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派女作家滕肖瀾新長篇寫的是——為買房奮鬥的上海女性

2020-11-28 騰訊網

近日,70後上海女作家滕肖瀾推出新作長篇小說《心居》,這是一部講述滬上味道與人間煙火的文學作品。據悉,《心居》將會被改編成電視劇,由《蝸居》導演滕華濤執導,目前正在籌備中。記者專訪滕肖瀾時,她正在《心居》電視劇劇組緊張地創作。

《心居》滕肖瀾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心居》電視劇海報

滕肖瀾

滕肖瀾1976年生於上海,是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上海市作協專業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城裡的月光》《海上明珠》《乘風》《城中之城》等,小說集《上海底片》等。中篇小說《美麗的日子》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心居》是滕肖瀾的長篇小說新作,深潛於生活,道盡普通人對「小日子」不懈持有的熱望,紛雜日常中的極力爭取。小說寫的是此刻的上海,有著生於斯長於斯的城市常住者,折騰半輩子只為落葉歸根的老上海人,不想變得透明而努力上進的新上海人。

滕肖瀾在寫作時沒有把買房、賣房的過程作為主要內容,她想寫的是房子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階層所造成的影響。滕肖瀾坦言首先希望做到真實,希望寫完以後,能夠讓包括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看過後都覺得真的是上海,不是編出來或想像中似是而非的上海。

滕肖瀾在寫這本書時也沒想好叫什麼,她問好友,故事以房子作為切入點,寫的是當下上海各個階層老百姓的生活,你看看有什麼好點子?朋友提議「居心」,滕肖瀾索性把這兩個字反過來,變成「心居」:「故事裡以馮曉琴為代表的新上海人,夢寐以求在上海有一套房子,『心』是她心裡的居所,同時也諧音『新』,相比老上海人的房子有一層新,她希望有嶄新的居所」。

小說的兩個女主人公顧清俞和馮曉琴的處境有著明顯的對比,這對大姑子和弟媳,一個是上海本地人,一個是外地媳婦;顧清俞是精英,收入很高,上來就要買一套兩千萬的房子。她的雙胞胎弟弟是個「飯桶」,弟弟和弟媳婦過得窘迫。馮曉琴一直想在上海買房,但又沒錢,只好找大姑子借錢,由此產生了微妙的心理活動。

房子既要安放肉體,也需承載靈魂,是最好切入現實的題材。在當下要寫上海百姓的生活,房子是繞不過去的點。《心居》中,原本要好的三兄妹正是因為一套房子產生了矛盾。「我其實一開始想寫一個大家庭,從顧家三兄妹開始,下面有各個小家庭,上面還有顧老太,四世同堂。這些年上海的房價漲得非常離譜,我也有買房的經歷,房子對上海人而言到最後已經不是一套房子這麼簡單了,會有很多外延的東西,多少會撼動上海人原有的價值觀。」滕肖瀾說。

書鄉專訪

脫離生活就是失敗

書鄉:正在拍攝的電視劇中,顧清俞和馮曉琴形成了有趣的對比,您作為上海人,怎麼看小說中「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的差別?

滕肖瀾:這兩位女主人公相似的地方是她們都很能幹,會為自我考慮,作為現代女性,她們的性格有很多相似之處。當然這姑嫂兩人因為處境不同,顧清俞是上海人,有一點點微妙的居高臨下,我在寫作時也特別注意這其中的分寸問題,沒有讓兩個人相處變成「看不起」,兩人之間是客氣地相處,顧清俞心裡可能有些看不慣的地方,但不會說出來。現在上海也有很多新外地媳婦,大部分老百姓過日子不可能像電視劇那樣整天吵鬧的,過日子就是為了好好過日子。

書鄉:這是您第一次做編劇嗎?做電視劇的編劇與創作小說有哪些不同?會不適應嗎?

滕肖瀾:是第一次做編劇,現在劇本寫了大半。小說要更率性一些,有許多主觀性的東西,比如心理描寫和氛圍渲染。劇本是不同的,劇本要有畫面感,要把一切都變成畫面展現給觀眾。而且劇本是團隊創作,要不停討論修改,要參考大家的意見。一開始完全不適應,我會按照小說裡情節的走向去慢慢地娓娓道來,導演跟我說這樣寫呈現出來的畫面是有問題的,給了我很多意見。電視劇比小說也會增加很多戲劇衝突,不然二十多萬字的小說肯定撐不了三十多集。我在寫的時候會不停地提醒自己,衝突是跟著人物走的,不能為了吵架而吵架。觀眾看了之後覺得人物脫離生活,那就是失敗。

