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能不能顛覆藝術創作?用VR繪畫說來就來了

2020-12-24 珠江美術

科技可以改變生活

同時也可以改變藝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

VR技術也成為一種

受人歡迎的娛樂方式

戴上一副眼鏡 連接電腦

你就能進入一個全新的虛擬世界

而當VR遇上藝術

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於是Google推出了

一款VR繪畫軟體

「Tilt Brush」

它不僅打破了長期以來

人們遠距離觀賞藝術作品的局限

並且讓藝術家可以在虛擬實境中

創作立體畫面

打開軟體帶上VR眼鏡

你就可以走進畫中

自由釋放創作力和想像力

下面這位小姐姐可厲害了

可謂是VR作畫界的翹楚

和勇敢的探索者

光看這幅畫是不是覺得沒什麼不同

這不就是名畫《自由引導人民》

有什麼稀奇?

直到畫家動身跳入畫中

才發現這是一幅3D的空間畫

只見畫中眾多人物

在空間中交錯重疊在一起

逐漸勾勒出了夢幻般的畫面

絕對稱得上是

一場極佳的視覺盛宴

以假亂真的畫作 逼真的畫框

看看這在羅浮宮圍觀小姐姐作畫的人群

想必大家讚嘆畫技高超之餘

也被她所用的VR工具深深吸引

Anna Zhilyaeva

法國藝術家

vr藝術家

仿佛隨意的揮舞間

蔥鬱的樹林和爛漫的草地

瞬間就躍然在身邊的空間裡

精靈也在不同顏色的渲染下

變得無比清晰可見

可隨意轉動畫面

可以任意控制遠近

隨意放大縮小

將背景隨意調整位置

隨心所欲就能

創造出心中想要的場景

藝術家就仿佛神筆馬良一般

只要輕輕一點手臂一揮

奇思妙想 五顏六色

便無處不在

這不就是美術生

夢寐以求的繪畫方式

用VR技術瞬間繪製了

一幅唯美魔幻的森林精靈

Anna從小就非常熱愛藝術創作

也對生活始終保持純真的探索態度

從小藝術天賦非凡的Anna

14歲便獨自離家前往

奧倫堡美術學校學習

5年後順利成為全校最小年紀畢業者

而後她又移居莫斯科繼續攻讀藝術

學習了繪畫修復和雕塑

她在學習期間

做過職業數不勝數

卡通動畫師 肖像畫家

遊戲設計師 自由插畫師等等

在開拓靈感和思路的過程中

她找了到更新奇的創作方式

——VR作畫

這成為了她創作的主舞臺

Anna通過VR設備與Tilt Brush

在立體空間中自由作畫

只見Anna揮舞著「畫筆」

以空氣為畫布

肆意揮舞著多彩絢麗的線條

觀看者帶上VR眼鏡進入程序

即可「進入」作品中

如果Anna修改權限

觀眾甚至還可以參與創作

只有你不敢想的

沒有她畫不出的

不僅如此

她還常常利用VR

賦予自己曾經畫作新的「生命」

將二維畫面改造成三維場景

再加以動態的效果

讓畫面「活」起來

Anna的作品

不僅能給人視覺上的震撼

也同時能給人們思維上的啟發

來源:美術生

相關焦點

  • Facebook藝術總監用Quill創作驚豔VR藝術作品「The Last Oasis」
    文章相關引用及參考:roadtovr「The Last Oasis」將於11月14日至18日期間在洛杉磯舉行的CTN
  • 「繪畫死了」之後一論攝影術的發明對藝術創作思維的影響
    藝術和技術並不是對立無關的,而是在一定的條件和背景下可以相互影響甚至轉化的,我們應當正視並接受技術對於藝術發展的積極作用,同時也不能忽視藝術在這一進程中的能動作用,並且據此探索符合時代發展的藝術創作。2照相術的發明一一即本雅明所說的「機械時代的複製藝術",打破了古典繪畫壟斷再現性視覺表現形式的局面。但是繪畫自有其存在的道理,繪畫也不僅僅只有再現性一個特點,攝影只能取代繪畫的一部分留像的功能,卻不能完全取代繪畫,就像有了彩色攝影,依舊有人青睞黑白攝影一樣。
  • 論油畫創作藝術風格的形成,繪畫材質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
