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的婚姻悲劇,究竟是誰造成?徐志摩才是真正想毀了她的人

2020-12-22 騰訊網

也許會有人說,張幼儀的悲劇是家長制包辦婚姻所造成的悲劇,可我卻並不這麼認為。

包辦婚姻確實是造成張幼儀悲劇的一個促因,但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終究還是她的丈夫,也就是徐志摩的態度。

這也就是說,徐志摩才是那個真正想要徹底毀了張幼儀的人。

不過,好在張幼儀足夠堅強,並且家中有幾個足夠疼愛她的哥哥,這才讓她慢慢治癒了徐志摩帶給她的傷害。

為什麼說徐志摩才是那個真正想要毀了張幼儀的人?這一切就得從他們的婚姻說起。

張幼儀出生於1900年,徐志摩生於1897年,他們是在1915年結婚,此時的張幼儀只有15歲,徐志摩已經18歲。

倘若說當時已經18歲的徐志摩對愛情還沒有追求,或者說成長於傳統家庭的他仍然無法違背父母意志的話,這一點確實能夠理解。

可是,他在法國對張幼儀所做的一切,已經不只是負心漢這麼簡單了,但凡有些良知之人恐怕也做不出那樣的事。

張幼儀於1918年生下了長子徐積鍇之後,沒過多久,徐志摩就離開了家,遠渡重洋去了美國留學。

他去求學,張幼儀當然沒有理由阻攔,她也不會阻攔。

她所接受的傳統教育無時不在告訴她,她不能阻攔他,她只要在家中做好「相夫教子」的本職工作就好。

1920年徐志摩由美國轉赴法國,也正是在法國,他遇到了讓他一生愛而不得,甚至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人。

也恰恰是這一年,張幼儀也滿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法國,一心想著能夠在法國照顧求學的丈夫。

然而,徐志摩對張幼儀的到來卻很不開心,因為她破壞了他想要追求那個讓他魂牽夢繞的女人的計劃。

徐志摩把對張幼儀的不喜歡甚至是厭惡表現得淋漓盡致,張幼儀在他看來就是一個沒有學識、沒有情趣的鄉下姑娘。

張幼儀當然也感受到了丈夫對自己的厭惡,但是她也只能選擇默默地忍受。

這時候的徐志摩已經23歲了,又遠在法國,他的父親即便想管也管不了他,他應該有足夠的自由了吧?

他應該有足夠的權利為自己做決定了吧?至少在某些事上,他絕對可以自己做主。

可他做的事,卻讓人感到不齒。

他一邊厭惡著張幼儀,一邊嚷嚷著讓張幼儀離婚,可是張幼儀卻在1922年為他生下了次子彼得。

這意味著什麼?他一邊厭惡張幼儀,一邊要和張幼儀離婚,又一邊向張幼儀索取以滿足他的欲望。

既然不喜歡,既然要離婚,為什麼又要這麼做?

更讓人生氣的是,張幼儀在告訴他,她懷孕了的時候,他卻只是冷冷地回了她一句:趕快打掉!

那個時代,讓一個懷孕的女人去打胎實際上是一件有生命危險的事,但是他就是那麼鐵石心腸。

張幼儀咬著牙籤下了離婚協議,這對張幼儀來說本就是一次傷害了,可徐志摩卻又做了一件繼續傷害她的事。

他迫不及待地回國登報發表了離婚通告,這無疑是把他休了張幼儀的事公之於眾,讓張幼儀顏面掃地。

他之所以這麼高調地發表離婚通告,完完全全是為了告訴他心裡最愛的那個人,他是自由身了,他可以名正言順地追求她了。

徐志摩所做的這些事,總不是包辦婚姻逼他這麼做的吧?