書鄉:顧清俞是典型的上海女人,你希望電視劇呈現出來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滕肖瀾:顧清俞是一個典型的上海白領,有學歷,有文化,有顏值,家境很好,為人自信,前期的人生比較順利。她不是一個咄咄逼人的人,相反,她很有教養,性格溫和,智商情商都高。我周圍的很多上海女人與電視劇中的上海女人是不太一樣的。很多劇刻畫的是迎合他人心目中的上海女人的形象,這不是真的上海女人,至少不會感覺是很凌厲的、充滿稜角的。很長時間裡,大家對上海男人也會有「窩囊」的印象,這對上海男生是一種誤會。我希望通過我的小說看到上海人真實的樣子。

書鄉:有評論把你稱為「新海派作家」,你怎麼看這個「新」,有哪些「海派作家」對你影響較深?

滕肖瀾:其實不是「新」或「舊」,而是每個人都會寫自己最熟悉的上海,這是我們的區別。我個人喜歡王安憶和金宇澄,他們的小說可以當教科書看,寫上海寫到那種程度就沒有話說了。我在寫作初期遇到過一些困難,我想寫熟悉的生活,也有許多素材,但不知道從何下筆,很迷惑,就會看許多上一代上海作家的作品,發現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茅塞頓開。都說寫作是沒有教材的,但他們的小說確實是我寫作的教科書。

上海人寫上海有盲區

書鄉:《心居》寫作的是當代上海人的故事,其中寫了各個階層各形各色的人物,人物原型是你身邊的人嗎?

滕肖瀾:我寫的是當下的上海,是大家正在過的生活,這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挑戰,讓大家覺得這不是上海的感覺。我不想寫得很狗血和誇張,我想儘可能地寫出普通人日常的生活狀態,所以我也做了很多功課。小說裡寫到了各個階層的人,絕大多數不是我自己的經歷,我只能從生活中觀察和發掘我曾經接觸過的人,將他們的影子集中起來到一個人物身上,將心比心,感同身受,想如果我是她會怎樣,人和人的感情是有「共情」的。

書鄉:您說自己作為上海人寫上海,反而更難,有時會「燈下黑」,為什麼?

滕肖瀾:我整天生活在上海,某種程度上做不到從第三者的眼光看上海,有時會少一些客觀。所以上海人寫上海可能會有盲區,因為身處其中,已經習慣了,不那麼敏感了,激不起水花了。

書鄉:《心居》中馮曉琴這樣的外地媳婦和上海婆婆之間的相處十分包容客氣,上海的父母對孩子找本地人或外地人結婚怎麼看?

滕肖瀾:我不覺得上海人「排外」。很多人對上海人有一種刻板印象,有誤會,其實上海人骨子裡是很息事寧人的,信奉「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種態度並不是說我對你沒有意見,但是為了過日子的平衡,我會有所保留和妥協。親戚之間也是這樣,有時候會劍拔弩張,但大部分時間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之中。我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講課會說上海話,但現在你不管做什麼,大家對說普通話已經習以為常了。上海已經是一個融合的上海了。

書鄉:《心居》也寫到了知青子女,您本人也是知青子女,知青子女有什麼特點?

滕肖瀾:我從小看著父母在他鄉會有一種失落,耳濡目染父母的情緒,我回上海之後有種失而復得的感覺,所以會更懂得珍惜,對父母來說也是一種落葉歸根。

社會心態一直在變

書鄉:《心居》裡寫到了很多買房子的問題,在大城市安居確實是當代人的重大課題,您想通過這部小說表達什麼樣的價值觀?

滕肖瀾:我小說寫到上海的房子貴得離譜,其實大城市都是這樣。對很多「新上海人」來說,房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很多矛盾是單純地因為具體的某個房子。在寫小說時寫到房子,也會覺得比較悲哀。我們小時候父母總說,你要好好讀書,找個好工作,結婚生子;但現在你設想一個人如果此前沒有任何根基,在上海靠工資買房子是很困難的。房子如今已經撼動了上海人的價值觀,不管是新上海人還是老上海人,我們開始覺得通過努力可能也無法達成買房這個目標。另一方面,上海很多年輕人的父母有一些房子,他也不用再努力,靠收房租就可以過活。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現實會給人重重一擊,也會影響到年輕一代的奮鬥心態。我覺得這對整個社會並不是一件好事。

書鄉:現在年輕一代中開始流行一種觀點,不結婚生子就不用背負買房的壓力,也不用參與到社會評價系統中,您怎麼看?