    它包含很多方面,不只是藝術作品成呈現出來的整體的樣式,還應包含隱藏在作品之後的藝術家獨特的生活經歷、思想情感、藝術手法等等,它是一個綜合的結果,是一個藝術家有意識的追求和繪畫個性成熟的表現。藝術風格滲透於藝術創作的各個環節,是使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統一的一種核心力量。風格,不僅能夠對個體之間的藝術作品區分,而且也能夠在比較的層面上把作品之間的差異區分開來。
  • 繪畫的語言——藝術教育VR系列展
    近日,由億達時代美術館主辦的「繪畫的語言——藝術教育VR系列展」即將拉開帷幕,代表著19至20世紀藝術發展史的八位傑出藝術大家的作品將在展覽亮相。通過重新解讀八位藝術大家的經典作品,進一步探索每位藝術家的獨立語言,從而帶領大眾認知藝術、剖析藝術的本質。
  • 繪畫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蔣躍認為,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的繪畫表達形式,儘管源於生活,但必須高於生活。不僅不能與生活一模一樣,而且還要使畫面與生活保持距離,甚至反其道行之才有價值,畫家要做的工作實際上是視覺重構。繪畫藝術的真正內涵,最主要的是追求形式美感。
  • 用繪畫藝術中永恆的古典神話主題創作出美的典範
    例如聖經中有關人類起源的故事,不斷地被藝術家反覆繪製,而且各色神祗人物更是以不同的方式被體現在繪畫中。拉斐爾作品《大天使聖·米歇爾》關於古典神話傳說的美術創作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取材於神話和故事傳說中的情節與人物形象,另一類是以故事中的情節與人物形象為原型,加入創作者自己的創作意圖進行自主想像
  • 國外大神用VR重製世界名畫
    而近日,Peaslee再次嘗試用VR重繪畢卡索名畫《哭泣的女人》,以別樣方式展現藝術作品。 2016年,谷歌推出VR繪畫應用《Tilt Brush》,自此吸引了無數繪畫愛好者在其中揮灑創意。用戶可以在3D立體空間中自由作畫,完全把繪畫創作空間從2D轉換成了3D。用戶不再受到畫布的限制,甚至還可以繪製帶有特效的筆刷,如星星、光線或是火焰。
  • 馬奈和印象派的「瞬間」,何以顛覆古典繪畫的「頃刻」
    但嚴格地說來,兩者之間卻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別:傳統學院派所描繪的「頃刻」或嚴格遵循著一套傳承有序的圖式,而印象派所描繪的「瞬間」乃是藝術家擺脫圖式、直面印象的產物。本文試圖以學院派繪畫對「完成度」的追求與馬奈「未完成」之間對比,從時間性的角度講述為什麼是馬奈和印象派顛覆了長達300年的歐洲學院派的歷史。
  • 顛覆世界的百年黑方塊(藝術圖史)
    Gerold Miller黑夜給了你黑色的方塊,你卻用它來顛覆眼睛他認為,繪畫只為自身存在,創作僅存在於繪畫本身,其所包含的造型並非借自大自然,而是源自繪畫的質與量。他的成就,即使連康定斯基,蒙德裡安及庫普卡也不能不對之推崇有加。(引自曾長生 《至上主義藝術大師:馬列維奇》)
  • 射書和盲書之後,再現江湖繪畫大師,用鬍子創作出「臉書」作品
    只因他們不懂得如何遵守住傳統書法有魅力,錯誤地理解書法藝術,才使他們走不了江湖大師的道路。不僅僅只是書法界,就連繪畫界也有一些所謂的江湖愛好者出現。他們比射書與盲書大師更可怕,放眼如今的繪畫藝術領域,用鬍子創作繪畫的「臉書大師」也出現了。用臉和鬍子來進行藝術創作,但凡是搞繪畫藝術的人都知道,這是不可取的。
  • 被稱為繪畫的「姊妹藝術」,攝影藝術的魅力在哪裡?
    攝影被稱為繪畫的「姊妹藝術」,也被視為造型藝術的一種。如果單單是從還原生活或捕捉最精彩瞬間的表現來看,攝影藝術憑藉飛速發展的設備轟鳴和技術,在強大的圖像處理技術的輔助下,其藝術魅力完全可與繪畫藝術分庭抗禮。
  • 看見藝術:孤獨的苦行者,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
    第一期《看見藝術》裡,我們在聊到米開朗基羅時,將他形容成一位苦行者,事實上,這個詞並不能完全形容他的一切,米開朗基羅還有著許多讓人著迷的地方。不過,在500年前,就有一位藝術家說過類似的話,那就是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 這位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位畫家,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用一幅《創世紀》讓後代人頂禮膜拜。
