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時代,遺囑是否還需要公證?

2020-11-18 澎湃新聞

《民法典》時代,遺囑是否還需要公證?

2020-06-06 0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民法典》時代,遺囑是否還需要公證?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民法典》,宣告我國邁入了《民法典》時代。值得注意的是,在《民法典》繼承編中,對於我國現有的繼承法體系做了較大的改動,而最為突出的一個改動就是刪除了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很多人或許就會有所疑惑:《民法典》頒布後,公證遺囑還可靠嗎?

一、為什麼《民法典》會取消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

我們首先需要澄清一點:此次《民法典》對遺囑效力規定的調整,並不是為了降低當事人所立的公證遺囑的效力,而是為了更好地保障立遺囑人的權利。根據現行《繼承法》的規定,公證遺囑的效力優於未經公證的遺囑,這就導致部分立遺囑人在訂立公證遺囑後一旦想要變更遺囑內容,就必須再度前往公證機構辦理遺囑公證。而一旦因立遺囑人年老體弱、患病或者受到他人的幹擾,致使立遺囑人無法前往公證機構變更遺囑時,立遺囑人的真實意願就得不到保護。因此,《民法典》一方面取消了公證遺囑所具有的優先效力,另一方面《民法典》同時新增了列印、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這些立法調整共同指向的是對立遺囑人自身意思更妥善的保護。

二、《民法典》實施後,已有的公證遺囑效力會受到影響嗎?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雖然調整了公證遺囑的效力位階,但依然明確規定立有數份遺囑且內容相互牴觸的,以所立最後一份遺囑的內容為準。因此,只要立遺囑人在訂立公證遺囑後沒有重新訂立過遺囑,變更遺囑的內容,則公證遺囑的效力依然能夠得到切實保障。《民法典》制定的初衷即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處分財產的權利,因此已經立有公證遺囑的當事人,完全不必擔心自己所立的公證遺囑的效力會因為《民法典》的實施而受到任何的影響。

三、《民法典》實施後,還有必要辦理公證遺囑嗎?

《民法典》繼承編頒布後,或許很多人就會抱有這樣一個疑問:既然《民法典》繼承編新增了列印遺囑、錄像遺囑的形式,又取消了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那是不是就意味著辦理公證遺囑沒有任何意義?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公證遺囑不再具有排他的法律效力,但對於普通自然人而言,公證遺囑依然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公證遺囑的真實性保障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明確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儘管目前公證遺囑不再具有排除其他遺囑形式的優先效力,但經公證的遺囑依然能夠直接作為人民法院認定事實的依據。對於公證遺囑的受益人而言,一旦因遺囑內容發生糾紛,持有公證遺囑的一方無需舉證證明公證遺囑的真實性,在沒有相反事實證明的情況下,公證遺囑的真實性可以直接得到確認。因此,在證明遺囑真實性層面,公證遺囑依然享有獨特的優勢。

(二)公證遺囑的合法性保障

儘管《民法典》繼承編規定了多種遺囑形式,但對於立遺囑人而言,在不具備專業法律知識或者沒有法律專家協助的情況下,所訂立的遺囑往往會存在各種合法性瑕疵。而一旦遺囑內容涉及遺贈扶養、遺產信託或者意定監護、居住權等更為複雜的法律關係時,立遺囑人往往更加力不從心。此時公證遺囑的專業優勢就能凸顯出來。在辦理遺囑公證的過程中,公證員會對立遺囑人提供詳盡的法律諮詢,審核立遺囑人提供的遺囑草稿,甄別其中可能存在的合法性風險,並協助立遺囑人訂立合法、有效、可執行的遺囑文本。對於立遺囑人確有需要的,公證員可以為立遺囑人代書遺囑。在遺囑涉及遺贈扶養、意定監護等事項時,公證員更可以自身的專業法律判斷為立遺囑人排除可能的法律風險及合法性瑕疵。通過辦理遺囑公證,立遺囑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遺囑內容的合法,有效。

