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建立,有何深意?

2020-12-24 人民政協網

10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並解讀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說,建立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條件下,適應形勢發展和時代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的治國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

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的建立有什麼重大意義?我國新聞發言制度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10月30日,《傳媒茶話會》對話中國記協書記處原書記顧勇華,中央黨校報刊社社長、學習時報社社長許寶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鄭保衛。

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顧勇華:

此次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是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的首次實踐,是屬於黨的系統的一次發布會。需注意的是,黨的新聞開放和信息公開並非從此時開始的。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黨中央就向世界媒體開放了黨的代表大會,允許國內外媒體採訪報導。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也在新聞開放和信息公開方面有充分的體現。

設置此制度一方面有利於黨中央的決策、決定能迅速動員起全國人民,讓全國人民能充分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另一方面,在關鍵時刻黨中央也能通過新聞發布會及時回應全國人民的關切,表明黨中央的態度,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幹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而這也是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

許寶健:

這場新聞發布會,上升到了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的治國理政能力的制度建設層面。這一制度安排和創新,雖然不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內容,但是它伴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而建立,不是偶然的,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也必然是一項長期堅持的黨內製度。

鄭保衛:

中共中央建立新聞發布制度,是在我國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大背景下,在我國面臨國內外複雜形勢以及傳媒生態環境複雜多變的現實情況下,確立的一種信息發布制度;是把實現黨務信息公開作為黨中央適應形勢發展和時代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提高黨的治國理政能力的一種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

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的建立,其意義在於通過新聞發布會方式把黨中央的重要信息公之於眾,告之於民,讓全黨和全國人民能夠及時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進而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去為實現黨的政治目標和戰略任務共同奮鬥,同時也可以起到監督作用,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能夠很好地貫徹落實。

同時,這也是在全媒體時代黨中央牢牢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實現正確輿論導向,為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繫,樹立黨的良好形象的一種政治設計。

另外,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的建立可以促進黨的新聞發布制度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推動黨治國理政能力的制度創新。

相比政府的新聞發布會,有何不一樣?

顧勇華:

對比政府系統的新聞發布會,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上的議題可能更聚焦國家層面的方針、戰略及黨的最高會議層面的新事項、新變化等內容。

許寶健:

相比其他的新聞發布會,建立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以中共中央名義對黨的重大決定、重要政策、重要事項進行新聞發布,是中國共產黨高度自信的具體展示和體現,也是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最有權威性、最有吸引力、最有影響力的方式。

在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世界更加關注中國方案、中國經驗、中國實踐,更加關注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是怎麼治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政黨都轉而以積極的目光和態度,迫切探尋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密碼」。

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的建立表明,中國共產黨沒有什麼「密碼」,只有「明碼」,中國共產黨完全可以以更加開放、更加開明的姿態展示給世界,只要你願意傾聽。

      鄭保衛:

一是發布主體不同。以往的政府新聞發布會,發布主體是國務院所屬各級部委辦局及各省區市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而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的發布主體是中共中央相關部門,主要是宣傳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以及由中共中央有關部門邀請的政府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以10月30日的這次發布會為例,發布主體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及其他相關部門負責人,包括中央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曉暉、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另外還邀請了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包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科學技術部黨組書記、部長王志剛。

二是發布內容不同。相比較政府的新聞發布,中共中央的新聞發布在內容上主要是就黨中央工作中一些重大問題舉行新聞發布。例如10月30日的發布會,其主要內容是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並回答記者的提問。

三是發布頻次不同。政府的新聞發布通常頻次會多一些,因為政府工作相對更加具體些,凡涉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產生活的重要事件,凡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特別是一些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事件、社會群體事件等都要舉行新聞發布會,有些還要定期舉行新聞發布,通報情況。而中共中央的新聞發布頻次相對會少些。通常會在黨中央召開重要工作會議、出臺重要方針政策、作出重大決策部署、進行重要人事變動等情況下才會舉行新聞發布會。不過,隨著中共中央新聞發布制度的進一步規範和完善,今後的發布會頻次會逐步增加。

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的主題和內容可能包括哪些?

鄭保衛:

我想主要會包括以下方面:

(1) 黨中央舉行的重要會議,如黨代會、中共中央全會、中紀委會議等。

(2) 黨的重要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與頒布。

(3) 黨代會、中共中央全會的報告解讀和精神傳達。

(4) 黨中央就全國性及全局性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5) 黨中央作出的重要人事調整和變動。

(6) 黨中央認為需要向全國公開發布的重要信息。

中國新聞發布制度發展沿革

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充分利用各種傳播工具和方式,積極開展宣傳鼓動工作。比如,周恩來在國共兩黨和談期間經常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中共和談的主張,揭露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

新中國成立初期,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中國政府新聞發布會是在1965年9月29日,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陳毅舉行的第一場新聞發布會。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在國內首開先例的新聞發布會。

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後舉行的第一場制度化的新聞發布會是在1982年3月26日,在外交部門廳舉行。

