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財富是房產,4成家庭擁有2套房!央行報告透露多少玄機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智谷趨勢

◎作者 | 凱風

◎來源 | 國民經略(guominjinglve)已獲授權

房子對於中國國民有多重要?

近日,央行課題組在《中國金融》雜誌發布《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透露諸多房地產關鍵信息。

調查顯示,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佔家庭總負債的75.9%。

這說明什麼?

其一,中國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資產分布分化明顯。

家庭資產平均為317.9萬?這個數字超出了大多數人的認知。

實際上,這只是平均數,而平均數往往存在「被平均」的可能。畢竟,姚明和潘長江的平均身高超過1.9米,而大多數國人的身高僅為1.7米。

這背後,一方面存在著資產分布的失衡。

根據報告,總資產最高20%家庭的總資產佔比為63.0%,其中最高10%家庭的總資產佔比為47.5%,而最低20%家庭僅佔2.6%。

另一方面,相比平均數,中位數更為切近實際。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總資產的中位數是163萬元,比均值低148萬。

這一數據仍然不算低,但實際上大多數都是房產。而房產的變現能力並不強,居民實際可支配財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其二,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財富與房子深度捆綁:房產佔家庭實物財富的7成以上,遠遠超過發達國家。

數據顯示, 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實物資產中,74.2%為住房資產,戶均住房資產187.8萬元。從家庭總資產來看,住房+商鋪等房產合計佔比接近7成。

與國際對比,在美國,房產在家庭總財富中的佔比僅為3成多,金融資產接近7成,家庭財富結構大相逕庭。

這些數據再次說明,房產是中國絕大多數家庭主要的財富來源,也足以說明房子在中國國民財富中佔據的重要地位,許多家庭財富都與房地產深度捆綁。

房產佔比過高,意味著許多家庭難以忍受房價的劇烈變動。房價上漲則財富迅速增值,房價持續下跌則財產持續受損,因而有房一族成了房地產體系的最大擁躉之一。

其三,北京、上海、江蘇家庭資產最高,新疆、吉林、甘肅最低。

中國城鎮居民資產,不僅在不同家庭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在不同省份同樣存在較大懸殊。

從區域來看,東部最高,東北最低。東部地區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為461.0萬元,分別高出中部、西部、東北地區197.5萬元、253.4萬元和296.0萬元,東北地區僅為東部的三分之一。

從省份來看,家庭資產最高的三個省份為北京、上海和江蘇,最低的三個身份為新疆、吉林和甘肅。

其中,最高的北京家庭資產,約為最低的新疆的7倍。

其四,超過4成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房產,剛需家庭佔比不到6成。

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有兩套住房的佔比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佔比為10.5%,戶均擁有住房1.5套。

住房擁有率96%,戶均擁有住房1.5套,這組數據讓許多人感到訝異。

事實上,住房擁有率是個統計概念。一個家庭,無論在哪裡有房,只要父母有房而無論子女是否有房,都算是「擁有」住房,這就造成統計數據與實際感受的差異。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整體住房並不短缺,存在的是結構性失衡:個別大城市商品住房供應嚴重不足,而部分家庭則又佔據了過多房子。

按照黃奇帆的說法,一套是基本居住,兩套是改善,到了第三套實際上進入炒作系統。

以此來看,至少超過40%的家庭不再屬於剛需範疇,而超過10%的家庭則步入炒作範疇。

其五,買房加槓桿是常態,房貸佔家庭總負債比重高達7成以上。

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負債參與率高,為56.5%;家庭負債結構相對單一,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佔家庭總負債的75.9%。

這個數據同樣不令人意外。畢竟,許多人人生最大的支出就是買房,而買房首付一般只需3成,剩餘7成可按揭貸款,貸款期限多為20年或30年,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還貸支出。

只要現金流不出現問題,收入能夠持續覆蓋債務,那麼這些債務就不存在問題。

然而,一旦樓市出現大幅波動,或者收入受到經濟波動影響,那麼房貸就會成為許多家庭難以承受之重。

其六,誰的負債壓力最大?低收入群體,中青年群體,剛需家庭。

根據調查,部分低收入家庭資產負債率超過了100%,戶主主要從事個體經營或其他職業,沒有穩定收入,負債卻相對較高,一旦遇到意外情況,違約風險較高。

同時,戶主年齡在26~35歲的居民家庭債務參與率、戶均債務規模、資產負債率、債務收入比都要高於其他家庭。

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尤其突出。資產負債率、金融資產負債率和月償債收入分別為24.2%、151.3%和33.0%,遠遠高於平均水平。

這三類人群,一類是缺乏穩定收入的低收入家庭,第二類是面臨購房、成家生子、子女教育等重重壓力的中青年群體,第三類則是住房負債佔比過高的剛需群體。

相反,擁有多套房的投資類家庭,債務風險反而沒那麼高。因為高收入家庭,財富相對多元,收入來源更為穩定,抗風險能力較強,對房價波動的忍受能力更強,因而對房產投資炒作的參與度也較高。

最後說一下,房價為什麼易漲難跌?

