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特戲劇《禁閉》引共鳴 詮釋「他人即地獄」

2021-01-10 搜狐網

  10月14日,法國哲學家、戲劇家薩特的經典劇作《禁閉》首次在國內完整上演,本報組織20位讀者觀看了該劇的演出。根據調查問卷顯示,這部創作於上世紀40年代的作品,在當晚的演出中令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晦澀的臺詞、壓抑的劇情並沒有影響觀眾對該劇的理解,在20位觀眾中,有兩位觀眾打出了滿分10分,兩位觀眾打出了9分,最終該劇獲得了8.5分的平均分。

  經典劇情引發共鳴

  《禁閉》講述了三個進入地獄的人被分到了同一個房間裡的故事。三個生命終結但靈魂未死的角色在地獄密室相識,彼此設防戒備。他們的真實面目暴露後,痛苦的靈魂像坐上了旋轉木馬,形成了相互追逐又相互排斥的關係,誰也不能安寧,誰也不能退場。

  該劇從始至終貫穿了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細緻入微地刻畫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巴黎來的貴婦艾絲黛爾不停地索要鏡子想看看自己的容貌,小職員伊內絲想要尋找她世間情人的下落,政治家加爾散很想聽聽別人如何議論他。

  雖然已經死亡,這三個靈魂仍然無法逃避與他人的關係,仍然重複著人世間無法迴避的問題,互相猜疑、互相傷害。加爾散痛苦地說出「提起地獄,你們便會想到硫黃、火刑、烤架……啊,真是莫大的玩笑!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獄」,帶給現場觀眾極大的震撼。根據現場觀眾問卷顯示,在20人中,有10人認為該劇的臺詞很有現實意義,佔總數的50%;9人認為臺詞很深刻,佔總數的45%;只有1位觀眾認為很晦澀,佔總數的5%。

  薩特戲劇蘊含著艱深的哲學命題,這使得薩特戲劇很少被搬上舞臺。這次,該劇上演獲得了大多數觀眾的認可,導演楊慶園稱:「因為我們現在面臨的人際關係比任何一個時代都更複雜,現在的觀眾更能理解該劇的含義。」他說,薩特劇中的「他人即地獄」常被人誤解,「薩特曾經解釋過,『如果跟他人的關係起了疙瘩、變壞了,那麼他人只能是地獄。人要有自知之明,他人最為重要。』」

  密室變廣場獲認可

  在薩特原劇中,地獄是一個有門無窗的客廳,這次上演舞臺發生了很大變化——客廳變為一個空曠的廣場。這個由1000多塊磚鋪成的舞臺為觀眾營造了一個相當逼真的廣場氛圍。同時,在舞臺四周,一些固定設置的滅火器等設備堂而皇之地擺放在原來角落,並沒有絲毫遮擋,這種虛與實的舞臺設計帶給觀眾一種間離效果。

  舞臺場景發生了變化,演員的表演也隨之發生了一些改變。三個演員的表演區域變為更加寬闊的廣場,卻又要表現出地獄的可怕、壓抑和密不透風,這對演員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扮演加爾散的李鐸說:「修改之後,對演員來說最難的是對規定情境的體驗,那種生活在地獄中的感覺、內心的恐懼很難體會。修改之後,我們不想讓觀眾感覺到這三個人完全是生活在地獄中,而是讓觀眾感覺到這三個人既處在一個極端的地獄環境中,又處於一個普通的環境裡。」

  楊慶園表示,之所以在舞臺上做一個這樣大膽的突破,是想將薩特劇中積極的一面更完整地表現出來。「我認為廣場可以看成一個小社會。雖然原劇中舞臺上有一個門,但實際上這個門是並不存在的,而是人們心中的一道門。我把舞臺設置在廣場上,是想體現薩特該劇的另外一層含義——人有選擇的自由,廣場則有著奔向自由的含義。」

  對於這樣的改動和處理,20位觀眾中有8人認為很有新意,佔總數的40%;9人認為更有現實意義,佔總數的45%;只有2人認為一般,佔總數的10%;1人認為曲解了原著,佔總數的5%。

  

(責任編輯:炊煙)

