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晚年時與兒孫分住,被問愛不愛徐志摩,她卻說她不懂愛

2021-01-18 不見長安舊少年

提到張幼儀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張幼儀,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他們倆是因為包辦婚姻走到了一起。張幼儀十分有才華。儘管她這麼有才華,人們認為她必將此生圓滿之時,她卻沒有和徐志摩走到最後。

與徐志摩的婚姻

張幼儀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徐志摩是一個大詩人,大作家,現代新月派代表。他的《再別康橋》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這首詩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令人沉醉在其中。

這不禁令人想到這位詩人是什麼樣子的呢?人們都很好奇這位詩人是否如同這首詩一樣浪漫。

張幼儀在15歲那年,通過自己的兄長,被介紹給了當時有名的企業家徐申如。而當年正好趕上徐申如,希望自己的兒子徐志摩能夠早日結婚,於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18歲的徐志摩就和年僅15歲的張幼儀結了婚。

雖然表面上看來兩人日子過得不錯,但是從後來徐志摩拋棄了張幼儀,就可以看出來這段婚姻的結局並不圓滿。

徐志摩對張幼儀態度令張幼儀心寒

徐志摩一直看不上張幼儀,在他的眼裡,張幼儀是一個絲毫沒有文學修養,知識缺乏的人。但是實際上,張幼儀舉止端莊,相貌可人,是標準的"賢妻"。

1920年,張幼儀離開上海,前往法國去找徐志摩,可是剛到馬賽港,她隔老遠就看到了徐志摩一臉嫌棄的表情,在他們一起乘坐的飛機上,張幼儀暈機嘔吐不止,徐志摩非但沒有安慰她,反而是在一旁嘲諷她沒見過世面,沒坐過飛機。

更加令人心寒的是,當得知張幼儀懷孕的時候,徐志摩正忙著追求他的"真愛"。於是想要讓張幼儀把孩子打掉,張幼儀小心翼翼的對他說:"我聽說有的女人因為打胎死掉了,我還是別打胎了。"

但徐志摩卻冷冰冰道:"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那你就不坐火車了嗎?"這番言論,實在是"渣"到了極點。

臨產期與徐志摩離婚

臨近產期的張幼儀,與徐志摩關係十分緊張。徐志摩在一次爭吵中,怒氣衝衝地撇下了她,走出家門。過了一段時間,徐志摩拿著離婚協議書回來了,並逼著張幼儀籤字。

無奈之下,她只能同意與徐志摩離婚。好讓自己得到解脫。在離婚協議書中,徐志摩想給她五千元的贍養費,她一分錢也沒有要。

籤了離婚協議書的張幼儀,並沒有因此頹廢墮落下去,雖然內心悲痛萬分,但是她知道只有把自己變得強大起來,才不會害怕任何一種形式的失去。她把孩子生下來之後,考入了柏林裴斯塔洛齊學院,專門學習幼兒教育學,她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以後和她一樣。

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之後,寫信給兄長,向他哭訴自己的情況。兄長叮囑她不要打胎,他願意收養。張幼儀聽了兄長的話,在巴黎安頓下來撫養孩子,專心研究學業。

開始一段全新的感情

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後,在她53歲那年重新嫁給了一直愛慕她的蘇紀之醫生,最終得到了幸福。和蘇紀之結婚之前,張幼儀特地寫信給二哥詢問,在徵求了二哥的肯定後,張幼儀才正式答應了求婚。

在前段婚姻的陰影下,張幼儀為了防止蘇紀之與前妻複合,再三確定了他的前妻是否已經改嫁,她認為,如果前妻沒有改嫁,他們二人就會有複合的機會,到時候被拋棄的還是自己。

張幼儀幫著蘇紀之照顧他的子女,還幫助他打理診所。張幼儀陪著蘇紀之度過了無數個漫漫長夜,蘇紀之工作的時候,張幼儀陪著蘇紀之一起熬夜,幫著她照顧後勤起居,蘇紀之對張幼儀說:"遇見你,我真的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張幼儀卻只是笑笑說:"我就是不想看你每天那麼辛苦而已。"

張幼儀和孫兒們

張幼儀常常教導自己的孩子們,要好好教育自己以後的孩子,有幾個子女抽不出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張幼儀就幫助他們,照顧孫子孫女。張幼儀教導他們說:"你們一定要有學識,豐富自己的羽翼,讓自己強大起來,才最重要。"