  • 藝術家Tiny Thanh——數碼繪畫藝術人物肖像
    數碼繪畫這一畫種將會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因為她可以完成你所想要的一切。。。我表妹的肖像-Portrait of my cousin什麼是數碼繪畫藝術?《數碼繪畫藝術研究與實踐》是這樣簡述的:數碼繪畫藝術(Digital Fine Arts)就是一門藉助於數碼技術手段從事繪畫形式創作的藝術形式,俗稱「電腦繪畫」,是「數碼藝術」的一部分(數碼藝術是一門以藝術思想為主導,藉助數碼技術的手段來從事藝術創作或藝術設計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主要分為「商業數碼藝術」和「純數碼藝術」)。
  • 這隻老虎的繪畫形象顛覆了!這份藝術手繪萌圖「你瞅啥」送給你!
    這隻老虎的繪畫形象顛覆了!這份藝術手繪萌圖「你瞅啥」送給你!
  • 【教學現場】敘事性繪畫創作教學——教學工作坊
    在工坊創作課期間,老師應根據每一階段學生出現的問題,適時開設經典油畫作品分析課,供學生參考,並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創作要求有積極的主題和作品的完整性工坊創作課首先要引導學生選擇好題材(此次拍攝的電影分鏡、開發構思和探索構圖,將構思落實為構圖,用構圖「說話」。
  • 黃慎繪畫藝術研究:石濤、「揚州八怪」對黃慎繪畫風格形成的影響
    石濤與「四王」的藝術追求截然不同,他主張繼承傳統的形式、筆墨,但絕不是泥古不化,提倡重視生活的真實體驗,強調抒發情感的重要性,他認為,古人的鬍鬚和眉毛,不能長到我的臉上來,古人的肺腑,不能安在我的肺腑,而是「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鬚眉」。就好比宋人的畫是抒發宋人的感情,元人的畫抒發元人的感情,但未必能精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意。
  • 楊梅紅繪畫大師課|給孩子不一樣的藝術創作
    最美童星 少兒繪畫大師課 用藝術啟迪智慧 正如楊梅紅那句Slogan一樣:用藝術啟迪智慧!
  • 用腳繪畫,改變自己的人生,創作的繪畫作品被人稱讚
    可是他卻不認命,因為他有著一顆追求繪畫夢想的心。這位小夥子名叫劉凱健,在他12歲的時候出了一場意外,導致他失去雙臂和一條腿。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為了讓他好好地活下去,他的父母給了他很大的鼓勵。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凱健還是勇敢地讀完了大學,而且成績一直很優秀。劉凱健是一位熱愛繪畫的人,他的天賦很高,只可惜身體狀況讓他一度失去信心。
  • 德勒茲論音樂、繪畫和藝術
    至於音樂和繪畫,他在《千高原》中曾論及,並在《弗朗西斯·培根:感覺的邏輯》(1981)中,通過對培根藝術的細緻考察,概述了繪畫的一般理論與歷史。 雖然文學和電影是德勒茲用最多篇幅談論的藝術,但是音樂和繪畫在他的思想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在論及藝術的不同領域時,他通常以音樂和繪畫為重點,時常對比音樂和繪畫各自的優勢和局限。在《什麼是哲學?》
  • 來木木藝術社區看坎城電影節入圍短片vr展,性價比超高
    來木木藝術社區看坎城電影節入圍短片vr展,性價比超高,有幾部片子的立意很喜歡,非常贊,就是vr設備有點兒沉,且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帶了隱形眼鏡的原因有些頭暈。最愛的短片是雪山和nasa,連看4部就要休息一下,不然會很暈,買的通票,一共12部片,看了8部就餓得不行了,於是只好放棄出去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