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業討伐武則天

2021-02-13 我的一部歷史
李敬業(?-684年),又稱徐敬業,祖籍曹州離狐縣(今山東省鄄城西南),是唐初將領李勣之孫,李震之子。他是唐睿宗時反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而起事的領導者。

總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李敬業襲爵英國公,歷官太僕少卿、眉州刺史。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李顯即位。次年,改元嗣聖,武則天以太后臨朝稱制,不久即廢李顯,立豫王李旦為帝,武則天掌握全部權力。這一年,李敬業和他弟弟李敬猷、給事中唐之奇、長安主薄駱賓王、詹事司直杜求仁都因事獲罪,李敬業被降職為柳州司馬,李敬猷被免官,唐之奇被降職為栝蒼令,駱賓王被降職為臨海丞,杜求仁被降職為黟縣令。魏思溫充當謀主,指使他的黨羽監察御史薛仲璋要求奉命出使江都,然後讓雍州人韋超到薛仲璋處報告,說「揚州長史陳敬之陰謀造反」。薛仲璋逮捕陳敬之入獄。數日後,李敬業乘驛車到達,偽稱自己是揚州司馬前來赴任,說「奉太后密旨,因高州酋長馮子猷謀反,要發兵討伐。」於是開府庫,命揚州士曹參軍李宗臣到鑄錢工場,驅趕囚徒、工匠發給他們盔甲。將陳敬之在監獄斬首;錄事參軍孫處行抗拒,也被斬首示眾,揚州官吏再沒有敢反抗的。於是徵發一州的兵馬,又使用李顯的年號嗣聖元年。李敬業自稱匡復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任命唐之奇、杜求仁為左、右長史,李宗臣、薛仲璋為左、右司馬,魏思溫為軍師,駱賓王為記室,十來日便聚集士兵十餘萬人。李敬業由駱賓王寫了著名的《為李敬業討武曌檄》,傳布檄文到各州縣。楚州司馬李崇福率領屬下三縣響應李敬業。只有盱眙人劉行舉佔據縣城,不肯從命,李敬業派他的將領尉遲昭進攻盱眙。武則天下詔任命劉行舉為遊擊將軍,任命他弟弟劉行實為楚州刺史。同時,武則天任命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領兵三十萬,任命將軍李知十、馬敬臣為他的副職,討伐李敬業。魏思溫勸李敬業說:「您以恢復皇帝的權力為口號,應當率領大軍大張旗鼓地前進,直向東都洛陽,那麼天下人知道您以救援天子為志向,四面八方都會響應。」薛仲璋說:「金陵有帝王氣象,又有長江天險,足以固守,不如先奪取常、潤二州,作為奠定霸業的基礎,然後再向北以圖奪取中原,這樣進可以取勝,退有歸宿,這是最好的策略。」魏思溫說:「崤山以東豪傑因武氏專制,憤怒惋惜,心中不平,聽說您起事,都自動蒸麥飯為乾糧,舉起鋤頭為武器,以等待南軍的到來。不乘這種形勢建立大功,反而退縮,自求建造巢穴,遠近的人聽到了,哪有不人心離散的!」李敬業不肯接受他的主張,派唐之奇守江都,自己領兵渡過長江,攻打潤州。魏思溫對杜求仁說:「兵力合在一起則強大,分散則削弱,李敬業不合力渡過淮河,收集山東的兵眾以奪取洛陽,失敗就在眼前了!」李孝逸進軍至臨淮,偏將雷仁智與李敬業交戰失利,李孝逸因而畏懼,按兵不動。殿中侍御史魏元忠對李孝逸說:「天下安危,在此一舉。天下太平的日子已久,一旦聽說瘋狂兇暴的人,都全神貫注側著耳朵等待他們的滅亡。現在大軍長久停留不進,遠處和近處的百姓失望,萬一朝廷另外任命其他將領取代您,您有什麼理由可以逃避徘徊觀望的罪責呢!」李孝逸這才領軍前進。馬敬臣進擊,斬殺尉遲昭於都梁山。

