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與劍仙傳奇:玉列九階修真仙,道劍一出嘯蒼穹!

2020-12-28 曉夢閣神秘文化觀

文/曉夢閣主

御劍乘風來,除魔天地間。飛劍一出取人首級於千裡之外,這便是傳說中仙武雙修的最高境界,這些人被世人稱為「劍仙」。

在前幾期介紹道教門派系列文章中,閣主有提到過「劍仙門」這個神秘莫測的道教門派,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即便在《道藏》中也就寥寥數筆的劍仙。

劍仙之源

提及劍仙,不免讓人嚮往,劍與仙都是華夏人非常崇拜和喜愛的兩種,兩種非常特別的存在結合在一起並影響了數千年。而劍仙之說由來已久,根據道教歷代傳承典籍《最上乘的劍仙心法》記載,其最早可以追溯到華夏始祖軒轅黃帝,黃帝問道廣成子,於鼎湖之畔「作神劍利器十五,以鎮九州」。

到戰國時劍仙之說廣為流傳,不論百家還是王室、任俠都習劍,秦王滅六國後,禁止民間練武制劍,僅剩晉地劍仙、燕地劍仙、川地劍仙三處。此後八百多年,道教從創立到發展,出現諸多教派,道教典籍《道藏》裡記錄各門派道術,唯獨劍仙一門,雪泥鴻爪,一筆帶過。

劍仙興於唐朝,唐皇室尊崇道教,並且尚武,民間多豪俠劍客。比如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被稱作「劍仙」,還有不少半人半仙的傳奇劍客,比如虯髯客、聶隱娘等。而到了宋元時期,劍仙多隱世不出。到明初,武當三豐真人讓劍仙之名再度名揚天下。

《武當劍譜》中記錄:「三豐祖師,籍遼東,姓張,名全一,又名君寶……帝召之,因北方多盜匪,道梗不得前,祖乃飛劍擊之,盜盡殲,故以劍術揚名於世。」三豐真人就是典型的仙武雙修之人,內執丹道,外顯金鋒。

清代之後劍仙又皆隱世不出,或傳承中斷。但我相信,浩浩華夏、神州秘界、名山大川、洞天福地,定會有劍仙之續存。

兵解與天劫

劍仙門一脈,多為隱士奇人,不貪世上之功名,不圖人間之富貴,終極目的就是飛升紫府得道成仙。

仙人也就比普通更長壽的人,有長生久視之道。但是這顯然是違背天道,違反自然規律的,勢必要遭受懲罰。所以,想要超脫,就必須要經歷天劫考驗。天劫便是自然界對生命法則的一種制約,渡過天劫才能超然物外,渡不過就會化為灰燼,重歸天地本源。

但劍仙則與其他修行者不同,他們無懼天劫,因為劍仙有獨特的法門躲過天劫,或者說他們自願放棄肉身,那就是「兵解」成仙之道。即藉助法寶或寶地主動捨棄肉身,兵解逃脫。

根據應對天劫的能力和修行的深淺,劍仙分為三等九階:三等者,天仙、地仙、散仙;九階者,天俠、仙俠、靈俠、風俠、水俠、火俠、氣俠、鬼俠、御劍俠。(源自《真龍虎九仙經》)

三派兩劍

劍仙傳承中,又分為三派,分別是氣劍派、物劍派、心劍派。其中物劍派、心劍派有御劍之能。氣劍派則以符咒、遁甲等與劍術齊修,且行事神秘,不問世事,傳承也很古怪即為只需師傅尋弟子不許弟子尋師傅,若無緣縱使見面也不識。前期文章中提過,火龍真人尋呂祖傳授天遁劍法,二人皆為氣劍派。

劍仙所持之劍有二,一為道劍,二是法劍。

道劍無形,乃心靈之劍。內修成道,外修成劍。應機而出,殺奸除邪。道門中人將其稱為採無極至精,合先天之元氣,假乾坤之爐鼎,慧火煉之,靈泉磨利,以太極為環,剛中為柄,美德為刃,清靜為匣。斬愛欲貪痴,誅七情六慾,除煩怒邪念。

法劍有形,乃護真之劍。堅硬鋒利,寒光四射,可御劍殺敵,無堅不摧。除魔衛道,行俠仗義,多為法劍。

在諸多道派中有不少將法劍作為傳承信物,比如火龍真人傳呂祖的天遁劍;呂祖傳後人的純陽劍;張天師傳後人的三五斬邪雌雄劍等,這些都是法劍!

總之,劍仙門中修行者,都要具備心性、涵養、德操三者具備,才可能被傳承。然,劍仙一說,今天終成了傳說,只存在我們茶餘飯後的故事之中!