滕肖瀾:一些年輕人想法就是一輩子租房,我在小說裡也寫到很多新上海人買房的希望非常渺茫,就選擇租房,可能慢慢地很多老上海人也會這樣,因為很多老上海人也只有一套房子,那麼如果不能置換,他們的後代也會選擇租房。社會心態是一直在變化的,我小說裡寫的是當下的情況,未來可能就不一樣了。

書鄉:您在小說中也寫到這一代獨生子女的問題,您是獨生子女嗎?您認為獨生子女壓力大嗎?

滕肖瀾:我有一個妹妹,但確實我能體會獨生子女壓力很大。夫妻兩個人要照顧四個老人,兼顧不到的。但將來的養老系統、條件和現在應該會有很大變化,等到現在的中年人變成老年人後,心態也會發生變化,不一定要求子女一定要照顧自己,會有更多的人去養老院等養老機構,都是現狀在改變人的價值觀。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陳夢溪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誰說中國女作家只會寫情情愛愛?
    其中錢佳楠、張怡微、周嘉寧生於滬長於滬,同為80 後一代,師出同門(上海復旦大學),以寫故鄉事見長,讀者總結其作品頗具滬地風格,古典高雅與現代小資兼容,是上海女性文學一脈相承的通透。1944 年5 月,一位叫陶嵐影的年輕女士在上海十分風行的大眾文學雜誌《春秋》寫了一篇名為《閒話小姐作家》的文章,用極其幽默閒適的筆致,如數家珍地盤點了當時活躍在文壇的諸多女作家:張愛玲、施濟美,俞昭明,施濟英,湯雪華……當然還有陶嵐影自己。由此「東吳系女作家」「小姐作家」成為這群活躍在當時上海灘的女性作家的統稱。她們便是海派女性文學風格的奠基人。
  • 特別調查:我們時代的女性寫作——34位當代新銳女作家的同題回答
    正如我們所熟知的,現代中國誕生了一批重要的女性作家:丁玲、蕭紅、張愛玲……;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也出現了一批深具女性精神的寫作者,張潔、鐵凝、王安憶、林白、陳染……。今天看來,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女性寫作已然成為重要文學現象,在研究領域也已成為顯學。但是,隨著新一代女性寫作者的成長,她們的寫作正在發生重要而令人難忘的變化,其性別觀和寫作觀也有別於前輩。
  • 上海文壇「陰盛陽衰」
    東方網3月20日消息:在日前舉行的「都市文化與女性寫作」研討會上,上海文壇「陰盛陽衰」現象,引起與會者濃烈興趣。男性作家趙長天坦言:這是正常現象,而且將會持續下去。從「五四」到新世紀,在各個時期上海文壇都湧現出一批女性作家。
  • #大城市女性買房就是獨立?
    ◎買進深圳(ID:buysz2020) | 深圳多姐原創 還記得今年5月,廣州90後女大學生奮鬥5年,買下400棟農民房的故事嗎?
  • 「初心照亮徵程·奮鬥鑄就輝煌」 上海體育主題演講比賽決賽暨頒獎...
    不同尋常的這一年,上海體育人做了些什麼?建設「健康上海」的這些年,體育人又經歷了什麼?為進一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中華體育精神和上海城市精神,傳承體育文化基因,激發持續創新動力,上海市體育局舉辦「初心照亮徵程·奮鬥鑄就輝煌」上海體育主題演講比賽,用故事敘述體育精神,用行動傳承體育精神。
  • 今年女性小說獎入圍的16名女作家,譯文君看好她
    1992年,因為沒有任何女性作家入圍布克獎,為表彰女性作家的成就,女性小說獎誕生。1996年,女性小說獎首次頒發給已故英國作家、詩人海倫·鄧莫爾(Helen Dunmore)。),大家熟知的女作家像扎迪·史密斯以及珍妮特·溫特森都是橘子文學獎「時期的獲獎女作家。
  • 女性獨立的定義取決於買房嗎?
    關於節目中討論的「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這一話題,大家各持己見、思辨交鋒,使之登上了微博熱搜。數據顯示,近年來,單身女性購房的比例正逐年上升,2018 年時,幾乎追上男性購買者的比例,因此也出現了更多獨立的女性購房群體,女性購房者和業主的數量肉眼可見的增長顯著。
  • 龍江女作家走進未成年犯管教所 寫下長篇紀實作品
    其實,早在幾年前,年過七旬的龍江女作家張雅文,就已關注這一話題。2016年12月到2017年7月之間,張雅文走進北京、上海、浙江、雲南、廣東、廣西、黑龍江、河北、陝西、山東等11個省、市、自治區的未成年犯管教所採訪,挖掘未成年犯的犯罪根源,尋找青少年教育問題的癥結。
  • 《大好時光》:新海派劇的脫穎而出
