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治雄才大略卻被稱為懦夫皇帝呢?

2021-02-13 梁山微木說歷史

本文合計1800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裡,筆者將以史實為依據,用類似小說的形式,將我國的古代歷史,一點一滴地書寫下來。

這篇是番外篇,還是我們在知乎上的一個回答,問題是:為什麼李治雄才大略卻被稱為懦夫皇帝呢?

以下為我們的回答:

你要看電視版的《西遊記》,你肯定會覺得太上老君也很懦弱,被孫猴子偷了仙丹,還被欺負。

但你要看《西遊記》原著,就會發現,太上老君真是個狠角色。

別的不說,就說他的坐騎青牛精,拿了一根丈二長的點鋼槍和金剛琢,就打得孫悟空兼天兵天將一點脾氣也沒有。

甚至如來佛也不敢得罪它,而是派了十八羅漢拿了18個金砂丹要把青牛精給陷進去。

那麼,什麼是金砂丹?

一個金砂丹就是一座金山,18粒,就是18座金山。

這麼多金砂丹陷住青牛精了嗎?當然 沒有,而是被金剛琢給收走了。

之後,孫悟空才去找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笑嘻嘻的把青牛精,連同18座金山接了回去。這才放了唐僧師徒西去。

太上老君叫李耳,這個題目說的是李治,其實他倆都一樣,都是「菩薩心腸、霹靂手段」抑或者是「好話說盡,壞事做絕「。

我們看李治是怎麼殺長孫無忌的。

長孫無忌,是李治他媽的親哥哥,當年幫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立下了赫赫功勳,被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一名,為相30多年,兢兢業業,有權但不專權。

當年李世民廢掉太子李承乾之後,準備讓李泰當太子,但長孫無忌極力推薦李治,所以,最後李治才當上了皇帝。

而且長孫無忌輔佐李治時,兢兢業業,忠心耿耿,史書記載,李治統治初年,有貞觀遺風,就是他的功勞。而且他還屬於那種君要臣死,臣變著花樣去死,也非要讓你滿意的類型。

可是,李治非要立他的小媽武則天為皇后,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

李治就把長孫無忌給殺了。

他是怎麼殺的呢?

659年4月,武則天讓首席狗腿子許敬宗對長孫無忌下手了。

當時有個叫李奉節的小人物,狀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等人謀反,韋季方被刑訊逼供後準備自殺。

這件事無論怎麼看都和長孫無忌沒有任何關係,但是,許敬宗發揮他誣陷人的特長,硬生生的給扯上了關係——根據自己的推斷(始末推究),韋季方的背後,肯定有長孫無忌。

李治一聽驚呆了,根據你自己的推斷,沒有任何證據都能說人家謀反,這也太不是人了吧?不過你這種人,我太特麼喜歡了。

所以,李治又發揮出了「好話說盡,壞事做絕」政治家素養,假惺惺地哭了起來。

他表示不想殺了舅舅,恐怕被世人唾罵。許敬宗趕緊上去勸,把當年漢文帝哭死舅舅薄昭給搬了出來。

李治一邊哭,一邊點頭:你咋說的這麼有道理。

有道理個啥啊,當年漢文帝推行新政,他舅舅薄昭的封地,不僅發生了叛亂,薄昭還把漢文帝派去平叛的欽差大臣鍾毓給殺了。犯了這種罪別說是親舅舅了,就是親兒子也得掉腦袋。

但是,長孫無忌又有什麼罪呢?

他唯一的錯不是謀反,而是當年力挺了你李治為太子;

他唯一的錯不是阻止你李治廢后,而是李世民死後,他盡心盡力的輔佐了你,沒有真正的當霍光,死死地掌握住權力不給你小子任何非分之想。

可惜啊,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李治在沒有對長孫無忌任何審問的情況下,就把長孫無忌流放到了黔州,隨後許敬宗又派人逼其上吊自殺。

另外,長孫無忌的兒子長孫衝等人,全部廢為庶民,流放嶺南(今天兩廣)。

長孫無忌的族弟長孫銓兼李世民的女婿,被流放巂州(讀西,四川西昌),之後被當地縣令活活打死。

長孫無忌堂兄的兒子常州刺史長孫祥被絞死。

你只看他哭,你會覺得他懦夫,但你要看結果,就會發現這人哪裡是懦夫,分明就是奸詐。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奸詐。

