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特工隊》中文新預告 情緒互鬥 腦洞大開
2015年還剩下3個月,在全世界已經上映的電影裡,有一部片子在各大影評網站的得分都沒有低於8.5,它就是《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
在知名評分網站Metacritic 的2015年榜上,前五隻有《頭腦特工隊》是已經上映的。也就是說,《頭腦特工隊》的94分是截至目前的今年最高分。而且,它還是一部動畫電影。
《頭腦特工隊》在其他網站評分也不低:
爛番茄上新鮮度高達98%(《碟中諜5》是92%)
IMDB普通用戶評分8.5(滿分10)
我國的豆瓣評分8.9 (今年大家熱捧的《大聖歸來》得分是8.4)
不僅口碑炸裂,《頭腦特工隊》票房也不差。北美票房高達3.55億美元,位居皮克斯史上第二。(第一是《玩具總動員3》,北美票房4.15億美元。)
這樣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片子,如果無法在大銀幕上看到真是有點可惜。雖然晚是晚了點兒,幸好它還是來中國了。《頭腦特工隊》的中國首映發布會上,導演彼特·道格特說,中國是他們的最後一站,「全世界已經為中國做好預熱了」。
既然全世界都覺得它好,不如我們先來看看好在哪裡。
「這是皮克斯有史以來最好的創意」
《綜藝》雜誌說:「這(《頭腦特工隊》)是皮克斯有史以來最好的創意」
對於那個拍過玩具大冒險、小丑魚找兒子、汽車談戀愛、甚至飛行的房子的皮克斯來說,什麼創意這麼厲害? 這次,他們把觀眾帶到了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方——人類的大腦裡,而且是一個剛進入叛逆期、敏感又多變的11歲小女孩兒的大腦裡。
故事分為兩條線。小女孩萊莉隨同父母搬到了舊金山,新環境讓萊莉無所適從,情緒產生了劇烈波動。這一條現實線起著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
而真正的主角其實是萊莉大腦裡的五種主要情緒:樂樂(快樂)、憂憂(悲傷)、恐懼(怕怕)、厭惡(厭厭)和怒怒(憤怒)。他們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想法,情緒們在腦內的動作影響著萊莉現實中的行為。為了保護萊莉,他們在她腦內來了一場充滿想像力的大冒險。
我們能看到不同的情緒發揮主導作用
憤怒主導的時候
能看多五彩繽紛的「記憶球」
還有不同的「人格島」
甚至還有夢境、幻想、遺忘、潛意識 ……一部動畫片,用千奇百怪又簡單明了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人的腦子在幹些什麼。
被問到為什麼會想到拍「情緒」的時候,導演說他的靈感來自他女兒。「她原本是個特別有活力的小姑娘,就像《飛屋環遊記》裡的小胖子羅素一樣。但是在她十一二歲的時候,就開始情緒不斷波動,總是唉聲嘆氣,我和我太太都搞不懂,這究竟是怎麼了?」他們特別想知道女兒到底在想些什麼,於是就有了《頭腦特工隊》的點子。
感謝導演的女兒,讓世界上又多了一部有趣的電影。
牛X的作品總有個牛X的爹。
說到皮克斯動畫,你會想起什麼?《飛屋環遊記》?《怪獸電力公司》?如果這些都是你的愛,那你就千萬不能錯過《頭腦特工隊》了。因為他們都是同一個導演——彼特·道格特的作品。
2001年彼特·道格特執導第一部電影《怪獸電力公司》是2013年《怪獸大學》的前傳,同時他也是《怪獸大學》的執行製作人。
彼特·道格特是皮克斯的第一批員工之一,也是《玩具總動員》的編劇,可以說是皮克斯的元老了,也是奧斯卡的常客(6次提名)。不僅他自己導演的《飛屋環遊記》獲得一座小金人,他作為編劇參與的《機器人總動員》(WALL·E)也拿了獎。
《飛屋環遊記》獲得第8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皮克斯首席創意官約翰·拉塞特、老闆史蒂夫·賈伯斯、主席艾德·卡姆爾和彼特·道格特(中間最高那個)一起出席領獎。