相關焦點

  • 「他人即地獄」沒有必然性,那麼薩特的《禁閉》想表達什麼?
    所以,即便沒讀過《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等哲學專著,僅通過薩特的小說或戲劇作品,同樣可以了解他的思想,認識存在主義。薩特戲劇以設置「極限境遇」,提倡自由選擇為主要特色,因此被稱作「境遇劇」。《禁閉》是其代表作,也是典型的「境遇劇」。
  • 他人即地獄——薩特名劇《禁閉》解析
    ,也是戲劇衝突最激烈的部分來演繹。該劇通過描繪地獄裡的三個有罪靈魂的相互傾軋來探討「禁錮」「自由選擇」,「存在先於本質」以及「他人即地獄」等存在主義命題。#故事梗概#  《禁閉》主要描述了三個死後被投入地獄的罪人,郵政局小職員伊內絲,巴黎貴婦艾絲黛爾,報社編輯加爾森。
  • 他人即地獄 Hell is other people|薩特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其實並不意味著身邊所有的人對你而言即是地獄,而是當你和周遭的人相處不愉快,難以調和之時,他人對你而言就只能是地獄了
  • 薩特名劇《禁閉》深度解讀「他人即地獄」
    在薩特精心安排的地獄中,看不到但丁在《神曲》中所描繪的那種煉獄景象,這裡既無刑具也無劊子手。然而這裡確實有酷刑——精神與心靈上的酷刑;也確實有劊子手,那就是存在著的他人。因此,當我們聽到加爾森最後聲稱「他人即地獄」時,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感到奇怪的了。
  • 薩特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
    2020年6月21日是讓-保爾薩特誕辰115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薩特文集》新版,薩特是存在主義大師,與女性主義的鼻祖波伏娃曾一起到訪中國。薩特怎樣成為一個哲學家和文學家?他有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為什麼說「他人即地獄」?6月21日,北大教授董強所做的「朝內166文學公益講座」第三十一講《薩特:一位哲學家的文學夢》給予了解答。
  • 讓·保羅·薩特:「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是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1905-1980)在其戲劇《間隔》(又稱《禁閉》)中的一句臺詞。
  • 《他人即地獄》「祖宗」CP官配鐵證就!在!這!裡!
    沒錯,整個國慶,叔一直在等待結局的故事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人即地獄》。(《他人即地獄》海報)「他人即地獄」,出自薩特的存在主義戲劇《禁閉》。先說「存在主義」吧。薩特的《禁閉》,也正是如此。《禁閉》沒有依從普通劇作的模式按照人物類型和性格去描寫人和人的命運,而是挖掘主人公人格深層的矛盾,突出了荒謬的世界和主人公痛苦的人生,演繹出三位主人公的性格本質。《禁閉》中的主要角色:伊內絲、艾絲黛爾。這兩位女性角色的人設,和《他人即地獄》中的尹鍾宇(任時完 飾)和徐文祖(李東旭 飾)兩位角色,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
  • 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是韓國OCN電視臺於2019年8月31日起播出的驚悚懸疑劇,由李昌熙執導、鄭義道編劇,任時完、李棟旭、李姃垠、樸鍾煥、李仲玉主演。「他人即地獄」這句話來自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一部戲劇中,名叫《禁閉》。薩特說,他人即地獄,其實並不意味著身邊所有的人對你而言即是地獄,而是當你和周遭的人相處不愉快,難以調和之時,他人對你而言就只能是地獄了。
  • 最近熱播劇《他人即地獄》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我大學的時候學過,不是說別人就是地獄,也不是說別人都是惡魔,也不是說置身於人群中,就像置身於地獄,而是說:你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你就是身處地獄了。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出自戲劇作品《禁閉》,講的是三個人死後,被投入了地獄當中——以下摘自百度
  • 目光奴役:他人即地獄
    他人即地獄——目光奴役:美杜莎的目光所及皆會被石化——觀察導致波函數坍縮:從如去如來的無相混沌態緣起為單一確定的經典態——萬法唯識:「坍縮發生在被意識接受的時刻」——睽睽眾目下,誰還是真己?怎樣是實相?——「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
  • 他的人生境遇,生動詮釋薩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獄
    從盧俊義看「他人即地獄」作者講解盧俊義視頻
