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

2021-02-07 紅樓夢研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紅樓夢》到林黛玉寫《五美吟》時,已是由樂極轉悲極了。之前一回是「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豔理親喪」,「開夜宴」即是樂極,因為不符合中庸之道;「死金丹」即是生悲,因為賈敬之死關乎榮寧二府的興衰存亡,所以是樂極生悲。但是,當晚夜宴的眾人並不覺悟,惟黛玉警醒,才有了《五美吟》的創作。

初讀《五美吟》,為歷史傳奇中的五位奇女子扼腕嘆息,亦為其能在歷史洪荒中流傳千古倍感欣慰。再思,則為黛玉的胸襟所折服,亦為其果決而驚嘆,又為其柔情而惋惜。


《五美吟》寫的是歷代以來流傳的西施、虞姬、明妃、綠珠、紅拂五個女子的不好的平生遭際的。《五美吟》這個題目是個集子名,並不是黛玉所起,而是寶玉自作主張所題。在寶玉看來,是將重點放在這五位女子的「美」上的,而黛玉則是重在感慨這五位女子的終身遭際的。第六十四回描寫,黛玉向寶釵、寶玉道明寫詩的原因是:「我曾見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終身遭際令人可欣可羨可悲可嘆者甚多。」並說是「以寄感慨」。可知黛玉是比寶玉看的更遠的,之所以這五個人在青史或野史上留下痕跡,是因為其所處的歷史時期是波瀾壯闊、英雄輩出的時代。



《五美吟》之《西施》說:「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吳越爭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以圖復國,範蠡獻西施於吳王夫差以迷其心,終滅其國。於是從此「紅顏禍水」就成了才色女子的另一個名字。但其實夫差之敗有多少因素和西施有關呢?


據《史記》記載,吳國之敗,一敗於夫差的窮兵犢武,二敗於天災使糧食減收,讓越國抄了後路,國破身死。西施到是政治的犧牲品,自始至終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黛玉的詩寫的就是這個意思。


明代楊慎的詞說「浪花淘盡英雄」,黛玉說「一代傾城逐浪花」,都是一種悲傷,英雄也罷,美人也罷,不過如此,在歷史的潮流中都已隨風而逝了。惟有那一分思念兒時家鄉的溫情尚柔軟地流淌在心間,所以黛玉說「吳宮空自憶兒家」。


《離騷》說「美人遲暮」,黛玉則傾羨留居鄉村的自由,希望過歸園田居、白髮終老的生活,所以她說「莫笑」,說「東村」,說「頭白」,說「溪邊」,說「浣紗」。但她已深知自己是無家可歸的了。



《五美吟》之《虞姫》說:「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楚漢爭雄,項羽於十面楚歌聲中嘯出千古名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代雄傑已英雄氣短了。虞姬和而詩之:「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遂於楚帳之中飲劍而亡。後項羽於烏江岸邊自吻而死。


期間,二人的死別當真令人動容,或許項羽的不肯過江東是和虞姬之死有更大的關係吧?萬念具灰之人還談得到「無顏見江東父老」?恐怕更多的是愧對已死之人吧?所以黛玉對虞姬之死是深為讚嘆的,她以為這樣的死是雖死猶生的,並不贊同黥、彭為搏封王封侯而不顧道義的生,這個是「生不如死」。但到底心有不甘,所以她「幽恨」不得與項羽到「頭白」,所以烏騅為主人「腸斷」悲鳴,項羽一生所愛的美人和駿馬尚且知道仁義,乃何黥、彭之類背主求榮不知道殺身以成仁、捨生以取義?所以她說「何如」?看似商榷,實為肯定地為虞姬發一大讚嘆!真正是一群眾梟雄不如一個女流了!



《五美吟》之《明妃》說:「絕豔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漢胡相爭,為求和平,漢元帝聽從宮廷畫師毛延壽之語,令將其後宮宮女王昭君遠嫁呼韓邪單于。和親之前,元帝初見昭君,驚為天人,迭悔不及,乃何已晚,殺延壽以息憤怒,立君王之威。黛玉於此詩中明是慨嘆昭君紅顏命薄,實是暗抒胸臆,自己亦是一樣的「紅顏命薄」,因為這樣的事是「古今同」的。


