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中國古代皇帝的洞房習俗

2020-12-26 網易

2020-12-21 14:06:52 來源: 小蝸牛時光屋

舉報

  皇帝娶後程序與民間大體相同

  一個女人進入皇帝的後宮而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與民間百姓結婚在程序上大體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禮記》中約定的「六禮」,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告期、親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儀式更為隆重和講究。被選為皇后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來彩禮,但皇帝絕不會親自去迎親,而是讓皇后的娘家人隆重地送上門。皇帝即便想多結幾次,也是不是那麼隨便的,要花大價錢的。

  

  皇帝的洞房內景

  皇后與皇帝結婚時也要進「洞房」,但與民間洞房的習俗不一樣,皇后與皇帝結婚的洞房並不在皇帝自己原來的寢宮內,也沒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舉行儀式的地方當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明清兩朝皇帝結婚一般在坤寧宮舉行

  坤寧宮是皇宮中後三宮的第三宮,在明朝是皇后的寢宮,清朝時將東面兩間設為皇帝大婚時的洞房,西面五間則改為祭祀薩滿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的禮儀相當隆重,也極為講究。新皇后要從大清門被抬進來,經天安門、午門,直至後宮。而一般妃嬪進宮,只能走紫禁城後門神武門

  入洞房後行全套習俗

  皇后與皇帝的洞房比尋常百姓家的要高檔豪華多了,但也不能免貼紅雙喜、喜慶對聯的習俗。洞房的主題也是大紅色,形成紅光映輝,喜氣盈盈的氣氛。床前會掛「百子帳」,鋪上會放「百子被」,就是繡了一百個神態各異小孩子的帳子和被子;床頭懸掛大紅緞繡龍鳳雙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希望「多子多福」。隋唐時,皇宮大內的洞房不僅要鋪設地毯,而且要設置多重屏障,龍鳳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可見,當時皇宮洞房的私密性很好。皇后與皇帝的大婚自然沒有鬧洞房的規矩,但禮節是少不了的。入洞房後,首先要做什麼?皇后與皇帝得把全套的活動進行完畢才能共度春宵。

  

  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所謂的「合巹(jǐn)禮」,即民間所謂的「喝交杯酒」。行合巹禮後,下面該上床了。但是皇帝當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隨隨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後順序的。唐朝皇帝納皇后入洞房是這樣上床的:尚儀北面跪,奏稱:「禮畢,興。」帝、後俱興。尚宮引皇帝入東房,釋冕服,御常服;尚宮引皇后入幄,脫服。尚宮引皇帝入。尚食徹饌,設於東房,如初。皇后從者餕皇帝之饌,皇帝侍者餕皇后之饌。