  • 罪孽之塔:他人即是地獄
    作品的畫風有些像去年很火的臺灣遊戲《返校》,都是充分利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到恐怖的氛圍中,而且這部短片因為時長很短就兩分多鐘,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恐怖元素更集中的體現了出來,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地獄的場景等等,而優秀的音樂音效更進一步渲染了恐怖意境。
  • 漫筆錄——他人即地獄
    這兩天,我打起精神把金勇基的《驚悚考試院》的電視劇版《他人即地獄》看完了。我是帶著娛樂的心態去觀看了,不料整部劇集卻縈繞著抑鬱的氣氛,讓人感到寒噤。金勇基君可能也深諳西方哲學罷?因為這部作品頗與法國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的《禁閉》雷同,竟還用了薩特這部作品的一句旁白「他人即地獄」為標題,所謂「何其相似乃爾」是也。我無法去猜測金勇基創作這個作品的初衷,但大多人對這個作品的評價都是覺得充滿著陰鬱色彩,不太符合聖賢學者口中的「正能量」,但它又的確反映了社會上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 泡菜系列《他人即地獄》講大魔王監視小可愛的日常
    最近,一部名為《他人即地獄影視作品:他人即地獄(2019) 懸疑 / 驚悚 / 犯罪 總10級「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出自於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1945年創作的戲劇《禁閉》總體講的故事是 「大家好像在針對我但我沒證據」 的懷疑,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在考試院內復刻了具體內容就不給大家劇透了,不過最後結局也是令人深思的,讓筆者想起一句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9.18推薦 電視劇 他人即地獄 韓劇、懸疑、恐怖
    你感受到了嗎,那肆意生長的自由 ――評電視劇《他人即地獄》恐怖片裡磕cp\(^▽^)/!他人即地獄,這句話出自薩特的戲劇作品《禁閉》,「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獄!」,寓意著太過於關注他人的眼光,太關心別人的看法意見,就等於無時無刻都活在地獄中,忍受著眾目睽睽的火烤,這就是煉獄。電視劇由韓國人氣漫畫《驚悚考試院》改編,於2019年8月31日起播出,任時完、李棟旭主演,逼仄而黑暗的環境、複雜的人物形象都極其還原原著。
  • 《他人即地獄》:Gaslighting 難以識別的情感虐待
    看了一部有著8億點擊的漫改劇《他人即地獄》,深切感受到了人類陰暗的一面,在看完後才後知後覺胃裡上湧。導致D區的原因不是源自生理(血腥的畫面)而是源自心理(精神方面)。劇名「他人即地獄」是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1905-1980)在其戲劇《間隔》(又稱《禁閉》)中的一句臺詞。薩特對此解釋說:「這句話常常被人誤解。有人以為我的本意是說,我們與他人的關係總是毒化了的,總是地獄般的關係。
  • 他人即地獄——禁錮
    「他人即地獄」出自薩特戲劇《禁閉》,意思是人和人之間相處必然會有矛盾,當矛盾發生時,他人就會成為你的地獄。我覺得「地獄」不僅僅是讓你痛苦煎熬,其本身就是一種禁錮。而「他人」也本身就處于禁錮之中,既是囚犯,也是獄卒。
  • 他人即地獄,我們與變態,一牆之隔
    《他人即地獄》改編自韓國網絡高人氣漫畫《驚悚考試院》,該漫畫在韓網NAVER的評分高達9.9,點擊量達8億次,並曾蟬聯39周韓網漫畫榜冠軍。他人即地獄,出自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讓·保羅·薩特的戲劇《禁閉》。
  • 他人即地獄,最可怕的還是那些表面善良的人
    《他人即地獄》在國內豆瓣評分也有8.4分,且是逆襲上漲的分數,韓國方面以3.763%的收視率開播,目前創OCN今年的最高首播收視率。2012年,他憑藉《擁抱太陽的月亮》許炎一角走紅,2013年搭檔韓國實力演員宋康昊參演《辯護人》,2014年一部《未生》,職場新人張克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他人即地獄?全棟變態住客?一部比《輪到你了》更陰森可怖的劇!
    >他人即地獄——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在戲劇《禁閉》中如此寫道。當名為《驚慄考試院》的人氣韓漫改編成懸疑驚悚劇《他人即地獄》(타인은지옥이다),除了陰森可怖的故事設定的荒謬性,更多了「人」在彼此影響的世界中,相互拷問與折磨,最終造就了一場無法躲避的人間煉獄的現實性。《他人即地獄》於8月底在韓國OCN電視臺播出,由任時完、李棟旭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