李敬業統兵憑藉下阿溪固守。後軍總管蘇孝祥夜裡帶領五千人,用小般渡過溪水先發起進攻,結果兵敗身死,士卒涉水時淹死過半。李孝逸等軍相繼到達,數次交戰失利。李孝逸畏懼,準備撤退,魏元忠與行軍管記劉知柔對他說:「現在正是順風,蘆荻乾燥,是火攻的好機會。」他們堅決請求決戰。李敬業布陣已久,士卒多疲倦觀望,戰陣不能整肅;李孝逸進擊,乘風縱火,李敬業大敗,斬首七千級,淹死的不計其數。李敬業等輕裝騎馬逃入江都,帶著妻子兒女投奔潤州,準備從海路逃往高麗;李孝逸進兵屯駐江都,分別派遣各將領追擊李敬業。李敬業等到達海陵地界,被大風所阻止,他的部將王那相砍下李敬業、徐敬猷和駱賓王的首級向官軍投降。餘黨唐之奇、魏思溫都被捕獲。斬首後,他們的首級被送往神都。揚、潤、楚三州平定。

相關焦點

  • 武則天專權,很多大臣都不滿意,但為什麼是李敬業發動叛亂呢
    李敬業是唐太宗的將領李勣的孫子,他從小就很擅長武藝,由於他的父親李震早逝,因此他承襲了他爺爺英國公的爵位。 唐高宗去世後,唐中宗李顯即位了,但是不久就被武則天廢了帝位,立了李旦為帝,但實際上是武則天垂簾聽政,臨朝稱制。 不久,李敬業就在揚州起兵反武了。武則天專權,很多朝中大臣都不滿,為什麼是李敬業發動叛亂呢?主要原因有三點。
  • 武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
    本來唐高宗跟宮女所生的長子李忠是太子,但是武則天成了皇后,肯定不會容許其他女人生的孩子當太子,只能是他的兒子李弘繼承帝位,於是改立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為太子,但是李弘對老娘總攬大權很是不滿,加上在很多方面跟武則天也不是一條心,於是母子倆就產生了矛盾,不久太子李弘忽然死亡,當時有傳聞是被武后毒死的。  李弘死後,武后再改立李賢為太子。
  • 武則天怕貓,背後的秘密
    (武則天位於乾陵的無字碑)強勢,鐵腕,惜才,好色,高智商,思維理性。幾乎可以概括武則天。當年詩人駱賓王看到她廢帝奪權,大開殺戒,內心十分氣憤,起草了一份《代李敬業討武曌檄》討伐她。罵的武則天狗血淋頭。(駱賓王就是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那個才子)。駱賓王帶著地方武裝力量,懷揣情懷,以夢想為馬。
  • 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曌檄》欣賞
    作品簡介《代李敬業討武曌檄》是駱賓王的代表作。這篇檄文立論嚴正,先聲奪人。將武則天置於被告席上,列數其罪。
  • 唐朝的開國功臣,也是武則天的恩人,死後卻被武則天掘墓砍棺
    武則天陪伴李治,站在未央宮城樓為這位老臣送行,太子李弘則親自將李勣送去昭陵,陪葬唐太宗。據說,當時武則天也淚灑當場。於公於私,於情於理,她的淚水也許是真實的。然而,就在十五年之後,她卻親手將這位老臣掘墓砍棺。李勣的長子叫李震,死在父親之前,所以李勣的英國公爵位由李震的兒子李敬業繼承。
  • 體現古人高超技藝,曾因武則天險些消失
    這個最古老的帽子卻因為武則天差點消失在歷史中,在武則天當政的時期李績的孫子李敬業出兵討伐武則天,但是以失敗告終,武則天因為此事不但將李敬業的頭和手被砍了下來,而且還將李績的墓挖開
  • 李敬業,你每天都很美
    2016年底,支付寶集五福的活動風靡一時,她一天之內掃出三個敬業福,堅定地認為是自己的敬業精神感動了上天,自此開始自稱李敬業。
  • 宰相寫了兩字被處斬,群臣求情,武則天:將字拆開,你們便明白了
    武則天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最為著名的女性了,她是歷史上唯一得到承認的女皇帝。武則天在位期間,雖然重用酷吏,但是也任用賢能,兢兢業業做事,為唐朝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 武則天掘開徐茂公的墳,卻只挖出十個木人,大怒道:真是老奸
    若說曹操是摸金校尉的「一哥」,那麼一代女皇武則天便可稱得上摸金屆的「一姐」。與曹操一樣,武則天也愛掘墳。