除了房地產依賴和土地財政依賴之外,居民家庭財富依賴同樣在其中發揮著不容低估的作用。

要破除房地產依賴,指望去房地產化式的硬著陸並不現實,穩和橫盤,可能是最大公約數。

通過橫盤,來逐漸消化金融風險,化解房價過快上漲帶來的問題,可能是未來主要調控方向之一。

樓市迷霧重重,給大家推薦一個最懂「地段」的樓市號,樓市黃大大(HouseLeader)。據說,他們看中的房子一直在漲!

李嘉誠說過,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在買房這件事上,沒有什麼比「地段」更重要!

黃大大團隊是地段專家,成員來自一流媒體、頂級智庫以及Top3房企,絕對是專業有料的老司機!

相關焦點

  • 持有100萬套房!最大「囤房族」現身,原來他們才是「幕後老闆」
    4月,央行發布了一份名為「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情況」的報告。報告選取了全國30個省市、3萬多戶家庭為抽樣代表,是目前國內能夠反映城鎮居民資產、負債情況最實效的一份報告。其中提到這樣幾組數據。
  • 家庭資產曝光!這份報告,揭露了中國家庭財富的秘密
    4月底央行統計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研究組在《中國金融》上發布了《 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調查顯示,城鎮居民戶均擁有資產317.9萬元,其中家庭資產主要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70%,住房擁有率達到96.0%。金融資產比重較低,僅為20.4%。
  • 空置房1.2億套,房價為何「死撐不降」?內行說出了「答案」
    根據央行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城鎮家庭戶均總資產為317.9萬元;城鎮居民家庭戶均擁有1.5套住房,96%的家庭擁有住房。
  • 「中產家庭」門檻公布!達到就能超92%家庭?你拖後腿沒
    而根據《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中顯示,在2018年我國家庭人均財產達到了20.89萬元,這個數字多年來在持續上漲中。央行發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住戶部門存款餘額達到82.14萬億元,平均14億人口後,每人存款約為5.9萬元,不知道你們達到這個標準了嗎?看到這些數據想必不少人要「吐槽」吧,表示自己並沒有那麼多的存款。
  • 中國人到底有多少錢!
    02前段時間,央行發布了《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戶均擁有住房1.5套。」三年時間,為什麼增長了這麼多?老百姓突然變有錢了嗎?報告顯示,20%的家庭佔了總資產的60%比例,10%的家庭佔了總資產的47.5%,而最低收入的20%的資產佔比只有2.65。有錢人的財富當然是超過這個平均數字。
  • 當下我國家庭,能擁有多少存款?央行發布「參考數」,你能達到?
    我國不少普通家庭的財富總量,也從之前的萬元左右,到了如今的幾十萬、上百萬元。我國居民薪資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上海的平均薪資水平已經達到了萬元左右。要知道放在以前,「萬元戶」都算了不得了,一個月上萬的薪資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不過現在很多人發現了,我國社會中的一個「怪現狀」,就是薪資水平提高了,但很多人卻並沒有存下多少錢。
  • 2020年,家庭有20萬存款是什麼水平?央行給出 「答案」
    在2020年,一個家庭擁有20萬存款是多還是少?央行給出「答案」! 根據2019年的胡潤財富報告,截至2018年底,大中華區有4940000戶家庭的資產都在600萬以上,屬於「富裕家庭」;有1980000戶家庭的資產在1000萬以上,屬於「高淨值家庭
  • 三套房契稅多少
    2、個人名下有兩套商業貸款記錄,全都還清且出售,雖然能夠提供兩套住房出售證明,個人名下無房產,但再貸款時也會被認為是三套房。 3、個人名下有一套商業貸款已還清,另一套是公積金貸款也已經還清,借款人想要用公積金貸款購買另外一套房產,按照公積金新政規定視為三套房,按照三套房貸款政策執行。
  • 中國4成家庭手握2套房,未來「命運」如何,徵兆正在顯現?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擁有了自己的房產,尤其是城鎮居民,有的手中還不止一套。據悉,手中有兩套房的人佔到總數的四成左右。那麼未來,這部分人的命運到底將會如何呢?或許已經有一些徵兆開始顯現出來。四成居民握有兩套以上房產中國從90年代開始實行商業化地產市場以來,已經有很多人擁有了自己的住房。而且,不管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人,擁有多套住房的人變得越來越多。
  • 央行頻繁提到,上億年輕人夢該醒了,無數家庭因它「家破人亡」!
    此外,通過最近幾年央行發布的數據,我國僅2019年的第三季度信用卡逾期未償還金額就超過916億元人民幣,幾乎快達到了千億的量級。然而,這在10年前2010年的時候信用卡逾期僅為76.86億元。換個角度來看,我國僅僅在10年的時間裡,信用卡逾期就已經上漲了10倍之多。如今,在中國擁有信用卡幾乎成為了90、00後的標配。
  • 2021年起,離婚房產「這樣分割」,新規下,夫妻雙方爭也沒用
    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目前家庭財富的70%來自於房產創造的財富,也就是說,離婚後財產的分配主要就是房產的分配,畢竟,房產代表著家庭財富的70%,在很多普通家庭中,佔比或許更高。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觀念裡,離婚後的財產分配就是一人50%,比如一套100平的房子,每人分配50平就可以。