再看李治是怎麼殺他親兒子李忠的。

李忠是李治和劉宮人的兒子,也是李治的長子,當年生李忠的時候,李世民非常高興,特意為這孫子擺了三天的酒宴,還和大臣們又唱又跳的。

但必須吐槽一下李治,劉宮人都給你生兒子了,你竟然還不給人家一個名分,怎麼能這麼冷血呢?

李治原來的王皇后不會生兒子,所以,就把李忠過繼到了自己名下,不久之後,被李治立為了太子。

656年,武則天搞掉王皇后之後幾個月,李忠也成了廢太子。改任李忠為房州刺史。

李忠越來越懂事之後,就害怕武則天會殺了他。於是,經常偷穿婦人的衣服,來防備刺客。而且經常做怪夢,常常自己佔卜。

660年,這些事被高發了。

按道理講沒有什麼,兒子的繼母被武則天殘忍殺害,兒子害怕被殺難道不正常麼?作為父母難道不應該派人安慰一下嗎。

但是,李治卻把李忠廢為了庶民,囚禁到了黔州李承乾的故宅。

李忠因此更加害怕了,天天過著提心弔膽的日子。

664年,許敬宗誣告上官儀和李忠等人謀反,

李治就把李忠給賜死了。當年,李忠年僅22歲。

你兒子在四川貴州一帶,被你囚禁著,怎麼謀反?你就把他給賜死了?