因為自己曾經吃過這種苦頭,所以她不想自己的孩子孫兒們重蹈她的覆轍。

在自己的長子拿到了前往美國留學的機會後,張幼儀首先的反應並不是很激動和興奮。而是她擔心兒媳和兒子,會因為出國這件事,導致兩人的文化學識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經過自己的再三思量,張幼儀決定讓兒媳和兒子一起出國留學。

她在他們臨行前再三叮囑兒媳,要她好好努力,不要將自己的眼界與見識都困於一隅。張粹文聽取了張幼儀說的話,在國外發奮圖強,認認真真學習,在美期間,她憑藉自己優秀的設計能力,她的作品曾經在紐約第五大道著名的Saks服裝設計店被展示。

張幼儀被提及愛不愛徐志摩

之後,已經兒孫滿堂的張幼儀,被提及自己是否愛過徐志摩,恨不恨他時,她告訴大家,自己不懂什麼是"愛",甚至沒有辦法說清楚什麼是"愛"。或許對於張幼儀來說,"愛"這個字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兩個人,更是延伸到了親情方面。

對於張幼儀來說,她沒有和別人說過"我愛你"這三個字,在張幼儀的眼裡:愛,或許就是無條件的為對方付出,無條件的對他和他的家人們好。人們平時提到"愛",一般想到的都是激情,熱烈,但是張幼儀眼中的"愛",是另一種崇高的境界。

結語

雖然第一段感情中,張幼儀是一個不太幸福的人,直到她遇見了她的真命天子,她擁有了真正的幸福。有不知情的人說張幼儀是一個有福氣的人,卻不知她曾經也遭受過磨難,而她現在的福氣,都是她自身憑藉努力而積攢下來的。

她是一個善良的女子,她孝順,對待感情忠貞不二,甚至連對傷害過她的人都很好:她在徐志摩死後贍養他的父母,把他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看待。這樣的女子可謂世間少有,但是徐志摩卻沒有好好珍惜她,而是拋棄了她,這是他的損失。