    這是一部不以體量而以話題和製作取勝的新海派電視劇,當代青年情感生活指南,美麗上海的影像導遊。《大好時光》目前已經出口到美國,即將於11月20日在美國中文電視臺黃金檔播出,每晚9點首播,第二天11點重播。
  • 2019年雨果獎,這項科幻界的大獎,無疑將由女作家繼續包攬!
    本月初,世界科幻協會(WSFS)公布了2019年雨果獎提名,長篇、中長篇、中篇、系列等共有23部作品、21名作家入選。在這21名作家中,僅有4名男作家(其中還有1名公開自己是跨性別者),17位科幻女作家在每個類別都佔有絕對優勢!這是一次巧合還是趨勢?什麼是佔有絕對優勢?
  • 新加坡華人女作家上海首發《絲路江心鏡》
    張露期待回望古老而繁榮的海上絲綢之路,通過感人至深的歷史玄幻故事,為亞洲文明的繁榮與互鑑做出獨特的解讀和貢獻。 崔瑜 攝新加坡華人女作家上海首發《絲路江心鏡》 展開海上絲綢之路壯美畫卷中新網上海12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1200年前,從中國南海出發的「黑石號」,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印度及北非的貨物,沉沒於印尼海域。當下,「黑石號」寶藏從新加坡來到上海,正在巡展。
  • 諾貝爾文學獎再演「逆襲」 祖母級女作家獲獎
    在孩子們打呼嚕和烘麵包時寫作  名氣遠在村上之下的加拿大女作家實現了逆襲。就在昨天晚上7點之前,絕大多數的國人並不知曉甚至不會注意到這個一頭銀髮的小老太太。即使是在文學圈內,加拿大女性寫作的文學版圖,除了瑪格麗特·阿特伍德,也很少有人關注過艾麗絲·門羅。
  • 趙小棠:女性真正獨立是思想上的獨立!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
    最近愛奇藝出了一檔具有「她」價值的聚焦女性話題的分享綜藝《姐妹們的茶話會》,最新一期討論的話題圍繞「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來自美國的陽離子支持此觀點,她認為:女性買房是在最高層次宣布自己經濟獨立,表示女性不依賴男人,以後女性在生活中不會圍繞男人,而是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 女作家張翎談女作家:有一種文學探幽叫「三種愛」
    作家張翎循著歐美文學史上三位傑出女作家的作品脈絡與生活舊跡,一路追尋。撥開她們故居裡歲月的塵埃,讓自己關於她們文學生涯「漫天亂飛的印象」,找到一塊落腳的實地,張翎以一部長篇散文集《三種愛:白朗寧夫人、狄金森與喬治·桑》實現了一種貼近心靈的探幽與致敬。
  • 買房必看!權威解讀上海最新限購、貸款買房攻略
    說到買房,尤其是在上海買房,不得不提的就是限購政策以及貸款條件。上海本地人能買幾套房、非滬籍人員如何才能買房、單身買房和已婚買房有什麼區別、如何才能達成貸款最低首付比例條件……毫無疑問,對於那些想要在上海買房的人來說,上述問題都是無法避免且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帶來關於上海買房貸款、限購的最新解讀,快來看看有沒有你感興趣的問題吧。
  • 臺灣女作家蔣曉雲:歷史由男人書寫 寫女人意義更大
    之後她給自己設立了一個龐大的寫作計劃,寫三十八個民國出生的普通女性,從民國元年(1912年)一直寫到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目前已寫完十四個女性,收錄在這本即將出版的《百年好合:民國素人志》中。《百年好合:民國素人志》裡的十四個女人,儘管之後的命運迥異,但她們有一個共同點,都和上海有關。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
  • 女性買房是經濟獨立的表現嗎?我的答案是,不建議女性婚前買房
    文 | 時光漫漫車馬遠導語:房子一直是老百姓離不開的一個話題,而對於女性來說,婚前買房被大多數人視為是女性經濟獨立的象徵。但是在我看來,單身女性要不要婚前買房,其實要區分情況來看。具體區分哪幾種情況,大家不妨聽我細細講述一番。
  • 女性獨立跟買房沒關係,只跟婚姻和安全感更有關係!
    女性買房跟獨立,有必然的對等聯繫麼? 是房地產賣房賣不出去,掏光六個錢包還不夠,現在想要挑撥、慫恿女性打著獨立的名義,積極買房去了嗎? 明明獨立和買房是兩碼事,為什麼偏偏就有人把獨立跟買房扯在一起,認為買房就是獨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