相關焦點

  • 道教劍仙:一襲道袍入雲間,半是劍客半是仙
    近日,聽過不少人在談論劍仙這一名詞,懷著好奇的心理,我去查閱了一些典籍,對劍仙這一群體有了淺薄的了解,現將己之愚見與諸君分享。說實話,拋開網文的以訛傳訛不談,劍仙一脈雖然依舊存於世間,但有關的資料卻極為稀少,即使是號稱「道教百科」的《道藏》,對於劍仙的描述也只是寥寥幾筆,即使是搜索百度百科,它也只會給你介紹一個叫「劍仙」的網路遊戲。
  • 看看《列仙傳》裡的仙人就知道了!
    道教認為修道成仙有很多種方式,而神仙傳記《列仙傳》則是向我們展示了凡人成仙的多種方式。除了服用丹藥,《列仙傳》的神仙還有通過鍊氣化虛而成仙的。彭祖善於運氣內修等養生之術,他常年在歷陽山的一處仙室閉關修行,在室門之外常年有兩隻老虎侍奉左右,人們在祭祀彭祖時,總能在仙室外看到老虎的腳印,後來這兩隻虎隨著彭祖一起升仙了。周朝大夫尹喜,是一名西關的令守,他擅長神仙方術,常服天地間精華之氣。一次他看見天有異象,東方有紫氣而生,知道有真人出現,才知道是老子騎青牛經過。老子見尹喜與眾不同,頗有道根,便授之五千言流傳於世。
  • 玉皇、玉虛、玉闕……你知道「玉」之於道教的意義嗎?
    「赤松子」本為人間的雨師,即因服用冰玉散,而步入神仙之列。洛陽偃師出土的東漢建寧二年服致碑上也說:「土仙者大伍公見西王母崑崙之墟,受仙道,大伍公從弟子五人,……皆食石脂仙而去。」此處的石脂即為玉漿、玉脂也,「大伍公」及弟子五人即是食玉成仙的凡人。象神仙那樣食玉更是人們的理想,如戰國時期著名的詩人屈原在《楚辭·九思·疾世》中就希望象神仙那樣「吮玉液兮止渴,齧芝華兮療飢」。
  • 玉仙女丹引今來全集(五)
    在道教,九天玄女傳兵法、傳法術、傳房中術,是與西王母一樣偉大的上古女神。九是天之數,玄乃道之名,女即陰之象。九天玄女的名號裡寄託著道家思想,則知,九天玄女也是先天道氣的化身。在《道德經》裡,道的生化,以玄牝來比喻,也以母體來宣述,所以老子說:「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於母。」母即比喻道。
  • 劍仙初步口訣
    猛然神一收,頓覺天地窄.5.神氣偶恍惚,胸中如物迫.冷逼人難當,脫然衝口出.6.直向月宮飛,死力吞回腹.勿使久遲延,恐怕魄散失.7.急急回暖房,溫和運氣血.以上二段功,劍仙根本訣.8.切忌犯淫慾,氣衝五臟裂.此為內煉法,男女同一轍.9.還有外練功,變化不可測.
  • 道教皈依的經寶,為何是「三十六尊經」?
    信士因信奉道教,志心皈真道經師,願受三皈五戒或三皈九戒,禮拜度師成為居士的儀式,即是皈依。皈依以後,一般都會獲取皈依證。皈依道教,是聖賢度人入道的方便法門,可謂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門。成仙成道,成聖成賢,全部都是從這裡開始。據道經記載,凡修真學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須作難得遭逢之想。
  • 道教法主____鬥姥元君
    鬥姥元君在道教的地位非常崇高,是先天一 炁之陰神,其轄下有太極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北鬥七星、南極長生大帝、純陽孚佑帝君、五鬥星君、
  • 傳說中的4大上古仙人,三位不被世人熟知,最後一位是劍仙之祖!
    傳說中的4大上古仙人,三位不被世人熟知,最後一位是劍仙之祖!仙人是我國特有的產物,和外國的神明不同,仙人注重「逍遙」二字,而神明則大都有自己的職責。歸根到底「神明」是先祖對不理解的自然現象擬人化,而「仙人」則是幻想自己能飛天遁地、捉星拿月。
  • 修真聊天群:練劍?宋書航這輩子是不可能成為劍仙的!
    目前漫畫《修真聊天群》已經更新到156話了,在蔥娘以及羊肉的幫助下,宋書航在大睡一場後,修為再度突破,第四竅耳竅已經有些隱隱發脹的感覺,這就是突破的前兆,估計過不了多久宋書航就能再次突破了。但宋書航想著想著就感覺到不對勁了,明明嚮往著劍仙,可手中卻握著寶刀霸碎,再加上當初入夢時,赤霄子傳授他的也是火焰刀,難道他宋書航這輩子就註定只能是一個刀客,而不是一名劍客嗎?宋書航作為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有為青年,自是不會認同這點的。為此,宋書航專門為他的以後修煉方向做了規劃,等他修煉到二品境界後,就立馬棄刀練劍,先學個幾套劍法再說,到時候誰不認為他宋書航是個劍客。
  • 關注 對話《修真之上仙》作者定離——不開眼角開腦洞
    《仙劍奇俠傳三》、《軒轅劍之天之痕》、《古劍奇譚》,一部部玄幻題材作品紛至沓來,一部比一部火爆。「仙俠劇」、「玄幻劇」開始廣為人知。就在今年,《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青雲志》、《擇天記》等一大波仙俠玄幻IP劇正在或即將襲來,它們都有一套自己獨立的世界觀,並且各有各的特色。