(三)公證遺囑的服務性保障

遺囑公證並不是簡單的對立遺囑人意思的簡單記錄,也不僅僅是對立遺囑人籤署遺囑行為的簡單證明,而是基於立遺囑人訂立遺囑行為,為確保立遺囑人的意思能夠得到切實實現而衍生的一整套綜合性的法律服務。除了為當事人提供遺囑公證服務外,公證機構也能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提供遺囑保管服務。此外,公證機構更可以依託繼承公證,通過非訴訟的方式實現立遺囑人公證遺囑的執行,確保立遺囑人的遺囑安排能夠全面、切實地得到實現。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法治環境改善,公民訂立遺囑的環境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公證遺囑的特定效力與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出現了一定的衝突,此次《民法典》繼承編的變更適逢其時。但不能因此否定公證機構在指導立遺囑人訂立合法有效的遺囑上的作用。公證機構也不會因為民法典沒有規定公證遺囑的特定效力而不再辦理公證遺囑。公證始終將是民眾訂立遺囑的一個合法有效的保證,我們也期待放開特定效力的公證遺囑,能更加滿足民眾的個性化需求。

來源:上海市公證協會、上海市東方公證處

原標題:《《民法典》時代,遺囑是否還需要公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立哪些遺囑需要見證人?看看《民法典》是怎麼規定的
    前篇文章,我們淺談了2021年1月1日起,公證遺囑的效力不再是最高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將來不管是公證的遺囑,還是自書的,甚至是列印的,代書的,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遺囑的形式和內容的,時間在後的遺囑,就可以取代先前所立的遺囑。
  • 《民法典》實施後,怎麼設立遺囑?遺囑繼承法律效力如何?
    在遺囑繼承方面,《民法典》繼承編相對於《繼承法》有哪些改變呢?但公證遺囑的效力最高,其他遺囑形式都不能推翻公證遺囑。《民法典》繼承編則新增了「列印遺囑」和「錄像遺囑」兩種遺囑形式,且更為詳細地逐條規定了每種遺囑的生效要件。
  • 《民法典》即將施行,房產如何繼承?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實施。一提到房產繼承,想必每個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家親戚之間因為房產繼承問題大打出手的場面,那麼,對於大家關心的房產繼承問題《民法典》是如何規定的呢?繼承人在繼承房產時以及之後再將房產轉讓時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呢?今天,筆者就與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 《民法典》施行後無錫出具首份遺囑公證書 這些變化和要點請注意
    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等9部法律同時廢止。當天上午,市民張阿姨(化名)在無錫市江南公證處辦理了遺囑公證書,對其名下房產進行分配。據了解,這是《民法典》施行後,無錫市辦理的首份遺囑公證書。
  • 「說法」民法典新規下,您還需要一份公證遺囑嗎?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條 遺囑人可以撤回、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遺囑後,遺囑人實施與遺囑內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視為對遺囑相關內容的撤回。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準。繼承法第二十條:遺囑人可以撤銷、變更自己所立的遺囑。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牴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準。自書、代書、錄音、口頭遺囑,不得撤銷、變更公證遺囑。對比這兩個條文,有些專業人士理解為:民法典新規取消了繼承法規定的公證遺囑的優先效力,因此遺囑公證業務將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
  • 民法典中關於遺囑、遺產...
    民法典中關於遺囑、遺產、繼承…這些變化與我們切身相關! 而按照《民法典》規定,王小小可以作為王大大的代位繼承人,以第二順序繼承人的身份,繼承王小二的遺產。增加了列印遺囑、錄像遺囑,刪除公證遺囑效力優先規則Q 李大爺老兩口共有兩子兩女,老兩口曾經公證了一份遺囑,財產4個子女平均分。
  • 民法典遺囑效力認定:公證遺囑不再優先 以最後遺囑為準
    明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將正式施行,在原先法律的基礎上,對遺囑的形式、效力、代位繼承人的範圍、被繼承人的寬恕權、無人繼承遺產的用途等多方面確認了新規則。老人留有多份遺囑的,哪份遺囑的效力最高?列印遺囑有效嗎?子女打傷老人的,還有權繼承老人的遺產嗎?北京市西城法院的「訴源治理直通車」普法講堂8月6日專門就此以案說法,梳理《民法典》中的新規則。
  • 公證遺囑效力 將不再優先
    蔡某去世前兩年,曾到某公證處設立了公證遺囑,內容是將其名下一套自住房產留給楊某1,將存款留給楊某2。後蔡某生病時,楊某1對其不聞不問,楊某2照顧蔡某的起居。之後,蔡某又立一份自書遺囑,將自己名下的自住房產留給楊某2,但沒有去公證機構撤銷公證遺囑。現蔡某已去世,楊某1與楊某2因遺產繼承而發生爭議,楊某1遂訴至法院。
  • 公證遺囑優先效力被取消,我該如何訂立我的遺囑?
