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遊記文學書寫的園林特性

2021-01-18 中國環境

  伴隨構園遊園活動而產生的園林遊記在中國古典文獻中有大量的作品傳世。中唐之前遊園之作多為「賦」「序」的文體形式,中唐之後以「記」體為主。隨著園林的興盛,不僅湧現了大量單獨篇翰的園林遊記,還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園林遊記匯錄。如宋代張禮的《遊城南記》、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周密的《吳興園林記》、王世貞的《遊金陵諸園記》皆為記述遊園而生成的園錄。劉侗《帝京景物略》、孫國敉《燕都遊覽志》等雖不是記園專書,但也有一定數量的園錄。

  園林遊記因遊園林而記,與山水遊記同為遊記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遊記文獻載錄可見其園林特性和文類獨立性都沒有受到足夠重視,文獻編撰者多將兩者混而同一,共同載錄。如宋人陳仁玉所編《遊志》的存世目錄,元末明初陶宗儀編撰《遊志續編》,明代何鏜輯錄《古今遊名山記》,王世貞《名山記廣編》,皆可見園林遊記和山水遊記混錄的情況。即使清代吳秋士刪繁就簡輯錄而成的《天下名山遊記》還是將少量的園林遊記置於其中,如《賜遊西苑記》《遊梁氏園記》。清人王錫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四帙十五卷至二十八卷收錄山水遊記,儘管編者按照遊覽對象做了較細的分類,但還是將園林遊記和山水遊記置於同一類屬。最典型的是明代王世懋撰《名山遊記》,共收八篇遊記,前七篇是遊名山記,最後一篇《遊溧陽彭氏園記》則為園林遊記,顯然是把園林遊記和山水遊記混同了。

  不過在類書文獻中,明代賀復徵《文章辨體匯選》專設了「園墅」門類,清代蔣廷錫等編纂的《古今圖書集成·經濟·考工典》專立園林類目,其中「園林部藝文」收錄園林遊記,如蘇軾《靈璧張氏園亭記》、劉因《遊高氏園記》、王思任《遊寓園記》等。這說明古人也注意到了記園文學的園林特性,有初步的園林文學類分意識。可惜這樣的文學意識在後世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在當代中國古代遊記研究中,山水遊記以其文學性、輿地記因其地理學價值備受關注,而園林遊記尚未得到應有重視,無論是遊記次文類的劃分、遊記史、文學闡釋研究都鮮有提到園林遊記。唯李浩教授在《微型自然、私人天地與唐代文學闡釋的空間》一文中首次提出「園林遊記」這一命題,其遊記類分觀點和園林文學觀念值得重視並得到學術回應。園林遊記研究無論對文學還是古典園林藝術都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應當深研細究。

  事實上,園林遊記和山水遊記同為遊記中的重要次文類,它和山水遊記雖有一定關聯,在文學發生的動因、寫作方法、篇章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有共性,但也以其園林文學特性而有別於山水遊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遊賞對象不同。園林遊記的遊覽對象為園林,園林是人工營造的「第二自然」。園林內花木栽植、疊山理水、疏渠匯池、養畜禽鳥、安設亭榭等都要遵循造園原則精心卜築,正如明代祁彪佳的治園理念「如名手作畫,不使一筆不靈;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語不韻」(《寓山注·序》),用詩心畫意方可構成富有情韻的審美空間。如李復《遊歸仁園記》記述中書侍郎李邦直的歸仁園,「南引伊水,舟行竹間」,方塘內「新荷方出,若斂而羞」,「穿深徑,度短橋,登草堂,清池浮軒,竹樹環舍,蓊鬱幽邃,與外不相接,若別造一境」。曾三聘《岡南郊居記》「餘步自東,登梅臺,入海棠洞,之雲岑,玩東南諸峰,眺牧野,俯蓮灣,還憩林屏,以會於西徑;經杏園,登松皋,晞朝陽之溫,佇夕月之輝,意得自適,非飢與寢,輒忘還也。」明代米仲詔的勺園「太乙葉」周遭白蓮環合,「翠葆樓」四圍玉竹環擁(孫國光《遊勺園記》),園林中的山水自然都是審美觀照後的第二自然,且與建築相映成趣,渾然一體,形成特定景境。計成所言「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園冶》)強調的正是園林的自然性與設計感的完美統一。