相關焦點

  • 她是徐志摩唯一不愛的女人,卻在離婚後成就了自己!
    我們之前扒過了徐志摩愛過的女人,今天就來說下,唯一一個給徐志摩生過孩子,但是徐志摩就是不愛的女子---張幼儀。 徐志摩第一眼看見張幼儀的照片時,就說她是「鄉下來的土包子」。其實張幼儀遠沒有徐志摩說的那麼不堪。
  • 張幼儀:徐志摩離開後,她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而這一切結束後,張幼儀已經是身心俱碎。許多年後,她回憶那時心情:「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離婚的最主因是結婚。」也許吧,這一樁看似門當戶對的婚姻原本便不該開始。在盛大婚禮前,雙方父母對皆對這場姻緣表示滿意之時,徐志摩曾看著媒人遞來的照片,說一聲:「鄉下土包子。」一種才子式的刻薄。
  • 張幼儀:15歲結婚,22歲離婚,離開徐志摩後,她謀生也謀愛
    婚後不過幾個星期,徐志摩便再次踏上異地求學的旅程,他與張幼儀聚少離多,只有假期才會回到硤石老家,四年時間裡,二人相處的時間卻不超過四個月。張幼儀只有通過他偶爾的家書才會得知徐志摩的近況。然而,就算是書信中,徐志摩也鮮少問詢她的事。徐志摩往往會在家信的開頭問候父母近況,之後再寫一些自己求學時的事情,最後,會問一問兒子阿歡的情況。
  • 徐志摩對懷孕2個月的張幼儀說離婚,看她怎麼辦?毅然決然籤字
    此時的徐志摩與林徽因墜入情網無法自拔,整日糾結纏綿,哪有什麼精力來照顧已經懷孕的張幼儀。兩人在沙士頓住下後,很快,張幼儀就懷孕了。曾經那麼看不上張幼儀的徐志摩,竟然也能在短時間內讓張幼儀懷孕,這又說明什麼問題呢?此時的徐志摩正心煩意亂,一聽說幼儀已經懷孕,便不假思索的說:「趕快打掉。」要知道,那個年月,打胎是很危險地。
  • 徐志摩原配張幼儀: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就是你媽,彼得,她也何嘗有一天接近過快樂與幸福,但她在她同樣不幸的境遇中證明她的智斷、她的忍耐,尤其是她的勇敢與膽量;所以至少她,我敢相信,可以懂得我話裡意味的深淺,也只有她,我敢說,最有資格指證或詮釋——在她有機會時——我的情感的真際。  其時,名媛陸小曼,佔領了他的整個心田,他陷進又一場愛戀中,天翻地覆。
  • 徐志摩前妻張幼儀:一個人的碧海藍天
    說到底,是性靈自由的解放。如他心中的女神林徽因。她卻仍愛他,邁著他以為的「小腳」,守著她的傳統。離婚在他是掙脫,在她是放手。我有點邪惡地作這樣的揣想:若張幼儀也能作河東獅吼,對徐志摩據理力爭,如江冬秀之於胡適,潑辣勇猛,納小都不允許,何況離婚。那麼,結局會如何?徐志摩怕是很難做到全身而退,毫髮未傷。
  • 1988年張幼儀去世,墓碑上刻的4字,是她對前夫徐志摩最後的懲罰
    1915年時,張嘉璈在學校當中巡視時,發現了一名才華橫溢的學生,正是徐志摩,兩人交流之後,張嘉璈對他十分欣賞,一問才知徐志摩年方18,還未婚配,於是張嘉璈就動起了撮合妹妹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心思。當張嘉璈找到徐志摩父親徐申如,並且開始提及此事時,徐申如心中十分開心。
  • 張幼儀的婚姻悲劇,究竟是誰造成?徐志摩才是真正想毀了她的人
    包辦婚姻確實是造成張幼儀悲劇的一個促因,但是起到決定性因素的終究還是她的丈夫,也就是徐志摩的態度。 這也就是說,徐志摩才是那個真正想要徹底毀了張幼儀的人。 不過,好在張幼儀足夠堅強,並且家中有幾個足夠疼愛她的哥哥,這才讓她慢慢治癒了徐志摩帶給她的傷害。
  • 愛一個人真的可以卑微到塵埃,如果張幼儀沒有遇到徐志摩……
    15歲的張幼儀在家人的包辦下,早早地輟學嫁給了徐志摩,就這樣純情少女愛上了不該愛的人。洞房花燭夜之時,徐志摩冷漠至極,敷衍了事地行使了作為丈夫的義務。張幼儀非常不解,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但張幼儀仍對未來充滿憧憬與期望,並不知道自己的真心換來的是對方的不屑和厭惡,自己只是丈夫傳宗接代,兩家政商聯盟的工具。自己的沉默寡言,秀外慧中,在丈夫眼中不過是僵硬乏味,呆板無趣,線條甚美,雅愛淡妝。
  • 精明女人張幼儀,到底是哥哥「坑」了她,還是徐志摩「坑」了她?
    這場婚姻的當事人徐志摩和張幼儀,反而不重要了,沒人問他們的想法。張嘉璈曾留學過日本,但在給妹妹定親這件事上,還是一個傳統的大男人思想。從沒想過,小腳和西服,能和諧否?而徐家這邊,徐志摩想出去求學,徐申如對兒子說:「只要生下徐家後代,就可以出去。」對徐志摩來說,只要能出去求學,跟誰結婚都無所謂,反正他都不愛。
  • 徐志摩真的不愛林徽因