昭君的悲劇之所以發生,在元帝錯信毛延壽的以畫取人之法,不能明辨真偽。但真是如此嗎?黛玉認為不是。一句「縱使君王輕顏色」,令人清晰感受到黛玉的莫名悲憤,一個君王好色到後宮佳麗看顧不過來的地步,卻偏偏又懶惰到把「予奪」之權交給一個畫工,甘受其辱,導致了冠以「絕豔驚人」之譽的美人誤嫁塞外,所以這個「出漢宮」是「誤出」,是「不當出」,不是「當出」,並不心甘情願。


所以,黛玉以詩名意:昭君之悲在「誤終身」或「終身誤」,以《明妃》為名,也有「明辯是非」之諧,「妃」也有「不正」之義。也是深深地憂慮自己是否會遇人不淑,會不會遇到昏庸的「漢元帝」和弄權的「毛延壽」?會不會有一天也落一個「出漢宮」的下場?或許,真是如此的。



《五美吟》之《綠珠》說:「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西晉八王之亂,石崇與齊王結黨,為趙王倫所殺。綠珠是石崇的寵妾,善吹笛,又善舞《明君》,尤善解人意,名冠四野。後孫秀強奪綠珠,石崇雖不肯,卻又對綠珠口出怨言說「我現在因為你而獲罪。」綠珠流淚說:「願效死於君前。」於是,先綠珠墜樓而死,後石崇被亂兵殺於東市。


黛玉以綠珠的口氣寫此詩,從開始時有所怨,到最後的有所羨,這一個大轉變,令此詩從悲轉喜,的確是別開生面。前兩句說石崇的寵愛是虛情假意,把瓦礫當明珠,把明珠當瓦礫,在生死富貴之際,並不曾有一絲憐惜之意,「拋」字何其冷峻!也如綠珠所歌之《明君》曲中「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有相類之意。後兩句說綠珠的縱身一跳實在是前生的大福報,因為能和自己喜歡的人一同赴死也是好的,同生共死的遭際也算得是一種安慰了吧?


綠珠與石崇生前是遠隔千山萬水的,非有大福報是不能相遇的,相遇又相愛則又非有大福報不可,此之謂「同生」;偏天不遂人願,石崇又因己得罪,唯有一死以謝知己,誰知石崇也赴了黃泉,此之謂「共死」。黛玉詩中認為,綠珠之悲不在生死這個問題上,而在與石崇最後的堅而不持上,雖然最後兩個人實現了「同生共死」,但還是不夠完美,綠珠是流淚縱身一跳的,多少有些傷心。



《五美吟》之《紅拂》說:「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尸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隋唐更迭,英雄輩出,紅拂女於楊素幕府中識得李靖,遂於當晚投奔李靖,願意與李靖攜手天涯,這個傳奇叫《紅拂夜奔》。


黛玉於此詩中,對紅拂是敬愛有加的,她稱紅拂是「女丈夫」,是個「巨眼」的美人,既有智慧,又有膽魄,不因李靖窮途沒路而以貌取人,不因楊素權貴當道而畏首畏尾,當斷則斷,當爭則爭,實在是令人欽羨。若說前四首詩總以過悲為主,《紅拂》一詩則憑空生出一股豪情!從中讀出黛玉似有「一走了之」的意思。又似乎有些猶豫,走則走矣,卻苦無相依之人,榮府如同尸居餘氣的楊公幕,自己也可作個「女丈夫」,但是卻並沒有一個可託終身的英雄,若真一走,到的確是走入窮途了。



這五位女子皆身處政治權力紛爭之中,原本皆是歷史長河中的配角,不但不能左右歷史,亦不能左右自己,而且一定是男權社會中的頑偶罷了。黛玉卻於其中獨樹胸臆,借五位美人的人生遭際,對大歷史中的功名富貴、仁義道德、君臣忠奸、是非恩怨和孟子的「大丈夫」學問作了個清醒的探討並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非有大學問如何做得到?這樣的胸襟又如何當不得「大丈夫」?令人折服。

縱看《五美吟》,黛玉也是果決的,這個果決就是:必須離開。《西施》一言以蔽之:思鄉心切,重在一個「憶」字。《虞姬》是:生離死別,重在一個「恨」字。《明妃》是:遠嫁,重在一個「出」字。《綠珠》是:同歸於盡,重在一個「拋」字。《紅拂》是:一走了之,重在一個「識」字。