  山水遊記的遊覽對象多是原生態的自然山水,未經人工開發改造,構成可遊不可居的公共與開放的審美空間。如袁枚《遊黃山記》中立雪臺穿石而生的古松,大小清涼臺下如筆、如矢、如筍、如竹林、如刀戟、如桅杆的山峰,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環山多傑木,絲杉翠檉,千千萬萬,若神官蒼士,聯幢植葆,駢鄰倚伏,沈毅而有待者」「由西峰之北數百步,矻然巨石,屏張笏立,上下左右可再十尺,劃而三之,若『川』字」(蔡襄《遊徑山記》)。文中描繪的高大原始樹林,如同屏張笏立的巨石無不彰顯著大自然的神奇魔力。山水遊記一般在遊記文獻的名山記中載錄,也體現了古人文學意識中山水的純自然指向性。

  其二,遊賞體驗不同。園林遊記書寫豐富多樣的園林生活體驗。公共園林主要為娛樂性遊園體驗,嘉令時節人們遊賞園景,觀看雜技、百戲、樂舞等,如符載《上巳日陪劉尚書宴集北池序》記載的就是遊園觀看盛大賽龍舟活動的情景。歐陽修的《真州東園記》記載揚州東園「嘉時令節,州人士女嘯歌而管弦」的遊園盛況。其他類型的園林主要表現為優雅安適的園居生活體驗,既可遊園盡享四時美景,又可撫琴、弈棋、吟詩、飲酒、品茗、賞曲、典籍整理、金石鑑賞、參禪論道、教課子孫等,具有濃厚的文化意蘊。如黃裳寫其友人「乃之圃之中,諷遺編,鳴寒弦,銜素杯,戰枯局,聯詩篇,點花數,與忘形交,於此為談笑,以寓道情之至樂」(黃裳《默室後圃記》)。園居生活充滿文人高雅的意趣。張守《四老堂記》:「時曳杖步屟,徜徉其間。老兄弟間來問疾,則相與講衛生之經,談出世之法,醉賢人之酒,而飽腐儒之餐。」張守退老園林享受天倫之樂,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陳維崧《依園遊記》:「先生與諸客分踞一勝,雀爐、茗碗、楸枰、絲竹、任客各選一藝以自樂……梨園弟子演劇,音聲圓脆,曲調濟楚……」揚州知州畢載積於康熙三年(1664)在依園遊園會友,眾賓選藝自樂,同賞劇曲,盡顯雅人深致,極盡人間清曠之樂。園林內既是生活空間又是文化空間,詩性棲居的園林生活閒雅逸樂,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和高雅格調。

  山水遊記書寫的是暢遊自然山水的居外體驗,如曾鞏的《遊山記》、錢謙益的《遊黃山記》九篇等,表現涉險歷奇的自然之樂,相對單一,不同於園林多元生活的晏處之樂。

  其三,遊賞解悟不同。園林遊記重在書寫對園林景、人、事的解悟,抒發園林幽情,寄託精神追求,表達園林興廢遷化之思。黃庭堅的友人時運不濟,仕進無門,退而卜築南園,園中種竹,竹中作堂,名曰「青玉堂」。「歲寒木落而觀其色,風行雪落而聽其聲。」(黃庭堅《東郭居士南園記》)東郭居士觀竹色聽竹聲,以竹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遊園者解悟到的是竹子和園主高標孤傲的品性。蘭、竹、梅、菊、桂、松、柏等植物都是園林重要景素,無不體現著文人趣尚和精神氣質,是文化符號亦有象徵意義。王思任《遊寓園記》寫到園中「笛亭」乃削竹為亭,賞之而知「存中郎舊事」,言指蔡邕逸事,「昔吾嘗經會稽高遷亭,見屋椽竹東間第十六可以為笛,取用,果有異聲」(張騭《文士傳》)。「笛亭」不僅承載著悠遠的文化內涵,也傳遞出園主雅好竹笛清音的志趣。