當然不是,這些事完全是徐志摩出於主觀意識所做,在離婚之前讓張幼儀懷孕完全是他出於主觀欲望所做。

包辦婚姻這四個字,只不過是為徐志摩披上了一層看似光鮮的羊皮罷了。

所以我才說,徐志摩實際上才是那個真正想要毀了張幼儀的人,否則那些事他根本不必去做。

我也替張幼儀感到慶幸,因為她能夠早日離開一個想要徹底毀了她的人,然後獲得新生,這是一件幸事。

徐志摩,配不上張幼儀。

所以,張幼儀晚年才會說,感謝他的離婚之恩。

相關焦點

  • 張幼儀的婚姻悲劇,是怎麼造成的?
    也許會有人說,張幼儀的悲劇是家長制包辦婚姻所造成的悲劇,可我卻並不這麼認為。包辦婚姻確實是造成張幼儀悲劇的一個促因,但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終究還是她的丈夫,也就是徐志摩的態度。這也就是說,徐志摩才是那個真正想要徹底毀了張幼儀的人。
  • 張幼儀:徐志摩離開後,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而這一切結束後,張幼儀已經是身心俱碎。許多年後,她回憶那時心情:「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離婚的最主因是結婚。」也許吧,這一樁看似門當戶對的婚姻原本便不該開始。在盛大婚禮前,雙方父母對皆對這場姻緣表示滿意之時,徐志摩曾看著媒人遞來的照片,說一聲:「鄉下土包子。」一種才子式的刻薄。
  • 她才是徐志摩真正高攀的那個女人……【微話題】
    古往今來,婚姻狀況差得過張幼儀的女子恐怕也沒幾個。梁實秋曾描寫徐志摩:「他飲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爾打麻將,出牌不假思索,揮灑自如,談笑自若;他喜歡戲謔,從不出口傷人;他飲宴應酬,從不冷落任誰一個。」但是,隨和瀟灑的詩人對待自己不愛的結髮妻子,冷漠殘酷極了。
  • 精明女人張幼儀,到底是哥哥「坑」了她,還是徐志摩「坑」了她?
    但是棄婦也好,勵志女性也好,張幼儀的哥哥們,以及她的前夫徐志摩,才是決定她人生起伏的關鍵人物。一1913年,張幼儀13歲,正在江蘇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一天四哥張嘉璈把她叫回家,跟她說道:「四哥給你尋了一門親,是浙江海寧徐家的公子徐志摩。」張幼儀感覺突然,但什麼也沒說。兄長如父,一切聽從兄長安排好了。
  • 張幼儀:她才是真的獨立
    因為電視劇《三十而已》,最近又忽然很想和大家談談「獨立女性」這個話題。 其實很多讀者可能一看標題,就知道今天要寫的是誰了,沒錯,就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婚姻上看,張幼儀和他是包辦婚姻,這讓一心追求自由的徐志摩厭煩極了,他潛意識裡把張幼儀當裹小腳的女人看,是帶著相當輕蔑的態度的。
  •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1915年時,張嘉璈在學校當中巡視時,發現了一名才華橫溢的學生,正是徐志摩,兩人交流之後,張嘉璈對他十分欣賞,一問才知徐志摩年方18,還未婚配,於是張嘉璈就動起了撮合妹妹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心思。當張嘉璈找到徐志摩父親徐申如,並且開始提及此事時,徐申如心中十分開心。
  • 張幼儀:15歲結婚,22歲離婚,離開徐志摩後,她謀生也謀愛
    因為與徐志摩離婚,她變成了一個具有「原配濾鏡」、楚楚可憐的人,是包辦婚姻的犧牲品,也是徐志摩追求自由戀愛道路上的阻礙。人們覺得她有著一個悲劇的結局,是一個悲劇人物。然而我覺得事實並非如此。張幼儀,1900年出生於江蘇寶山,1915年她十五歲,與徐志摩結婚。在她的一生中,所有不平凡的故事,似乎都是從她遇到徐志摩的這一年開始的。
  • 徐志摩前妻張幼儀: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張家的陪嫁綿延數十裡,其中有許多家具都是特地去歐洲選購的,一火車皮也裝不下。當硤石的人們,還在津津樂道徐家婚禮的奢華、新娶少奶奶嫁妝的豐厚,羨慕著這場強強聯手的婚姻時,婚姻中的他和她,卻早已撇下華麗麗的道具,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他不待見她,從知道要娶她的那一刻起。
  • 張幼儀:離開徐志摩是結束也是重生,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如願歡喜
    但了解之後才發現她也有女性意識獨立自強的一面。她的婚姻和人生告訴我們:只有掌握自己的人生,才可能如願歡喜。01 不被看見的婚姻是彼此消磨,「門不當戶不對」的思想差距更奠定了婚姻情的悲劇張幼儀出生於1900年,她的家庭是江蘇寶山縣的一個名門世家,她的父親是當地的巨富。
  • 觀徐志摩、張幼儀婚姻故事有感:蓄謀已久的離婚談何文明?
    她家庭顯赫、善良溫婉,他才華橫溢卻紈絝風流。他就是我們教科書裡的大詩人——徐志摩,而她是他的原配妻子——張幼儀。身為富家女、大家閨秀,張幼儀的身上完全沒有驕橫無禮,她甘願委身專心陪伴婆婆做手工針線活,甘願等候徐志摩放假回家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可是,在他們的婚姻裡,沒有夫妻之間的相敬如賓、舉案齊眉,有的只是一方的溫柔相待和另一方的敷衍了事。徐志摩能對家裡的僕人噓寒問暖,卻對自己的髮妻無言以對,擺露出一臉嫌棄鄙夷的樣子,真是不可思議!
  • 張幼儀晚年時與兒孫分住,被問愛不愛徐志摩,她卻說她不懂愛
