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徐志摩,謝謝你離開了我

2021-02-13 詩詞世界

張幼儀(影視圖片)

大家好,我是張幼儀,對,就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前妻。

雖然我和徐志摩的事情過去了將近一個世紀,但一再成為大家的談資,在花邊新聞之外,我更希望給更多人帶去正能量,特別是女性。

眾所周知,我和徐志摩是在1915年結的婚,當時的我只有15歲,我的媒人是我的四哥張嘉璈,他在隨上司巡視學校時,發現徐志摩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於是和徐志摩的父親訂立了婚姻,兩家家長都是無比歡喜和願意的。

只有一個人除外,就是我未來的丈夫徐志摩。後來,我才知道,他讀過許多書,喜歡寫詩,是一個浪漫主義的人。而我是一個傳統家庭長大的女人,怨不得他說我是土包子。

張幼儀和徐志摩(影視圖片)

我想,等我們成親了,他會不會對我有所改觀呢?我發現,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在這裡,要告誡所有的女性朋友:如果你的丈夫婚前就看不上你,別指望他婚後對你有多好。

父母們為我們操持了隆重的舊式的婚禮,我十分感激和感恩,洞房花燭夜,我望著一旁我的丈夫,很想告訴他:我以後就是徐家的人了,我以後一定會好好侍奉你們。可我沒有開口,只能在心裡默默地想著。而我的丈夫,也什麼都沒說。

婚後,我盡心侍奉公婆,公婆人很好,對我也不錯,但是我的丈夫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外,對我不理不睬。就算是履行婚姻義務,也是為了滿足公公婆婆抱孫子的願望罷了。

張幼儀(影視圖片)

我嫁過來三年,跟他相處的時光不過四個月,我多想和他聊聊天,聽他說說他寫的詩文,認識他的那些朋友,他沒有給我這個機會。可能他認為我就是守舊的婦女吧。

當我終於生下我們的第一個孩子時,我高興急了,一個新的屬於我的生命即將誕生,我無比欣喜,唯一讓我悲傷的是,我生下孩子不久,我的丈夫就留洋去了。

過了兩年,他來信要接我去英國,我欣喜若狂,他還是想著我的吧。可這只是個夢而已,夢在我的船靠岸時就破滅了。

我斜倚著尾甲板,不耐煩地等著上岸,然後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裡。就在這時候,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他穿著一件瘦長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圍了條白絲巾。雖然我從沒看過他穿西裝的樣子。可是我曉得那是他。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的,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張幼儀回憶

張幼儀(影視圖片)

遠渡重洋的我來到英國,發現事情一如既往那麼糟糕。在英國,我成為一個家庭主婦照料他的飲食起居,他卻對我一如既往的冷漠。

有一天,他的一位女朋友來訪,這個朋友海軍裙裝下面是一雙小腳,這讓我無比驚異。朋友走後,我評價道:她看起來很好,可是小腳和西服不搭調。他突然轉過身,尖著聲音說: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

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年後他決絕的跟我離婚,理由就是:小腳與西服不搭調。

來英國沒多久,徐志摩向我提出了離婚,我的腦袋炸掉了,怎麼可以,這麼大的事,不用請示父母親嗎?而且我已經懷孕了。

一周後,徐志摩突然從家中消失,留下我獨守空房。此時的我覺得自己像一把扇子,夏天用過,秋天就被拋棄的扇子。

張幼儀(影視圖片)

記得剛開始懷孕那會,我跟他講這件事,他讓我去打掉,我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呢?他反問我說:還有人坐火車死掉的,難道就不坐火車了嗎?

說得好像真的很有道理,可現在一想,我就是個傻子。我決心離婚了,雖然我肚子的裡的孩子只有兩個月。

在柏林,我剛生下二兒子彼得,他的離婚信就已經到了,我們正式籤了離婚協議,他十分急切,讓我快點籤字,他急著去找另一個女子。

此時的我,被他傷得千瘡百孔,但我很佩服自己當時的風度,我坦蕩地正視著他: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

跟徐志摩離了婚,我開始正視自己。我雖然沒有裹過腳,可我的思想老舊和裹過腳的女孩子沒什麼兩樣。從現在開始,我要自力更生,徐家我也回不去了。可在異國他鄉,這一切談何容易。

張幼儀(影視圖片)

還好,有我的幾位哥哥一直在幫助我。我在柏林給彼得僱了保姆,在保姆的幫助下,申請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在讀書中,我見到了不一樣的天地。