  北魏楊炫之對洛陽園林的興廢之嘆在宋代李格非那裡得到了強烈的呼應,「園圃之廢興,洛陽盛衰之侯也」(《洛陽名園記》)。此後,王禹偁在皇祐元年(1049)與紫薇郎畢公遊李氏園林寫下《李氏園亭記》,記述了李侯「不議物之貴賤,不計時之有無」,花費巨資建造園林,但園林幾經磨難未能善保的事跡,悲嘆「吾見乎為公侯廣第宅,連坊斷曲,日侵月佔,死而不已。及乎墳土未乾,則為子弟獄訟之具者,亦足悲也」。正如陳子龍遊王世貞弇園所慨嘆的那樣「風流搖落無人繼,獨立蒼茫異代心」(《重遊弇園》)。

  山水遊記重在表達遊賞自然奇觀的解悟,如袁枚《遊廬山記》、姚鼐《登泰山記》驚嘆廬山、泰山的奇險景觀;袁宏道的《滿井遊記》寫早春出遊「若脫籠之鵠」,感受置身自然的舒放之樂;方苞《遊雁蕩記》見山之「巖深壁峭」而生「嚴靜恭敬」之心,解悟「成己成物」的「守身涉世」之道,闡發處事哲理。

  園林遊記伴隨著園林的興盛和遊園活動而生成,與山水遊記雙峰並峙,二水分流,是遊記中的不同次文類。園林遊記以園林為書寫對象,構築起特定的文學空間,體現出園林文學的特性。

  (作者:李小奇,商洛學院人文學院講師)