如果說動畫片沒有演員給你做看片參考,認準導演和主創班底是個好方法哦。
五個情緒小人 各有不同原型
彼特·道格特還談到他最愛動畫的地方在於,它們都是不存在的,你在銀幕上看到的全不是真的。但是當他們做好了的時候,可以通過這些虛構的東西讓觀眾笑,甚至哭。他覺得這非常神奇。
在設計的時候,主創們為情緒控制臺的每個按鈕都設計好了功能。
(出自《頭腦特工隊》原畫集)
但是創造完全虛構的東西往往是最困難的。當你設計汽車的時候,可以去觀察生活中的車輛,畫魚的時候可以去觀察魚,但是設計情緒,你在現實中可無法找到任何參照物。
所以他們在設計情緒形象的時候,選擇首先從語言下手。比如人們憤怒的時候,會說覺得很熱,而不開心的時候會說:I feel Blue.(我很鬱悶。)把這些作為靈感來源,他們還是為每個情緒找到了原型。
「樂樂」就像一個爆炸的煙花,總是充滿能量,永遠開朗外向。
導演說到「樂樂」像一個爆炸的煙花時還演示了一下——piu~~~~~
「憂憂」像一滴淚珠,總是垂頭喪氣。
By Albert Lozano(出自《頭腦特工隊》原畫集)
「怒怒」像一塊試圖把怒火藏起來的磚頭,總是處在爆發的邊緣
By Albert Lozano (出自《頭腦特工隊》原畫集)
「怕怕」則是一根纖細的神經
By Albert Lozano (出自《頭腦特工隊》原畫集)
猜猜誰是最難設計的?厭厭!他們從三角形開始,最後設計出來比較像西蘭花
本小姐哪裡像西蘭花了?
厭厭的眾多設計稿,出自《頭腦特工隊》原畫集
三年得出一個成果,兩年推翻重來
彼特·道格特進入皮克斯二十幾年,卻只有三部執導的電影,《頭腦》距離他上一部電影《飛屋歷險記》過去了6年,可以說是慢工出細活的典範了。
《飛屋環遊記》距離他上一部電影過去了8年
皮克斯花了整整5年時間來完成《頭腦特工隊》。一方面,由於這部電影涉及許多心理學的東西,比如情緒、夢境、潛意識等等,所以主創們做足功課,諮詢過不少心理學、神經學、甚至精神科專家。
另一方面,他們曾在創作階段走了一個大彎路。
現在我們知道,故事的一條主線,便是樂樂與憂憂在萊莉大腦裡的一場冒險。但在一開始,導演選擇的人選其實是樂樂和怕怕。在第三年的時候,故事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可就在準備內部試映時,彼得越想越覺得不對。
怕怕和樂樂在一起,是不是看著都有點兒「長」?
「我最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我辭職了,我會想念我的車子房子,但最讓我割捨不下的,還是我的朋友和同事。然後我回想到,那些感情最深的朋友,往往不是跟我一起開心玩鬧過的那些,而是曾讓我生氣、讓我害怕的那些人,讓我為他傷心,或者能跟他一起傷心的那些人。」
彼得突然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交集,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憂憂」才是關鍵人物,她是一個『紐帶情緒』。而這個紐帶,就是故事的核心。
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裡,彼得·道格特和他的團隊推翻重來,讓樂樂和憂憂搭檔成為了腦內冒險的主角。兩個截然不同的情緒一起經歷風雨,互相幫助,才能真正地讓萊利成長,並且告訴我們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主題:即使是壞的情緒,也有好的一面作用。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想像中的好朋友
皮克斯的動畫總是有非常多的彩蛋。對於中國的觀眾來說,官方還一直藏了一個重要人物作為驚喜,他既沒有出現在海報上,也沒出現在預告片裡。小格在這裡也不會劇透啦,只是告訴你這個角色叫Bing Bong,他很重要哦~~
最後,如果你走進了電影院,並且有耐心看完片尾所有字幕,不要忘了找找主創給我們的一句話:(不太顯眼,請用力找)
「這部電影獻給我們的孩子們,請永遠不要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