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作者微信公號【爸鼻馬迷】 ID:Lucytalkshow
韓國電影《寄生蟲》的確很精彩。無論是導演的良苦用心、演員的賣力出演,還是劇本設置的巧妙,都為影片增色不少。電影的前半段誇張得令人捧腹,隨之出現的衝突則令人揪心不已,最後黃粱夢碎的結局更是令人唏噓感慨。一句話,電影生動刻劃了寄生蟲的形象,辛辣諷刺了寄生蟲的邏輯思維,更是毫不留情地隱喻了每個人或多或少、時隱時現的卑劣念頭。
失業遊民金基澤一家四口,蝸居在首爾市地勢低洼貧民區一處偏僻的半地下室裡,窘迫到交不起電話費,窮困到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掙錢,英語出眾的兒子基宇聽從勸說,接替好友到樸社長家擔任樸家千金的英語家教。當偽造了大學學歷的基宇壯著膽子走進社長家的豪宅大院之際,立刻被有錢人的富麗堂皇、揮金如土所震撼!
聰明的基宇當上了家教,還不失時機為酷愛美術的妹妹基婷謀求為樸家小兒子當美術家教的機會。聰明的兄妹倆合力在社長太太面前演起雙簧,騙得善良的太太涕淚橫流感動不已。在如法炮製的連環騙術下,父親基澤成為了社長的專職司機,連媽媽也成功上位,當上了樸家的管家。足智多謀的一家人最終在樸社長家實現了「全員就業」。
在昏暗的地下室裡,沾沾自喜的金家四口人共同舉杯,感謝「愚笨」的樸社長的慷慨大度。在社長一家出遊時,全家人乾脆都住進了豪宅,狂歡慶祝,享受難得的「一日富貴」。甚至於,基宇得到了社長女兒純真的愛情,大家開始暢想成為社長親戚的美妙。但隨著前任管家在雨夜中的倉皇拜訪,他們才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苟且為樂的寄生蟲。
劇情至此急轉直下。有人接連橫死,有人逃匿,即使僥倖生還的人,也都被打回了原形,從此沉浸在無休止的羞辱與痛苦之中。即使如此,那段成為寄生蟲的「美好時光」,永遠在他們的心裡紮下了根,無力自拔……
在整個故事中,導演始終在使用一個隱喻審判所謂的寄生蟲人格,那就是「氣味」。氣味這個詞宛如一個顯著的標記,不時地出現在劇情中。
樸家小兒子無意中說出,美術老師、司機和管家身上的氣味一模一樣,令三人大驚失色,但同樣在場的樸社長和太太卻認為是小孩子的胡言亂語,完全不以為意。
被指出破綻,如臨大敵的金家四口人聚集在家裡討論如何破解氣味難題。基宇建議以後大家分開洗衣服,使用不同的浴液,而基婷則說,這倒黴的氣味根本無法消逝,因為這該死半地下室的腐敗氣息,才是氣味的真正來源。
出遊突然中途回家的樸社長和太太躺在沙發上聊天兒,談到金司機身上的氣味。社長一語道破,說那氣味是煮抹布和洗潔精垃圾堆的混合味道,實際就是窮人骨子裡的味道,而像金司機這樣的窮人總是想入非非,徘徊在越界的邊緣。說者無意,但倉促結束狂歡此刻正躲在桌下的金基澤卻聽得真真切切,心如刀絞。他至此才明白,無論自己如何偽裝,都不過是無法面對陽光無法受人尊重的可悲寄生蟲!