    提到張幼儀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張幼儀,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他們倆是因為包辦婚姻走到了一起。張幼儀十分有才華。儘管她這麼有才華,人們認為她必將此生圓滿之時,她卻沒有和徐志摩走到最後。與徐志摩的婚姻張幼儀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徐志摩是一個大詩人,大作家,現代新月派代表。
  • 徐志摩既然並不喜歡張幼儀,為何還讓她生了兩個孩子?
    對於張幼儀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並不是十分的熟悉,但是對於她的丈夫徐志摩,卻是人人皆知的,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兩人的家庭環境都是比較優秀的,當初是屬於中父母之命,兄長保媒達到的一段婚姻,這段婚姻無論是對於徐家還是張家來說,似乎都是完美的,大家都十分的滿意,唯有徐志摩。
  • 徐志摩原配張幼儀: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饒是如此,他給陸小曼寫信,還是忍不住讚嘆他的前妻:  C(張幼儀)是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現在真是「什麼都不怕」。  要想真正贏得他人的尊重,只有自己的自立自強。道理雖很淺顯,但現實世界裡,在黯然消退後,又華麗再現的能有幾人?  破繭方能成蝶。張幼儀做到了。她做德文老師;她經營雲裳服裝公司,擔任總經理;她接辦女子商業儲蓄銀行,成為副總裁。
  • 《張幼儀傳》 | 離婚之後,還能和徐志摩做朋友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顏夕的作品《張幼儀傳》。在昨天的閱讀中,我們了解了張幼儀和徐志摩這段婚姻走向結束的前因後果,了解到在這整個過程中,張幼儀遭受了太多的委屈和不幸,但幼儀並沒有被這些艱難困苦打倒,相反地,她變得更堅強了。 那麼,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 徐志摩原配張幼儀:見到陸小曼第一眼,我就知道自己輸在了哪裡
    越是了解徐志摩,越發現徐志摩感情往事比他的才華還要複雜,其中的兩段婚姻,三段戀情最為人津津樂道,人們說張幼儀是苦命的原配,陸小曼是奢侈的夫人,而林徽因是成功的「綠茶」。林徽因「綠茶」與否眾說紛紜,倒是錢鍾書、冰心在自己的文學作品當中加以「明示」過,一向熱情開朗的林徽因也沒有避諱過他,這才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誤會。
  • 張幼儀:「我這一生是個悲劇?這真是最大的誤解」
    這個世界挺奇怪的,對於女孩子,如果感情經營失敗,總是不由分說地就認定她這一生的悲劇色彩。比如著名大(渣)才(男)子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在很多人印象中,張幼儀是個遵從封建禮教的傳統女人。但事實上,她也曾奮力追求新知識,渴望自由平等。張家兄弟姐妹12人,她是家裡第一個沒有裹小腳的女子。
  • 1967年張幼儀重遊英國,脫口而出一句話,卻是對徐志摩無情的嘲諷
    像武則天這樣的強人也差點被唐高宗廢掉,她根本不會哭,反而當機立斷,殺死了草擬廢后詔書的上官儀,殺雞儆猴,嚇得包括自己的丈夫在內的其他人都不敢再提廢后的事;到了民國時期,女人的婚姻比古代自由了一些,但也免不了好女人遭辜負,比如被徐志摩拋棄的張幼儀。在西方教育中,徐志摩是個才子,在傳統教育中,張幼儀是個淑女。
  • 張幼儀:徐志摩,謝謝你離開了我
    張幼儀(影視圖片)大家好,我是張幼儀,對,就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前妻。雖然我和徐志摩的事情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但一再成為大家的談資,在花邊新聞之外,我更希望給更多人帶去正能量,特別是女性。眾所周知,我和徐志摩是在1915年結的婚,當時的我只有15歲,我的媒人是我的四哥張嘉璈,他在隨上司巡視學校時,發現徐志摩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於是和徐志摩的父親訂立了婚姻,兩家家長都是無比歡喜和願意的。只有一個人除外,就是我未來的丈夫徐志摩。後來,我才知道,他讀過許多書,喜歡寫詩,是一個浪漫主義的人。而我是一個傳統家庭長大的女人,怨不得他說我是土包子。
  • 徐志摩與髮妻張幼儀無奈的婚姻,若無相見,怎會相欠
    又有多少人山盟海誓願一生執手相依,卻陰差陽錯,成了彼此的過客。你是「此情可待成追憶」,他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不管人生有多少的不經意,到底還要走下去。是緣,是劫,躲不過,避不開。徐志摩此時並不知道,他出眾的才識會為他生命中第一段姻緣落下了伏筆。起伏的命運如同構思跌宕的小說,看似虛擬,卻是人世尋常之事,件件真實,有憑有據。
  • 徐志摩前妻張幼儀:這世上,永遠只能是自己成全自己
    徐志摩雖一日三餐在家吃,卻極少說話,對飯菜的好壞,從不作任何評價。讓一旁的張幼儀,心傷了又傷。要知道,為使飯菜合口,她想盡辦法,嘗試過多遍,卻得不到丈夫一句表揚,哪怕是批評也好啊。她無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徐志摩,她一開口,他必說她,你懂什麼?你能說什麼?他的鄙視,讓她極度自卑,她多想也多讀點書、學點英文,成為一個飽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