    作為我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出臺意味著現行的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等法律全部「消亡」①,許多新規定將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帶來重大變化。其中,小編被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公證遺囑優先效力被取消是什麼意思?
  • 經過公證的遺囑和最後一份遺囑哪個效力優先?
    在《民法典》頒布之前,公證遺囑的效力是最高的,但是《民法典》頒布後,確認了最後一份遺囑效力最高,公證遺囑喪失了效力上的優先性。這樣規定更能尊重遺囑人的真實意願,也能更好地應對現實生活的變化。現實生活中,立遺囑的大部分是老人,如果老人受到欺騙或者其他的原因違背意願把遺囑留給某個人,並辦理了公證,由於對法律知識的缺乏,加上出門不變,難以去公證處撤銷公證,那麼遺囑會嚴重違背老人的意願,也會產生很多糾紛。但如果以最後一份遺囑為準,就會很輕鬆的解決這個問題,老人隨時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訂立遺囑,隨時修改遺囑。
  • 公證遺囑可能無效!看繼承法最新變化!
    張某的兩個姐姐認為錄像形式的遺囑並非有效遺囑,父母遺產應該按法定繼承方式分割。 【說法】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規定,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 老人立了遺囑沒公證就去世,子女咬定系繼母偽造!遺囑怎麼立靠譜
    原因是剛剛過世的老伴寫了份遺囑,將自己名下的一間房屋指定由王阿姨來繼承。王阿姨和老伴雖然是半路夫妻,但感情很融洽,老伴生病期間,都是王阿姨前前後後照顧。老伴出於內心感念,親筆寫了份遺囑,本來是要趕著去公證處做遺囑公證的,可惜預約的公證日期還沒有到,老伴就過世了。
  • 學法現場免費辦理遺囑公證(圖)
    ◎文/圖 首席記者方維芳  為切實加強民法典的學習宣傳教育,11月13日上午,由本報與省律師協會聯合舉辦的第620期「公益律師進社區」活動,攜手南昌縣司法局、南昌縣公證處走進南昌縣蓮塘鎮蓮墾社區,為社區居民送上民法典的法治宣傳課,並為社區居民開展免費公證遺囑宣傳活動。
  • 《民法典》表決通過,對財富管理與傳承有何影響?
    網絡綜合整理我國民法典立法迎來歷史時刻。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對作為民事主體法律的「工具箱」,對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了全面系統性的評判準則。
  • 《民法典》繼承權5大變化+遺囑合法有效的8個法律要點|轉需
    民法典第1136條規定:列印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遺囑每一頁籤名,註明年、月、日。民法典第1137條規定: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民法典第1138條規定: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 《民法典》繼承篇的八大要點精講
    在司法實踐中,對籤名進行鑑定的結果是非常不確定的,著名書畫大師許麟廬遺產案、龔如心遺產案這些案件中,遺囑人的籤名是否是本人所籤,經過長達幾年的筆跡鑑定都無法得出準確結果。因此在現實中,如果兩名見證人串通一氣,很容易偽造列印遺囑。防範這種情況,最好主動對遺囑進行登記備案。
  • 《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④關於遺產繼承這些事,你知道嗎?
    不過,《民法典》還設立了寬容的制度,給了喪失繼承權的繼承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舉例:魏某的母親得了老年痴呆症,照顧起來很麻煩。有一次他故意帶母親去遠遊將其遺棄,由此,魏某被判取消其母親的遺產繼承權。但魏某受教育後,非常後悔,從此真心照顧母親。一年後,魏某母親清醒時同意恢復魏某的繼承權。
  • 《民法典》馬上生效,但凡家裡有遺產要繼承的,千萬注意以下7點
    《民法典》會尊重被繼承人的意志,給繼承人重新獲得繼承權的機會。二、刪除公證遺囑的優先條款按照現行繼承法規定,遺囑有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遺囑、口頭遺囑和公證遺囑5種形式。前4種都不能撤銷、變更公證遺囑,這意味著公證遺囑的法律效力優先於其他形式的遺囑。
  • 「公證遺囑效力優先」規定刪除!那遺產將按什麼順序繼承?
    而近日,新編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作為我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草案,民法典的出臺,標誌著我國依法保護民事權利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待有著「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之稱的民法典正式實施,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八)增加規定居住權《民法典》明確規定,居住權原則上無償設立,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經登記佔有、使用他人的住宅,以滿足其穩定的生活居住需要。(二)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民法典》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計劃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