1983年2月,中央要求外交部和對外交往較多的國務院各部門建立新聞發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發布新聞。

1983年3月1日,時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的齊懷遠向中外記者宣布:中國外交部從即日起建立發言人制度。

1983年4月23日,中國記協首次向中外記者介紹國務院各部委和人民團體的發言人,正式宣布我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

1983年6月,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首次舉行新聞發布會。從此,兩會建立的新聞發布會的制度一直延續至今。

1983年下半年,中央提出建立全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國家統計局、外經貿部、國臺辦等部門的發言人也逐漸走到前臺。

1987年,中宣部、中央對外宣傳領導小組聯合發文,就國務院新聞發言人制度作出規範:國務院會議作出的可以公開報導的重要決定,由國務院新聞發言人定期(每月1到2次)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加以介紹,還可以就一個時期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問題發布新聞並答記者問。

198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新聞改革座談會紀要》,對中央政治局和國務院會議發布工作的制度化,健全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提出了積極建議。

1989年4月4日,七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明確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

隨後,各部委紛紛設立新聞發言人,中國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設明顯加快。

不過,在2003年之前,新聞發布在實際工作中發揮的作用,與中央要求還有距離。

2003年的「非典」成了政府新聞發布工作的推進器。中國政府在2003年4月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從4月20日起,衛生部每天下午4點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由中央電視臺直播。截至6月24日北京解除疫情,一共連續67天召開新聞發布會。

同時,為了提升新聞發布質量和水平,對新聞發言人的培訓進一步加強。

從2004年起,政府權威的信息出口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連續3年保持發布會50場以上的數量,發布的主題涉及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

2004年4月,中共中央下發《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對外宣傳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建立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各部委及省級政府三個層次的新聞發布工作機制,明確職責,注重策劃,加大對新聞發言人的培訓力度,提高新聞發布的效果和權威性,做到經常化和制度化」。

2004年12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首次公開了62個部委75名新聞發言人的聯繫方式。與此同時,各地政府的新聞發布會工作走上正軌,廣東、上海、南京等地政府紛紛設立政府新聞發言人並定期舉辦新聞發布會。

2005年中共中央領導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的工作報告上批示:「圍繞大局和重要題材,準確發布信息,正面引導輿論;樹立良好形象,積極擴大影響,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力推行政府公開,完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辦事效率。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2006年將工作重點轉向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建設上。在2006年推進了公安部、衛生部、教育部的例行發布制度,同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武在2006年底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會繼續推進更多部委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定期發布會政府信息和新聞。

200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開始實施。

2010年中央部委11位黨委新聞發言人集體亮相。至此,新聞發言人制度體系逐漸形成。

2011年國資委公布了121位央企的新聞發言人名單。發言人隊伍從無到有,不斷壯大,新聞發布的程序和功能逐步理順,帶來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

2016年2月17日,中辦、國辦聯合發布的《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指出,重大決策除應保密的決策前要公開,遇重大突發主要負責人要帶頭接受採訪,政府主要負責人要帶頭接受媒體採訪,表明立場態度,發出權威聲音,當好「第一新聞發言人」。

2016年7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在政府信息公開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政務輿情回應的主體責任,回應內容、回應的時效性要求,發言人的容錯機制、培訓及能力提升等。

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實施細則》,要求推進「五公開」,做好政策解讀,對涉及特別重大、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務輿情,要快速反應,最遲要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


參考資料:

李曉虎.中國政府新聞發布機制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07.