  • 武則天掘開徐茂公的墳,卻只挖出十個木人,大怒道:真是老奸巨猾
    徐茂公,也就是正史中的徐世績。他原本是義軍首領,其後加入了瓦崗軍。李密失敗後,徐世績投降唐朝,被賜予李姓,為李世勣。永徽六年( 655), 高宗欲以武則天取代王皇后,並以此事詢問老臣們的意見。對此,作為武則天政敵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自然極力反對。而李勣呢?他卻藉口「生病」,不發表意見。
  • 駱賓王變形記:詠鵝少年長大後,寫文討伐武則天
    與徐敬業一起,反對女皇武則天。他在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代表作便是那篇傳遍天下的《代李敬業討武曌檄》。這一作品,是他後半生的代表作。文章很長,我們只需要品味一下裡面的名句即可。——「一抔之土未乾,三尺之孤何託。」難怪武則天問手下:這麼好的人才,為什麼沒有為我們所用?在那次謀反風波中,駱賓王幸運地逃脫了,具體怎麼逃掉的,沒有相關史料。也沒人知道他的行蹤。
  • 宰相寫了「青鵝」兩字,武則天為何把宰相滿門抄斬了?
    是唐高宗李治、武則天時期的重臣,最終被武則天所殺。為啥殺他?據說是因為「青鵝」兩個字。公元683年,李治去世,武則天臨朝稱制。唐初名將李勣(原名徐世勣)的孫子徐敬業(也稱李敬業)對此極為不滿,被貶後聯合同被貶官南方的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人,圖謀反抗武則天。684年9月,徐敬業自稱匡復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十多日內便聚集了士兵十餘萬,真的起兵造反了。
  • 宰相寫密信被抄家,眾人不解,武則天大怒:將「青鵝」二字拆開念
    隨著武則天不斷掌政控權,群臣進諫,高宗終於動了廢去武則天的心思,便和宰相上官儀商議。可是未曾想到武則天未卜先知,麟德元年(664年),武則天直接面聖質問高宗此事,高宗體弱,無奈之下只能作廢,並且宰相上官儀也因此被斬。三年後,高宗立太子弘監國。高宗逐漸退居幕後,太子年幼,無人能制衡武則天絲毫。
  • 毀譽參半武則天 || 讀史札記 || 天山夜話 || 燈下漫談之九
    這番話打動了武則天,狄仁傑又趁機勸說武則天召回已被貶為廬陵王的原唐中宗李顯,武則天應允。當年九月,李顯被立為太子,這就為後來的中宗復位,李唐王朝延續鋪平了道路。應當說,在這個問題上武則天的選擇是明智的,此舉為唐朝的長治久安做出積極貢獻,也有利於社會穩定,民生福祉。公元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逝。宰相張柬之等率文武百官擁立唐中宗即皇帝位,恢復唐國號和一切唐制度,武則天在政治舞臺上謝幕。
  • 1000多年後的今天,武則天他媽火過了武則天
    也不管人家武則天她媽認可不。01先說武則天她爸提到武則天她媽,咱們要先說她爸,因為武則天她爸是妥妥的二婚。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yuē),原本只是山西太原的一個木材商人。「士農工商」,古代商人排在最末,地位最低。
  • 武則天如何防止兒子造反
    武則天要把權力交給他,他不斷上書拒絕。武則天要稱帝,他趕緊上書讓位,並要求賜自己武姓。後來,武則天把哥哥李顯從湖北接到了洛陽,他趕緊把太子的位置讓給了哥哥。作為武則天的兒子,他裝的比孫子還孫子。這種人,不是一般的可怕啊。
  • 血染的朝堂(3):鎮壓徐敬業叛亂,武則天出了三招,第三招還沒用上(一)
    李勣的孫子李敬業造反以後,武則天又把他們這一門人的李姓收回去了,又改成了徐姓,所以,李敬業又變成了徐敬業。總之,他們這一家人的姓氏常年在「李」和「徐」之間自由切換,隨機跳躍,毫無規律可言,擱現在屬於量子力學的範疇。會做人的李勣是武則天上位時的重要支持者,要是沒有李勣,武則天就讓長孫無忌、褚遂良哥兒幾個消滅在萌芽狀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