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無聞 聲聲入實:紀錄片《北漂在紐約》中的聲音設計

2020-11-19 網易新聞

(原標題:默默無聞 聲聲入實:紀錄片《北漂在紐約》中的聲音設計)

《北漂在紐約》是一部關於偷渡、種族與身份認同的紀錄長片,講述16歲的瓜地馬拉男孩路易斯偷渡到紐約後,在語言、工作與生活上面臨的諸多挑戰下追尋美國夢的故事。影片於2020年完成製作並開始在各大電影節放映,廣獲觀眾喜愛,獲得了包括DocLands Film Festival的優秀紀錄片獎以及MountainFilm的最佳投入獎。今天我們有幸採訪到影片的核心團隊成員之一,來自中國的聲音設計師逄博。

逄博參加美國音響效果工會獎頒獎典禮

逄博2016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後以優異的成績被全美排名第6的電影學院,查普曼⼤學道奇電影學院錄取。過去三年多來,她紮根好萊塢,參與幾十部電影的製作,其作品《The Beacon》更是獲得了國際獨立電影獎的最佳聲音設計獎。

同劇情片一樣,紀錄片的核心在故事的講述,但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對故事真實性具有極高的要求,視聽語言需要巧妙地保持事件的現場感,且在藝術層面具有極好的情感渲染。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同期素材具有很大的隨機因素,跟拍的時間、地點、事件都會根據人物實時的行動而改變。有時候,一個人物一拍就是好幾年,拿到的素材很多時候是零散的,在後期中,剪輯會根據大綱去架構更完善的故事線,而聲音部門則負責讓重新整合過的故事線更加飽滿。

「聲音設計,作為整個後期製作流程的結尾部分,一方面要最大化的保持其聲音敘事的紀實性,另一方面要根據人物的情緒,在表達真情實感的基礎上,展開藝術渲染加工」 《北漂在紐約》聲音剪輯師逄博說。

不同的嘈雜區分出兩個世界

逄博表示,由於拍攝條件的限制,紀錄片同期聲音的收錄很多時候達不到理想狀況,其保真度相對較低,但紀錄片聲音設計的基點是最大限度地還原片中的聲音環境。在聲音的後期製作中,聲音的設計與編輯需要與同期打好配合,所做的工作一定是以同期聲音為基礎展開的。《北漂在紐約》的兩個主要拍攝地點相差甚遠,一個在大都市,一個在瓜地馬拉的偏遠山區。在聲音的後期製作中,逄博反覆琢磨了同期聲音中獨屬於特定空間的聲音,進而豐富其中的細節。比如,同樣是交通工具,紐約的車水馬龍是具有當代氣息的,而山區的皮卡車是很破舊的。在這個大方向上,進一步思考具體的素材選用。在紐約的部分,她著重用了動力比較足的當代汽車素材,而給山區的皮卡車配了比較廉價的發動機聲。為了讓聲音與原始素材貼合,她花了很多精力反覆聽同期的聲音,也看了很多類似場景的紀錄片作為創作調研,最終篩選最合適的聲音素材進行再次創造,力求做到真實且富有質感。

聲音設計師耳中的情感表達

紀錄片強調真實性。誠然,紀錄片的聲音創作空間不如劇情片大,但也可以渲染人物情緒。那麼,根據故事需要,在還原真實環境的基礎上,如何具有創造性地、又不失實地用聲音表達人物情緒是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情。在《北漂在紐約》中,路易斯第一次到紐約,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新鮮、陌生的,但隱藏其下的是無數的不確定因素。逄博說,初次觀影時,禁不住回想起自己初來美國的場景——新鮮、陌生、新機遇帶來的興奮,夾雜著對不確定未來的擔憂。

逄博與影片主人公這種情緒上的共通,對她的聲音創作起到了很大的幫助。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陌生環境下人會產生兩種極端的對立情緒,一種是很猛烈的衝擊,另一種是令人窒息的孤獨感。逄博將這兩種感受,運用到了影片聲音的編輯中,她給予了聲音一種潛藏的張力。在路易斯剛到紐約時,所感受到的環境是他之前生活裡從未出現的,逄博利用密集的車喇叭聲、警笛聲、人群的交談聲、腳步聲,甚至玻璃門開關的聲音和門口風鈴的碰撞聲,將紐約嘈雜的街道表現得淋漓盡致。但逄博表示,為了在情感上表現出路易斯對新鮮事物的欣喜之情,她所選用的素材大多音色偏暖。而隨著新鮮感的逝去,路易斯在情感上逐漸被孤獨包圍,這時偏冷質感的聲音便會佔據主導,像是風聲或是帶有金屬質感的電燈嗡嗡作響,以反映路易斯的孤立以及與環境的疏離感。