  而在清朝,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龍袍吉服,由近支親王從乾清宮伴送至坤寧宮。揭去皇后頭上蓋巾後,皇帝與皇后同坐龍鳳喜床上,內務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銅盆,以圓盒盛「子孫餑餑」供獻。這「子孫餑餑」是一種麵食,就是一種特製的小水餃。然後設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請帝、後相對而坐,由福晉四人恭侍合巹宴。合巹宴上,帝、後對飲交杯酒。這時殿外窗前,有結髮侍衛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合巹禮成,然後坐帳。晚上,內務府女官、福晉等侍候帝、後吃長壽麵。面吃完了,皇后按規矩先上床,然後皇帝再脫衣上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皇帝新婚-皇后在洞房之夜是怎麼伺候皇上的?】
    古代皇后在洞房之夜如何伺候皇上?「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這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春宵一刻值千金」,對於普天之下尋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對於那些「一朝選入君王側」皇后嬪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選為正宮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婚時刻的洞房花燭之夜。
  • 揭秘中國古代十大亂倫皇帝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有後宮佳麗三千,然而,一些皇帝似乎味口很大,並不滿足於這三千佳麗,有的皇帝還要到外面打野食,去妓院嫖妓女,更有甚者,竟然有皇帝不顧及倫理綱常
  • 中國古代有趣的婚俗故事
    不久,王安石擇吉日良辰完婚,恰逢官差來報「恭喜王大人高中了」。王安石喜上加喜,提筆在大紅紙上寫下一個金色大「喜喜」字,貼在門上。並吟詩一首:「巧對聯成雙喜歌,馬燈飛虎結絲羅,洞房花燭題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從那以後,這種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 各地立冬有哪些有意思的習俗?古代皇帝在這天有哪些奇葩舉動?
    說到立冬,古代有過不少講究,我國歷史中,宋代是一個對種種節日尤其推崇和增加了儀式感的時代。自宋代以來,每逢立冬,就連尋常人家也會更換新衣,殺雞宰羊,備時令佳品,好好犒賞一年以來的辛苦。此等熱鬧程度,一點不亞於春節。除此以外,在古代,全國各地也有一些不少有意思的立冬習俗。
  • 結髮與斷髮——漫說古代髮式習俗
    古代女子長到十五歲,行「笄禮」,即「笄簪子禮」,標誌著女子十五歲成年。「笄」本義指古代盤頭髮或別頭髮用的簪子。玉笄男女到了成人年齡,就可以結婚成家了。古代婚姻習俗中也有將男女頭髮相結之俗,中國人用「結髮夫妻」來形容締結婚姻關係的夫妻身份。
  • 「旺火習俗」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在,成為中國的一種文化傳統
    "旺火習俗"是我國北方地區一種歷史悠久的風俗習慣,隨著時代的演變,壘旺火也已經成為中國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最開始的地區流行的地方大多在中古偶讀北方,旺火表達了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望,希望通過旺火開啟一年新的篇章,旺火習俗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在,成為中國的一種文化傳統。
  • 原汁原味古代婚禮臨沂龍園再現 這一場婚禮下來連入洞房的勁都沒了
    中國古代婚禮,完整的婚禮習俗在古代有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禮。但是明清以後,各地完整的六禮已經不復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載的,「婚禮各處不同,大約六禮之中,僅存其四:問名、納採、請期、親迎而已,亦有不親迎者。」
  • 古代皇帝壽命都很短,這是什麼原因?其實這跟後宮「侍寢」有關
    我們都知道古代是皇權社會,皇帝是國家的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是衣食住行都有專人打理,皇帝只要每天批閱奏摺,處理好國家發生的事情,保持安穩和國家經濟發展就可以了,在很多人的心中做皇帝也是一個夢想,但其實歷史學家研究,古代的皇帝壽命都很短,平均都活不到40歲,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古代皇后的新婚之夜!
    洞房花燭夜乃人生四大樂事之首,收藏君與諸君八卦一下古代皇帝的洞房習俗,看看一個女人是怎樣進入後宮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
  • 古人為何要把新婚之夜叫做「洞房」?拜天地的禮儀又是從何而來?
    至於為何把新婚夜叫做洞房,有下面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古代部落之間經常為搶奪食物和水源而發生爭鬥,一些光棍漢也會趁機半路搶親。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多了,他們就發明了蓋頭,將新娘容貌遮住,用轎子抬回家。但是到家也並不安全,於是人們就在外面一些地方挖一個山洞,讓在新婚夫妻在裡面躲上幾天,慢慢地這變成了一種習俗,一種沿用下來。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可靠的史料來證明,畢竟太久遠了。