  • 道教小知識:道士為何隨身佩劍?
    作為道教的神職人員,他們除了出世歷練,鮮少出現於紅塵世間。我們對於道士形象的認知也多來源於小說和影視作品。在影視作品中,他們大多頭戴道冠,身披道袍,腳踏十方鞋,背負道劍,一副超然於外、仙風道骨的形象。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道士偏愛用劍的原因。1. 前輩大能的影響在道教神仙體系中有相當一部分的神仙是以劍作為武器的。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天師張道陵和純陽帝君呂洞賓。
  • 道教神仙譜
    扶桑大帝   原稱東霞扶桑大帝,《枕中書》稱: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真記》有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元始上真眾仙記》)早期上清大洞真經》稱:「扶桑大帝九老仙皇君。」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列第二神階左位「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 五本修真問道玄幻文:修真問道一術衍萬法,八十億年一劍敗英雄!
    修真界三千年一大劫,只為抵抗那魔淵眾仙人大能魔教祖聖紛紛拋頭顱灑熱血,以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修真界今後三千年的生,現在又逢大劫,三千年期限即將來臨,但十年前修真界為了徹底解決魔淵大劫,七成修真界高手齊聚崑崙山一閉關十年尋找永可化解大劫的辦法,可惜天不遂人願,一場大亂一個人都沒走出崑崙山,但是他們卻留下了《道元真解》以解決大劫,卻不知所蹤,這時候一個寒門少年方原走上了修真大道。
  • 修真文:仙路縹緲,清歌踏月上九天;雲山萬劫,一劍天光問情緣
    修真文:仙路縹緲,清歌踏月上九天;雲山萬劫,一劍天光問情緣雖說現在大家都有電視看了,但是小編還是喜歡看小說,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修真文:仙路縹緲,清歌踏月上九天;雲山萬劫,一劍天光問情緣,看完之後你就知道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偶爾也會出現,精彩部分小編認為就是不吃飯也要一口氣看完
  • 道教的生神上帝和神霄九宸上帝是指哪幾位尊神?掌管人間什麼禍福
    九天生神上帝和神霄九宸上帝,在道教鍊度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裡簡單為大眾做一分享。元始天,即元始九天,是鬱單無量天、上上禪善無量壽天、梵監須延天、寂然兜術天、不驕樂天、化應聲天、梵寶天、梵摩迦夷天、波梨答和天。這些天的名號看著很生僻,但是在廣泛存在於道教經典。元始九天是怎麼回事呢?
  • 讀這些道教詩詞,頓感一股仙氣撲面而來!
    在道教發展歷史中,道門中人和道門外之人寫下了許多詩詞,內容大都跟修仙成道有關,或反映道教生活、表現神仙理想,或借道教神仙意象抒寫超凡脫俗的情感,這些激揚文字,正如近代學者傅勤家在《中國道教史》中所說: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謂此身根塵幻化,業不可逃,壽終有盡;道教獨欲長生不死,變化飛升,其不信天命,不信業果,力抗自然,勇猛何如哉!」
  • 道教中的「三清四御」指的是哪幾位?其中有「玉清元始天尊」
    三清尊神,總稱謂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老君一氣化三清,三清就是中國哲學中「三一」的象徵,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
  • 《唐人街探案2》,探明一套道教修真秘術
    單純從字面意思來解讀,意為:從道產生了一,此一為太極;太極分出陰陽,即是「一生二」;「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陰陽之氣相互運轉又產生了和氣,此是「三」。在三的基礎上,和氣平衡了陰陽相背離的屬性,使得陰不離陽、陽不離陰,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由此才能陰陽運轉生生不息,宇宙萬物也就自然化生了。在道教的宇宙生成論中,世界萬物皆是陰陽二氣炁化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