相關焦點

  • 賈珺:《中國皇家園林》這本書寫的是啥?
    這些大大小小的帝王除了擁有輝煌壯麗的宮室臺殿之外,往往還熱衷於修築美輪美奐的園林——我們把這類最高統治者享有的園林統稱為「皇家園林」。傅熹年先生繪唐代大明宮含元殿復原圖皇家園林又稱苑、囿、宮苑或御苑,是中國園林史上最重要的園林類型之一,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宮殿建築群,很多時候直接以「宮」為名。
  • 中國古代園林——宋代園林史
    宋代作為我國園林史上的第三次飛躍,另一個標誌就是園林專著和大量「園記」的出現。「園記」雖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園林藝術理論或園林美學著作,但是,它有助於了解某個或某些園林的美之所在,有助於了解造園思想、歷史沿革、所在地望、建園經過、景觀特色、結構功能、審美經驗等,可說是對某個或某些園林所作的美學速寫或文學素描,其中有許多可貴的潛態的園林美學思想資料。
  • 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嶺南園林三大園林風格淺析
    按照佔有者身份不同,中國古典園林可分為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而私家園林按照地域又可分為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嶺南園林三大風格。清初營建北京的三山五園(見圓明園)和熱河的避暑山莊,有意仿效江南園林意境。如清漪園的諧趣園仿寄暢園,圓明園的四宜書屋仿海寧安瀾園;避暑山莊的小金山、煙雨樓都是以江南園林建築為範本。這些足以說明以蘊含詩情畫意的文人園為特色的江南園林,已成為宋以後中國園林的主流。北方士大夫營第建園,也往往延請江浙名師為之擘畫主持。
  • 愛遊記 | 甬城園林,道不盡的巧匠奇思
    得了這獨特的寧波地理優勢的就是寧波園林博物館,其同樣也是浙江省首個以園林為主題的博物館。夏日烈日炎炎,一走進博物館,入眼便是松柏、竹子等高低錯落,投映在白牆上形成斑駁陰影,給人撲面而來的陰涼。其巧妙利用綠島公園原有的生態環境,保留了場地內所有的景觀樹木,這也正是許多人前來打卡拍攝的原因之一。博物館共分為六個展廳,依次走完,便能了解到寧波園林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
  • 當園林遇上藝術 中國首家園林美術館澄元美術館揚州開館
    白牆黛瓦、亭臺水榭。澄元美術館坐落於私家園林揚州陳園中。  從園林開始 藝術的跨界與融合   陳園歷時20年興建,形成今天的規模。園林設計融徽派、揚派建築風格,以及揚州古典園林造園手法為一體。並榮幸的聘請到原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主任,著名民間藝術研究專家楊先讓教授;臺灣東方畫會創始人,著名藝術家夏陽先生;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子康先生;「開當代造園藝術先河」的代表,被媒體稱為「現代雅集之父」、「中國雅生活的先導者」,著名藝術家葉放先生;原臺北故宮院長室專門委員,曾擔任七位院長的國際交流事物幕僚,並以英、法以及西文為輔,推廣館際交流,臺灣實踐大學創意產業博士班客座教授,2019年法國文化部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獲得者陸仲雁女士為學術委員會顧問
  • 「建築界」園林和園藝如何區分?
    簡單的說,園林注重的是設計、綠化等,而園藝側重的是栽培等一、園林1、園林學是研究如何合理運用自然因素、社會因素來創建優美的、生態平衡的生活境域的學科。2、遊樂和休息是人們恢復精神和體力所不可缺少的需求。
  • 園林景觀苗木應用—地被植物
    園林地被植物是指可以覆蓋裸露地面的低矮植物,地被植物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環境保護作用。在現代園林中,地被植物是必不可少的景觀,它們在由灌木,樹木和草坪形成的自然群落的整合中發揮作用,但是它們也具有自己的特徵。
  • 園林景觀綠籬鐵絲網就用斯帕克鋼網
    園林景觀綠籬鐵絲網在園林景觀和綠化工程中使用頗多。常見的斯帕克鋼網園林景觀綠籬鐵絲網主要有焊接和編織的兩種花型,如下圖所示斯帕克鋼網其中,編織鐵絲網能夠靈活的轉換方向,適合地形複雜的園林景觀,或者是對造型流線要求複雜的綠籬鐵絲網;作為焊接鐵絲網則更堅固硬朗,適合於中規中矩橫平豎直的園林景觀園區使用。
  • 園林別墅設計說明 園林設計要點分享
    園林別墅設計是別墅裝修的關鍵,如果園林設計沒有做好,會影響整體的是視覺效果。那麼園林別墅應該怎麼做呢?園林別墅設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是小編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園林別墅設計說明,一起去看看吧。園林別墅設計說明:別墅園林花架設計:花架在綠蔭掩映下要好看,好用,在落葉之後也要好看,好用因此要把花架作為一件藝術品,而不單作構築物來設計,應注意比例尺寸、選材和必要的裝修。花架體型不宜太大。太大了不易做得輕巧,太高了不易蔭蔽而顯空曠,儘量接近自然。花架的四周,一般都較為通透開暢,除了作支承的牆、柱,沒有圍牆門窗。