    也就是說如果你看穿了你所愛的對象,你就不可能愛它,這是臨床的看法。」——索爾·貝婁你沒有我意淫的美有時候不得不問一個很愚蠢的問題,大概就是愛情到底是什麼?我們愛的是什麼,是那個人,還是對那個人的想像?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愛情裡有太多的幻覺了。
  • 張幼儀:她才是真的獨立
    二十多歲的時候很難欣賞到張幼儀的好,喜歡陸小曼的率真,痴迷林徽因的才華,如今過了30歲,回頭再看徐志摩身邊最著名的三個女性——林徽因、陸小曼以及張幼儀,發覺最愛和最敬佩的都是張幼儀。 更不討巧的是,徐志摩喜歡的女人都愛讀書,但張幼儀是聽從父兄安排,從師範學校輟了學嫁給徐志摩的,這也讓徐志摩看不起,認為她思想守舊,眼界短窄。 徐志摩第一次見張幼儀,評價就是上文提到的三個字「老包」。
  • 她愛了徐志摩一生,卻被徐所負,離婚時說了一句話讓人感覺充滿無奈!
    張幼儀對於徐志摩而言,恐怕是完全不符合他的愛情標準的,既不夠摩登,又很是木訥,只知道一心一意的守著徐志摩守著愛情,總是少了一些時尚與浪漫的味道。 可是張幼儀則不同於兩人,雖然也是富家女兒,卻不懂打扮,僅僅想要靠著孩子留住徐志摩但偏偏就是她在懷著第二胎的時候,徐志摩過來提出離婚。
  • 徐志摩既然並不喜歡張幼儀,為何還讓她生了兩個孩子?
    對於張幼儀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並不是十分的熟悉,但是對於她的丈夫徐志摩,卻是人人皆知的,張幼儀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兩人的家庭環境都是比較優秀的,當初是屬於中父母之命,兄長保媒達到的一段婚姻,這段婚姻無論是對於徐家還是張家來說,似乎都是完美的,大家都十分的滿意,唯有徐志摩。
  • 徐志摩前妻張幼儀:這世上,永遠只能是自己成全自己
    當硤石的人們,還在津津樂道徐家婚禮的奢華、新娶少奶奶嫁妝的豐厚,羨慕著這場強強聯手的婚姻時,婚姻中的他和她,卻早已撇下華麗麗的道具,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他不待見她,從知道要娶她的那一刻起。不管這個「她」是張幼儀,還是別的誰,哪怕就是林徽因,他也不會認同「她」。
  • 1967年張幼儀重遊英國,脫口而出一句話,卻是對徐志摩無情的嘲諷
    像武則天這樣的強人也差點被唐高宗廢掉,她根本不會哭,反而當機立斷,殺死了草擬廢后詔書的上官儀,殺雞儆猴,嚇得包括自己的丈夫在內的其他人都不敢再提廢后的事;到了民國時期,女人的婚姻比古代自由了一些,但也免不了好女人遭辜負,比如被徐志摩拋棄的張幼儀。在西方教育中,徐志摩是個才子,在傳統教育中,張幼儀是個淑女。
  • 為徐志摩生下2個孩子的張幼儀,離婚30年後成中國首位女銀行家
    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的,因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晚年,張幼儀的孫女問她愛不愛徐志摩。張幼儀說:"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對外人一生溫柔浪漫的徐志摩,偏偏對張幼儀冷眼相對。
  • 張幼儀經手的10件旗袍 徐志摩錯過她 真是可惜
    麼麼噠~許多人知道張幼儀,大多是因為她是徐志摩的原配妻子。但其實她在經商上有著獨特的才能,在民國時期,也是「女強人」型的人物。張幼儀不僅擔任一家銀行的副總裁,還經營著一家專為女子定製衣服的公司。張幼儀穿過的旗袍:張幼儀說自己對服裝其實並不感興趣,但她有自己的經營理念,公司開啟後,她的親妹妹張嘉蕊任設計師,還聘請從法國、日本學習美術歸來的江小鶼為設計師。並讓當時唐瑛、陸小曼等名媛當模特,公司經營得風生水起,生意特別好。這是一件被多次展覽過的旗袍,也是張幼儀經手過的。
  • 【錦心繡口】徐志摩前妻張幼儀:這世上,永遠只能是自己成全自己
    他不愛她,他愛的是「西服」,是西式和現代。說到底,是性靈自由的解放。如他心中的女神林徽因。她卻仍愛他,邁著他以為的「小腳」,守著她的傳統。離婚在他是掙脫,在她是放手。我有點邪惡地作這樣的揣想:若張幼儀也能作河東獅吼,對徐志摩據理力爭,如江冬秀之於胡適,潑辣勇猛,納小都不允許,何況離婚。那麼,結局會如何?徐志摩怕是很難做到全身而退,毫髮未傷。
  • 徐志摩墜機死狀:面目全非,四肢被燒焦,前妻張幼儀輓聯意味深長
    再一次懷孕的張幼儀與林徽因你儂我儂,便向張幼儀提出離婚,要求張幼儀將孩子打掉,但當時的墮胎條件不如現在好,因此喪生的人也有,所以張幼儀非常擔心,但徐志摩對此卻說:「坐火車還會死嗎?誰還坐著呢?」本來張幼儀嫁到徐家也是有些期待的,但徐志摩的漠視還是打消了她的期望;張幼儀和徐志摩在倫敦重逢時,仍然滿心歡喜,但徐志摩還是讓她失望了,所以徐志摩不顧自己的身孕提出離婚時,張幼儀毅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