從最初的思念,到最後的走,都是身不由己,也都是迫不得己。亦可想見黛玉生存環境的艱難,她寧可自己是自由自在到頭白的東施,也不願做無家可歸的西施,以待遲暮。她甚至希望自己如同虞姬一樣為心愛的英雄長苰化碧,如同綠珠一樣為心愛的男人縱身一跳。她更想離開如毫無情義的漢宮和毫無生氣的楊公幕一般的榮府。並且這種果決一定,就立即付諸實施。為此,她焚香設祭,鄭重其事在搞了一個奠禮,為自己的前途命運祈求上蒼福佑,連探春邀她探望鳳姐之病這樣的事也推辭了。


《紅樓夢》的十二釵判詞中,唯黛玉、探春、熙鳳三人是有「才」的,黛玉是「堪憐詠絮才」,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熙鳳是「都知愛慕此生才」,可畏巾幗中的英雄,也可以稱之為「女丈夫」,真應了黛玉所說的,都是「有才色的女子」。然而人生際遇並不比五美好多少。熙鳳的結局是被休,探春是遠嫁,黛玉也並不能得嘗所願。因此,黛玉果決地要離開,這一份勇敢是令人驚嘆的。



但黛玉到底又是柔情難捨的。黛玉賦詩後,寶玉來看望,勸說其莫作無益之悲,並想表明自己從未說出口的「願同生死」的心跡獨白,偏偏話到嘴邊,怕唐圖美人,又留於心間,左右為難,不禁悲從中來,流下眼淚。黛玉心有所感,也不禁流下眼淚。這一流淚,頓使黛玉的「女丈夫」之氣減損許多。


之後寶釵又到,莫名其妙地談到「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題,說女子總以「貞靜」為主,針黹次之,會作詩文不如不會。明議才德,暗喻「貞靜」,勸黛玉貞固安靜、不可妄動,使黛玉搖擺的心又加憂鬱不定。


寶玉、寶釵二人共同賞詩之後,寶釵獨對《明妃》有一段議論,點了王安石和歐陽永叔的詩,大意落在了「不怨天,不尤人」上,間接表明自己的態度,出與不出,皆是己意,並不與別人相干,這是寶釵之德。黛玉心領,到此為止。故黛玉因寶玉一哭和寶釵一解而柔情頓生,柔情一生則去意難決,不禁令人惋惜不已。


黛玉十五歲後已實是信了幼年癩頭和尚說的話,惟有不見這此人,自己這病方能好。但偏偏離不開,走不脫,為情所困,所以也只好一直病下去了。

賈敬死了,榮寧二府如同空曠的吳宮、寂寞的漢宮、冰冷的楚帳、絕情的金谷園、尸居餘氣的楊公幕一樣,再無生氣可言,榮寧二府已是日落西山、再無東升之時,元春於宮中恐怕是空庭獨坐的,探春恐怕是要出的,未來是渺茫的。平兒於賈敬死前在榮府的榆蔭堂辦了一個生日,賈璉於賈敬死後給了寧府們小管家俞祿二百兩銀子辦喪事,遂與尤二姨暗通款曲,榮寧二府的餘蔭餘祿也就值這些了。此時不走,更待何時?正是:


大廈將頹心生危,蒹葭蒼蒼吟採薇。

輾轉反側思美人,女中丈夫思欲歸。

一人哭兮一人解,悲兮欣兮已化灰。

縱使驚豔出漢宮,又入東逝長江水。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立場無關。部分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到頭來都是一場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在江邊的白髮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
  •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自在 / 自樂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 名句解析丨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他才是《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原唱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歌作為中國人,應該都聽過吧。它是由明代楊慎作詞,谷建芬作曲,楊洪基演唱。關於這首歌,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這首歌的原唱者楊洪基,1994年演唱了這首歌,其實當時楊老師已經53歲了,真算是大器晚成了。
  • 淺議《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演唱理解
    在節目中他談到了五十三歲那年試唱三國演義開篇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時對一些音符進行了一些藝術處理,使之更動聽更感人,並由此而被導演選中。就此曲來說本人對劇中人物有更深刻的情感理解,則在多個音符上進行了大膽的藝術處理,大言不慚的講如果這首歌由我給楊洪基老師說戲,定會有更感人至深的效果。那為什麼我自己不去唱呢?
  • 她賭氣為《三國演義》主題歌《滾滾長江東逝水》譜曲,風靡全國。
    於是有了九四版《三國演義》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但谷建芬坦言,這首歌曲其實是她賭氣完成的。古建芬為電視劇創作了15首音樂,主題曲歌詞直接使用的明代文學家楊慎所做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電視劇三國演義鑄造的諸多經典形象和輝宏的戰爭場面,一時轟動全國,而用中國古典音調寫就,去用西方美聲唱法演繹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也隨之風靡全國。它蒼勁雄渾,盪氣迴腸的歌聲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回憶。
  • 楊洪基再現經典《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震撼演唱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明代文學家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原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第一小節7和#4的運用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的無奈和感嘆。前兩句節奏形態相似,「水」「雄」兩個尾字均為4拍,相對鬆散、開闊的節奏旋律,表現了一去不返的歷史進程。「是非」與「成敗」中前八分休止符,及後面三個倚音的出現,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作者對歷史的感慨。之後,委婉、下行的旋律繼續表達感嘆的情緒——「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詩詞鑑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明代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
  • 原來《滾滾長江東逝水》是她的傑作!還有這些你熟悉的歌曲也是她的...
    ▲谷建芬在工作中。▲《滾滾長江東逝水》封面在創作上也是如此,寫《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時,有領導認為:「《三國演義》都是爺們兒的東西,不能找個女的寫。」所以谷建芬說,她很感謝那位領導,要是沒有他,《滾滾長江東逝水》可能也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 原來《滾滾長江東逝水》是她的傑作!還有這些你熟悉的歌曲也是她的作品……
    她就是著名歸僑作曲家谷建芬。在創作上也是如此,寫《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時,有領導認為:「《三國演義》都是爺們兒的東西,不能找個女的寫。」聽了這話,谷建芬很生氣,回去就把寫好的部分重寫,把開頭較緩慢的部分改得更有氣勢。
  • 王二妮、雲飛、朱之文、李玉剛經典歌曲《剛好遇見你》《新貴妃醉酒》《為了誰》《滾滾長江東逝水》
    ——王二妮、雲飛、朱之文、李玉剛經典歌曲《剛好遇見你》《新貴妃醉酒》《為了誰》《滾滾長江東逝水》1、讀經文卻沒有理解其中的含義,讀得再多又有什麼用處?如果是真正地理解了,哪怕只有一句,也可以用來指導行動。2、借來最大的勇氣,全都用來擁抱你。3、驀然回首,嚇到國,雷到城,我看見了你。4、難以詮釋的心情,決心不在參雜著你,決心,一個人練習,不再那麼想你。5、你手中,掌握著一個人的幸福。
  • 風波之後,大衣哥現身膠州商演,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風採依舊
    這兩天,朱之文也是來到了山東膠州某地商演,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依然驚豔四座,獲得臺下觀眾陣陣掌聲,51歲的朱之文除了身材發福不少之外,唱功和風採不減當年。
  • 52歲的他因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而名聲大噪,曾以美聲代表中國徵服世界,也曾在舞臺上被觀眾高喊「下臺」
    提起楊洪基,大家最熟知和津津樂道的似乎還是他在1994版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演唱的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他那敦厚、寬廣又大氣的歌聲,帶著人們跨越時空,穿越到「三國」,使人們流連忘返。幾十年過去了,這首歌依然在到處傳唱。
  • 古詩詞朗讀|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當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在江邊的白髮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老友難得見了面,痛快地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於(人們的)談笑之中。
  • 《嵇康傳》: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然嵇志遠而疏……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真·三國志》至此也告一段落了,想想2018年更的第一篇是荀彧,以荀彧起頭,以嵇康收尾,他們倆個的身上,都散發出一種人性的光輝,在那個跌宕起伏的時代,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也點亮了後人的精神世界。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沒有淘盡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部劇就是一部春秋戰國簡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部劇就是一部春秋戰國簡史,帝王謀士賢臣良將,下部加入情感故事,每集都有一位佳人出場。九十年代是個好時候,各種作品,反思的,古典的,史詩的,層出不窮。小學時候極喜歡的一部劇,只看一遍,仍有片斷記憶印象深刻,尤其商鞅被處死那場看得內流滿面。戰國篇強調英雄列傳,細節上專注了,但並不討好。第一遍看的是精神,看到熱血沸騰。第二遍看的是權謀和氣運。
  • 《三國志:長江的燃燒》大江東去浪淘盡
    不得不喟嘆一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俱往矣…
  • 《忘不了的21首影視金曲》最愛《九兒》《新鴛鴦蝴蝶夢》《滾滾長江東逝水》《上海灘》《女兒情》
    11.滾滾長江東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