可老天對我實在太不公平了,我自認為忍辱負重,苦苦支撐,可彼得在3歲的時候就夭折了,我心如死灰,可生活提醒我還要活下去。徐志摩來了,他是為了躲避自己和陸小曼的戀愛風雨而避到這裡的,他撫著彼得的骨灰十分傷心,我卻很淡然。

我回國後,在上海東吳大學做德文老師,隨後開辦了上海第一家時裝公司——雲裳時裝公司。公司開辦不久,四哥提議我出任上海商業銀行副總裁,我第一次做這種工作,所幸幹得還不錯,沒丟人。

張幼儀(影視圖片)

戰爭時期,我屯積軍服染料,等價格漲到100倍後再賣掉,賺了不少錢。這些錢就是我的原始資本,我用他們投資棉花和黃金,又賺了不少。我覺得命運始終是不會虧待良善的人。我的事業開花,我的人生還會有愛情嗎?

1949年,我移居香港,我樓下的鄰居蘇紀之先生是一個中醫師,離婚和子女生活,我們認識了一段時間,相互感覺還不錯,當蘇紀之先生向我未婚時,我腦子一片空白,我已經是五十多歲的人了。

我寫信給兄長和兒子徵求他們的意見,我的兒子長大了,他的回信讓我熱淚盈眶,他說我這麼多年孀居守節,已經盡了母親的本份,如果真的遇到對的人,他一定將那個人當作父親對待。

我和蘇醫生結婚了,我想告訴所有人,遇到幸福,你得自己抓住。

張幼儀(影視圖片)

年紀大的時候,我就會回想往事,以前老想起徐志摩把我一個人丟在波士頓的那些日子,每每想起都讓我害怕。為了不再次淪落到這個境地,我一直努力,也算有了自己的事業,當我再想起波士頓那些黑暗日子也不會害怕了。

我一直把我這一生看成兩個階段:『德國前』和『德國後』。去德國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國以後,我一無所懼。

如果徐志摩沒有和我離婚,我一定會成為一個賢妻良母,一個為丈夫馬首是瞻的女人,而他和我離婚了,我成為了張幼儀。我要謝謝徐志摩,相對於賢妻良母的張幼儀,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所以,還是要對他說一聲:徐志摩,謝謝你不愛我。