逄博在錄音棚進行聲音設計工作

最後,逄博分享了她在好萊塢從事多部紀錄片聲音設計和剪輯工作中的最大感悟:紀錄片的聲音設計看似簡單,但實際需要格外地細心,因為所用的每一個聲音,既不能讓觀眾感覺到人工色彩,又要最高效地發揮其藝術作用,同時要富有創造力地解決低成本拍攝所帶有的諸多技術問題。每一部優秀的紀錄片背後都少不了一個聲音團隊幾個月的精雕細琢。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紀錄片《2020年的北漂》即將上線
    由北京小象快跑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青年導演周寧,明星孫楠、張歆藝、張天愛、馬蘇、阿悄公益出鏡的紀錄片《2020年的北漂》,即將上線。據了解,該片記錄了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普通北漂一族的生活現狀,同時也呈現了孫楠、張歆藝、張天愛等藝人過往的北漂經歷。紀錄片將鏡頭聚焦於北京這座夢想之都,將當下北漂的各種生活展現的真實而有意味。
  • 《無依之地》的聲音設計:像製作紀錄片一樣打造電影中的自然氛圍
    西弗斯具有豐富的紀錄片製作經驗,參與設計和混錄了歷史頻道的葛底斯堡系列(獲得了艾美獎和MPSE聲音剪輯獎),以及一些熱門的Netflix紀錄片系列,如《弗林特警局》(Flint Town)、《守護者》(the keeper)和《明星四分衛:超越巔峰》(QB1: Beyond the Lights),以及《黃金之城》(City of Gold)(該片獲得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以及SXSW的Game
  • 2017楊宗緯 "聲聲聲聲"VOCAL演唱會PLUS排期 楊宗緯演唱會安排
    2017楊宗緯 「聲聲聲聲」VOCAL PLUS巡演全新啟動,將會在本次巡演中演唱這些大熱單曲,值得觀眾格外期待。  本輪巡演陣容豪華,演唱會導演Alice Cheung香港天王、天后演唱會御用導演,與諸多藝人親密合作,出手的作品在視覺上都極度有料。這一次,她更拿出了極度別致的創意,力圖在舞臺上呈現一個不同以往的楊宗緯。
  • 【精彩推薦】美國犯罪紀錄片《THE JINX》(又名《紐約災星》)
    1982年妻子神秘消失、2000年涉嫌槍殺紅顏知己(黑幫大佬之女)、2001年鄰居遭其分屍,三度因涉嫌兇殺佔據頭條新聞又巧妙脫罪,卻在平靜的晚年因接受紀錄片《THEJINX》(又名《紐約災星》《厄運》)的採訪,無意中說漏了嘴不打自招.2015年3月14日,也就是6集紀錄片《紐約災星》播出大結局的前一天,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了71歲的德斯特。
  • 紐約災星 The Jinx: 紀錄片拍到最後主角真的被捕了!
    儘管到目前為止,本案還並未完結,關於紀錄片中的錄音是否能最終作為確鑿證據被採納,也尚未得到警方的確認。不過,這起意外的「東窗事發」事件,使得原本關注度就極高的紀錄片《紐約災星》,成為近期海內外社交網絡上被不斷瘋轉的熱門話題,豆瓣電影給出了超高分數,微博上一片熱議。
  • 「北漂」許思維用紀錄片說話
    迷茫:香港「北漂」青年    作為星二代,許思維並沒有剛開始就子承父業,而是有著年輕人普遍的叛逆心理。他說,「我自己從小就沒什麼規劃。讀書的時候我讀的是電腦,當時流行網際網路,接觸了內地很多做網際網路的公司,我覺得很有趣,同時又很想離開家裡,越遠越好。」
  • 【紀錄片推薦】懸而未決的富豪連環謀殺案《紐約災星》
    紐約災星 The Jinx: The Life and Deaths of Robert Durst (2015)
  • 【紀錄片】紐約災星 The Jinx: The Life and Deaths of Robert Durst (2015)
    類型: 紀錄片 / 犯罪官方網站: www.hbo.com/the-jinx-the-life-and-deaths-of-robert-durst#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5-02-08(美國)集數: 6單集片長: 45分鐘又名: 天煞剋星:德斯特的生與死 / 謀殺懸案(港) / 黑色豪門疑案(臺) / 厄運
  • 本屆聲聲入影評委介紹<2>
    主要配音作品:電視連續劇《鈴蘭》、韓國電視劇《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墨西哥電視劇《狂野的心》、泰國電視劇《嫉妒的密碼》、電影《獨腿木偶歷險記》、《從心所願》等。《中國電視報》對配音演員張雲龍的介紹:張雲龍:「說」出來個好男人似乎與他的角色達成了默契統一,現實生活中的張雲龍並非是一個健談的男人。從《人魚小姐》的李朱旺到《加油!
  • 《白鳥谷》中一些不為人知的聲音細節
    《白鳥谷》獲得2017年法國昂西動畫電影節兒童評委短片獎 ,入圍了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美國ANNY紐約動畫之夜,西班牙Bueu國際短片電影節,葡萄牙Cinanima不過在和導演商討時,導演更希望保留這一段在意境上的留白,不希望有聲音去幹擾這個氛圍。因而再三討論和斟酌後,音樂放棄了這一段的展示,而把完整的旋律展示放在了結尾ending處。音樂的創作就是相互摩擦的過程,這樣的小插曲,在創作過程中還有很多。