說明: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尹延永和畢業研究生張喆喆為本文提供了相關資料。


相關焦點

  • 首場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這些信息很重要
    【學習小組按】  中共中央於今天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  這是中共中央建立新聞發布制度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內容非常豐富,小組摘了一些要點,供大家學習。  2、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最重要的成果  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中共中央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 重磅解讀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今天,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主持發布會的中宣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主任徐麟說,這是中共中央首場發布會。
  • 香港影片中,所謂的「三級」到底指什麼,電影分級制度有何深意?
    香港影片中,所謂的「三級」到底指什麼,電影分級制度有何深意?近年來影視劇產量頗高,從國內到國外,各種大片,讓人一飽眼福。然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所看的電影都是分等級的。那麼香港影片究竟是怎麼分級的,又有何深意?
  • 外媒:習總「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有何深意
    外媒:習總「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有何深意 2013-05-06 12:08:26  來源:大公網
  • 國辦: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作出部署。《意見》指出,我國應建立一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 一日之內中俄頻繁互動,有何深意?
    中俄第二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有何看點?12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應有關「中俄軍機飛入韓防空識別區「的消息時表示,「防空識別區不是領空,各國依據國際法享有飛越自由。」他同時強調,此次訓練行動是中俄兩軍年度合作計劃內項目,不針對第三方。中俄兩國軍機嚴格遵守國際法,沒有進入他國領空。
  • 剛剛 中共中央發布重磅文件!110字聚焦資本市場 民營...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時謙 繼西部大開發之後,中共中央又來了一個重磅文件!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發布。關於資本市場和房地產文件涉及到資本市場的內容有110字,主要是:加快建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推動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完善強制退市和主動退市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投資者保護。探索實行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註冊管理制。
  • 【地評線】潮評|探索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發揮債務清理機製作用
    日前,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浙江法院個人債務集中清理(類個人破產)工作指引(試行)》,提出通過附條件的債務免除、誠信財產申報、合理確定「生活必需品」等以實現豁免財產目的,探索在個人債務集中清理中逐步建立個人破產制度。
  • 流瀲紫揭秘《甄嬛傳》大結局的最後一個鏡頭,暗藏深意,令人唏噓
    《甄嬛傳》大結局,甄嬛說完「他在時,弘曕沒能叫一聲阿瑪,死後總要有兒子陪在身邊」後,便是全劇的最後一句臺詞,她的語氣充滿了疲憊與厭倦,她說:「槿汐
  • 張業遂:建立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完全必要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5月21日21時40分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大會發言人就大會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香港星島日報記者:剛才您提到的今天大會預備會議通過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日程中,有一項是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請問,全國人大會議列入這項議程有什麼考慮?謝謝。張業遂:謝謝你的提問。
  • 人民法院建議推動建立個人破產制度,這對消費金融發展有何影響?
    10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作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工作情況的報告時建議,推動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完善現行破產法,暢通「執行不能」案件依法退出路徑。10月30日,人民法院報報導稱,全國法院所形成的三大制度機製成果,為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提供了有效條件,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工作基礎。
  • 2020婦女權益年度新聞報告出爐,義烏婚前可查家暴制度入選!
    11月3日,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共中央建議十四五規劃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如,建立發現未成年人權益遭受侵害後的強制報告制度;學校、幼兒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制度;設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的從業查詢及禁止制度;特別注重對未成年人的安全保障;完善司法保護加強對未成年被害人保護;壓實法律責任讓未保法長出「牙齒」等。
  • 《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
    發布人:省民政廳副廳長  耿學梅(2020年11月18日)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按照新聞發布會安排,我就全省社會救助領域改革發展和《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向大家做一個簡要介紹。立足於統籌社會救助資源,推進相關部門救助職能協同配合、高效聯動,進一步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工作機制,有效發揮各項救助制度整體合力。社會救助部門協調機制全面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基本形成,全省鄉鎮(街道)共設立社會救助服務「一門受理」窗口1530個。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適時啟動。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不斷健全,與27家銀行實現信息共享。
  • 羅志祥剛有復出消息,周揚青立馬曬出一組照片,這其中有何深意?
    羅志祥剛有復出新聞,周揚青馬上曬出一組照片,這裡面有何深意? 前段時間,羅志祥因為要在自家豪宅樓頂蓋露天泳池遭到了鄰居的投訴,結果被相關部門「提醒」,需要在一個月之內將違規建築拆除。羅志祥違建泳池再次引起了渲染大波,因為有太多人想到了那個他和好兄弟舉辦的「泳池派對」。
  • ...徐州泉山建立對性侵未成年人罪犯從業禁止及信息查詢制度
    憲法日|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 徐州泉山建立對性侵未成年人罪犯從業禁止及信息查詢制度 2020-12-03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打」黑除惡到「掃」黑除惡,一字之變有何深意?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從「打」黑除惡到「掃」黑除惡,一字之變有何深意?   新華社記者楊維漢、劉奕湛   對黑惡勢力堅決「亮劍」,果斷出擊。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發出《關於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通知》。
  • CCYIA發布2019中國郵輪十大新聞
    中國網1月14日訊 1月13日,中國郵輪領域權威社團組織——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發布2019年中國郵輪十大新聞(按時間順序)。01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郵輪經濟東風徐來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有序推動香港、廣州、深圳國際郵輪港建設,此規劃的發布可視為相當長時間內促進中國華南郵輪經濟大發展的又一股「東風」。
  • 建立前科消滅制度是否有必要
    作者:任翕張今年兩會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建立前科消滅制度」的建議,引起一定的熱議,多家重要媒體也有報導,但似乎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委員之所以呼籲建立「前科消滅制度」,是因為我國存在多年的「前科報告制度」。
  • 近期時政熱點新聞:2020年6月2日時事政治、熱點新聞簡短匯總
    我們要與外界交流、建立聯繫,而掌握時政,我們就能更好地與世界溝通。山東中公教育小編每日給大家搜集整理當下熱點:近期時政熱點新聞:2020年6月2日時事政治、熱點新聞簡短匯總,供大家閱讀整理。6月2日,星期二,農曆閏四月十一國內新聞1、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
  • 命名古籍保護單位有何深意?國圖館長:針對古籍分布不均衡現狀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11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發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孔子博物館《乾隆御定石經》等752部古籍入選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