相關焦點

  • 張幼儀:離開徐志摩是結束也是重生,掌握自己的人生才能如願歡喜
    更悲劇的是徐志摩初見張幼儀的照片就嘲笑她是「土」。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更是冷淡和薄情,張幼儀雖性情溫順對於徐志摩來說卻無半分吸引。就連洞房也是徐志摩遵從父母想要抱孫子的願望而「完成任務」。但在我看來,一方面張幼儀在這段感情中從始至終都是不被看見的「隱形人」。在徐志摩眼裡,一開始他就瞧不上她,更別提愛了。另一方面,張幼儀15歲便輟學了,在思想和認知上,兩人志不同,道也不同。
  • 張幼儀:徐志摩離開後,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1922年3月,張幼儀與徐志摩在德國離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那時,他們的幼子還沒滿月。那時,徐志摩已經拋下懷孕的妻子離開了半年有餘。而這一切結束後,張幼儀已經是身心俱碎。許多年後,她回憶那時心情:「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離婚的最主因是結婚。」也許吧,這一樁看似門當戶對的婚姻原本便不該開始。在盛大婚禮前,雙方父母對皆對這場姻緣表示滿意之時,徐志摩曾看著媒人遞來的照片,說一聲:「鄉下土包子。」一種才子式的刻薄。
  • 張幼儀:15歲結婚,22歲離婚,離開徐志摩後,她謀生也謀愛
    而每當談及她們,我總會最先想起那個因為不幸的婚姻而被大家記住的女子。13歲訂婚,15歲結婚,22歲離婚,離開徐志摩後,她謀生也謀愛,活成了勵志劇中逆襲女主的模樣。她是張幼儀,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她說想要徵求父母的意見,他卻急躁的反對:你一定要現在籤字,我沒時間等了,林徽因要回國了……張幼儀這時才知道,他著急離婚,是為了向另一個女子表明態度。她不再遲疑,最終在那張他已經籤好字的離婚協議書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他拿著離婚協議書,很高興,突然提議要去看看他們新出生的孩子。透過育嬰室的玻璃窗,徐志摩第一次見到了他的小兒子彼得。
  • 張幼儀很土,配不上徐志摩?看看真實的張幼儀,能讓你羨慕!
    張幼儀大家熟悉她是因為張幼儀有個出名的丈夫就是徐志摩,大家都知道徐志摩不喜歡她想和她離婚是因為她的庸俗,覺得她十分的老土。但是張幼儀的家庭其實也不簡單的。 張幼儀嫁給徐志摩也是相夫教子,孝敬父母,徐志摩對張幼儀不感興趣,無非就是因為張幼儀沒有經過新式教育,張幼儀後來還寫自傳,她也是很有文化的。
  • 張幼儀:婚姻是一座壞學校,但是還是謝謝你,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人人皆知,愛情至上,倫理綱常,宗法門風,早已經不重要。就如瓊瑤的《又見一簾幽夢》之中的那一句臺詞:你失去的不過是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啊。愛情大過一切,真的如此嗎?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張幼儀如此的美麗,優秀且出生不凡,為什麼嫁給了徐志摩之後,從未得到徐志摩的正眼相看呢?反而是苛刻有加!
  • 徐志摩前妻張幼儀: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徐志摩接來張幼儀,在英國的鄉下沙士鎮租了兩室一廳安頓下來。兩人的身體距離近了,心的距離,卻還遙遙。徐志摩雖一日三餐在家吃,卻極少說話,對飯菜的好壞,從不作任何評價。讓一旁的張幼儀,心傷了又傷。要知道,為使飯菜合口,她想盡辦法,嘗試過多遍,卻得不到丈夫一句表揚,哪怕是批評也好啊。
  • 1967年張幼儀重遊英國,脫口而出一句話,卻是對徐志摩無情的嘲諷
    像武則天這樣的強人也差點被唐高宗廢掉,她根本不會哭,反而當機立斷,殺死了草擬廢后詔書的上官儀,殺雞儆猴,嚇得包括自己的丈夫在內的其他人都不敢再提廢后的事;到了民國時期,女人的婚姻比古代自由了一些,但也免不了好女人遭辜負,比如被徐志摩拋棄的張幼儀。在西方教育中,徐志摩是個才子,在傳統教育中,張幼儀是個淑女。
  • 徐志摩原配張幼儀:見到陸小曼第一眼,我就知道自己輸在了哪裡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再別康橋》。徐志摩是民國新月派代表詩人,論才華從這首《再別康橋》也能看出一二,這首新詩也成了學生時「必背」課文之一。
  • 張幼儀 | 對於徐志摩,我只是一把「秋天的扇子」
    《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作者張邦梅是張幼儀的侄孫女,通過本書,娓娓道出「中國第一樁西式離婚案」——徐志摩與張幼儀離異始末,也讓人們得以從張幼儀的視角來審視徐志摩的所謂浪漫愛情,讓人們看見那個曾經無奈、壓抑、痛苦、無助的女人。
  • 徐志摩原配張幼儀: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隔了距離,徐志摩對她反而敬重起來,他們常有書信往來,談論小彼得的種種,譬如他對音樂的熱衷,幾乎是從襁褓裡起。  1925年,他們可愛的小彼得,卻死於腹膜炎。一周後,徐志摩趕到,那是他們離婚後第一次見面,相對無言,淚眼婆娑。後來,張幼儀領他一一看彼得的遺物,睡的床鋪,喜歡的小提琴,日常把弄的小車、小馬、小鵝、小琴、小書等玩具,穿過的衣、褂、鞋、帽。
  • 張幼儀的婚姻悲劇,究竟是誰造成?徐志摩才是真正想毀了她的人
