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由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 。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國家出臺利好政策全速規劃建設世界第一大灣區,那麼則必加速及加強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個方面,所以在各個領域帶動出的機會非常多!
不經意間,時間已經來到了11月。
這也意味著我國樓市正式進入了傳統意義的年尾階段,年尾是一年內的冰點時期,也是最為敏感的信息節點。
近期有購房計劃的人群,一定要緊盯這兩個月的成交量趨勢。如果成交出現連續上漲的翹尾行情,那麼就應該抓緊備戰,在來年3月前最好買房上車,否則,就只能繼續等待2021年的行情走勢。
政策面上,現在來看,今年不會再出現大的變動,會以絕對溫柔的姿態迎接春節。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天有兩份透露中央意志的重磅文件下發,幾乎關係著我國房地產的未來。
一份是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雜誌,刊登了一篇最高領導人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另一份是11月3日,新華社授權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一個是最高思想,另一個是第二個百年計劃頭5年的規劃概要,兩大官媒加持,重要程度可見一斑。那麼文件中到底透露著哪些重要機會信息呢?下面子木幫大家揭曉。
01
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我先把兩份報告中,最為關鍵的信息摘錄出來,挨個分析。
「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0.6%,今後一個時期還會上升。要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數據上,目前中國的平均城鎮化率超過60%。但實際上,過去15年中房價漲幅領跑的幾乎所有一、二線城市都已超過70%,其中一半城市的城鎮化率已超過80%,後續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非常有限。
但未來影響房價的並未是單純的「農民進城」式傳統的城鎮化,而是人口在城市之間流動形成的城鎮化,尤其是人才遷徙,我把它叫做二次人口城鎮化。
例如深圳,人口城鎮化早已達到100%,位居全國第一,但近幾年源源不斷的人才流入,導致房價二次畸變,擁有購買力人群的城鎮化夯實了房價基礎。
所以在未來,因城鎮化趨勢而產生房價變動的還會集中於一二線城市,尤其是二線城市,會替代一線城市價值,成為主力房產拉升區塊。
在文件中,提到一句非常深刻的話,「要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
其實之前我們一直是本末倒置的。
過去各個城市都在以經濟發展為核心,進行城鎮化建設,結果演化為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地價飆漲,城市築起了高高的房價圍欄,產業和年輕人進不去留不下,從而形成了一個個郊區「鬼城」。
但這次明確提出以人為核心,那麼一定會在造城之前落地最實際的人口、人才引進政策,建立保障人才房體系,讓人們有所安居,讓人們先進來,再談城鎮化。
所以未來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會停止,戶口門檻會逐步放低,讓人們有充足空間實現城市之間的流動,這也會加劇中國城市的「強弱分化」。我們心中要有這個背景基礎。
02
衛星城的機遇
「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同時,城市發展不能只考慮規模經濟效益,必須把生態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區域集中是客觀經濟規律,但城市單體規模不能無限擴張。目前,我國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人以上)和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人以上) 人口密度總體偏高,北京、上海主城區密度都在每平方公裡2萬人以上,東京和紐約只有1.3萬人左右。
長期來看,全國城市都要根據實際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標準。要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推動多中心、郊區化發展,有序推動數字城市建設,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決中心城區人口和功能過密問題。
我們不能改變,就要接受這種人口規律。可以通過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來達到疏解中心城區人口過密的問題。
重點來了,那麼以北三縣為首的環北京郊區新城,以崑山、嘉善為首的環滬郊區新城,以莞、惠、佛為首的環深廣郊區新城,接下來便會迎來政策性利好。
通過政策導向,補足基建和配套,引導資金和人口流入,這符合中國核心城市的發展需求,也是國際大都市城鎮化第三階段的歸宿。
在這其中,莞惠已經在年中跟著深圳漲了一波,嘉興下半年也在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加速暗漲,目前唯有北京旁邊北三縣以及佛山還處於相對價格谷底。這是當下擁有投資需求的購房者,要去著重關注的區域。
土地面積不到全國1%,人口數量不到全國5%,卻神奇地創造了全國13%的GDP,這就是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全球第一大灣區!
如果覺得本公眾號對您有幫助就動動手指,長按下圖識別公眾號二維碼關注我們吧,我們會定期更新關於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相關房產訊息和樓市資訊供您參考及時事要政供您參閱!
以下是【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房產分析資訊】往期精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