  • 2018全球財富排名:瑞士居榜首 中國家庭財富規模超日本居第二
    報告指出,瑞士是全球個人資產最不均衡的國家,社會財富不平等狀況尤為突出。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社會發展歷程,瑞士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衡狀態,不僅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相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在這份報告中,截至2018年中期的12個月內,全球總財富增加了14萬億美元,達到317萬億美元,增長率約為4.6%。
  • 中國家庭存款100萬元的家庭有多少?
    首先,存款100萬元這種提法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現在銀行利息這麼低,很少有人把所有的可投資資產都存成存款,要麼買理財、要麼買基金、要麼買股票,或者買國債之類的,再不濟也會放到各種寶寶等貨幣基金裡去的,但是這些可都不是統計在存款裡面的額,這才是家庭理財的常態
  • 26個人擁有世界一半財富,美國財富超100萬億美元,中國有多少?
    26個人擁有世界一半財富,美國財富超100萬億美元,中國有多少?不管是社會經濟規律,還是自然法則,抑或是宇宙運行規則,一直存在著二八定律。就像太陽系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轉,站在地球上自然界頂端的是人類,而社會財富也如此。大部分財富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 大約有多少人,他們都分布在哪些領域
    那麼,到底有多少財富,才能算是「有錢人」?中國又有多少「有錢人」呢?    按照國際通用的統計標準,富人一般以100萬美元的財富為準。  根據央行不久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平均資產為317.9萬元,並且主要是以實物資產為準,住房佔比約佔70%。但城鎮居民家庭的債務參與率較高,達到了56%左右。報告中還顯示,房貸已成為家庭債務的主要組成部分。
  • 一個家庭有20萬存款算多嗎?央行數據顯示:存款這個數 算及格
    如果按照一戶家庭為3口人計算,一戶家庭存款為17.58萬元也算及格了。當然,這也只是個平均數。一個家庭有20萬存款算多嗎對此,有人就發問:「如果一個家庭有存款20萬算多嗎?」其實這個答案基本已經有了,如果按照上述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個家庭如果按照3口人計算,有存款20萬已經算及格了,最起碼沒拖後腿。或者說一個家庭有存款20萬也算不少了!應該也超過了很多家庭。為什麼說一個家庭存款20萬就算不少了呢?甚至是超過了很多家庭呢?
  • 「森財之道」2021,錢還能投向房產嗎?
    在過去四年裡,中國100大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增長是多少? 也許你會認為很多城市的房價是被平均了,我們來看一些具體的城市—— 過去四年,北京和上海的房價年均複合增長率都只有2%,蘇州3%,武漢4%,杭州和成都是9%,貴陽漲得較猛,達到11%。
  • 家庭資產超過1個億的有多少,在中國屬於什麼水平?
    家庭資產超過1個億的有多少,在中國屬於什麼水平?家庭資產超過1個億在國內不管在一線城市或者農村,都已經可以說是實現財務自由了。根據胡潤研究院公布的《2017胡潤財富報告》顯示,超過億萬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已經超過12萬戶,在國內每940個人就有一個是千萬富翁,1.4萬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億萬富翁。
  • 央行的這份報告含金量很高
    目前《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國區域經濟運行報告》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已共同構成央行對外發布的三大報告,其中始於2005年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一定程度上指引著中國金融體系的監管方向,值得深讀。一、基本框架對比:《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與《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通過對比2019-2020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的基本框架(2019年的分析詳見深入理解《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的重要性),有助於幫助我們理解央行最近兩年關注點的一些變化和未來可能的方向。
  • 盛松成、謝潔玉:各國央行盯住2%通脹目標是刻舟求劍——對中長期...
    20世紀60—70年代困擾發達國家的「滯脹」打破了菲利普斯曲線的經驗關係,於是貨幣主義與理性預期學派將微觀個體決策機制,特別是預期概念引入宏觀理論,認為央行只盯住通脹目標而無法控制經濟增長。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時任美聯儲主席沃克爾為控制高通脹率而緊縮貨幣,最終通脹率下降而失業率上升,菲利普斯曲線再次展現解釋力。