只要心存依賴嚮往苟且,只要希望不勞而獲,縱然百般掩飾,也無法遮蓋身上那股子腐敗的氣息……這就是導演通過「氣味」闡釋的寄生蟲邏輯。
寄生蟲的邏輯,奇生蟲的氣味,潛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我想,導演的本意,絕不是把嚮往美好生活的窮人稱為寄生蟲,真正意義上的寄生蟲,正是那些可悲可怕的欲望,那些妄想一步登天不勞而獲的非分念頭。一旦有了這些欲望和念頭,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會被寄生蟲附體,成為別人討厭的物種,連自己都會討厭自己。寄生蟲就是種病,病入肌體欣喜若狂,病入骨髓痛不欲生,病入膏肓只會自取滅亡。
寄生蟲,總是仰人鼻息毫無骨氣。在影片誇張的情節設置中,一貧如洗的金家人每一個都很聰明,不是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就是擁有過人的演技。但是,他們早已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失去了膽量,寧願選擇在富人家裡佔便宜苟且偷安,也不去考慮重新開始生活撐起壓力。為了自己的榮華,他們真誠祈禱樸社長生意興隆,恭祝太太身體健康一如既往地善良下去。因為在他們看來,社長的錢就是拯救一切的靈丹妙藥,也唯有社長的錢才會緩解自己的寄生蟲心理,社長一家的明天就是他們自己的未來。
寄生蟲,總是喪失夢想喪失尊嚴。無論是聰明的基宇基婷還是基澤夫婦,身體裡最大的力量無疑來自金錢。當他們貧困時,面對總在地下室窗臺外小便的街頭混混,連大聲喝止的勇氣都沒有,但當有了收入來源後,面對同樣的挑釁,基澤基宇父子二話不說就出門應戰,因為,他們比以前腰杆硬了。在他們的世界裡,沒有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只有不擇手段擺脫貧困的衝動。他們模仿富人吃香的喝辣的,他們羨慕富人生活的點點滴滴,複製拷貝富人的一切生活細節,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天堂。
寄生蟲,總是貪得無厭慾壑難填。從兒子基宇當英語家教掙得不菲的工資開始,基澤一家就齊心合力去編織騙局,希望錢掙得越來越多。當全家人都寄生在樸社長家衣食無憂後,基宇開始奢望與社長千金的愛情,基澤開始有意無意地越界,肆無忌憚地與社長談論只有好朋友之間才會談論的夫妻之道……他們不滿足騙局只騙來工作,還希望能越俎代庖當一回富人。社長全家出遊的那個雨夜,正是他們登峰造極,在豪宅裡縱酒狂歡宣洩欲望的時刻,而這一刻,也必然標識著由波峰到波谷,預示著形勢急轉直下。
寄生蟲,遇到危機總會反應過度。正是因為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別人的身上,所以抱有寄生蟲心理的基澤一家,對於任何阻撓破壞自己騙局的人和事,都具有高度的戒備心理。當他們發現甘當寄生蟲的不單單只有自己,對方甚至還掌握了自己的把柄後,他們意識到末日的來臨。在這個關鍵時刻,寄生蟲是不可能像常人一樣理智分析的,也不可能選擇後退獨善其身。他們只剩下華山一條路,那就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地掩飾,拼盡全力地阻止,甚至如基宇一樣,拿起壽山石動了殺心……
在這個擁有七十多億人口的地球上,我們其實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分析思考身邊每個人的優劣短長,所以金錢和權勢就成為兩個最簡單可見的參考量,成為大家打量他人審視自己的標籤。當然。類似的標籤大抵還有畢業的學校、工作的單位、持有的證件亦或相識的朋友,林林總總。
但是,標籤僅僅是標籤,並不意味著所有。如果誰幼稚地把標籤當成了理想當成生活的全部,就難免不會用標籤來統治自己的頭腦,指揮自己的人生,最終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一旦為了這些標籤不擇手段,不惜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索取更多,就難免染上寄生蟲的絕症,惶惶不可終日,直至犯下大錯!
這部電影不是喜劇片,笑過之後總能體會到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小確幸」;這部電影也不是悲劇片,在為劇中人物惋惜時總能品味到自作自受的嘲弄與諷刺;這部電影顯然也不是紀實片,因為擁有如此之高的智商竟然還是窮人,坐擁豪宅商業帝國的富人竟然如此愚鈍,都顯得矛盾重重,如此牽強如此玄幻。
因此,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一部寓言,用灑滿狗血的劇情,用對比鮮明的兩種人,詮釋寄生蟲,詮釋若隱若現,時刻徘徊在周遭的不健康空氣,讓每個人警醒。
當你覺得自己的單位很大實力很強,即使自己不努力工作也沒人計較,或者你覺得小區住戶很多,即使自己不交暖氣費沒人能把你怎麼樣,亦或你覺得自己只要巴結好領導就能換來榮華富貴,那麼你可能需要好好看看《寄生蟲》這部電影。因為那種無論如何掩飾也遮蓋不住的氣味,會讓你醍醐灌頂,從幼稚可笑的夢中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