  • 中國古代婚禮流程以及婚禮習俗
    在我國,結婚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更是兩個家庭的事情,中國傳統的婚禮習俗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麼多年的積累中,我國逐漸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婚禮流程,各地也形成了獨特的婚禮習俗。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一些新人結婚的時候也開始採用西方結婚的流程了,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中式的婚禮流程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我國古代在結婚的時候有著什麼樣的婚禮流程以及婚禮習俗。
  • 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
    中國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國古代時期,建立起的以皇帝為中心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位獨尊,皇權至高無上,皇位世襲制等主要方面,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開始,經過數代王朝的沿襲、發展、以及不斷的更新。直至1916年左右才消失,在歷史上存在了2137年。
  • 為何古代皇帝結婚時,要讓皇后先吃個餃子才能行房?原因很簡單
    雖然古代有「一夫多妻制」,但是嚴格一點說,應該叫做「一夫一妻多妾制」。因為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都只能娶一位正妻,再找都算是納的小妾。和皇帝結婚的「正妻」一般都會被封為皇后,之後被選入宮中的「妾」也有可能被封為皇后,歷朝歷代不一樣。那麼既然是只結一次婚,婚禮肯定是非常隆重和特別講究的。
  • 古代嬰戲題材繪畫文化內涵:中國傳統社會習俗
    在繼承傳統人物畫技法和藝術成就的同時,中國古代嬰戲題材繪畫也表現出更為豐富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古代嬰戲題材繪畫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下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社會習俗一直是中華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 「洞房三日無大小」,鬧洞房這個習俗是怎樣流傳下來的?
    楊善人跟夫人正要去睡,忽然聽見洞房裡新娘子大聲哭嚎:「哎呀!甭拉我,我明兒去你那兒!」「哎喲,輕點拽,過明兒去你那兒!」「媽呀!疼死我了!」那聲音一陣高一陣低,喊得人骨頭髮冷,汗毛髮直。楊善人大驚,顧不得公公不公公,急忙跑到洞房窗外,捅破窗紙往裡一看:只見新娘披頭散 發,眼直嘴歪,兩條胳膊支叉著東一倒西一歪,真像被一群人撕扯著,可又看不見任啥兒。
  • 古代女子如何走上皇帝的龍床?
  • 古代公主成親前,為何要讓宮女侍寢駙馬一晚?真相有些難以置信
    在古時候皇室家族是擁有著非常尊貴的地位,而皇帝的女兒在出嫁的時候,皇帝對其也是非常的重視的,所以說皇帝會為自己的女兒物色一位非常優秀的駙馬,而這一範圍也大多數是在皇親國戚中挑選,在當時沒有男人不想做駙馬。在成為了駙馬之後,可以說是一生都是榮華富貴,不用再為了吃穿而發愁了,如果要是有一些本事的話,還有可能進入朝廷成為一名官員。
  • 古代宮廷中的端午習俗
    古代宮廷中的端午習俗 2020-06-23 10:26:32   唐代宮廷中的端午習俗,大多已將原有的特定意義淡化,演變為一種以娛樂為主的活動。如唐宮中過端午也吃粽子,粽子不但品種多,而且別出心裁。唐玄宗開元年間,宮中就製作出一種可供娛樂的「粉團」粽子。將「粉團」置於盤中,再從稍遠處用小弓箭射擊,被射中者便可取而食之。因「粉團」又小又滑,較難射中,玩起來比較有趣,這一遊戲很快從宮中傳至民間,成為廣泛流傳的端午習俗。
  • 皇帝後宮女人眾多,為什麼一生只能結一次婚?這裡有一個特殊規定
    我國古代一直盛行男尊女卑的思想,認為出嫁的女人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嚴格遵從三從四德。古代的男人們也大多都有三妻四妾,皇帝就更不用說了,後宮更是嬪妃無數,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只要他們想要,那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麼。明朝時期,宮中皇后一人,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諸妃稱號為:賢、淑、莊、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 之上。
  • 古代日本天皇制度與古代中國皇帝制有什麼不同?
    不斷改朝換代的古代中國形成鮮明對比,日本形成了絕無古今的「萬世一系」這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特現象。 綜觀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中,皇帝制度的每一項內容與規定,都是為著實現專制統治服務的,二者神形結合統治著中國的整個封建社會。「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皇帝實行獨裁統治,這是皇帝制度的又一典型特徵。皇帝一人獨治天下,總攬一切大權,臣下萬民只能「躬聽聖斷」,「奉旨行事」。皇帝們在排除各方面侵擾皇權的因素以後,最終把中國封建社會一切事務權力都操縱於自己手中,君上大權被他們解釋為無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