    也許會有人說,張幼儀的悲劇是家長制包辦婚姻所造成的悲劇,可我卻並不這麼認為。 包辦婚姻確實是造成張幼儀悲劇的一個促因,但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終究還是她的丈夫,也就是徐志摩的態度。 這也就是說,徐志摩才是那個真正想要徹底毀了張幼儀的人。 不過,好在張幼儀足夠堅強,並且家中有幾個足夠疼愛她的哥哥,這才讓她慢慢治癒了徐志摩帶給她的傷害。
  • 徐志摩詩人的浪漫愛情史,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你知道多少?
    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勱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 從婚前到婚後,徐志摩是一直是鄙棄張幼儀的。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婚後從沒有正看張幼儀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其不理不睬。
  • 徐志摩墜機死狀:面目全非,四肢被燒焦,前妻張幼儀輓聯意味深長
    雖然徐志摩此時已嫁人,但他對林徽因的愛慕、對妻子張幼儀的冷落、對張幼儀二哥張君勱的不舍、對妹妹受到這樣的對待而寫信給徐志摩,徐志摩便把張幼儀接到了身邊,在徐志摩看來,他和張幼儀的捆綁都是被迫的,因此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態度十分殘忍。
  • 愛一個人真的可以卑微到塵埃,如果張幼儀沒有遇到徐志摩……
    1918年,十八歲的張幼儀為徐志摩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滿心歡喜的張幼儀以為可以母憑子貴博得丈夫的一點點憐愛,而是換來的是丈夫的遠渡重洋。完成傳宗接代任務的徐志摩,終於在父母的默許下來到倫敦,開始追求自己所謂的自由。1920年,徐志摩在張君勵的逼迫下,不耐煩的把張幼儀接到他身邊。此時的徐志摩正對林徽因展開瘋狂的追求。
  • 《張幼儀傳》 | 離婚之後,還能和徐志摩做朋友
    張幼儀與兒子徐積楷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後,在柏林求學期間,曾有適齡男子追求她,她的回答很簡單:「我還不想結婚。」  -【今日話題】-我們相信,在徐志摩體會到對陸小曼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感覺之前,他也一定體會不到張幼儀作為他的妻子所做出的妥協和付出。 那麼,在你的生命中有沒有這樣一個人,你一直在為Ta付出,卻得不到回報?你是如何看待這段關係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 徐志摩既然並不喜歡張幼儀,為何還讓她生了兩個孩子?
    對於張幼儀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並不是十分的熟悉,但是對於她的丈夫徐志摩,卻是人人皆知的,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兩人的家庭環境都是比較優秀的,當初是屬於中父母之命,兄長保媒達到的一段婚姻,這段婚姻無論是對於徐家還是張家來說,似乎都是完美的,大家都十分的滿意,唯有徐志摩。
  • 精明女人張幼儀,到底是哥哥「坑」了她,還是徐志摩「坑」了她?
    但是棄婦也好,勵志女性也好,張幼儀的哥哥們,以及她的前夫徐志摩,才是決定她人生起伏的關鍵人物。一1913年,張幼儀13歲,正在江蘇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一天四哥張嘉璈把她叫回家,跟她說道:「四哥給你尋了一門親,是浙江海寧徐家的公子徐志摩。」張幼儀感覺突然,但什麼也沒說。兄長如父,一切聽從兄長安排好了。
  • 徐志摩遇難現場:四肢燒成焦炭,半邊身軀折斷,張幼儀輓聯意味深長
    1913年,張幼儀的四哥,浙江都督秘書張嘉璈在巡查學堂時發現一篇文章寫得出類拔萃,嘴角露出滿意的笑容,心裡想著這樣一個人才如果是自己家裡的人就好了,就看了一眼這個作者的名字,只見紙上寫著「徐志摩」三個大字。張嘉璈想起家裡正好有個15歲的妹妹張幼儀,可不通過聯誼的方式把徐志摩變成他們家的人,於是自做主給張幼儀安排了親事。
  • 張幼儀人生的三個追求者,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也曾是別人的女神
    假如一個從未見過面的人被安排成你未來的伴侶,如果那個陌生人僅僅是看了一張照片就對你充滿了嘲諷,你會怎麼做呢?在許家和張家當家的幾次會面之後,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關係已基本確定。徐志摩從不把張幼儀當作自己的妻子,她只是自己口中的「土包」。即使是兩個人的孩子,也不過是徐志摩為了家裡的老人而安心養育,從未是愛情的結晶。那是徐志摩和張幼儀婚姻的縮影。
  • 張幼儀晚年時與兒孫分住,被問愛不愛徐志摩,她卻說她不懂愛
    但是實際上,張幼儀舉止端莊,相貌可人,是標準的"賢妻"。1920年,張幼儀離開上海,前往法國去找徐志摩,可是剛到馬賽港,她隔老遠就看到了徐志摩一臉嫌棄的表情,在他們一起乘坐的飛機上,張幼儀暈機嘔吐不止,徐志摩非但沒有安慰她,反而是在一旁嘲諷她沒見過世面,沒坐過飛機。更加令人心寒的是,當得知張幼儀懷孕的時候,徐志摩正忙著追求他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