殺舅舅、殺兒子,還都是冤殺。這種事情都能辦得出來的人,怎麼可能是懦夫。

所以,不要被電視或者電影上的表象所欺騙了,好好看看史料,你會發現,李治不是懦夫,而是表面懦夫,內心陰險的一位皇帝。

不過,這也是一個成熟政治家的基本素養。

菩薩心腸、霹靂手段,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學一學。

——微信最近修改了推薦規則,沒有星標和互動較少的讀者將逐漸不會接到推送。如果您覺得本文還不錯,請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九五」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或者稱為九五至尊,與中國的龍崇拜和易經有關。我們首先來說,龍的圖騰崇拜是如何與皇權聯繫在一起的。《說文解字》中解釋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龍是一種近乎神話的動物,它神通廣大能大能小變化多端,代表著無所不能的形象。
  • 皇帝為什麼會被稱為「九五之尊」?
    在古代,「九」是一般人不可以使用的數字,「九」這個數字是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天下有「九州」還有象徵皇權的「九鼎」反正在古代凡是與皇帝聯繫在一起的事物,多數是用九數來體現,皇帝也是被稱作「九五之尊」那麼皇帝為什麼是「九五之尊」呢?
  • 皇帝的女婿為什麼稱為「駙馬」?難道跟馬有關係?
    女婿這個稱呼其實我們聽過很多種別稱,如:東床快婿、乘龍快婿等等,但是敢稱為「駙馬」的也只有皇帝的女婿才有這個資格。大家有沒有疑問,這個「駙馬」稱呼中有一個「馬」字,難道這個稱呼和馬有關係嗎? 「駙馬」是不是就是給皇室做牛做馬?這樣一看「駙馬」還真不好當。
  • 乾隆皇帝對自己的女兒為什麼做不到一視同仁呢?
    史書上並沒有記載為什麼乾隆會將他的七女兒封為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兒才有的「固倫公主」,我認為乾隆之所以如此,可能有考慮七公主夫家的原因,但也有乾隆對其「偏愛」和乾隆性格上「隨性」的原因。清朝建立後,就仿照漢族皇室的習慣,對皇家的女兒稱為「公主」,到順治時期,清政府逐漸走上正軌,各種禮法規制都有了一定要求,也對皇家公主的等級制定具體的標準,皇帝的女兒,依照其母親的身份品階不同,封為固倫公主、和碩公主,皇后所生的嫡女,為固倫公主;一般嬪妃所生的庶女為和碩公主。
  • 宋朝為什麼把皇帝稱為「官家」,而不是陛下?宋神宗:你想多了
    喜歡看以宋朝為背景古裝劇的人,大多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臣子在稱呼皇帝的時候,叫的不是皇上或陛下,而是「官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傳聞,有一天,宋太宗問徐鉉:「官家這個稱呼,它的意義在哪裡呢?」徐鉉回答他說:「三皇實行官天下,五帝實行家天下,因此,把三皇五帝的德行匯聚在一起,就是官家。」
  • 皇帝駕崩,蕭承煦成皇位繼承人,結果被蕭承睿一招搶走皇位
    劇中由成毅飾演蕭承煦是當朝九皇子,為人機智,驍勇善戰,在眾多兄弟中,皇帝很看重蕭承煦,也一心歷練蕭承煦,讓他成為一個合格的皇位繼承人,而蕭承煦也不辜負皇帝的期盼,一步步的成為一個非常厲害的人。蕭承睿是三皇子,心懷雄才大略,深有遠見,一心惦記著皇位,雖然跟蕭承煦是親兄弟,但是在皇位面前,蕭承睿會不擇手段。
  • 為什麼漢代皇帝叫「帝」,宋朝皇帝叫「宗」?
    一般開國皇帝都稱為某某「祖」,比如漢高祖,而守成的皇帝一般都稱為某某「宗」,比如唐太宗。當然任何事情總有例外,比如明成祖朱棣,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算是例外,姑且不論。之所以如此,實際上是有歷史原因的。 大家知道,從西周開始,人們就有了起諡號的制度。
  • 宋高宗趙構,從熱血少年到成為皇帝苟且偷安 ,到底是為什麼
    但是,嶽飛做夢也沒想到,當上皇帝的趙構會以12道金牌召回自己,還把自己冤殺。那麼,到底是為什麼趙構會從一熱血愛國青年,變成苟且偷安的油膩皇帝呢?公元1126年,金國人帶領兵團鐵浮屠殺到開封,宋朝人民打不過,只好認慫,準備派使者割地求和。當時,趙構年才20,面對這種無人敢去的困境,趙構主動請纓前往議和。
  • 清平樂:為什麼皇帝趙禎不穿龍袍?宋仁宗被稱為官家而不是陛下
    然而才看了幾集,就產生了一個莫大的疑惑,為什麼皇帝趙禎不穿龍袍?為什麼臣子百姓都稱呼皇帝為官家而不是陛下?這不符合我們正常的認知啊。抱著疑惑,小編查遍史料,發現了關於宋朝有趣的知識。原來在唐宋時期,「黃袍」的地位並不高。
  • 北宋的皇帝為什麼被稱為官家,而其他朝代沒有?
    用「官家」指代皇帝出現得很早,早在東漢就有了,在魏晉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了。其實「官家」和「聖人」、「至尊」、「天子」一樣,原本都是私下對皇帝的尊稱,而非與皇帝直面時的稱呼。原來在皇帝面前直接稱呼皇帝的時候還是應該用「陛下」、「聖上」、「皇上」、「萬歲」等等。