  • 紀錄片挖太深,原來受訪者就是兇手——《紐約災星》紀錄片巧破三宗懸案
    曼被槍殺案,紐約檢察官無法檢控杜斯特,杜斯特隨案件膠著失去蹤跡。2001年1月,杜斯特再次出現於媒體前,以謀殺鄰居布萊克(Morris Black)並分屍丟棄被逮捕。檢察官說,重啟麥考馬克失蹤案的報導,開始出現在紐約報紙後,杜斯特為滅口殺死伯曼,逃往德克薩斯州一個沿海小鎮。
  • 科幻經典巨製《星球大戰》背後的聲音設計
    聲音是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除電影配樂外,音效設計更是影視製作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增添視覺魅力,有時甚至可以賦予角色生命,豐富觀眾的觀影體驗。經典科幻作品《星球大戰》中的聲音設計即為電影構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如片中機器人R2-D2人性化的獨特嗶嗶聲、黑武士的沉重呼吸聲,亦或是光劍的經典嗡嗡聲等,這些聲音對電影的影響力皆不容忽視。製作這些聲音的幕後功臣是傳奇聲音設計師本·貝爾特,入行40多年,貝爾特參與了《奪寶奇兵》、《E.T.
  • 紀錄片《孿生陌生人 》-聲音如何傳達失散多年的孿生三兄弟重逢後的別樣心境?
    影片正式海報來源:RAW紀錄片《孿生陌生人 Three Identical Strangers》的這個原生故事很多人知道,特別是那些在紐約地區長大的人深知。上世紀80年代,三人兄弟在出生時分離,在他們兩個人在一年之內就讀同一所大學後重新團聚,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感到困惑。
  • 10部設計紀錄片,值得一看!
    此片是BBC英國廣播公司,播出的一系列關於產品設計紀錄片,一共包括五集,每集60分鐘,通過採訪各知名設計師及相關的設計評論者,講述產品設計的歷史和未來。不管你喜歡Dieter Rams的隱忍,還是Phillipe Stark的奔放,每個從事產品設計工作的朋友都能從這部紀錄片得到一些啟發。
  • 彰顯底色 聲聲入心|「紅衛朗讀者」主題系列活動啟動
    (親子朗讀《湖南日報》文章《抗疫戰地書 瀟湘家國情》選段) 「聲」入人心 系列朗讀活動即將啟動為提升全體師生的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引進豐富的朗讀教育資源,在師生及家長群體中掀起朗讀熱潮,由天心區文明辦、天心區教育局主辦,紅衛小學承辦,湖南省播音主持研究會、湖南省演講與口才學會協辦的
  • 紀錄片《佳節》榮獲「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銀獎
    4月21日,紐約國際電視電影節公布了2020年度獲獎名單,由五洲傳播中心、騰訊視頻、國家地理頻道聯合出品的紀錄片《佳節》獲得文化類紀錄片銀獎。紀錄片《佳節》是一部以表現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為主題的紀錄片,是中宣部文藝局指導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支持項目。節目由五洲傳播中心承制,於2019年端午節期間通過國家地理頻道和騰訊視頻面向全球播出。
  • 為NETFLEX紀錄片《異狂國度》做聲音後期
    《Wild Wild Country》講述80年代一名充滿爭議的奧修教領袖Rajneesh和其追隨者(Rajneeshees)在俄勒岡荒漠中建立起一個烏託邦社區,在社區發展過程中與本地居民、州和聯邦執法的各種衝突,奧修教的追隨者還計劃謀殺政府官員、炸掉縣政府、移民欺詐、向本地餐館投毒沙門氏桿菌企圖讓居民無法投票等等,導致最終被政府剷除。
  • 《紐約災星》HBO的犯罪紀錄片,讓人頭皮發麻...
    今天要講的這部紀錄片厲害了。因為這部真人真事的紀錄片,拍著拍著,導演組居然突然發現了殺人犯的關鍵證據。是的,你沒有聽錯,原本只是拍一部「尚未破案的謀殺懸案」的紀錄片。沒想到最後,竟然戲劇性地偵破了30年懸而未決的謀殺案。
  • 紀錄片《紐約災星》主角繼續否認謀殺指控
    1994年,他的父親西摩·杜斯特(Seymour Durst)任命他的弟弟道格拉斯接手杜斯特集團後,他離開了家族企業。從那時起,他已經離開家人 - 道格拉斯有望為洛杉磯為檢方作證 。多年來,他在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和德克薩斯州間徘徊不安,甚至成為了三次謀殺中的嫌疑犯。然而,杜斯特先生自己的狂妄自大終結了他隨心所欲的生活。
  • 歷史戰爭紀錄片《越南戰爭》聲音為沉浸體驗起了決定作用 下
    也許這發生在過去的一些紀錄片中會使用音樂,但現在我們能夠通過合理的聲音設計來做到這一點。曾經有一位資深人士談論失去一段時間的聽力以及他在聾時失去的恐懼和異化。我們能夠消除聲音或增加回聲,然後消除聲音的回聲。還有另一個手持鏡頭的時刻,相機正在被推擠。它幾乎是抽象的鏡頭,只是剪切運動的東西和人們飛過相機並四處移動。那就是我用聲音和大喊大叫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