男皇帝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同是皇帝,實在拿不出手。但誰讓武則天是女皇帝呢?
  • 韋後為什麼不能成為武則天,是因為這一點
    因為在李顯的上面,控制整個帝國的,是他的母親,武則天。唐高宗李治去世後,李顯的皇帝夢,只做了兩個月,就被流放到了湖北,雖然還是親王,生活條件也不差,但是每天過得依舊提心弔膽,原因很簡單,他是退了休的皇帝,打他主意的人,很多。
  • 李敬業,你每天都很美
    李敬業去年剛入職就投入了年底的加班熱潮,然後一直持續到了現在。周六周日辦公室裡經常會出現她的身影,有一次周末停電,李敬業還堅持來單位整卷,爬了十層樓來到辦公室,可謂是為了工作勇攀高峰。還好李敬業的身體素質不錯,在最繁忙的時候也活力滿滿。她沒有午休的習慣,中午的時間往往也在工作中度過,同事們有這樣一個絕妙的比喻:我們的李敬業充電五分鐘,加班仨小時,是「助理中的戰鬥機」。
  • 武則天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很多人都搞錯了,有人比她資歷老
    權臣爾朱榮藉口給孝明帝報仇,帶兵打進皇城,把胡太后和一幹大臣都抓起來,又把他們帶到河南河陰縣(今河南省滎陽市),先是在河邊把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釗溺死,又在河邊殺害大臣兩千多人
  • 武則天製造的滑稽一幕:大臣上朝如同上刑場,出門前要跟家人訣別
    武則天時期,酷吏橫行,官不聊生,有這麼一個段子:當時的酷吏們為了辦案拿人,往往採用威逼、利誘、誣陷等方式。以來俊臣為代表的酷吏頭子,經常迫使官員們互相揭發,提供不了線索的便酷刑相加,這導致許多人不得不違心「招供」,編造同僚的「黑材料」。
  • 唐睿宗看起來碌碌無為,實則是大智若愚,很多人都沒有看懂他
    於是,在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睿宗總是先徵求母后武則天的意見。兩人意見不一的時候,睿宗趕快檢討自己的失誤,稱讚母后的英明。武則天見自己的這個兒子如此懂事,這才放下心來。由於睿宗處處示弱,朝中的大臣們大多都站在了武則天這一邊。嗣聖元年(684年),徐敬業等人以支持李顯復位為名,在揚州擁兵十萬,起兵反叛,想要制止武則天對朝政的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