  • 古代皇帝為什麼稱為九五之尊?「九」「五」有著怎樣的文化積澱?
    古代皇帝為什麼稱為九五之尊?「九」「五」有著怎樣的文化積澱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始稱為皇,曰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皇帝」一詞取自三皇五帝,是為了彰顯始皇帝的豐功偉績,功過千秋。雖然「皇帝」在秦朝時期才出現,不過「帝」字由來已久,其內涵隨著朝代的更迭而有所豐富。
  • 古代皇帝的女婿為什麼叫駙馬呢?
    駙馬是中國古代帝王女婿的稱謂,那麼公主的丈夫帝王的女婿為什麼稱作駙馬呢?其實這要從一個叫駙馬都尉的官職說起古代的皇帝出行都會安排好幾輛一模一樣的馬車,其中皇上坐的那輛車叫正車,其他的車子叫副車。同時還會特地的安排一個或幾個替身坐在副車上!比如在秦朝的時候張良會同大力士在博浪沙阻擊,秦始皇就是因為只擊中了副車,秦始皇才免於遇難。而從漢武帝開始為了妥善管理好皇帝眾多的御用車馬,特設奉車都尉,專門掌管皇帝的政策車馬,又是駙馬都尉掌管副車之馬,這些都尉相當於皇帝的司機。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歷史上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負面評價不少,比如什麼陸軍弱旅、「軟蛋」師團,甚至於窩囊、懦夫……這樣等等一些不好的外號。但這些更多的是相對於二戰日軍武士道狂熱體系下的一種「偏見」。正常來看,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絕對是一支強大的部隊。首先,日本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為古老的一支軍隊。
  • 《硬核機器人》一個憤青和一個懦夫
    我想在現代社會,不論一個國家發展程度如何,都難免會有許多憤青和懦夫,電影《硬核機器人》中的憤青就是佐藤右近,懦夫就是牛山。兩者有共同點:都不容於社會。也有區別:右近仇恨社會的程度高(看不慣周遭的年輕人和新事物;心理脆弱,一點就著;參加民間反政府組織),但背離社會的意願的程度低(長得帥,有女人緣;偶爾去酒吧喝酒;與弟弟經常見面,與其他人日常溝通沒有問題)。
  • 《清平樂》裡為什麼皇帝被稱為官家,官家是何意思?有什麼寓意?
    《清平樂》的開播使得宋仁宗趙禎這位歷史上著名的仁皇帝重新走到了人們的視線中。在這部電視劇裡面,都稱呼皇帝為官家,這是為什麼呢?官家到底什麼意思?而最早用官家稱呼皇帝也不是從宋朝開始。《晉書.石季龍載記》就寫道:「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石勒的侄子石虎對石勒不滿,想要取而代之。所以稱呼皇帝為官家在魏晉南北朝就已經有了。蘇東坡在《初到黃州》中寫道: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 蔣海波繼《夏洛特煩惱》又一力作《億萬懦夫》,可惜反響差距太大
    《億萬懦夫》這部電影為什麼被人說是與開心麻花有著很深的淵源呢,因為打造《夏洛特煩惱》蔣海波就是《億萬懦夫》的總製片,《夏洛特煩惱》這話劇題材的電影也可以在大銀幕上獲得成功,讓蔣海波對話劇類的東西更加有信心了。於是就有了話劇題材類的這部《億萬懦夫》,由於其空間波動不大,為了把其改造成功,蔣海波花費了有三年的時間才完成。
  • 古代皇帝為什麼與叔叔是仇人,與舅舅卻是親上加親呢?
    在古代當皇帝,可以掌握大權享受無數人豔羨的榮華富貴,穿上龍袍登上皇帝的寶座,這也是令無數人嚮往的。 二 權力,使皇帝與叔叔互相彼此爭鬥 為什麼在古代皇帝與叔叔在皇權權力面前,如同不共戴天的仇人與敵人一樣呢?
  • 古代皇帝為什麼喜歡重用舅舅,而不是重用叔叔呢?
    而縱觀中國古代史,皇帝多是喜歡重用舅舅或者外公等,而不喜歡重用自己的叔叔等本家,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主要原因在於舅舅或者外公等屬於是外戚,而皇帝叔叔是皇族成員,屬於是藩王。一般來說皇帝的叔叔屬於是本家人,對於家產擁有一定的繼承權,而外戚是沒有的。
  • 「乞丐皇帝」與」大腳皇后」來啦
    由長城影視出品,楊小波、曹榮執導,舟卉、高克芳、朱藝瀟、肖向雲、周粟編劇的古裝傳奇喜劇大戲《乞丐皇帝與大腳皇后傳奇
  • 《驚爆十三天》,古巴飛彈危機中的懦夫遊戲與談判化解
    這個懦夫理論的一個最經典實戰案例就是古巴飛彈危機,這可能是當時我學習得最深入的一個案例。危機的過程我大致歸納如下:1962年,蘇聯秘密地在古巴布置飛彈基地和中程核飛彈並派駐大批部隊,對近在咫尺的美國構成致命威脅。(起因我就不告訴你了,反正凡事都有因果。我們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為什麼川普這個五一假期突然變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