  • 上海有個被遺忘的園林,是座大型園林,還是上海十大旅遊特色園林
    今天的上海,在中國的社會地域中,具有重大的發展意義,與中國很多人相比,也是獨一無二的一面,雖然很多人認為上海的經濟實力太強,但他們忽略了上海的文化美,尤其是在一些罕見的景點,上海是全國的重要代表,這也讓人覺得它有很大的潛力,今天我們就聊一下上海有個被遺忘的園林,是座大型園林,還是上海十大旅遊特色園林
  • 中國古典園林如何命名?以蘇州園林為例,聊聊園名背後的文化內涵
    說到中國古典私家園林,不免想到蘇州園林,這裡一直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名聲。到清末時期,蘇州已有各色園林170多處,現保存完整的有60多處。每一所園林都有自己的名稱,而且對於園子的起名是十分考究的,那麼這些中國古典四家園林的命名都是出自於何處呢?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景園林
    無論是人文主義文學先驅對自然的讚美、歌頌及對隱逸生活的嚮往,還是繪畫藝術所表現出的鮮明特徵,均深刻地影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及造園藝術。其中,著名的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在《建築十書》中提出的「理想城市」模式,引發了義大利的城市規劃、建築及風景園林等設計實踐對幾何形態的偏愛。
  • 開皇九年始稱蘇州,園林最多時達500餘座,是名副其實的園林之城
    蘇州是中國著名的園林風景城市,有「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稱。目前已有拙政園、留園、網師園、退思園等9座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典範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據記載,蘇州園林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最多時達500餘座,是名副其實的園林之城。
  • 麗芳園林:疫情下怎樣應對園林養護工作?
    麗芳園林作為廣州一家成立於21年綜合型企業,在疫情未解除的情況下,如何抓緊做好園林綠地養護工作,今天麗芳園林就來談一下我們的觀點。園林綠化養護主要工作內容: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植物修剪,中耕除草等相關工作。疫情對園林綠化工作的影響在用工方面體現尤為突出。
  • 日本園林源於中國,為什麼又和中國園林如此不同?
    彼時外界對東方園林的認知似乎僅限於日本,為了更正這種觀點,明確日本園林的根源在於中國,童寯發表了《中國園林——以江蘇、浙江兩省園林為主》一文。1936年至1938年間,童寯每年為上海《天下月刊》撰寫三篇英語論文,向英語讀者介紹中國建築傳統和演變。在他的園林研究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他用一種比較的眼光將中國園林置於世界園林的語境內進行分析。
  • 詩情畫意的中式園林
    中式園林是山水畫的立體版,中式園林具有詩情畫意的個性,園林是山水畫的絕佳升華之處,自然動感十足,將山水畫中的絕佳風景復現到了真實存在的三維空間。在參觀園林的過程中,人們仿佛置身於畫境中,在畫中暢快遊覽,華夏園林就是一幅流動的立體山水畫。
  • 高山杜鵑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
    在園林景觀中應用高山杜鵑,一方面要展現高山杜鵑的原生態美,將高山杜鵑恢弘大氣的自然風景微縮展現到園林景觀中來,結合當地自然環境水平或進行大面積開闊地栽培,形成壯觀秀麗的仿自然景觀;另一方面要根據高山杜鵑的生態特性,結合城市綠化的需要,或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積栽培,構成與當地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山水園林景觀
  • 大型紀錄片——《園林》
    紀錄片《園林》是央視紀錄頻道今年重點推出的原創大片之一,這是國內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把漢、魏晉、唐、宋、明清、當下為每集節點,從歷史的跨度探究解讀呈現中國千百年來獨特的園林文化,從精神上探尋一個重要的文化命題:園林裡的中國與美學人文價值
  • 文人雅集|當代園林大師曹林娣與她的桃花源
    核心提示:12月26日,宣城桃花源,山水庭園見中國,盛邀當代園林大師曹林娣,細訴園林裡的中式人文之美。
  • 濰坊市壽光:園林建設集團練技強兵 「繡」大美園林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5日訊近日,記者在濰坊市壽光金海路彌河溼地公園沿線看到,園林工人正揮動著手中的綠籬機以及手剪等器械,對綠籬模紋、花灌木、球類植物進行修剪。據了解,此次比賽為期兩天,比賽過程中,50餘名園林工人將對金海路農聖街至308國道段,5000餘米長,8米寬的分車帶進行修剪,比賽結束後,評委們將根據修剪效果,衛生清理,安全防護等多方面標準對選手進行綜合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